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菟絲子、南方菟絲子、金燈藤等的種子。多寄生于豆科、菊科、藜科等草本植物上,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主要產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北及西南各省。9~10月采收成熟果實,可與寄主一同割下,曬干,打下種子,簸去雜質。
【別名】豆寄生、無根草、黃絲、金黃絲子、馬冷絲、巴錢天、黃鱔藤、菟兒絲、菟絲實、吐絲子、無娘藤米米、黃藤子、龍須子、蘿絲子、黃網子、黃蘿子、豆須子、纏龍子。
【性味】辛、甘,微溫。
【歸經】肝經、腎經、脾經。
【功效】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健脾固胎。
【應用】
1.腫瘤治療
本品用于腎陽虛及脾虛型腎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血液系統(tǒng)腫瘤的治療。
本品用于腎癌,常配伍沙苑子、巴戟天、淫羊藿、巖柏、白毛藤、蛇莓等補腎及散結之品;用于前列腺癌,常配伍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菟絲子、土茯苓、白毛藤、蟾皮等補腎溫陽及散結之品;用于食管癌及胃癌,常配伍茯苓、山藥、黃芪、黨參、菝葜、藤梨根、半夏等健脾及散結之品;用于血液系統(tǒng)腫瘤,常配伍當歸、制首烏、墨旱蓮等養(yǎng)血之品。
2.其他應用
(1)腰痛耳鳴、陽痿遺精:本品辛甘微溫,善入腎經,陰陽并補,溫腎壯陽與鹿茸、附子、枸杞子、巴戟天等配伍。
(2)頭目昏暗:本品與熟地黃、車前子、枸杞子配伍可滋腎養(yǎng)肝明目。
(3)脾虛食少,大便不實:可與石蓮子、茯苓、山藥、黃芪、黨參、白術同用。
【用量用法】15~30克,水煎服。外用炒研調敷適量。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陽強不痿及大便燥結者禁服。
【文獻論述】
《本草經疏》:五味之中,唯辛通四氣,復兼四味,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菟絲子之屬是也,與辛香燥熱之辛,迥乎不同矣,學者不以辭害義可也。為補脾腎肝三經要藥。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者,三經而倶實則絕傷續(xù)而不足補矣。
《本草匯言》:補腎養(yǎng)肝,溫脾助胃之藥也。但補而不峻,溫而不燥,故入腎經,虛可以補,實可以利,寒可以溫,熱可以涼,濕可以燥,燥可以潤。非若黃柏、知母,苦寒而不溫,有瀉腎經之氣;非若肉桂、益智,辛熱而不涼,有動腎經之燥?!侗静菪戮帯罚嚎梢灾赜?,亦可一味專用。遇心虛之人,日夜夢,精頻泄者,用菟絲子三兩,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遺。此乃心、肝、腎三經齊病,水火兩虛所致。菟絲子正補心、肝、腎之圣藥,況又不雜之別味,則力尤專,所以能直入三經以收全效也。
《本經逢原》:祛風明目,肝腎氣分也。其性味辛溫質黏,與杜仲之壯筋暖腰膝無異。其功專于益精髓,堅筋骨,止遺泄,主莖寒精出,溺有余瀝,去膝脛酸軟,老人肝腎氣虛,腰痛膝冷,合補骨脂、杜仲用之,諸筋膜皆屬于肝也。氣虛瞳子無神者,以麥門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陽強不痿,大便燥結,小水赤澀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陽也。
【現(xiàn)代抗腫瘤藥理研究】
莬絲子可促進小鼠免疫器官脾臟、胸腺增長,并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反應,誘導白介素產生,從而增強小鼠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其自身抗腫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