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枇杷(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枇杷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果實。枇杷果實因成熟期不一致,宜分次采收。采黃留青,采熟留生。產(chǎn)于四川;湖南、江蘇、浙江亦產(chǎn)。

  • 中藥名稱枇杷

  • 中藥學名(拉丁名)FRUCTUS ERIOBOTRYAE

  • 別 名

  • 所屬功效類 化痰止咳平喘藥

  • 薔薇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四川;湖南、江蘇、浙江亦產(chǎn)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果實。(《中華本草》)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四川;湖南、江蘇、浙江亦產(chǎn)。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枇杷果實因成熟期不一致,宜分次采收。采黃留青,采熟留生。(《中華本草》)

藥材性狀

果實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5cm,外果皮黃色或橙黃色,具柔毛,頂部具黑色宿存萼齒,除去萼齒可見一小空室?;坑卸坦卟诿?。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zhì),厚3-7mm,內(nèi)果皮紙膜質(zhì),棕色,內(nèi)有1至多顆種子。氣微清香,味甘、酸。(《中華本草》)

性味歸經(jīng)

甘、酸,涼。歸肺、脾經(jīng)。(《中華本草》)

藥材功效

潤肺下氣,止渴。(《中華本草》)

藥材主治

主治肺熱咳喘,吐逆,煩渴。(《中華本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生食或煎湯,30-60g。(《中華本草》)

用藥禁忌

不宜多食。(《中華本草》)

中藥配伍

治肺熱咳嗽:鮮枇杷肉60g,冰糖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求原》:“下痰氣,止血?!?/span>
2.《食療本草》:“利五臟?!?/span>
3.《本草再新》:“保肺養(yǎng)陰,陰氣瀉火?!?/span>
4.《天目山藥用植物志》:“和胃?!?/span>
5.《滇南本草》:“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發(fā)熱。”“治哮喘?!?/span>
6.《食物考》:“定吐,清熱,滑腸?!?/span>
7.《藥性切用》:“潤肺定咳,止渴除煩?!?/span>

傳說淵源

       相傳,隋末唐初,兵荒馬亂,生靈涂炭,瘟疫泛濫,癆病成災。一日,有一名叫吳林的青年,因其父母沉疴不起,生命垂危,一大早他便匆匆上路,欲到“崇圣宮”為其父母求簽占卜。
       當他穿過一片林子時,忽覺一位天生麗質(zhì)的女子駕著一縷香氣襲人的清風將他帶到一座孤島上,舉目四顧,但見島上,遍樹金黃,碩果累累。他一下子傻眼了,就在他愣怔的當口,“我叫比巴女,此島叫比巴島,此果吃四季露,治療癆病有奇效?!?/span>
       該女子笑容可掬,用素手指著樹林“念你事親至孝,感天動地,特請你來此,帶回此果,管保叫你父母果到病除,起死回生。”言畢,化作一縷清風飄然而去。吳林醒來,果見身邊放著一籮沁人心脾的果子。又一陣清風將他連同果子一起送回“崇圣宮”附近。
       回到家中,吳林將自己的奇遇向父母和盤托出,并按仙人指點,讓父母吃果子。半個月之后,奇跡出現(xiàn)了,吳林父母不但告別了死神,而且面龐紅潤,身板硬朗。為了拯救于貧病交困之中掙扎的鄉(xiāng)親,吳林便將種子種于山上。
       幾年后,莆陽大地漫山遍野長滿了這種果樹,從此人們便不再苦于癆病之災。為紀念比巴女,吳林便將此果命名為“比巴”。后來,鄉(xiāng)人為感謝吳林,就將林字拆開,分別加在“比、巴”左邊,于是,人們稱比果為“枇杷”。并一直流傳至今。

原標題:枇杷
詞條標簽:枇杷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