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防風(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rucz.) 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莖植株的根,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主產(chǎn)于黑龍江的安達、泰康、泰來、肇東、肇州、肇源,吉林的洮安、鎮(zhèn)賚,遼寧的昭盟、鐵嶺地區(qū)。以黑龍江產(chǎn)量最大。此外,內(nèi)蒙古的化德、商都、興和,山西的安澤、沁源、和順、武鄉(xiāng),河北的張家口、承德等地區(qū)均產(chǎn)。

  • 中藥名稱防風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SAPOSHNIKOVIAE RADIX

  • 別 名銅蕓、回云、回草

  • 所屬功效類解表藥

  • 傘形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黑龍江的安達、泰康、泰來、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黑龍江的安達、泰康、泰來、肇東、肇州、肇源,吉林的洮安、鎮(zhèn)賚,遼寧的昭盟、鐵嶺地區(qū)。以黑龍江產(chǎn)量最大。此外,內(nèi)蒙古的化德、商都、興和,山西的安澤、沁源、和順、武鄉(xiāng),河北的張家口、承德等地區(qū)均產(chǎn)。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莖植株的根,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呈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下部漸細,有的略彎曲,長15-30cm,直徑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縱皺紋、多數(shù)橫長皮孔及點狀突起的細根痕。根頭部有明顯密集的環(huán)紋,有的環(huán)紋上殘存棕褐色毛狀葉基。體輕,質(zhì)松,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有裂隙,木部淺黃色。氣特異,味微甘。(《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5-10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血虛發(fā)痙及陰虛火旺者慎服。(《中華本草》)

貯藏保存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5-30列細胞。栓內(nèi)層窄,有較大的橢圓形油管。韌皮部較寬,有多數(shù)類圓形油管,周圍分泌細胞4-8個,管內(nèi)可見金黃色分泌物;射線多彎曲,外側(cè)常成裂隙。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導(dǎo)管甚多,呈放射狀排列。根頭處有髓,薄壁組織中偶見石細胞。
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徑17-60μm,充滿金黃色分泌物。葉基維管束常伴有纖維束。網(wǎng)紋導(dǎo)管直徑14-85μm。石細胞少見,黃綠色,長圓形或類長方形,壁較厚。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防風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升麻素苷對照品、5-0-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自汗:防風、黃芪各一兩,白術(shù)二兩。每服三錢,水一鐘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風散)
2.治偏正頭風,痛不可忍者:防風、白芷各四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心服。未愈連進三服。(《普濟方》)
3.治白虎風,走轉(zhuǎn)疼痛,兩膝熱腫:防風一(二)兩(去蘆頭,微炒),地龍二兩(微炒),漏蘆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防風散)
4.治一切風瘡疥癬,皮膚瘙癢,搔成癮疹:防風(去叉)、蟬殼、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各一兩半,天麻二兩。上四味為細末,用精羊肉煮熟搗爛,以酒熬為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荊芥酒或茶湯下。(《圣濟總錄》防風丸)
5.治破傷風及打撲傷損:天南星(湯洗七次)、防風(去叉股)各等分。細末。如破傷以藥敷貼瘡口,然后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如牙關(guān)急緊,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童子小便調(diào)下;或因斗傷相打,內(nèi)有傷損之人,以藥二錢,溫酒調(diào)下。(《本事方》玉真散)
6.治老人大腸秘澀:防風、枳殼(麩炒)各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食前白湯服二錢。(《簡便單方》)
7.解中附子毒:用防風濃煎汁,服之愈。(《古今醫(yī)統(tǒng)》)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中國藥典2020》)

道地性

關(guān)藥、 蒙藥、 北藥

相關(guān)論述

1.《本經(jīng)》:“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痹(痹,《太平御覽》作‘痛’),煩滿,久服輕身?!?/span>
2.《本草經(jīng)集注》:“殺附子毒?!?/span>
3.《別錄》:“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nèi)痙。”
4.《日華子》:“治三十六般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風赤眼,止淚及癱緩,通利五臟關(guān)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志,勻氣脈?!?/span>
5.王好古:“搜肝氣?!保ㄒ浴毒V目》)
6.《長沙藥解》:“行經(jīng)絡(luò),逐濕淫,通關(guān)節(jié),止疼痛,舒筋脈,伸急孿,活肢節(jié),起癱瘓,清赤眼,收冷淚,斂自汗、盜汗,斷漏下、崩中?!?/span>
7.《本草求原》:“治破傷風,偏正頭風,為補脾胃之引藥,解烏頭、芫花、野菌諸熱藥毒?!?/span>

傳說淵源

       相傳大禹治水至“地平天成”時,為了慶祝成功、犒勞將士臣民,在會稽召集各路諸侯共商日后治國大計。當各路諸侯會集于會稽山下共同歡慶時,唯有同大禹父子共同治過水的防風未到。大禹大怒,認為防風高傲小瞧了他。當防風第二天趕到會稽時,大禹一怒之下,下令殺死防風。
       防風被大禹殺死實在冤枉。防風當時在浙江,距會稽甚遠,又逢雨季,中途又有苕溪和錢塘江,苕溪發(fā)大水難以通過,故誤了行程和會期。
       防風被殺之時,人頭落地,并從其體內(nèi)噴濺出白血,白血灑落在地上。第二年,白血灑落處長滿一種傘形羽狀小草,后來當?shù)乩习傩赵谥嗡畡谧髦畷r患風寒、頭痛發(fā)熱、周身不適時,用此草煎湯服用獲得奇效。老百姓議論紛紛,說這是防風留給他們的神草。為了紀念防風,老百姓就給這種草起名為防風。

原標題:防風
詞條標簽:防風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