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豆蔻(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豆蔻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實。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用時除去果皮,取種子打碎。白豆蔻主產于泰國,我國海南、云南有產。爪哇白豆蔻主產于印度尼西亞,我國海南、云南有產。

  • 中藥名稱豆蔻

  • 中藥學名(拉丁名)AMOMI FRUCTUS ROTUNDUS

  • 別 名白豆蔻、殼蔻、白蔻

  • 所屬功效類化濕藥

  • 姜科

  • 分布區(qū)域白豆蔻主產于泰國,我國海南、云南

來源

本品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實。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地

白豆蔻主產于泰國,我國海南、云南有產。爪哇白豆蔻主產于印度尼西亞,我國海南、云南有產。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用時除去果皮,取種子打碎。(《中藥大辭典》)

藥材性狀

原豆蔻:呈類球形,直徑1.2-1.8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兩端均具淺棕色絨毛。果皮體輕,質脆,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每室含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guī)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直徑3-4mm,表面暗棕色,有皺紋,并被有殘留的假種皮。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印尼白蔻:個略小。表面黃白色,有的微顯紫棕色。果皮較薄,種子瘦癟。氣味較弱。(《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脾、胃經。(《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3-6g。(《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陰虛血燥者禁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灰棕色至棕色。種皮表皮細胞淡黃色,表面觀呈長條形,常與下皮細胞上下層垂直排列下皮細胞含棕色或紅棕色物。色素層細胞多皺縮,內含深紅棕色物。油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含黃綠色油滴。內種皮厚壁細胞黃棕色、紅棕色或深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厚,胞腔內含硅質塊;斷面觀為1列柵狀細胞。外胚乳細胞類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充滿細小淀粉粒集結成的淀粉團,有的含細小草酸鈣方晶。(《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錢。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氣冷,吃飯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搗,篩,更研細,好酒一盞,微溫調之,并飲三、兩盞。(《隨身備急方》)
③治脾胃氣不和,止脾泄瀉?。喊锥罐⒍桑ㄓ萌?,一半生一半熟),枳殼半斤(去瓤,以漿水煮軟,麩炒令香止),肉桂二兩(去皮),橘皮二兩(去瓤,炒,切細),訶子二兩(去核,半生半熟),當歸二兩(洗)。上六味,杵為末,每服-錢,水一中盞。姜、棗同煎至七分,稍溫服。如要丸,用好棗,漿水煮,去皮核,細研,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湯,下十五丸。(《博濟方》白豆蔻散)
④治氣膈脾胃,全不進食:白豆蔻仁、縮砂各二兩,陳米一升(淘洗,略燕過,銚內炒),丁香半兩(不見火)。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飲下。(《魏氏家藏方》太倉丸)
⑤治妊娠嘔吐:白豆蔻一錢,竹茹三錢,大棗三枚,鮮姜一錢。將生姜搗碎取汁,前三藥煎取一茶杯(約50~60毫升)過濾,沖姜汁服。(《武漢醫(yī)藥衛(wèi)生》(3):288,1959)
⑥治小兒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個,縮砂仁十四個,生甘草二錢,炙甘草二錢,為末,常摻入兒口中。(《世醫(yī)得效方》)
⑦治嘔吐噦:白蔻、藿香、半夏、陳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書》白豆蔻湯)
⑧治產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兩。研細,桃仁湯服一錢,少頃再服。(《乾坤生意》)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中國藥典2015》)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本草經疏》:白豆蔻,主積冷氣及傷冷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又主消谷;溫能通行,故主下氣。東垣用以散肺中滯氣,寬膈進食,去白睛翳膜,散滯之功也。
2.《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氣,一經火炒,便減功力;即入湯液,但當研細,待諸藥煎好,乘沸點服尤妙。
3.《玉楸藥解》:白豆蔻,清降肺胃,最驅膈上郁濁,極療惡心嘔噦.嚼之辛涼,清肅肺腑,郁煩應時開爽。古方謂其大熱,甚不然也。
4.《醫(yī)林纂要》:白豆蔻,辛熱,溫養(yǎng)命火,達中州而上浮膻中,瀉肺散寒潤澡。燥,清冷也?!翝櫮転a清燥之邪,故主治寒瘧,破滯解酒,止吐逆,和膻中,兼能溫脾胃,化食,去冷積。
5.《本草求真》:白豆蔻,本與縮砂密一類,氣味既同,功亦莫別,然此另有一種清爽妙氣,上入肺經氣分,而為肺家散氣要藥;其辛溫香竄,流行三焦,溫暖脾胃,而使寒濕膨脹、虛瘧、吐逆、反胃、腹痛、并翳膜、目眥紅筋等癥悉除,不似縮砂密辛溫香竄兼苦,功專和胃、醒脾、調中,而于肺、腎他部則止兼而及之也。
6.《本草求原》:按白豆蔻能和寒熱之氣,故升陽劑中,降收劑中,與寒熱互用之劑,皆可用之。佐入血藥又能通潤二腸,使氣行血自潤,不論血寒血熱,俱可于寒熱方中少佐之,以行其升降。故海藏謂其理脾胃元氣,補肺氣,收脫氣。

原標題:豆蔻
詞條標簽:爪哇白豆蔻,豆蔻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