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冬凌草(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冬凌草為唇形科植物碎米椏Rabdosia rubescens (Hemsl.) 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主產于河南以及黃河流域以南地區(qū)。

  • 中藥名稱冬凌草

  • 中藥學名(拉丁名)RABDOSIAE RUBESCENTIS HERBA

  • 別 名山香草、破血丹、雪花草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唇形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于河南以及黃河流域以南地區(qū)。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碎米椏Rabdosia rubescens (Hemsl.) 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地

主產于河南以及黃河流域以南地區(qū)。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莖基部近圓形,上部方柱形,長30-70cm。表面紅紫色,有柔毛;質硬而脆,斷面淡黃色。葉對生,有柄;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形菱狀,長2-6cm,寬1.5-3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急縮下延成假翅,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棕綠色,下表面淡綠色,沿葉脈被疏柔毛。有時帶花,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花小,花萼筒狀鐘形,5裂齒,花冠二唇形。氣微香,味苦、甘。(《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

苦、甘,微寒。歸肺、胃、肝經。(《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咽喉腫痛,癥瘕痞塊,蛇蟲咬傷。(《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30-60g。外用適量。(《中國藥典2015》)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呈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垂周壁波狀彎曲。腺鱗頭部圓形或扁圓形,4細胞。腺毛頭部1-2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5細胞,外壁具疣狀突起。下表皮細胞呈不規(guī)則形,垂周壁波狀彎曲。非腺毛、腺毛及腺鱗較多。氣孔直軸式或不定式。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冬凌草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冬凌草甲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GF254薄層板上,使成條帶狀,以二氯甲烷—乙醇—丙酮(36: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3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約5分鐘,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紫外光燈(254nm)下,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切段,干燥。(《中國藥典2015》)

道地性

非道地

傳說淵源

       據傳,河南濟源境內有一座道教36洞天、72福地之首的“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這山曾是王母娘娘修煉成仙的地方。唐代藥王孫思邈對王屋山情有獨鐘,數十年在王屋山上行醫(yī)采藥,他發(fā)現有一種銀光閃閃的植物,每天有無數喜鵲、百靈鳥、畫眉鳥等前往啄其葉片食用,第二天早晨這些鳥在密林里大展歌喉,聲音清脆悅耳,宛如一場大型的歌詠競賽。有些鳥聲音嘶啞,就又去啄食那神奇的植物葉片,次日聲音恢復原狀,美妙動聽。
       孫思邈仔細觀察了半個多月,心有靈犀的他領悟到這種植物正是開喉散結的良藥。于是帶領徒兒上山秘密采集,給前來應診的喉痹患者煎藥服用,百用百效,聲音嘶啞者服用此草藥后,聲音宏亮,喉痛自消。孫思邈給王屋山這神奇藥草命名為“冰凌草”或“冬凌草”。從此以后,當地人們就習用這神奇的冬凌草為藥,治療口腔及咽喉腫痛、噎膈癥(食道炎、食道癌),療效十分顯著。

原標題:冬凌草
詞條標簽:碎米椏,冬凌草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