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醫(yī)藥資訊頻道 > 時事資訊 > 正文

中藥突圍 中國給世界的禮物?

來源:四川日報發(fā)布時間:2015/10/19
導讀:數字化是現代中藥的發(fā)展方向。把中藥的物質含量講清楚,就是數字化分析。 中醫(yī)的魅力在于復方,在于多味藥物的配伍,單一成分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 開展兩個研究為中藥走出去“補課”:一是 ...
    數字化是現代中藥的發(fā)展方向。把中藥的物質含量講清楚,就是數字化分析。
    中醫(yī)的魅力在于復方,在于多味藥物的配伍,單一成分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
    開展兩個研究為中藥走出去“補課”:一是藥效物質基礎研究,搞清藥物成分;另一個是藥物作用機理研究,弄明白有效的原因。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這在中藥圈的影響,并沒有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減弱跡象。主流聲音認為,這算遲到的“承認”——從黃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在過去幾十年把全球數百萬人從瘧疾的死亡線上救回,潛臺詞是,中藥早該通行世界。
    但是,除了紫杉醇、甜菊苷、蕓香苷等植物提取物打入了國際市場外,中成藥產品能夠走出國門的不多。按照西方的評價標準,一道明顯的技術難關擺在中藥面前:化學成分不明確、藥理機制不清晰。
    屠呦呦說,“(青蒿素)是獻給世界的禮物”。其實,“奉獻”的還有大量藥方。如,古方“六神丸”被日本改造開發(fā)出的“救心丹”,返銷中國,風靡一時。    國際市場受阻,國內市場又與“洋中藥”交戰(zhàn),現代中藥業(yè)似處于內外交困的棋局,這是成都發(fā)展壯大這一產業(yè)的大背景。
中藥“數字化”說清有效成分
    拿到美國知識產權方面的授權,成都百??萍贾扑幱邢薰?,距離中藥制劑打入國際市場還差臨門一腳。
    銀杏內酯注射液,是這家企業(yè)的核心產品。銀杏內酯是從四川種植廣泛的銀杏樹葉中提取來的。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曾說,數字化是現代中藥的發(fā)展方向?!鞍阎兴幍奈镔|含量講清楚,就是數字化分析?!卑僭?萍级麻L助理周春雷這樣理解。
    銀杏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一片葉子含有400多種物質,到底哪個起作用?1999年開始,百??萍纪度胙邪l(fā)力量,從銀杏葉中提取含量極低的內酯。
    2005年國家出臺新版《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對中藥制劑的純度、處方篩選、制備工藝等做了更加嚴格的規(guī)范。直到2011年,銀杏內酯注射液才成為新版實施后獲批的第一個中藥注射劑,至今拿到批文的也都屈指可數。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擁有省部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四川省中藥資源系統研究與開發(fā)利用實驗室,副校長彭成領銜的團隊也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雅安三九藥業(yè)依據古方參附湯研發(fā)出參附注射液,受到市場好評。附子是一種含有毒性的物質,中醫(yī)理論用炮制方法、用人參配伍達到“減毒增效”效果,能否用指紋圖譜全成分分析、有效成分與有毒成分含量測定等“數字化”辦法對此加以解釋呢?
    “經過聯合攻關,我們團隊提取出6個新化合物,鎖定了2個有強心作用?!背啥贾嗅t(y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郭力介紹,秉承醫(yī)藥結合、系統中藥的老一輩思路,他們采用“品、質、性、效、用”的研究模式,對參附注射液的質量控制和生產過程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研究成果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還沒走出國門遭遇“洋中藥”進攻
    “菠蘿揮發(fā)的香味中有117種物質,但是很難說清楚,到底香味來自哪種物質,因為是混合出來的。”郭力舉這個例子,想說明一個道理,搞清楚一味藥品的物質含量都很困難,搞清楚一個藥方的物質含量更難上加難。
    而且,即使是同一味藥材,產地不同,物質含量也不同。“四川盛產附子,日本也產,我們分析卻發(fā)現,四川產的附子不含有另一種強心成分即去甲烏藥堿?!?/span>
    西藏藏藥集團技術總監(jiān)邱曉軍認為,中醫(yī)的魅力在于復方,在于多味藥物的配伍,單一成分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耙敫闱宄头降某煞趾?,意味著高額投入,一般藥廠沒有這個實力?!?/span>
    業(yè)內認為,中藥走向國際,要以處方藥的身份走出去,而不是以保健食品的身份走出去。成都產的地奧心血康膠囊,是我國首個進入發(fā)達國家主流市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治療性中藥,這個過程歷時7年時間。    據分析,要通過歐洲藥品注冊,首先要對生產設施進行升級以通過歐洲的GMP認證,這部分的開支可能要以千萬元計,完成整個注冊的開支更是不菲,這個是中小制藥企業(yè)所難以承擔的。
    部分受訪企業(yè)認為,中藥現在還沒必要大張旗鼓地走出去,“國內市場足夠大,不少暢銷藥還供不應求?!?/span>
    但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現實,國外醫(yī)藥巨頭以中藥原料、中藥配方制成的“洋中藥”,已經大舉進入中國市場。
    德國每年從中國大量進口低廉的銀杏葉,生產出的產品又以高出十倍以上的價格返銷中國。韓國在“牛黃救心丸”的基礎上開發(fā)出“牛黃清心液”,并在國外申請到了專利。全國政協委員何偉去年“兩會”期間“痛訴”:80%多的中成藥處方被日本、韓國、德國申請注冊,令人“不能接受”。郭力不由感嘆,“中藥真成了獻給世界的禮物。”
    日本中成藥出口占領全球中藥市場(中國市場除外),它的秘訣只有一個,制定了詳細標準,將藥效和化學成分予以標準化呈現。
    彭成的團隊,現今確立了兩個研究方向:一是藥效物質基礎研究,搞清藥物成分;另一個是藥物作用機理研究,弄明白有效的原因。這些研究,也正是為成都中藥走出去“補課”。
需要協同創(chuàng)新更需要質量評價體系
    隨著回歸自然潮流的涌現,天然藥物也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    學術界已先于市場行動。很多人不知道,幾年前英國劍橋大學設立了中醫(yī)藥研究中心,而在今年初,其對“老字號”中成藥“麝香保心丸”的分析研究成果登上了《科學》雜志。
    劍橋大學同樣是成都中醫(yī)藥大學的合作對象。青蒿素協同創(chuàng)新的研究過程,對現在依然有啟示價值。郭力說,該校正匯集國內外的科研院所、種植基地、醫(yī)藥企業(yè)、醫(yī)療機構等開展產業(yè)鏈協同創(chuàng)新,推動中藥的現代化進程。
    “所謂現代中藥業(yè),是采用了生物醫(yī)藥、化學、臨床醫(yī)學等的辦法和手段,使中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惫φJ為,與此相應,建設符合中醫(yī)藥理論的中藥質量綜合評價體系也愈發(fā)迫在眉睫。
    從藥業(yè)的源頭——藥材種植看,中藥材中含禁用農藥殘留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優(yōu)質藥材出口到國外,質量差的留給了國內藥企,令業(yè)內感到頭痛。他們還說,不到季節(jié)和年限搶收、使用化肥增收、野生藥材人工引種、銷售摻假摻偽等各種亂象,也使得“道地藥材不地道”、“方對藥不靈”現象突出。
    “走出困境,就是艷陽天。”郭力說,盡管中藥業(yè)內外交困,但對四川而言,卻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基礎。四川擁有中藥資源5000余種,是“中醫(yī)之鄉(xiāng)”、“中藥之庫”。
    “據分析,開發(fā)一種化學藥,研發(fā)投入要10億美金,過程如同大海撈針。中藥有那么多的古方,中藥的研發(fā)相對有路可循?!?/span>
    當前,成都已把中藥產業(yè)作為生物醫(yī)藥的重要內容來抓,提出開發(fā)有效成分明確、作用機理清楚、劑型先進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新藥,加大對名優(yōu)中成藥、名醫(yī)名方的二次開發(fā)力度,提升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生產的智能化、自動化、規(guī)?;?。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愛看 不感興趣
說兩句吧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