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黃藥子(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黃藥子為薯蕷科植物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塊莖。夏末至冬初采挖,洗凈,趁鮮切片,干燥。主產(chǎn)于湖北、湖南、江蘇等地。

  • 中藥名稱黃藥子

  • 中藥學名(拉丁名)DIOSCOREAE BULBIFERAE RHIZOMA

  • 別 名黃藥、黃藥根、苦藥子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薯蕷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湖北、湖南、江蘇等地。

來源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塊莖。(《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塊莖。(《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湖北、湖南、江蘇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夏末至冬初采挖,洗凈,趁鮮切片,干燥。(《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秋季采收,除去須根及殘留莖葉,洗凈,切片,曬干。(《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藥材性狀

本品為圓形或類圓形的厚片。外皮菲薄,棕黑色或灰褐色,切面淡黃色至棕黃色,密布顆粒狀凸起的橙黃色麻點。質(zhì)堅脆,易折斷。氣微,味苦。(《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為圓形或類圓形的切片。外皮菲薄,棕黑色,有皺紋,具多數(shù)黃白色或棕黃色圓形微突起的須根痕。切面黃白色至黃棕色,平滑或呈顆粒狀凹凸不平,密布多數(shù)橙黃色小點(維管束)。質(zhì)堅脆,折斷面黃白色或棕色,顆粒狀。氣微,味苦。(《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有小毒。歸肝、心經(jīng)。(《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苦,寒;有毒。入肺、肝、心經(jīng)。(《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藥材功效

化痰散結消癭,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散結消癭,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藥材主治

用于癭瘤,瘡癰腫毒,喉痹,血熱吐血,衄血,咯血。(《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用于癭瘤痰核,癥瘕痞塊,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吐血,衄血,咯血,毒蛇咬傷。(《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用法用量

5-9g。研末服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10-15g。(《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用藥禁忌

本品苦寒有毒,久服、多服可引起吐血、腹痛等消化道反應,不可過量久服。本品對肝臟有一定損害,故脾胃虛弱及肝功能損害者慎用。(《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不宜多服、久服。有肝臟疾患者慎服。(《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防蛀。(《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置干燥處,防蛀。(《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棕黃色或灰黃色。淀粉粒甚多,多為單粒,長圓形、扇狀三角形、條形、卵圓形、不規(guī)則三角形,直徑10-50μm,臍點點狀、星狀,位于較小一端,多數(shù)不明顯。草酸鈣針晶束常存在于黏液細胞中,長50-117μm。石細胞淡黃色或黃棕色,多數(shù)單個散在,長卵圓形、卵圓形、近梭形、近菱形、不規(guī)則形,壁孔密集,孔溝明顯,層紋可見。網(wǎng)紋導管和螺紋導管,直徑約30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30ml,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4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藥子對照藥材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5》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無水乙醇(1:20:1.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中藥配伍

1.治吐血不止:黃藥子(萬州者)一兩,搗碎,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熱服。(《圣濟總錄》黃藥湯)
2.治吐血:真蒲黃,黃藥子等分。用生麻油調(diào),以舌舐之。(《百一選方》)
3.治鼻衄不止:黃藥子一兩,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阿膠湯調(diào)下。良久,以新汲水調(diào)生面一匙投之。(《圣濟總錄》黃藥散)
4.治瘡:黃藥子四兩,為末,以冷水調(diào)敷瘡上,干而旋敷之。(《簡要濟眾方》)
5.治天泡水瘡:黃藥子末搽之。(《瀕湖集簡方》)
6.治縮腳腸癰,干黃獨一兩,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間草藥》)
7.治纏喉風,頤頷腫及胸膈有痰,湯水不下者:黃藥子一兩,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下。吐出頑痰。(《扁鵲心書》黃藥子散)
8.治熱病、毒氣攻咽喉腫痛:黃藥一兩,地龍一兩(微炙),馬牙消半兩。上藥搗細羅為散,以蜜水調(diào)下一錢。(《圣惠方》)
9.治癭氣:黃藥子一斤,浸洗凈,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盞。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斗門方》)
10.降氣治胃痛:黃藥(炒過)、陳皮、蒼術、金錢草各二錢,土青木香一錢五分。研粉服或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11.治魚口,腰膝疼痛:黃獨根五至八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2.治睪丸炎:黃獨根三至五錢,豬瘦肉四兩。水燉,服湯食肉,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13.治扭傷:黃獨根、七葉一枝花(均鮮用)各等量,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14.治腹瀉:黃藥子研末,每次一錢,開水吞服。(《貴州草藥》)
15.治疝氣、甲狀腺腫、化膿性炎癥:黃藥子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16.治瘰疬:黃獨鮮塊莖二至三兩,鴨蛋1枚。水煎,調(diào)些酒服。(《福建中草藥》)
17.治百日咳。黃藥子三至五錢。冰糖為引,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江西《草藥手冊》)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除去雜質(zhì),切片,干燥。(《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本草經(jīng)疏》:黃藥根,解少陰之熱,相火自不妄動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熱所傷故也。苦寒能涼血,得土氣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2.《本草匯言》:黃藥子,解毒涼血最驗,古人于外科、血證兩方嘗用。今入不復用者,因久服有脫發(fā)之虞,知其為涼血、散血陰矣。
3.《開寶本草》:主諸惡腫瘡瘺,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4.《綱目》:涼血,降火,消癭,解毒。
5.《江蘇植藥志》:治腰酸痛。

原標題:黃藥子
詞條標簽:黃獨,黃藥子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