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田基黃(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田基黃為藤黃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的全草。春、夏季開花時采收全草,曬干或鮮用。主產(chǎn)于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 中藥名稱田基黃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HERBA HYPERICI JAPONICI

  • 別 名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

  •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 藤黃科(山竹子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江西、福建、湖南、廣東

來源

本品為藤黃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的全草。(《中華本草》)
本品為藤黃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的干燥全草。(《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2年版》)
本品為藤黃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的干燥全草。(《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春、夏季開花時采收全草,曬干或鮮用。(《中華本草》)
春、夏二季花開時采挖,除去雜質(zhì),曬干。(《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2年版》)
春、夏二季花開時采挖,除去雜質(zhì),曬干。(《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藥材性狀

全草長10-40cm。根須狀,黃褐色。莖單一或基部分枝,光滑,具4棱,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對生,無柄;完整葉片卵形或卵圓形,全緣,具細(xì)小透明腺點,基出脈3-5條。聚傘花序頂生,花小橙黃色。氣無,味微苦。以色黃綠,帶花者為佳。(《中華本草》)
本品為不規(guī)則小段,根須狀,褐黃色。莖4棱,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質(zhì)脆,斷面中空。葉對生,無柄,全緣,具腺點,基出腺3-5條。聚傘花序,花小,橙黃色或黃色。無臭、味微苦。(《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2年版》)
本品長20-40cm。根須狀,表面黃褐色。莖單一或基部分枝,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圓形,長0.4-1.6cm。全緣,具腺點。基出脈3-5條。無柄。聚傘花序頂生,花小,橙黃色,萼片、花瓣均為5片。氣微,味微苦。(《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苦,涼。歸肝、膽、大腸經(jīng)。(《中華本草》)
苦、辛、平。(《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2年版》)
甘、微苦,微寒。歸肝、脾經(jīng)。(《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藥材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散瘀消腫,止痛。(《中華本草》)
清利濕熱,散瘀消腫。(《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2年版》)
清熱利濕,散瘀解毒。(《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藥材主治

主治濕熱黃疸,泄瀉,痢疾,腸癰,癰癤腫毒,乳蛾,口瘡,目赤腫痛,毒蛇咬傷,跌打損傷。(《中華本草》)
用于急、慢性肝炎,瘡癤癰腫。(《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2年版》)
用于濕熱黃疸、泄瀉痢疾,毒蛇咬傷,瘡癤癰腫。外傷積瘀腫痛。(《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大劑可用至90-12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洗。(《中華本草》)
9-15g。(《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2年版》)
15-30g。(《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貯藏保存

貯于干燥容器內(nèi),置陰涼干燥處。(《中華本草》)
置干燥處。(《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2年版》)
置干燥處。(《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莖橫切面:表面為1列細(xì)胞。下皮厚角細(xì)胞在棱角處較多。皮層為數(shù)列薄壁細(xì)胞;內(nèi)皮層明顯。維管束成環(huán)狀排列,韌皮部較窄,有棕色分泌道散在。木質(zhì)部寬廣,由導(dǎo)管、木纖維組成,導(dǎo)管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數(shù)列成行。中央髓部大多中空。
葉片表面觀:上、下表皮細(xì)胞多角形,垂周壁均波狀彎曲。氣孔不等式。
葉片橫切面;柵欄細(xì)胞1列,柵欄組織及海綿組織中均有分泌腔、圓形、直徑30-65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加熱回流提取3小時,甲醇提取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田基黃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酸乙酯—丙酮—水—冰醋酸(5:4: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三氯化鋁乙醇溶液,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中藥配伍

1.治肝炎:鮮地耳草、鳳尾草各30g,紅棗6枚。水煎服,每日2次。(《福建藥物志》)
2.治急性黃疸型肝炎:地耳草30g,金錢草30g,蒲公英30g,板藍(lán)根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腸炎:鮮地耳草45g,鮮鳳尾草30g。水、酒各半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4.急性腎炎:鮮地耳草60g,紅棗10枚,水煎服;或地耳草3-9g,研末,炒雞蛋服。(《福建藥物志》)
5.治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地耳草、半邊蓮各15g,澤蘭、青木香各9g,蒲公英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泥沙,噴淋清水,潤軟,切成小段,干燥。(《中華本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噴淋清水,切段,干燥。(《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2年版》)
除去雜質(zhì),切段。(《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04年版》)

毒性

給小鼠每日灌胃10-100g/Kg,連續(xù)25d,在低劑量組可見閉目、安靜等中樞抑制作用。100g/Kg連用16d也未見明顯毒性反應(yīng)。(《中華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酒病,消腫脹,解蠱毒,敷大惡瘡,理疳瘡腫?!?/span>
2.《質(zhì)問本草》:“涂火毒,消陽癥結(jié)疽。
3.《分類草藥性》:“解一切蛇蟲毒,清火,止泄瀉,刀傷用良。”

原標(biāo)題:田基黃
詞條標(biāo)簽:地耳草,田基黃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