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苦參(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lt.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頭和小支根,洗凈,干燥,或趁鮮切片,干燥。全國各地均產(chǎn)。

  • 中藥名稱苦參

  • 中藥學名(拉丁名)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

  • 別 名苦骨、川參、鳳凰爪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豆科

  • 分布區(qū)域全國各地均產(chǎn)。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lt.的干燥根。(《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全國各地均產(chǎn)。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頭和小支根,洗凈,干燥,或趁鮮切片,干燥。(《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呈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長10-30cm,直徑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其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剝落,剝落處顯黃色,光滑。質(zhì)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3-6mm;切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和裂隙,有的具異型維管束呈同心性環(huán)列或不規(guī)則散在。氣微,味極苦。(《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不宜與藜蘆同用。(《中國藥典2020》)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1.本品粉末淡黃色。木栓細胞淡棕色,橫斷面觀呈扁長方形,壁微彎曲;表面觀呈類多角形,平周壁表面有不規(guī)則細裂紋,垂周壁有紋孔呈斷續(xù)狀。纖維和晶纖維,多成束;纖維細長,直徑11-27μm,壁厚,非木化;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不均勻增厚,草酸鈣方晶,呈類雙錐形、菱形或多面形,直徑約至237μm。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20μm,臍點裂縫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fù)粒較多,由2-12分粒組成。
2.取本品橫切片,加氫氧化鈉試液數(shù)滴,栓皮即呈橙紅色,漸變?yōu)檠t色,久置不消失。木質(zhì)部不呈現(xiàn)顏色反應(yīng)。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濃氨試液0.3ml、三氯甲烷25ml,放置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參堿對照品、槐定堿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于同一用2%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丙酮—甲醇(8:3:0.5)為展開劑,展開,展距8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10℃以下放置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依次噴以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色斑點。
2.取氧化苦參堿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理化鑒別】(1)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和上述對照品溶液各4μl,分別點于同一用2%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5:0.6:0.3)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依次噴以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色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血痢不止:苦參炒焦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仁存堂經(jīng)驗方》)
2.治痔漏出血,腸風下血,酒毒下血:苦參(切片,酒浸濕,蒸曬九次為度,炒黃為末,凈)一斤,地黃四兩(酒浸一宿,蒸熟,搗爛)。加蜂蜜為丸。每服二錢,白滾湯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參地黃丸)
3.治谷疸,食畢頭旋,心怫郁不安而發(fā)黃,由失饑大食,胃氣沖熏所致:苦參三兩,龍膽一合(末)。牛膽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補缺肘后方》)
4.治赤白帶下:苦參二兩,牡蠣一兩五錢。為末,以雄豬肚一個,水三碗煮爛,搗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下。(《積德堂經(jīng)驗方》)
5.治下部瘡漏:苦參煎湯,日日洗之。(《仁齋直指方》)
6.治大腸脫肛:苦參、五倍子、陳壁土等分。煎湯洗之,以木賊末敷之。(《醫(yī)方摘要》)
7.治心肺積熱,腎臟風毒攻于皮膚,時生疥癩,瘙癢難忍,時出黃水,及大風手足爛壞,眉毛脫落,一切風疾:苦參三十二兩,荊芥(去梗)十六兩。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荊芥湯下,食后服。(《局方》苦參丸)
8.治漏膿肥瘡,膿窠瘡,臘梨頭,遍身風癩,癮疹疥癬,瘙癢異常,麻木不仁,諸風手足酸痛,皮膚破爛,陰囊癢極,并歸人陰癢、濕癢:苦參一斤(為末),鵝毛(香油炒存性)六兩。黃米糊丸,朱砂為衣。茶湯送下,日進二次?;螂S病作散擦或洗、貼。(《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寶丹)
9.治瘰疬:苦參四兩,搗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隨身備急方》)
10.治鼠瘺諸惡瘡:苦參二斤,露蜂房二兩,曲二斤。水三斗,漬藥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釀熟梢飲,日三。一方加猬皮,更佳。(《補缺肘后方》)
11.治湯熨火燒疼痛:苦參不以多少,為細末,用香油調(diào)搽。(《衛(wèi)生寶鑒》綠白散)
12.治旋耳瘡(又名月蝕瘡)初起在耳輪上或耳后,耳垂處發(fā)一黃色米粒樣疙瘩,周圍發(fā)紅,頂白透膿,奇癢難忍,破后膿水外溢,蔓延傳染,不幾日耳前后成為一片,膿水淋漓,此瘡小兒最易傳染:苦參、黃柏各五錢,蒼術(shù)、海螵蛸各三錢。各研極細,和勻。用溫開水調(diào)敷患部,每日早晚各換藥一次。(《浙江中醫(yī)雜志》(6):27,1958)
13.治齒縫出血:苦參一兩,枯礬一錢。為末,日三揩之。(《普濟方》)
14.治毒熱足腫作痛欲脫者:苦參煮酒漬之。(《姚僧坦集驗方》)

中藥炮制

除去殘留根頭,大小分開,洗凈,浸泡至約六成透時,潤透,切厚片,干燥。(《中國藥典2020》)

道地性

蒙藥、 北藥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苦參,能峻補陰氣,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氣降而不升也,非傷腎之謂也。其治大風有功,況風熱細疹乎。
2.《本草綱目》:苦參、黃柏之苦寒,皆能補腎,蓋取其苦燥濕,寒除熱也。熱生風,濕生蟲,故又能治風殺蟲。惟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張從正亦云,凡藥皆毒也,雖甘草、苦參,不可不謂之毒,久服則五味各歸其臟,必有偏勝氣增之患,諸藥皆然,學者當觸類而長之可也,至于飲食亦然。又按《史記》云,太倉公淳于意醫(yī)齊大夫病齲齒,灸左手陽明脈,以苦參湯日漱三升,出入慎風,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風氣濕熱殺蟲之義。
3.《本草匯言》:姚斐成云,苦參,祛風瀉火,燥濕去蟲之藥也。前人謂苦參補腎補陰,其論甚謬。蓋此藥味苦氣腥,陰燥之物,穢惡難服,惟腎氣實而濕火勝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陽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虛氣弱,非所宜也。況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專降而不升,實傷腎之謂也,何有補腎補陰之功乎?。
4.《本草經(jīng)百種錄》:苦參,專治心經(jīng)之火,與黃連功用相近。但黃連似去心臟之火為多,苦參似去心腑小腸之火為多,則以黃連之氣味清,而苦參之氣味濁也。按補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義也。
5.《長沙藥解》:《金匱》苦參湯,治狐惑蝕于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陰者宗筋之聚,土濕木陷,郁而為熱,化生蟲NI,蝕于前陰,苦參清熱而去濕,療瘡而殺蟲也。當歸貝母苦參丸,用之治妊娠小便難,以土濕木陷,郁而生熱,不能泄水,熱傳膀胱,以致便難,苦參清濕熱而通淋澀也。
6.《本草正義》:苦參,大苦大寒,退熱泄降,蕩滌濕火,其功效與芩、連、龍膽皆相近,而苦參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殺濕熱所生之蟲,較之芩、連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劑,蓋不特畏其苦味難服,亦嫌其峻厲而避之也。然毒風惡癩,非此不除,今人但以為洗瘡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廢食耳。
7.《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心腹結(jié)氣,癥瘕積聚,黃疸,溺有余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
8.《名醫(yī)別錄》:養(yǎng)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澼,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下部瘍,平胃氣,令人嗜食。
9.陶弘景:惡病人酒漬飲之,患疥者服亦除,蓋能殺蟲。
10.《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肌煩燥生瘡,赤癩眉脫,主除大熱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惡腹痛,除體悶,治心腹積聚。
11.《唐本草》:治脛酸,療惡蟲。
12.《日華子本草》:殺疳蟲。炒帶煙出為末,飯飲下,治腸風下血并熱痢。
13.《珍珠囊》:去濕。
14.《滇南本草》:涼血,解熱毒,疥癩,膿窠瘡毒。療皮膚瘙癢,血風癬瘡,頑皮白屑,腸風下血,便血。消風,消腫毒,痰毒。
15.《本草從新》:燥濕,勝熱,治夢遺滑精。

傳說淵源

       很久以前,有個放牛娃爹媽去世得早,靠每天給地主家放牛為生,由于經(jīng)常在濕地行走,放牛娃身上長滿了瘡。不久,地主家里人的身上也長滿了瘡。大家都說這“瘡”是放牛娃傳染的,于是,地主就下令追殺放牛娃。
       無奈之下,放牛娃只能逃命,躲到大山里的一個石縫里,再也沒出來。后來,村民們發(fā)現(xiàn)了放牛娃,枯瘦的身體蜷縮在石縫里,眼睛沒有再睜開。好心的村民就用泥沙和石頭把石縫封住,算是給放牛娃一個死后的安身之地。
       不久,村民們身上也長了瘡,奇癢無比,試了很多藥都治不好。一天晚上,大家做夢夢見了放牛娃。放牛娃告訴村民,在當初埋他的山體塌方處有許多根狀物,把這些根狀物拿回家熬水喝或用來洗澡,身上的瘡就會消退。
       村民按照夢中放牛娃的提示去做,不出幾日,身上的瘡果然都痊愈了。地主聽說村民們吃了山體塌方處的“草藥”后很快就病好了,于是他也去那個地方采藥??吹綆r石上灌木叢中結(jié)滿如老鼠屎粒大小的果子,地主就趕緊摘回家熬水喝,誰知當晚就斷腸而死。
       原來村民們吃的是苦參的根,而地主吃的卻是苦參子?,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苦參根能清熱燥濕、殺蟲,可治療皮膚瘙癢、癬等癥;苦參子(又名鴨膽子)外用卻有腐蝕肌肉的作用。

原標題:苦參
詞條標簽:苦參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