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蔊菜(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蔊菜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Rorippa indica (L.) Hiern.和無瓣蔊菜Rorippa dubia (Pers.) Hara的全草。5-7月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干。蔊菜產(chǎn)于山東、河南、陜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四川等地。無瓣蔊菜產(chǎn)于安徽、江蘇、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廣東、陜西、四川、貴州等地。

  • 中藥名稱蔊菜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RORIPPAE HERBA

  • 別 名辣米菜、野油菜、塘葛菜

  •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 十字花科

  • 分布區(qū)域蔊菜產(chǎn)于山東、河南、陜西、江蘇

來源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Rorippa indica (L.) Hiern.的干燥全草。(《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19年版》)

分布產(chǎn)地

蔊菜產(chǎn)于山東、河南、陜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四川等地。無瓣蔊菜產(chǎn)于安徽、江蘇、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廣東、陜西、四川、貴州等地。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季植株生長茂盛、角果近成熟時采收。除去泥沙,洗凈,干燥。(《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1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長12?40 cm。根表面淡黃色,有不規(guī)則縱皺紋及須根痕;質(zhì)較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木部黃色。莖基部圓柱形,上部稍扁而有縱溝,有分支,黃綠色至綠色,有的帶紫色。基生葉叢生 ,有柄;葉片長橢圓形,羽狀深裂,長2 ~ 6 cm, 頂端裂片卵圓形,寬大;莖生葉互生,近無柄;葉片卵形至寬披針形,長1 ?3 cm, 不分裂,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綠色至黃綠色,多已皺縮或破碎。有的頂端或近頂端的葉腋間有淡黃色花,排列成總狀花序。細(xì)長角果圓柱形,長1.2?2.5 cm, 直徑約1 mm,種子2列,棕褐色。氣微香,味淡,微甘。(《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19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辛,微寒。歸肺、肝經(jīng)。(《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19年版》)

藥材功效

清熱利尿,祛濕,祛痰止咳,涼血止血。(《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19年版》)

藥材主治

用于濕熱骨痛,水腫尿少,肺熱咳嗽,血熱咯血;近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19年版》)

用法用量

15~30g,鮮品加倍。(《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19年版》)

用藥禁忌

過量服用可出現(xiàn)輕微的口干、胃部不適等現(xiàn)象,但不影響繼續(xù)治療。(《中華本草》)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19年版》)

中藥配伍

1.治風(fēng)寒感冒:蔊菜一至二兩,蔥白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熱咳:野油菜一兩五錢。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3.治頭目眩暈:野油菜(嫩的)切碎調(diào)雞蛋,用油炒食。(《貴陽民間藥草》)
4.治胃脘痛:干蔊菜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痛:鮮蔊菜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6.治干血癆:每天用蔊菜一兩,酌加紅糖。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7.治麻疹不透:鮮蔊菜全草,一至二歲每次一兩,二歲以上每次二兩。搗汁,調(diào)食鹽少許,開水沖服。
8.治鼻竇炎:鮮蔊菜適量。和雄黃少許搗爛,塞鼻腔內(nèi)。
9.治蛇頭疔:鮮蔊菜和三黃末(中成藥)搗爛外敷,或調(diào)鴨蛋清外敷。(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10.治疔瘡,癰腫:野油菜,搗爛敷患處。
11.治漆瘡:鮮野油菜,搗汁外搽。
12.治蛇傷:野油菜一兩五錢,小火草一兩。煎水服;外用偷油婆(蟑螂)、小火草、雄黃、野油菜搗爛敷患處。(⑩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13.治跌打腫痛:鮮蔊菜二至四兩。熱酒沖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藥》)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zhì),切段。(《廣東省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019年版》)

藥理作用

1.止咳、祛痰作用:小鼠口服蔊菜素60mg/kg對二氧化硫引咳法沒有止咳作用;家兔口服給藥,酚紅排泌法實驗證明有祛痰作用。
2.抗菌作用:用平板稀釋法,5mg/ml濃度時對肺炎球菌及流感桿菌均有抑制作用。(《中華本草》)

毒性

家兔每天灌胃蔊菜素60mg/kg,共10d,心電圖及外觀檢查均未見毒性反應(yīng)。(《中華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拾遺》:去冷氣,腹內(nèi)久寒,飲食不消,令人能食。
2.《綱目》: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
3.《分類草藥性》:治刀砍斧傷,爛瘡,生肌,嚼涂。
4.《嶺南采藥錄》:和生魚煎湯服之,能去骨中之熱。
5.《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治腹水,淋疾;外用治湯火傷。
6.《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外用治疔毒;內(nèi)服通氣血。治婦女乳病,并治咳嗽,黃疸。
7.《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外用治漆瘡,疔瘡,癰腫。
8.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水,涼血解毒。治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失音;肺熱咳嗽,咳血;急性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水腫。
9.《福建中草藥》:疏風(fēng)透表,理氣和胃。

原標(biāo)題:蔊菜
詞條標(biāo)簽:蔊菜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