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腎蕨(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腎蕨為腎蕨科植物腎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 Trimen的干燥地下塊莖或新鮮地下塊莖。全年均采收,曬干或鮮用。主產于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

  • 中藥名稱腎蕨

  • 中藥學名(拉丁名)NEPHROLEPIDIS RHIZOMA

  • 別 名天鵝抱蛋、鳳凰蛋、圓蕨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腎蕨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于四川、云南、貴州、廣西

來源

本品為腎蕨科植物腎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 Trimen的干燥地下塊莖或新鮮地下塊莖。(《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分布產地

主產于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全年均采收,曬干或鮮用。(《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藥材性狀

本品鮮品呈塊狀莖球形或扁圓形,直徑1.5-3cm;表面多有棕色絨毛狀鱗片,可見自根莖脫落后的圓形疤痕,除去鱗片后表面顯亮黃色,有明顯的不規(guī)則皺紋。干品極皺縮,表面黃棕色絨毛狀鱗片明顯。質硬脆,斷面黃棕色至棕褐色。氣香,味微甜。(《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性味歸經

甘、淡、微澀,涼。歸肝、腎、胃、小腸經。(《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藥材功效

清熱利濕,止咳通淋,消腫解毒。(《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藥材主治

用于外感發(fā)熱,肺熱咳嗽,黃疸,淋濁,小便澀痛,泄瀉,痢疾,帶下,疝氣,乳癰,瘡瘍,瘰疬痰核,水火燙傷,金刃損傷。(《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用法用量

6-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碎外敷。(《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用藥禁忌

《廣西民族藥簡編》:“忌吃酸、辣、蘿卜等食物?!?/span>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排列緊密,可見鱗片。維管束10-22個,環(huán)狀排列,維管束外內皮層細胞明顯,中柱鞘薄壁組胞2-3列,內含棕色物,維管束周韌型。
粉末黃棕色。鱗片細胞淺棕色,壁薄,長梭形,直徑22-56μm,鑲嵌排列成片狀。薄壁細胞類圓形,直徑60-250μm。表皮細胞壁較厚,類多角形,排列緊密。內皮層細胞三面增厚,一面較薄,胞腔大,孔溝明顯,直徑40-70μm。管胞多為具緣紋孔或環(huán)紋。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干,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腎蕨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1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丙酮(10: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中藥配伍

①治淋濁,小便點滴,疼痛難忍:蜈蚣蕨(干用)五錢,杉樹尖二十一顆,夏枯草五錢,野蘿卜菜四錢。煨水對白糖吃。(《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刀傷:蜈蚣蕨嫩葉搗敷。(《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乳房腫痛:腎蕨嫩莖葉,搗絨敷。(《四川中藥志》)

④治濕熱黃疸:圓羊齒干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⑤治噎膈反胃:圓羊齒干全草研末三錢。每日三次,酒沖服。

⑥治久?。簣A羊齒鮮葉三兩。搗爛,加米泔水調勻絞汁取。(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干燥。(《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治刀傷,吐血,淋濁,不孕。
2.《四川中藥志》:治乳癰及產后乳腫。
3.《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小便。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反胃噎膈,疝氣。
4.《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治肺熱咳嗽,蜈蚣咬傷,湯火傷,小兒疳積,淋巴腺結核。
 

原標題:腎蕨
詞條標簽:腎蕨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