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野芝麻(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野芝麻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ieb. et Zucc.的全草。5-6月采收全草,陰干或鮮用。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西、陜西、江蘇、浙江等地。

  • 中藥名稱野芝麻

  • 中藥學名(拉丁名)Herba Lamii Barbati

  • 別 名白花益母草、續(xù)斷、白花菜

  • 所屬功效類止血藥

  • 唇形科

  • 分布區(qū)域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ieb. et Zucc.的全草。(《中華本草》)

分布產地

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西、陜西、江蘇、浙江等地。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5-6月采收全草,陰干或鮮用。(《中華本草》)

藥材性狀

莖呈類方柱形,長25-50cm。葉對生,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心狀卵形,先端長尾狀,基部心形或近截形,邊緣具粗齒,兩面具伏毛;葉柄長1-5cm。輪傘花序生于上部葉腋內,苞片線形,具睫毛,花萼鐘形,5裂,花冠多皺縮,灰白色至灰黃色。質脆。氣微香,味淡,微辛。(《中華本草》)

性味歸經(jīng)

味辛、甘,性平。(《中華本草》)

藥材功效

涼血止血,活血止痛,利濕消腫。(《中華本草》)

藥材主治

主治肺熱咳血,血淋,月經(jīng)不調,崩漏,水腫,白帶,胃痛,小兒疳積,跌打損傷,腫毒。(《中華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電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中華本草》)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亦見短小腺毛及非腺毛或其殘基。表皮下棱角處具厚角組織;內皮層細胞1列,可見凱氏點。維管組織連續(xù)成環(huán)(嫩莖斷續(xù)環(huán)列)。木質部于棱角處較為寬厚。髓寬大,中心常形成大型腔隙;髓部薄壁組織內有時可見細小草酸鈣棱晶,單個存在或數(shù)個相集于同一細胞內。
葉表面制片: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見于下表皮,常為直軸式。非腺毛2(1-3)細胞,剛直或有時彎曲,長250-964μm,壁稍加厚,具疣,常木化;腺毛短小,柄部1-2細胞,頭部4(或1、2)細胞,另有鱗狀腺毛,柄部單細胞,頭部8細胞(有時胞間界限不清)。(《中華本草》)

中藥配伍

①治咯血咳嗽:吸吸草15-30g,鹿銜草15g。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②治血淋:野芝麻炒后研末,每服9g,熱米酒沖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崩漏:野芝麻、龍芽草各30g,卷柏6g。水煎服。
④治胃痛:野芝麻全草9-15g。水煎服。(3-4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藥理作用

野芝麻提取物可使動脈及子宮收縮,可用于子宮出血。該職務含強溶血作用的皂甙,但不在花中。(《中華本草》)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葉莖味淡微辛,作芝麻氣而更膩。”
2.《植物名實圖考》載:野芝麻“春時叢生,方莖四棱,棱青,莖微紫,對節(jié)生葉,深齒細紋,略似麻葉,本平末尖,面青背淡,微有澀毛。繞節(jié)開花,色白,皆上矗,長幾半寸,上瓣下覆如勺,下瓣圓小雙歧,兩旁短缺,如禽張口。中森扁須,隨上瓣彎垂,如舌抵上腭,星星黑點?;ㄝ嗉饨z,如針攢簇。葉莖味淡,微辛,作芝麻氣而更膩。湖南圃中尤多,芟夷不盡,或即呼為白花益母草?!?/span>
3.《全國中草藥匯編》:“甘、辛,平。”
4.《福建藥物志》:“辛、淡,涼?!?/span>
5.《全國中草藥匯編》:“散瘀,消積,調經(jīng),利濕。主治跌打損傷,小兒疳積,白帶,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腎炎,膀胱炎?!?/span>
6.《浙江藥用植物志》:“清肺,止血,理氣,活血。主治肺結核,胃痛?!?/span>
7.《福建藥物志》:“治習慣性流產?!?/span>

原標題:野芝麻
詞條標簽:野芝麻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