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烏梅(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Armeniaca mume Sieb.的干燥近成熟果實。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低溫烘干后悶至色變黑。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湖南、浙江、湖北、廣東。以四川產(chǎn)量最大,浙江質(zhì)量最佳。

  • 中藥名稱烏梅

  • 中藥學名(拉丁名)MUME FRUCTUS

  • 別 名梅實、黑梅、熏梅

  • 所屬功效類 收澀藥

  • 薔薇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湖南、浙江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Armeniaca mume Sieb.的干燥近成熟果實。(《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湖南、浙江、湖北、廣東。以四川產(chǎn)量最大,浙江質(zhì)量最佳。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低溫烘干后悶至色變黑。(《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3cm,表面烏黑色或棕黑色,皺縮不平,基部有圓形果梗痕。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凹點;種子扁卵形,淡黃色。氣微,味極酸。(《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6-12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不宜多食久食。(《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陰涼干燥處,防潮。(《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紅棕色。內(nèi)果皮石細胞極多,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群,幾無色或淡綠黃色,類多角形、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10-72μm,壁厚,孔溝細密,常內(nèi)含紅棕色物。菲腺毛單細胞,稍彎曲或作鉤狀,胞腔多含黃棕色物。種皮石細胞棕黃色或棕紅色,側(cè)面觀呈貝殼形、盔帽形或類長方形,底部較寬,外壁呈半月形或圓拱形,層紋細密。果皮表皮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稍厚,非腺毛或毛茸脫落后的痕跡多見。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殘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約2分鐘),傾去石油醚,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烏梅對照藥材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0:5:8: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久咳不已:烏梅肉(微炒)、罌粟殼(去筋膜,蜜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睡時蜜湯調(diào)下。(《綱目》)
2.治久痢不止,腸垢已出:烏梅肉二十個,水一盞,煎六分,食前,分二服。(《肘后方》)
3.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黃連一升,烏梅二十枚(炙燥)。并得搗末,蠟如棋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補缺肘后方》,即《圣惠方》烏梅丸)
4.治痢兼渴:麥門冬三兩(去心),烏梅二大枚。上二味,以水一大升煮取強半,絞去滓,待冷,細細咽之,即定,仍含之。(孟詵(必效方》)
5.治便痢膿血:烏梅一兩,去核,燒過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圣濟總錄》)
6.治大便下血不止:烏梅三兩(燒存性),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濟生方》)
7.治小便尿血:烏梅燒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綱目》)
8.治婦人血崩:烏梅燒灰,為末,以烏梅湯調(diào)下。(《婦人良方》)
9.治消渴,止煩悶:烏梅肉二兩(微炒),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盞,去滓,臨臥時服。(《簡要濟眾方》)
10.治傷寒四、五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烏梅十四個,辣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師集驗方》)
11.治傷寒蛔厥及久?。簽趺啡倜?,細辛六兩,干姜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去皮)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nèi)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傷寒論》烏梅丸)
12.治蛔蟲上行口鼻:烏梅肉噙之,或煎湯飲自下。(《日用本草》)
13.治傷寒下部生匿瘡:烏梅肉二兩,炒令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湯下十丸。(《圣惠方》)
14.治勞瘧劣弱者:烏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長,生姜一塊。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溫服。(《本草圖經(jīng)》)
15.治一切瘡肉出:烏梅燒為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劉涓子鬼遺方》)
16.治咽喉腫痛:烏梅一兩,雙花二兩,雄黃四錢。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一錢。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7.治化膿性指頭炎:烏梅肉加適量的食醋研爛,或用烏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烏梅軟膏外敷,每日上藥一次。此方對脈管炎所引起的指(趾)頭潰瘍也有效。(《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18.治小兒頭瘡,積年不差:烏梅肉,燒灰細研,以生油調(diào)涂之。(《圣惠方》)

中藥炮制

烏梅: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
烏梅肉:取凈烏梅,水潤使軟或蒸軟,去核。
烏梅炭:取凈烏梅,照炒炭法(通則0213)炒至皮肉鼓起。(《中國藥典2020》)

道地性

浙藥、 南藥、 川藥

相關(guān)論述

1.《本經(jīng)》: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肉。
2.《別錄》: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脈,去痹。
3.陶弘景:傷寒煩熱,水漬飲汁。
4.盂詵:大便不通,氣奔欲死,以烏梅十顆,置湯中,須臾挼去核,杵為丸如棗大,納下部,少時即通。擘破水漬,以少蜜相和,止渴?;魜y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瘧方多用之。
5.《本草拾遺》:去痰,主瘧瘴,止渴調(diào)中,除冷熱痢,止吐逆。
6.《日華子本草》:除勞,治骨蒸,去煩悶,澀腸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膚麻痹,去黑點,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為丸,止休息痢。
7.《本草圖經(jīng)》:主傷寒煩熱及霍亂躁('躁'一作'燥')渴,虛勞瘦贏,產(chǎn)婦氣痢等方中多用之。
8.《用藥心法》:收肺氣。
9.《綱目》: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
10.《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諸血證,自汗,口燥咽干。
11.王好古:烏梅,能收肺氣,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12.《綱目》:烏梅、白梅所主諸病,皆取其酸收之義。惟張仲景治蛔厥烏梅丸,及蟲NI方中用者,取蟲得酸即止之義,稍有不同耳。《醫(yī)說》載曾魯公痢血百余日,國醫(yī)不能療,陳應(yīng)之用鹽水梅肉一枚,研爛,合臘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莊肅公亦痢血,應(yīng)之用烏梅、胡黃連、灶下土等分為末,茶調(diào)服亦效。蓋血得酸即斂,得寒則止,得苦則澀故也。
13.《本草經(jīng)疏》:梅實,即今之烏梅也,最酸?!督?jīng)》曰:熱傷氣,邪客于胸中,則氣上逆而煩滿,心為之不安。烏梅味酸,能斂浮熱,能吸氣歸元,故主下氣,除熱煩滿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腸虛脫也;好唾口干者,虛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斂虛火,化津液,固腸脫,所以主之也。其主肢體痛,偏枯不仁者,蓋因濕氣浸于經(jīng)絡(luò),則筋脈弛縱,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養(yǎng)筋,肝得所養(yǎng),則骨正筋柔,機關(guān)通利而前證除矣。
14.《本草新編》:鳥梅,止痢斷瘧,每有速效。
15.《本草求真》:烏梅,酸澀而溫,似有類于木瓜,但此入肺則收,入腸則澀,入筋與骨則軟,入蟲則伏,入于死肌、惡肉、惡痣則除,刺入肉中則拔,故于久瀉久痢,氣逆煩滿,反胃骨蒸,無不因其收澀之性,而使下脫上逆皆治。且于癰毒可敷,中風牙關(guān)緊閉可開,蛔蟲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寧不為酸澀收斂之一驗乎。不似木瓜功專疏泄脾胃筋骨濕熱,收斂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癥則不及也。但肝喜散惡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氣,且于諸癥初起切忌。

傳說淵源

       相傳600多年前,在上杭城郊水南有一個叫烏梅的女孩,每到青梅成熟間,便每天采些梅子,劃著小船渡過汀江到上杭城沿街售賣。一天,天上電閃雷鳴,突降大雨,烏梅急忙躲到一屋檐下避雨,片刻間,屋內(nèi)走出一個小伙子,幫著烏梅將青梅提進屋里,取出火爐給烏梅烘烤被雨淋濕的衣衫。
       寒暄時,烏梅向小伙子吐出了自己的苦衷:家有杭梅數(shù)十株,身為獨女,家中父母年邁,生活拮據(jù),梅子成熟時,賣些小錢,以補家用,可每到此時,又恰逢梅雨季節(jié),許多梅子或不等采摘便熟爛于樹下,或來不及賣掉壞于家中,收成甚微。一時間,氣氛沉寂了下來,看著烏梅微鎖的愁眉,小伙子憐愛之心隱隱而生......
       望著一閃一閃的爐火,小伙子突然說道:“有了,有辦法了!”“把梅子烤干了,就可以儲存起來,一年四季都能賣了,也不用愁梅子會爛掉了?!睘趺芬宦牐加铑D開,高興地說:“太好了,太好了!我以后再也不用發(fā)愁了!”她恨不得馬上回到家去試做??捎暝较略酱?,汀江的水越漲越高,天色也漸漸黑了下來,家住對岸的烏梅又發(fā)難了。就在此時,小伙子的父母回來了,好心的媽媽要留烏梅在家過夜,烏梅生怕自己的父母擔心,怎么也不肯留下,爸爸便叫小伙子護送烏梅過江。
       烏梅剛到家門口,焦急萬分的爹媽就急迫地問:“梅子,雨這么大,水這么激,天又這么黑,你是怎么回來的?”一心想試烤梅子的烏梅,無心作更多的解釋,削皮地回了一句:“騎竹馬回來的!”便一頭鉆進了黑暗的廚房,折騰起了烤梅試驗。
       第二天一早,小伙子迫不及待地來到江邊等待烏梅的好消息,可等來的卻是烏梅羞澀的眼光和疲憊的身影,烏梅告訴他,梅子沒有烤成功:開始烤一陣,梅子里面像煮爛的醬,烤干后又像燒黑的碳。小伙子聽了心里很沮喪,一聲不吭地陪著烏梅賣了一天的梅子。
       傍晚回到家里,小伙子的父母看到兒子悶悶不樂,便問明原由,做了幾十年手工草紙的父親聽了后,借鑒焙紙的經(jīng)驗,提出用文火低溫焙烤的方法再試。小伙子一聽,興奮的連晚飯都顧不上吃,奔向江邊撐起竹排直向?qū)Π?,離烏梅家老遠就大聲叫:“烏梅!烏梅!”鄰里們探頭便問:“這是誰呀?”“好俊哦!”這時烏梅才意識到自己還沒問小伙子叫什么名呢,可又無法向他人解釋,想起頭一天和父母玩笑的那句話,便脫口而出道:“他叫竹馬!”
       這一夜,烏梅和“竹馬”徹夜未眠,按照“竹馬”父親講授的文火低溫慢烤方法,烤出了第一籠烏黑發(fā)亮的梅干。清晨,帶著成功的喜悅,倆人把梅干運到城中的學坪里售賣,大家問他們這叫什么,他們回答說:青梅干??蓮奈匆娺^這種黑色青梅干的人們一開始并不很接受。
       一天,有位老先生來到攤前,看到他倆純潔無暇,便笑笑地問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叫‘烏梅’”。“你們賣的是什么呀?”“青梅干。”“青梅干怎么是黑色的喲?”這一問,把這對年輕人問啞了。先生微笑地說:“孩子,就叫‘烏梅’吧,叫烏梅好,烏烏亮亮,酸酸甜甜!”說著,先生拿起一粒烏梅嘗了嘗,頓覺生津解渴,酸香醇正,連連稱贊到:“甚好!甚好!”烏梅一聽自己的梅干得到稱贊,提起一籃子烏梅,一定要送給老先生,老先生欣然收下了。
       時隔不久,烏梅干漸漸暢銷了起來,一時間,竟出現(xiàn)了一“梅”難求的現(xiàn)象。原來老先生是一位當?shù)赜忻睦芍校姷綖趺犯珊?,料是樣好東西,憑經(jīng)驗預(yù)測此物可能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經(jīng)過臨床實驗,果然具有:收斂生津,安蛔驅(qū)蟲。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等功用。得到當?shù)孛癖姀V泛的認可和歡迎,成了一味家家皆備的便藥良方。烏梅,也成了“烏梅”與“竹馬”的定情信物。

原標題:烏梅
詞條標簽:烏梅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