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紅背山麻稈(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紅背葉為大戟科植物紅背山麻桿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 Muell. Arg.的葉及根。春、夏季采葉,洗凈,鮮用或曬干。全年均可采根,洗凈,曬干。產(chǎn)于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植物名紅背山麻稈

拼音HongBeiShanMaGan

學(xué)名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 Muell. Arg.

別名紅背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大戟目

亞目大戟亞目

大戟科

亞科鐵莧菜亞科

鐵莧菜族

山麻桿屬

小托葉組

植物形態(tài)

灌木,高1-2米;小枝被灰色微柔毛,后變無毛。葉薄紙質(zhì),闊卵形,長8-15厘米,寬7-13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淺心形或近截平,邊緣疏生具腺小齒,上面無毛,下面淺紅色,僅沿脈被微柔毛,基部具斑狀腺體4個(gè);基出脈3條;小托葉披針形,長2-3.5毫米;葉柄長7-12厘米;托葉鉆狀,長3-5毫米,具毛,凋落。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腋生或生于一年生小枝已落葉腋部,長7-15厘米,具微柔毛,苞片三角形,長約1毫米,雄花(3-5)11-15朵簇生于苞腋;花梗長約2毫米,無毛,中部具關(guān)節(jié);雌花序總狀,頂生,長5-6厘米,具花5-12朵,各部均被微柔毛,苞片狹三角形,長約4毫米,基部具腺體2個(gè),小苞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花梗長1毫米;雄花:花萼花蕾時(shí)球形,無毛,直徑1.5毫米,萼片4枚,長圓形;雄蕊(7-)8枚;雌花:萼片5(-6)枚,披針形,長3-4毫米,被短柔毛,其中1枚的基部具1個(gè)腺體;子房球形,被短絨毛,花柱3枚,線狀,長12-15毫米,合生部分長不及1毫米。蒴果球形,具3圓棱,直徑8-10毫米,果皮平坦,被微柔毛;種子扁卵狀,長6毫米,種皮淺褐色,具瘤體?;ㄆ?-5月,果期6-8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于福建南部和西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廣東、廣西、海南。生于海拔15-400(-1000)米沿海平原或內(nèi)陸山地矮灌叢中或疏林下或石灰?guī)r山灌叢中。分布于泰國北部、越南北部、日本硫球群島。(《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jià)植

枝、葉煎水,外洗治風(fēng)疹。(《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紅背山麻稈
詞條標(biāo)簽:紅背山麻桿,紅背葉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jià)值藥用價(ji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