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白花敗醬(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白花敗醬Patrinia villosa 入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以后歷代本草均將其收入。其根莖、根及全草均可入藥,性味苦、辛、涼,具清熱利濕、解毒排膿、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療闌尾炎、痢疾、肝炎、扁桃體炎、癰腫瘡毒等癥。

植物名白花敗醬

拼音BaiHuaBaiJiang

學(xué)名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

別名攀倒甑、毛敗醬、敗醬、苦齋、胭脂麻、苦菜、萌菜、苦齋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茜草目

敗醬科

敗醬屬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50-100(120) 厘米;地下根狀莖長而橫走,偶在地表匍匐生長;莖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僅沿二葉柄相連的側(cè)面具縱列倒生短粗伏毛,有時(shí)幾無毛?;~叢生,葉片卵形、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10(-25) 厘米,寬2-5(-18) 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鈍齒,基部楔形下延,不分裂或大頭羽狀深裂,常有1-2(有3-4)對生裂片,葉柄較葉片稍長;莖生葉對生,與基生葉同形,或菱狀卵形,先端尾狀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粗齒,上部葉較窄小,常不分裂,上面均鮮綠色或濃綠色,背面綠白色,兩面被糙伏毛或近無毛;葉柄長1-3厘米,上部葉漸近無柄。由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分枝達(dá)5-6級,花序梗密被長粗糙毛或僅二縱列粗糙毛;總苞葉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或線形;花萼小,萼齒5,淺波狀或淺鈍裂狀,長0.3-0.5毫米,被短糙毛,有時(shí)疏生腺毛;花冠鐘形,白色,5深裂,裂片不等形,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0.75-) 1.25-2毫米,寬1.1-1.65 (-1.75) 毫米,蜜囊頂端的裂片常較大,冠筒常比裂片稍長,長1.5-2.25(-2.6) 毫米,寬1.7-2.3毫米,內(nèi)面有長柔毛,筒基部一側(cè)稍囊腫;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花柱較雄蕊稍短。瘦果倒卵形,與宿存增大苞片貼生;果苞倒卵形、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有時(shí)圓形,長 (2.8-) 4-5.5(-6.5) 毫米,寬 (2.5-) 4-5.5(-8)毫米,頂端鈍圓,不分裂或微3裂,基部楔形或鈍,網(wǎng)脈明顯,具主脈2條,極少有3條的,下面中部2主脈內(nèi)有微糙毛?;ㄆ?-10月,果期9-11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臺灣、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和四川。生于海拔 (50-) 400-1500 (-2000) 米的山地林下、林緣或灌叢中、草叢中。(《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jià)植

本種根莖及根有陳腐臭味,為消炎利尿藥,全草藥用與敗醬 P.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 相同。(《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白花敗醬
詞條標(biāo)簽:白花敗醬,敗醬草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jià)值藥用價(ji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