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白薯莨(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白薯莨為薯蕷科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的塊莖。秋、冬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產(chǎn)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西藏。

植物名白薯莨

拼音BaiShuLiang

學名Dioscorea hispida Dennst.

別名榜薯、野葛薯、山薯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百合目

亞目百合亞目

薯蕷科

薯蕷屬

復葉組

植物形態(tài)

纏繞草質(zhì)藤本。塊莖大小不一,卵形、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外皮褐色,有多數(shù)細長須根,斷面新鮮時白色或微帶藍色。莖粗壯,圓柱形,長達30米,有三角狀皮刺,初有柔毛,后漸變無毛。掌狀復葉有3小葉,頂生小葉片倒卵圓形、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6-12厘米,寬4-12厘米,或更長而寬,側(cè)生小葉片較小,斜卵狀橢圓形或近寬長圓形,偏斜,頂端驟尖,全緣,表面稍有柔毛或近無毛,背面疏生柔毛;葉柄長達30厘米,密生柔毛。雄花序長可達50厘米,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密生絨毛;雄花外輪花被片小,內(nèi)輪較大而厚;雄蕊6,有時不全部發(fā)育。蒴果三棱狀長橢圓形,硬革質(zhì),長3.5-7厘米,寬2.5-3厘米,密生柔毛;種子兩兩著生于每室中軸頂部,種翅向蒴果基部伸長?;ㄆ?-5月,果期7-9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西藏昌都和波密。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溝谷邊灌叢中或林邊;野生或栽培。印度至馬來西亞也有栽培。(《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塊莖含薯蕷堿劇毒,未經(jīng)去毒處理,人畜大量食之均可致死。又塊莖藥用,有去瘀生新、消腫止痛之效,搗爛外敷患處可治癰疽、惡瘡、跌打扭傷等癥。(《中國植物志》)

原標題:白薯莨
詞條標簽:白薯莨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