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圓蓋陰石蕨(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毛石蠶為骨碎補(bǔ)科植物圓蓋陰石蕨Humata tyermanni Moore的干燥(干石蠶)或新鮮(鮮石蠶)根狀莖。全年可采,拔取帶根莖全草,置露天陰濕處,經(jīng)常灑水保持濕潤,備作鮮用;或凈取根莖,曬干。產(chǎn)于中國華東和華南。

植物名圓蓋陰石蕨

拼音YuanGaiYinShiJue

學(xué)名Humata tyermanni Moore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亞門真蕨亞門

蕨綱

亞綱薄囊蕨亞綱

真蕨目

骨碎補(bǔ)科

陰石蕨屬

圓蓋陰石蕨

植物形態(tài)

附生,小型。植株高達(dá)2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4-5毫米,密被蓬松的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寬1毫米,基部圓盾形,淡棕色,中部顏色略深。葉遠(yuǎn)生;柄長6-8厘米,粗約1毫米,棕色或深禾稈色,光滑或僅基部被鱗片;葉片長三角狀卵形,長寬幾相等,約10-15厘米,或長稍過于寬,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三至四回羽狀深裂;羽片約10對,有短柄(長2-3毫米),近互生至互生,斜向上,彼此密接,基部一對最大,長5.5-7.5厘米,寬3-5厘米,長三角形,三回深羽裂;一回小羽片6-8對,上側(cè)的常較短,基部一片與葉軸平行,基部下側(cè)一片最大,長2.5-4厘米,寬1.2-1.5厘米,橢圓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形,急尖頭,基部闊楔形,有極短柄,二回羽裂;二回小羽片5-7對,長5-8毫米,寬約3毫米,橢圓形,短尖頭,深羽裂或波狀淺裂;裂片近三角形,全緣;羽軸下側(cè)自第二片一回小羽片起向上明顯縮小,橢圓形,長達(dá)2.5厘米,鈍頭,基部不對稱,上側(cè)截形并緊靠羽軸,下側(cè)楔形,羽狀深裂,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鈍;第二對羽片向上遠(yuǎn)較小,橢圓披針形,一回羽狀,小羽片僅上緣有2-3片小裂片,下緣多為全緣。葉脈上面隆起,下面隱約可見,羽狀,小脈單一或分叉,不達(dá)葉邊。葉革質(zhì),干后棕色或棕綠色,兩面光滑。

孢子囊群生于小脈頂端;囊群蓋近圓形,全緣,淺棕色,僅基部一點附著,余均分離。

生境分布

廣布于中國華東和華南,也分布于中國湖南(江永)、貴州(興仁、黎平)、重慶、云南(新平、南嶠)。越南北部及老撾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300-1760米的林中樹干上或石上。

主要價植

圓蓋陰石蕨形體粗獷,可供觀賞。根狀莖入藥。

原標(biāo)題:圓蓋陰石蕨
詞條標(biāo)簽:圓蓋陰石蕨,毛石蠶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