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桂林栲(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栲栗葉為殼斗科植物桂林栲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的葉。春、夏、秋季均可采摘,鮮用或曬干。產(chǎn)于廣東、廣西、貴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

植物名桂林栲

拼音GuiLinKao

學名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

別名錐、栲栗、米錐、小板栗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山毛櫸目

殼斗科

錐屬

植物形態(tài)

喬木,高10-20米,胸徑20-60厘米,樹皮縱裂,片狀脫落,枝、葉均無毛。葉厚紙質(zhì)或近革質(zhì),披針形,稀卵形,長7-18厘米,寬2-5厘米,頂部長尖,基部近于圓或短尖,葉緣至少在中部以上有銳裂齒,中脈在葉面凸起,側(cè)脈每邊9-12條,直達齒端,在葉面稍凸起,網(wǎng)狀葉脈明顯,兩面同色;葉柄長1.5-2厘米。雄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序軸無毛,花被裂片內(nèi)面被短柔毛;雌花序生于當年生枝的頂部,每殼斗有雌花一朵,花柱3或4枚,有時2枚,長達1.5毫米。果序長8-15厘米;殼斗圓球形,連刺徑25-3.5毫米,通常整齊的3-5 瓣開裂,刺長6-12毫米,在下部或近中部合生成刺束,幾將殼斗外壁完全遮蔽,很少因刺疏且短致殼壁明顯可見,初時密被灰棕色短伏毛,透熟時幾無毛,內(nèi)壁密被棕色長絨毛;堅果圓錐形,高12-16毫米,橫徑10-13毫米,無毛,或在頂部有稀疏伏毛,果臍在堅果底部?;ㄆ?-7月,果次年9-11月成熟。(《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廣東、廣西、貴州西南部(安龍)、云南東南部。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山地或平地雜木林中,有栽種,有時成小片純。(《中國植物志》)

原標題:桂林栲
詞條標簽:桂林栲,栲栗葉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