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鹿藿(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鹿藿根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的根。秋季挖根,除去泥土,洗凈,鮮用或曬干。產(chǎn)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植物名鹿藿

拼音LuHuo

學(xué)名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別名老鼠眼、痰切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菜豆族

亞族木豆亞族

鹿藿屬

植物形態(tài)

纏繞草質(zhì)藤本。全株各部多少被灰色至淡黃色柔毛;莖略具棱。葉為羽狀或有時近指狀3小葉;托葉小,披針形,長3-5毫米,被短柔毛;葉柄長2-5.5厘米;小葉紙質(zhì),頂生小葉菱形或倒卵狀菱形,長3-8厘米,寬3-5.5厘米,先端鈍,或?yàn)榧奔?,常有小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面均被灰色或淡黃色柔毛,下面尤密,并被黃褐色腺點(diǎn);基出脈3;小葉柄長2-4毫米,側(cè)生小葉較小,常偏斜。總狀花序長1.5-4厘米,1-3個腋生;花長約1厘米,排列稍密集;花梗長約2毫米;花萼鐘狀,長約5毫米,裂片披針形,外面被短柔毛及腺點(diǎn);花冠黃色,旗瓣近圓形,有寬而內(nèi)彎的耳,冀瓣倒卵狀長圓形,基部一側(cè)具長耳,龍骨瓣具喙;雄蕊二體;子房被毛及密集的小腺點(diǎn),胚珠2顆。莢果長圓形,紅紫色,長1-1.5厘米,寬約8毫米,極扁平,在種子間略收縮,稍被毛或近無毛,先端有小喙;種子通常2顆,橢圓形或近腎形,黑色,光亮?;ㄆ?-8月,果期9-12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江南各省。常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坡路旁草叢中。朝鮮、日本、越南亦有分布。(《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根祛風(fēng)和血、鎮(zhèn)咳祛痰,治風(fēng)濕骨痛、氣管炎。葉外用治瘡疥。(《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鹿藿
詞條標(biāo)簽:鹿藿,鹿藿根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