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扁桃斑鳩菊(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南非葉為菊科植物扁桃斑鳩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的葉。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備用。我國中南部有產(chǎn)。

植物名扁桃斑鳩菊

拼音BianTaoBanJiuJu

學名Vernonia amygdalina Del.

別名桃葉斑鳩菊、杏葉斑鳩菊、神奇葉、尖尾鳳、肝連、苦樹、苦膽葉、苦葉、苦茶葉、南非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科管狀花亞科

斑鳩菊族

斑鳩菊屬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喬木或小灌木,在非洲可高達10米,直徑不超過40厘米。樹皮呈灰色或褐色,樹皮粗糙,可有縱向裂隙。葉呈橢圓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一般長4-15厘米,最長達28厘米,寬1.2-4厘米,最寬者15厘米,具葉。基部楔形或圓形,上被薄短柔毛。頭狀花序可見10-24朵小花,花冠白色,少數(shù)略帶紫色、紫紅色或粉紅色。扁桃斑鳩菊可長成大樹,但栽培狀態(tài)下它多是被修剪為灌木或作為籬笆,可以采摘南非葉7年。在東南亞地區(qū),多為直立小灌木,高可達3米,直徑2-4厘米,基部即分枝,單枝一般不分枝或上部有一些分枝,嫩枝有明顯的皮孔,幼枝密被白色短柔毛后脫落。具葉柄,柄長約1-3.5厘米,葉片呈倒卵形或闊倒卵形、披針形,葉緣呈疏鋸齒狀。頂端鈍尖、鈍或具銳尖,上表面被粉狀短柔毛,成熟即光滑,背面無毛或沿中脈被疏毛。由于葉子具有獨特的氣味和青澀感,因而經(jīng)常被之為苦葉。熱帶雨水充沛環(huán)境下,南非葉生長茂盛,可以地下根蔓延,或簡單的扦插,甚至盆栽,在1-2個月內(nèi)即長至1米高。

生境分布

原產(chǎn)熱帶非洲,雖在東南亞名為南非葉,其實最多見于西非,廣泛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赤道非洲地區(qū),一般生長在接近水源的草原和森林地區(qū),也可以生長在海拔高達2000米的地帶。需要充足的陽光,雖然比較耐旱,不過更適宜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生長。

主要價植

研究人員在野外觀察到大猩猩采食其葉后糞便中的線蟲蟲卵大量減少。受到這一發(fā)現(xiàn)的啟示,曾先后有日本、美國、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的研究人員和學者對扁桃斑鳩菊提取物和分離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從扁桃斑鳩菊的苦汁里提取出一些新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用于抑制阿米巴原蟲、腫瘤及其他細菌。
對提取物和分離化學成分研究其潛在的藥理作用,發(fā)現(xiàn)扁桃斑鳩菊含有一些化學成分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增強化療敏感性,抑制癌細胞增長,降低芳香化酶的活性,減少體內(nèi)雌激素水平和降血糖、抗氧化的好處。提取物具有體外驅(qū)蟲抗寄生特性。
最近幾年的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扁桃斑鳩菊可以預防癌癥,并可能有助于治療瘧疾。通過初步的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南非葉可以抑制腫瘤,延緩其發(fā)展,但尚不能完全殺滅或阻止腫瘤轉(zhuǎn)移。在治療非洲惡性瘧疾臨床試驗67%例有效。32%有完整的寄生蟲清除。不幸的是,71%的患者癥狀復發(fā)。
在尼日利亞作為藥用植物,用于治療發(fā)燒、胃腸疾病,其新鮮葉子用作墮胎藥及瀉下劑。也有在赤道非洲地區(qū)的人們將其煮成蔬菜湯、燉菜食用的介紹。
東南亞民間常用南非葉治療乳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肺癌、結(jié)腸癌等多種癌癥,但療效不詳。扁桃斑鳩菊從東南亞民間傳入我國,目前中醫(yī)界無記載也沒有研究過其真正的療效。

原標題:扁桃斑鳩菊
詞條標簽:南非葉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