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普通針毛蕨(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普通針毛蕨為金星蕨科植物普通針毛蕨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的燥根莖。全年均可采挖,削去葉柄,除去泥沙,曬干。廣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向西至四川(峨眉山)和云南東北部(綏江)。

植物名普通針毛蕨

拼音PuTongZhenMaoJue

學(xué)名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別名華南金星蕨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亞綱薄囊蕨亞綱

真蕨目

金星蕨科

金星蕨族

針毛蕨屬

植物形態(tài)

植株高60-150厘米。根狀莖短,直立或斜升,頂端密被紅棕色、有毛的線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30-70厘米,粗3-5毫米,灰綠色,干后禾稈色,基部被短毛,向上近光滑;葉片長30-80厘米,下部寬20-50厘米,三角狀卵形,先端漸尖并羽裂,基部不變狹,三回羽狀;羽片約15對,近對生,斜上,下部的相距6-10厘米,柄長2-2.5厘米,基部一對最大,長10-30厘米,寬4-12厘米,長圓披針形,漸尖頭,基部略變狹,上側(cè)與葉軸并行,下側(cè)斜向下,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15-20對,互生,斜上,向上的多少與羽軸合生并下延而彼此相連,下部數(shù)對略有短柄,長3-10厘米,寬0.8-2厘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圓楔形,羽狀分裂;裂片10-15對,斜上,彼此接近,長4-12毫米,寬2-3毫米,披針形,鈍頭或鈍尖頭,基部彼此以狹翅相連,邊緣全緣或往往銳裂;第二對以上各對羽片和基部的同形,但基部不變狹,漸次縮短。葉脈不甚明顯,側(cè)脈單一或在銳裂的裂片上分叉,斜上,每裂片3-7對。葉草質(zhì),干后褐綠色,下面被較多的灰白色、多細(xì)胞、開展的細(xì)長針狀毛和頭狀短腺毛,上面沿羽軸和小羽被短針毛,葉軸和羽軸淺禾稈色,下面光滑,上面被多細(xì)胞的細(xì)長針狀毛。孢子囊群小,圓形,每裂片2-6對,生于側(cè)脈的近頂部;囊群蓋小,圓腎形,淡綠色,成熟時(shí)隱沒于囊群中,不易見。孢子囊頂部具2-3根頭狀短毛。孢子圓腎形,周壁表面具稀疏的小刺狀及小穴狀紋飾。染色體2n=144,186。(《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廣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向西至四川(峨眉山)和云南東北部(綏江)。生山谷潮濕處,從海岸起上達(dá)海拔1000米。分布于緬甸、尼泊爾、不丹、印度、越南、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及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普通針毛蕨
詞條標(biāo)簽:普通針毛蕨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