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藥詞典頻道 > 中成藥 > 正文

補中益氣丸

摘要:【方源】金《脾胃論》;《中國藥典》2005年版480頁;《中國藥典》2015年版993、994頁。 【組成】炙黃芪200g、柴胡60g、黨參60g、當歸60g、陳皮60g、升麻60g、炒白術(shù)60g、炙甘草10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20g、大棗40g,加水煎煮二次,濾過,濾… 收藏
【方源】金《脾胃論》;《中國藥典》2005年版480頁;《中國藥典》2015年版993、994頁。

【組成】炙黃芪200g、柴胡60g、黨參60g、當歸60g、陳皮60g、升麻60g、炒白術(shù)60g、炙甘草10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20g、大棗40g,加水煎煮二次,濾過,濾液濃縮。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120g及生姜和大棗的濃縮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辛。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成束或散離,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炙黃芪)。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炙甘草)。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guī)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炒白術(shù))。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組織中(陳皮)。聯(lián)結(jié)乳管直徑12-15μm,含細小顆粒狀物(黨參)。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當歸)。木纖維成束,淡黃綠色,末端狹尖或鈍圓,有的有分叉,直徑14-41μm,壁稍厚,具十字形紋孔時,有的胞腔中含黃棕色物(升麻)。油管含淡黃色或黃棕色條狀分泌物,直徑8-25μm(柴胡)。

2.取本品9g,剪碎,加水30ml,煎煮30分鐘,濾過,濾液中加稀鹽酸5ml,超聲處理5分鐘,靜置,離心,取沉淀物,加稀乙醇1ml使溶解,用10%碳酸氫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中性,稍加熱,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酸單銨鹽對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6:1:3)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5g,剪碎,加硅藻土5g,研勻,加甲醇25ml,加熱回流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飽和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鋁試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功效】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脫肛、陰挺,癥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或脫肛、子宮脫垂。
1.脾胃氣虛證。見少氣懶言,體倦乏力,動則氣促,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脈虛軟者。2.中氣下陷證。見脫肛、子宮下垂、久瀉、久痢、崩漏等,以及清陽下陷諸證。3.氣虛發(fā)熱證。見發(fā)熱自汗出,頭痛惡寒,渴喜熱飲,少氣懶言,食少體倦,脈洪而虛者。
【按語】本方為李東垣脾胃學說之代表作。其治證雖多,總由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清陽下陷所致,東垣有云:“內(nèi)傷脾胃、乃傷其氣;外感風寒,乃傷其形。傷其外為有余,有余者瀉之;傷其內(nèi)為不足,不足者補之?!庇谑亲瘛秲?nèi)經(jīng)》“勞者溫之”、“虛則補之”之旨,治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之法。方中黃芪味甘性溫,歸脾肺經(jīng),功善益氣補中,升陽固表,用之既能補脾益氣,托清陽上行而舉陷,又能益氣養(yǎng)肺,充皮毛而固表實衛(wèi),通達內(nèi)外,為君藥。配以人參益氣補中而健脾;白術(shù)健脾益氣以補中焦促運化;炙甘草甘溫益氣,調(diào)中和胃,三藥共為臣藥,合黃芪補中氣而升陽。更用升麻、柴胡升舉下陷之陽氣,與君、臣藥相合,益氣升陽舉陷尤著;陳皮理氣和中,既調(diào)暢中焦氣機,以助升陽,又于補中有行,使補而不滯;當歸養(yǎng)血補虛,養(yǎng)血以助益氣,共為佐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升麻、柴胡引藥向上,均兼為使藥。諸藥配伍,一則補中益氣,一則升陽舉陷,使脾氣充盛而清陽復(fù)位,于是臟腑功能得以協(xié)調(diào),則發(fā)熱可解,是謂“甘溫除熱”之義。故本方為補氣升陽、甘溫除熱的著名方劑。
【現(xiàn)代應(yīng)用】
1.治療胃下垂:應(yīng)用補中益氣丸配合針灸治療胃下垂患者,效果顯著。方法:取本方配合針灸(天樞,中胺、足三里)治療胃下垂,1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3個療程。以自覺癥狀和X線胃鋇餐檢査評定療效。結(jié)果:30例患者中,輕型者8例,全部治愈;中型者17例,治愈15例,顯效2例:重型者5例,治愈4例,好轉(zhuǎn)1例。
2.治療胃黏膜脫垂:應(yīng)用補中益氣丸加慶大霉素治療胃黏膜脫垂癥患者35例,經(jīng)胃鏡及臨床癥狀綜合評定??傆行蕿?6%。方法:取補中益氣丸口服,1丸/次,每日早、晚各1次。另口服慶大霉素萬單位,3次/日。連續(xù)治療2周為1個療程。作者認為,補中益氣丸加慶大霉素治療胃黏膜脫垂癥比單純服用補中益氣湯療效高。
3.治療老年氣虛感冒:報導(dǎo)治療50例,總有效率為100%。方法:取蘇葉3g,將其搗碎后,用開水浸泡,以濾汁為引送服補中益氣丸,每日早、晚各1次。
4.治療白細胞減少癥:釆用補中益氣丸口服治療,白細胞減少癥患者69例(其中中氣虛型者41例,心脾兩虛型者18例,氣陰兩虛型者10例),經(jīng)用藥3-5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96%。
5.此外本藥還可用于治療褥瘡、頑固性頭痛、膽汁反流性胃炎、小兒厭食癥、梅尼埃綜合征、腦外傷后遺癥、過敏性紫癜、尿道綜合征、梅核氣、慢性疲勞綜合征、瀉藥性腸?。ū静〖礊E用瀉藥導(dǎo)致頑固性便秘)、原發(fā)性低血壓等病癥。

【用法與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使用注意】本方有甘溫升散之性,若陰虛火旺,肝陽上亢者忌用。

【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密封。



原標題:補中益氣丸

詞條標簽:補中益氣丸

上一篇:刺五加片下一篇:金水寶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