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238頁。
【處方】白附子、地龍、全蝎、僵蠶、川芎、白芷、當歸、赤芍、防風、生姜、樟腦、冰片、薄荷腦、麝香草酚。
【制法】以上十四味,除樟腦、冰片、薄荷腦和麝香草酚外,其余白附子等十味粉碎成粗粉,用85%乙醇作溶劑,浸漬,滲漉,收集漉液2200ml,漉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10(55℃),與樟腦、冰片、薄荷腦和麝香草酚混勻,加入約4倍量重的由橡膠、松香、氧化鋅、凡士林和羊毛脂制成的基質(zhì),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段,蓋襯,切成小塊,即得。
【性狀】本品為淺棕色的片狀橡膠膏;氣芳香。
【藥性分析】方中白附子性味辛溫,祛風化痰,善治頭面之風;全蝎、僵蠶祛風止痙,且全蝎擅長通絡,僵蠶并有化痰作用,三藥合用共奏祛風化痰止痙之效,共為主藥。輔以地龍通筋絡;川芎祛風活血化瘀而止痛;白芷、防風散經(jīng)絡之風邪;當歸活血養(yǎng)血化瘀,佐以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薄荷腦散風熱,清利頭目而辛涼止痛;冰片、樟腦清熱止痛,開竅醒神;生姜溫經(jīng)散寒而止痛。各藥合用,共奏祛風化痰,舒筋活絡之功。
【功效】祛風活血,舒經(jīng)活絡。
【主治】用于風邪中絡,口眼歪斜,肌肉麻木,筋骨疼痛。
【用法與用量】外用,貼敷于患側(cè)相關(guān)穴位。貼敷前,將相關(guān)穴位處用溫水洗凈或酒精消毒。
【注意】使用過程中如有皮膚過敏,可暫停用藥;貼敷期間應防受風寒;開放性創(chuàng)傷忌用。
【規(guī)格】(1)4cmX6.5cm;(2)6.5cmX10cm。
【貯藏】密封,置陰涼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