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047頁。
【處方】白茅根、連翹、荊芥、炒苦杏仁、陳皮、大腹皮、鹽澤瀉、茯苓、桂枝、車前子(炒)、赤小豆、石膏、蒲公英、蟬蛻。
【制法】以上十四味,茯苓粉碎成細(xì)粉,過篩;其余白茅根等十三味加水煎煮兩次,煎液濾過,濾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加入茯苓細(xì)粉混勻,減壓干燥,粉碎,制粒,加淀粉適量,混勻,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或壓制成600片,包薄膜衣,即得。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深棕色;味甘、微苦。
【功效】疏風(fēng)解熱,宣肺利水。
【主治】用于風(fēng)熱犯肺所致的水腫,癥見發(fā)熱惡寒、頭面浮腫、咽喉干痛、肢體痠痛、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急性腎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5片【規(guī)格】(1)、(3),一次3片【規(guī)格】(2),一日3次。
【規(guī)格】(1)薄膜衣片每片重0.34g;(2)薄膜衣片每片重0.56g;(3)糖衣片(片心重0.32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