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537、1538頁。
【處方】大黃600g、車前草25g、黑豆25g、醋香附25g、桃枝5g、姜厚樸25g、陳皮25g、綠豆25g、炒白術(shù)25g、半夏(制)25g、桑葉25g、牛乳50g、麥芽25g、側(cè)柏葉25g。
【制法】以上十四味,除牛乳外,將大黃粉碎為小塊,另取黃酒600g,與大黃拌于罐中,加蓋封閉,隔水加熱燉至酒盡,取出,低溫干燥。其余綠豆等十二味,分別酌予碎斷,分次水煎至味盡,去渣,合并煎液,濾過,濾液適當(dāng)濃縮后加入牛乳,浸拌上述制成的大黃,再入罐中,加蓋封閉,按上法燉至液盡,取出,低溫干燥,研成細(xì)粉,過篩。每100g粉末用煉蜜35-50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本品為黑色的大蜜丸或黑褐色的水蜜丸;味苦。
【鑒別】
1.取本品水蜜丸2.5g,研細(xì),加甲醇4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或取大蜜丸5g,剪碎,加甲醇15ml,研磨使溶散,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眉状?ml,分2次溶解,每次輕搖10秒鐘,分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藥材0.3g,加甲醇3ml,超聲處理10分鐘,上清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6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0:2: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大黃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
2.取陳皮對照藥材0.2g,加甲醇3ml,超聲處理10分鐘,上清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yàn),吸取上述對照藥材溶液與【鑒別】(1)項(xiàng)下的供試品溶液各3-6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甲酸(5.5:4.5: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一個(gè)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再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diǎn)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一個(gè)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
【功效】清熱瀉火,消腫通便。
【主治】用于火毒內(nèi)蘊(yùn)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頭暈耳鳴、目赤牙痛、腹中脹滿、大便秘結(jié)。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婦忌服。
【規(guī)格】(1)水蜜丸每袋裝6g;(2)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