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shù)研究
在學術(shù)上,丁甘仁推崇張仲景《傷寒論》,臨證處方以六經(jīng)辨證為綱。他認為把握六經(jīng)分治準則是分析病情、辨證用藥的關鍵。曾謂,臨證有兩大法門:一為《傷寒論》之六經(jīng)病,一為《金匱要略》之雜病,此二書為中醫(yī)辨證施治的主要依據(jù),二者不可缺一。丁甘仁于臨床內(nèi)、外、婦、幼、喉科及疑難雜癥無一不精,而在醫(yī)治外感熱病方面更卓有成效。
對外感熱病的研究
丁甘仁對外感熱病的研究,宗《傷寒論》而不拘泥于傷寒方,宗溫病學說而不拘于四時溫病。嘗謂“讀古人書,自己要有見識,從前人的批判中,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加以辨別。并須通過臨床實習,接觸實際病例,方能心領神會,達到運用自如”。在數(shù)十年中,丁甘仁結(jié)合臨床實踐,對《傷寒論》與溫病學說的辨證施治原則及其應用方法潛心研究,大有心得。認為傷寒與溫病學說在實際應用時,必須互相聯(lián)系,不能對立起來。在治療外感病的過程中,要把兩種學說融會貫通,因人制宜,才能獲得好的效果。試觀《丁氏醫(yī)案》中對傷寒、溫病的治療總是傷寒方與溫病方同時采用,并不以經(jīng)方和時方劃分界限,臨證靈活掌握運用,療效甚佳。
比如,在治療傷寒類疾病方面,他總是根據(jù)傷寒邪從外來,循六經(jīng)傳變規(guī)律,辨別其夾雜情況,隨機應變,施以適當治法。對于溫病的治療,丁甘仁則于臨證中詳加辨析證屬風溫或是濕溫。他認為風溫邪從上受,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屑眲〉淖兓??!氨静±谒賾?zhàn),因風從陽,溫化熱,兩陽相劫,病變最速;尤其是伏溫化火傷陰,來勢更急,這是與濕溫根本不同之點”。在治療上,除常見的風溫侵襲肺胃,熏灼氣分的病例應用桑菊飲、銀翹散、白虎湯等法外,丁甘仁尤其注重根據(jù)臨證表現(xiàn),隨時變通。例如,風溫證身熱有汗不解,咳嗽痰多,大便溏泄,因迭進辛涼清解潤肺化痰之劑,其邪不從外達而反陷入少陰,見神識模糊、汗多肢冷、脈象沉細等癥,則急用人參、附子、龍骨、牡蠣回陽救逆之法,以救陰陽脫離之危。迨陽回之后,見陰虛燥熱之象時,繼用救陰潤燥之劑而收全功。丁甘仁云:“溫病用參、附、龍、牡等,是治其變證,非常法也。蓋人之稟賦各異,病之虛實寒熱不一,傷寒可以化熱,溫病亦能化寒,皆隨邪勢的傳變而轉(zhuǎn)化。此證初在肺胃,繼傳少陰,陽素虧,故陽熱變?yōu)殛幒?,迨陽既回而真陰又傷,故前后方法各殊。若猶拘執(zhí)溫邪不能投溫劑,勢必不起矣?!标P于濕溫類病證,丁甘仁認為,濕溫之邪常表里兼受,其勢彌漫,蘊蒸氣分的時間最長,濕與溫合,或從陽化熱,或從陰變寒,與傷寒六經(jīng)之傳變多相符合,治以宣氣化濕、表里雙解法為主。概括言之,其治法為:邪在衛(wèi)分、氣分,按三陽經(jīng)治法;濕勝陽微,按三陰經(jīng)治法;邪熱從陽入陰,按溫病熱傳營血治法。從以上這些治例中可以看到,在辨證施治上,丁甘仁是采用傷寒辨六經(jīng)與溫病辨衛(wèi)氣營血相結(jié)合的辦法,在方藥上則經(jīng)方與時方綜合運用,打破成規(guī),獨出心裁??梢哉f,丁甘仁開創(chuàng)了傷寒、溫病兩學說統(tǒng)一的先河。
對內(nèi)科雜病的研究
丁甘仁對內(nèi)科雜病的治療,則以傷寒、金匱方論結(jié)合馬紹成、汪蓮石的經(jīng)驗進行辨證施治。辨證正確,處方有準則,如治胸痹心痛用瓜蔞薤白白酒湯、薤白瓜蔞半夏湯;腫脹(水腫)用五苓散、越婢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吐血色鮮紅用金匱柏葉湯、千金犀角地黃湯;色黑如墨用附子理中湯;寒濕下利用桃花散,濕熱下利的用白頭翁湯;黃疸用梔子柏皮湯;陰黃用茵陳術(shù)附湯;濕熱并重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茵陳五苓散。丁甘仁尤其擅治中風證,如真中風,屬陽虛夾痰者用小續(xù)命湯、參附湯、半硫丸、人參再造丸等溫陽通絡法;屬陰虛夾痰熱者用自制驗方天麻半夏羚角湯、溫膽湯、至寶丹、指迷獲苓丸等柔肝熄風、豁痰疏絡法,無不得心應手。
丁甘仁認為,醫(yī)生臨診時,第一,要估計患者體質(zhì)的強弱;第二,要酌量病勢的輕重緩急;第三,對患者的居處習慣、飲食嗜好等也要作適當?shù)目紤]。在投藥無效時,必須細究其原因,是藥不對癥,還是藥不勝病,然后加以變動。對病后調(diào)理及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都要注意脾胃。他著重指出,治脾與治胃迥然有別,并推崇《葉氏醫(yī)案》中“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以及“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陽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之論。
丁甘仁于外科證治亦見獨到。他自擬的外科藥品,集諸外科驗方,選藥道地,加工精細,藥有外用敷貼膏藥、油膏敷藥、藥線、散藥等,療效顯著,其大紅膏尤為著名。他常采用古法 “火針”穿刺膿瘍,排出膿血,用以代替外科手術(shù)刀。其特點是穿刺創(chuàng)口小而深,排膿通暢,消毒止痛,收口較快,肌膚表層無疤痕。他認為,這一手術(shù)方法用于乳癰化膿,可避免乳房內(nèi)層組織過分損傷的流弊。其法特殊,今人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