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療養(yǎng)頻道 > 不孕不育 > 正文

子宮內膜異位性不孕:下瘀血湯加味

來源:嶺南中藥網發(fā)布時間:2016/10/8
導讀:【適應證】子宮內膜異位癥(濕熱瘀結)。癥見:平時少腹時痛,經前或經期少腹疼痛加重,灼熱拒按,或痛引腰骶,經血量多,經色深紅,質稠有塊,低熱起伏,帶下黃稠,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以下食療推薦:


下瘀血湯加味

【材料】酒炒大黃5g?6g,桃仁、荔枝核、夏枯草、鬼箭羽、當歸各10g,連翹15g,山慈菇8g。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日1劑,月經干凈后3天開始服至下次月經來潮停用,3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為2個療程。治療期間停止服止痛藥及激素類藥。

【功效】瀉熱逐瘀。

【適應證】子宮內膜異位癥(濕熱瘀結)。癥見:平時少腹時痛,經前或經期少腹疼痛加重,灼熱拒按,或痛引腰骶,經血量多,經色深紅,質稠有塊,低熱起伏,帶下黃稠,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臨證加減】氣滯血瘀者,力[1 Jll楝子、郁金各10g;寒凝血瘀者,去酒炒大黃,加桂枝、烏藥各10g;濕熱蘊結者,加炒薏苡仁20g、澤瀉10g;氣虛者,加黨參20g、白術各10g;若腹瀉減者,酒炒大黃減至3g,體質弱者去酒炒大黃。

【療效】治療49例,治愈(癥狀全部消失,盆腔包塊消失,后穹窿痛性結節(jié)消失,不孕者受孕)11例,好轉(癥狀基本消失,盆腔包塊縮小13以上,后穹窿痛性結節(jié)減少或觸痛減輕)34例,無效(主要癥狀無變化,盆腔包塊不縮小或增大,后穹窿痛性結節(jié)無明顯變化,觸痛未減輕)4例,總有效率91.84%。

【來源】侯志霞.下瘀血湯加味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49例.山西中醫(yī),201026(1)1920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
說兩句吧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