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案1】
唐硤州王及郎中充西路安撫使判官,乘騾入駱谷。及宿有痔疾,因此大作。其狀如胡瓜貫于腸頭,熱如灰火。至驛僵仆,主驛吏云:此病某曾患來,須灸即瘥。用槐枝濃煎湯,先洗痔,便以艾炷灸其上,連灸三五壯,忽覺一道熱氣人腸中,因大轉瀉,先血后穢至痛楚,瀉后遂失胡瓜,登騾而馳。(許叔微《普濟本事方》)
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王及的官員,乘騾馬到駱谷上任。王及平素患有痔瘡,此次又騎馬遠行,導致痔瘡發(fā)作嚴重,痔瘡腫大,墜于肛門處,灼熱疼痛,到了驛站就臥床不起了。驛站官吏說:“我也曾得過此病,這個病用灸法,一灸就好?!彼屚跫跋扔没敝饧迩逑粗摊彛缓缶纳习?,連續(xù)灸10余壯,灸時有痛感,之后忽然覺得有一道熱氣進入腸中,隨后開始腹瀉,先是便血然后便出污穢物,瀉后痔腫消除,騎著騾馬奔馳趕路而去。
啟示:灸洗治痔瘡
痔瘡好發(fā)于20歲以上的成年人,根據(jù)發(fā)病部位不同分為內(nèi)痔、外痔和混合痔。痔瘡的發(fā)病率很高,故有“十人九痔”之說。
本案例中患者素有痔疾,且又乘騾久坐,導致腹部及下肢靜脈血流減慢,血液回流受阻,直腸靜脈曲張,血液淤積肛門而痔瘡發(fā)作。這也提示我們久坐不動者及坐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尤其坐軟座者易患本病?;敝哂猩鱿[、清熱燥濕的功能,濃煎外洗可以治療痔瘡,再加上艾灸治療使得濁瘀得熱氣逼出.故灸后先血后穢,一瀉無遺?,F(xiàn)代直接灸痔瘡瘡面已經(jīng)較少應用。
【醫(yī)案2】
崔氏灸痔法:令疾者平坐解衣,以繩當脊大椎骨中,向下量至尾株骨尖頭訖,再折繩更從尾株尖頭向上量,當繩下正下,即點之。高虢州初灸至一百壯得差,后三年復發(fā),又灸之便斷。(王燾《外臺秘要》)
故事
崔知悌是唐朝的著名醫(yī)家,尤其擅長灸法,有很多寶貴經(jīng)驗流傳后世,其中就包括崔氏灸痔法,崔氏灸痔法的方法是:讓患者平坐,解開衣扣,用繩子從第七頸椎向下量到尾骨尖端止,再對折繩子,從尾骨尖端向上量,繩頭的位置就是所選穴位。高虢州患痔瘡后第一次灸了一百壯痔瘡消除了,三年之后復發(fā),又灸該處便痊愈了。
啟示:崔氏痔灸法
崔氏灸痔法取的是督脈上的穴位,約相當于脊中穴,位于第十一胸椎下,古代還有很多醫(yī)家治療本病均用督脈上的穴,如下一個醫(yī)案中用的長強穴,還有人用命門穴。因為痔瘡發(fā)生的部位本身就位于督脈上,是多種病因?qū)е露矫}氣血壅滯,灸之使得督脈氣血通暢,壅滯得除則痔瘡可愈。
【醫(yī)案3】
辛末歲,浙撫郭黃厓公祖,患大便下血,愈而復作,問其致疾之由。予對日:……多是痔疾隱于肛門之內(nèi)……于長強穴針二分,灸七壯,內(nèi)痔一消而血不出。但時值公冗,不暇于針灸,逾數(shù)載,升工部尚書,前疾大作,始知有痔隱于肛門之內(nèi),以法調(diào)之愈。至己卯復會于汶上,云不發(fā)矣。(楊繼洲《針灸大成》)
故事
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浙江巡撫郭黃厓大便帶血,癥狀反復發(fā)作,請來當時的名醫(yī)楊繼洲診治,郭黃厓問楊繼洲他患病的原因。楊繼洲回答說:這是因為痔瘡隱藏在肛門里。在長強穴處針刺入二分,并艾灸七壯,便血即可消失。但當時患者正值公務繁忙,沒有空閑時間接受針灸治療,幾年后,郭黃厓升為工部尚書,痔瘡又發(fā)作,這時才觸摸到肛門有痔團,采用楊繼洲教他的方法灸長強治療。萬歷七年(1579年),楊繼洲在山東遇見郭黃厓,郭黃厓告訴他自灸長強以后痔瘡再無發(fā)作。
啟示:長強穴
長強是督脈上的經(jīng)穴,當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長強為治痔的效穴,臨床還常配合承山穴。除治療痔瘡外,長強還可以治療腰脊和尾骶部疼痛、癲狂癇等神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