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的潛伏期為2-5天,發(fā)病急,患病的兒童會突然出現高熱、咽喉疼痛、反胃惡心、劇烈頭痛等癥狀。隨著疾病的發(fā)展,在病程的不同時期,猩紅熱癥狀也有所不同:
1、潛伏期:通常為2-3天,短者1天,長著5-6天。外科性兄紅熱潛伏期較短,一般為1-2天。
2、前驅期:從發(fā)病到出疹為前驅期,一把你不超過24小時,少數病例可達2天。起病多急驟,當局部細菌繁殖到一定數量,并產生足夠的外毒素時,即可出現癥狀,有畏寒、高熱伴頭痛、惡心、嘔吐、咽痛等。孩子在起病時煩躁或驚厥。檢查時可見咽部炎癥,輕者僅咽部或扁桃體充血,重者咽及軟腭有膿性滲出物和點狀紅疹或出血性紅疹,或可見假膜形成。頸及頜下淋巴結腫大及壓痛。
3、出疹期:多見于發(fā)病1-2天出疹。出疹從耳后,頸及上胸部,然后迅速波及軀體及上肢,最后到下肢。
猩紅熱的特征之一:皮疹特點是全身皮膚彌漫性發(fā)紅,其上有點狀紅色皮疹,高出皮面,捫之友粗糙感,壓之退色,有癢感,疹間無正常皮膚可見,以手按壓則紅色可暫時消退數秒鐘,出現蒼白的手印,此種現象稱為貧血皮膚劃痕。
猩紅熱特征之二: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彎和腹股溝等處,皮疹密集成線,壓之不退,稱為帕氏線。
猩紅熱特征之三:前驅期或發(fā)疹初期,舌質淡紅,其上被覆蓋灰白色苔,邊緣充血浮腫,舌刺突起,2-3天后舌苔由邊緣消退,舌面清凈層牛肉樣深紅色,舌刺紅腫明顯,突出于舌面上,形成“楊梅”樣舌。
猩紅熱其他特征:猩紅熱患兒還可出現口周蒼白區(qū),系口周皮膚與面頰部發(fā)紅的皮膚比較相對蒼白,但其診斷價值不及以上特征重要,因其他發(fā)熱性疾病如肺炎,麻疹有時亦會出現類似情況。
4、恢復期:皮疹于3-5天后顏色轉暗,逐漸隱退。并按出疹先后順序脫皮,皮疹愈多,脫屑愈明顯。輕癥患兒呈細屑狀或皮狀屑。重癥患兒有時候呈大片脫皮,以指、趾部最顯。此時全身中毒癥狀以及局部炎癥也很快消退。此期約1周左右。
猩紅熱臨床一般分為五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猩紅熱癥狀表現不一:
1、普通型:95%以上的患兒屬于此型,病程1周左右。臨床表現為發(fā)熱、有全身中毒癥狀,咽峽炎和典型的皮疹,頜下及頸淋巴結呈非化膿性炎癥。
2、輕型:近年輕型患兒所占比例增加,病程短。臨床表現為低熱、輕度咽痛,皮疹稀少,僅見于軀干部,消退很快,脫屑不明顯,但仍可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性并發(fā)癥。
3、中毒型:中毒性猩紅熱一般比較少見。表現主要為中毒癥狀明顯,患兒高熱、頭痛、劇烈嘔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峽炎不重,但皮疹很明顯,可為出血性。但若發(fā)生休克,則皮疹常變成隱約可見,病死率高。
4、膿毒型:此型較為罕見,表現為咽部嚴重的化膿性炎癥,滲出物多,形成膿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壞死而形成潰瘍。細菌擴散到附近組織,形成鼻竇炎、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及頸淋巴結炎,甚至頸部軟組織炎。還可引起敗血癥和遷徙性化膿性病灶。
5、外科型或產科型:如中毒癥狀較輕,則預后較好。病原菌從傷口或產道侵入而致病,故無咽峽炎。皮疹在傷口或產道周圍首先出現,由此向全身蔓延。
在春冬交替季節(jié),媽媽要警惕兒童患猩紅熱,觀察孩子的身體,若孩子出現上述病癥,則需要馬上帶孩子到醫(yī)院進行治療,切勿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