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療養(yǎng)頻道 > 小兒哮喘(支氣管哮喘)百科

小兒哮喘(支氣管哮喘)

百科

概述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反復(fù)發(fā)作的變態(tài)反應(yīng)性疾病。以氣道梗阻和肺臟通氣與灌流異常為主要病變。本病主要是由于機體的過敏狀態(tài)所致常因吸入或攝入過敏原,呼吸道感染以及氣候,溫度的驟變,情緒波動等因素而誘發(fā)。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哮鳴氣促,呼吸延長,呼吸困難,伴有喘鳴音。本病多發(fā)生于3歲以上較大兒童(現(xiàn)在1歲以上幼兒也多見)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尤以春秋兩季多發(fā)。在氣候突變時發(fā)病率較高,而在夏季減輕或緩解。多數(shù)患兒經(jīng)過積極治療,隨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到性成熟期后,能逐漸康復(fù),但如果治療不當(dāng),可以終年不愈而加重,病程越長,對患兒機體影響越大,反復(fù)發(fā)作,往往生長發(fā)育遲緩營養(yǎng)及肺功能均差體痩胸部前后徑加大,顯示肺氣腫體態(tài),或引起肺部永久性損害,或肺原性心臟病。



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fā)生主要是小兒素體虛弱,痰濕內(nèi)盛痼痰內(nèi)伏復(fù)感外邪,或飲食生冷,腥咸內(nèi)傷,引起伏痰,痰隨氣動,氣因痰阻,互相搏擊,阻塞氣道致肺氣剩郁,升降不利,氣痰相引搏擊喉間發(fā)為哮喘,本病屬中醫(yī)學(xué)哮喘范疇,又稱“哮吼”、“喘吼”、“齁”、“齁喘”。



診斷要點

(1)典型癥狀:反復(fù)發(fā)作,陣發(fā)性的哮鳴氣促,呼氣延長患兒出現(xiàn)張口呼吸,精神緊張,煩躁不安。

(2)體征:雙肺可聞及哮鳴音,心率增快,頸靜脈怒張,嚴重者面色蒼白、唇紺、吸氣時三凹征、進行性肝腫大。

(3)實驗室檢查:血嗜酸粒細胞升高,可達10%~20%,血清特異性增高,嗜堿性細胞亦比正常值高數(shù)倍。

(4)X線檢查:胸部檢查,大多呈肺氣腫現(xiàn)象,病程遷延按久者,可出現(xiàn)肺源性心臟變化。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的辨證,當(dāng)辨證清寒熱虛實。一般來說,哮喘時痰涎清稀,色白有沫,且有畏寒肢冷面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質(zhì)淡苔白滑或薄白,脈浮緊多為寒性哮喘;哮喘時痰黃而黏,咳痰不利胸中煩熱,面赤便秘,渴喜冷飲,舌質(zhì)紅苔黃,脈滑數(shù),屬熱性哮喘;哮喘胸脹氣粗,聲音息涌,膨脹然若不能容,唯呼出為快脈實有力屬實證;哮喘慌張氣怯,聲低息短,惶惶然若氣欲斷,得引長一息為快,身涼易汗,脈弱無力,屬虛證。

(二)治療原則

根據(jù)未發(fā)宜扶正氣為主,已發(fā)用攻邪為主的原則本病在發(fā)作期多屬肺實,當(dāng)攻邪治其標,重在理肺和脾,用宣肺豁痰降氣平喘之治,并根據(jù)寒熱的不同屬性,分別采取宣肺寒和宣肺清熱之法。緩解期病多屬虛證,當(dāng)扶正固其本,重在扶脾益腎培土生金,以調(diào)其臟腑功能去其生痰之因,達到治本目的。

(三)分型治療

1.發(fā)作期

(1)寒冷哮喘型

癥狀:咳喘哮鳴,呼氣延長,痰色白清稀有沫,面白而晦,胸膈滿悶,形寒無汗,口不渴或渴喜熱飲,二便自調(diào),舌質(zhì)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浮滑。

治法: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藥:小青龍湯加減。

處方:炙麻黃3~6克、半夏6~9克、杏仁6~9克、桂枝3~6克、細辛1~3克、五味子3~6克、白芍6~9克、生姜10克。

加減:咳甚者加紫荒6~9克、冬花6~9克;哮甚者加白芥子3~6克;喘甚者加葶藶子3~6克、僵蠶3~6克;痰多者加蘇子6~9克,萊菔子6~9克;寒邪有化熱之勢,病見胸悶煩滿,或煩躁兼熱者加黃芩6?9克、瓜蔞6~9克;哮喘暴作伴紺舌紫者加丹參6~9克,紅花3~6克、降香3~6克,桃仁6~9克;寒喘反復(fù)發(fā)作,日久體虛,既有咳喘痰壅的肺實象,又見汗多面咣,四肢不溫,口唇青紫、氣急不能平臥,動則喘劇的陽虛證者加附子3~6克,磁石15~18克、龍齒15~18克、嚴重者可加生脈散或參附龍牡救逆湯扶正、達邪,慎防陽氣暴亡之變。

(2)熱性哮喘型

癥狀:咳喘鳴,呼氣延長聲高氣涌稠色黃,煩渴面赤,二便不利,舌質(zhì)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數(shù)。

治法:宣肺清熱,化痰平喘。

方藥:定喘湯加減。

處方:麻黃3~6克、杏仁6~9克、桑白皮6~9克,銀杏(白果6~9克)黃芩6~9克、葶藶子6~9克、瓜蔞6~9克、甘草3~6克。

加減:痰多者加海浮石9~15克、浙貝母6~9克;哮甚者加白芥子6~9克,代赭石9~15克;便秘痰盛者加生大黃3克,風(fēng)化硝6克(沖服)瀉火逐痰。

2.緩解期

(1)肺氣虛弱型

癥狀:怯寒自汗,倦怠乏力,面色咣白,氣短懶言,外邪易侵,多因氣候變化而發(fā)哮喘,咳嗽氣短,咯痰清稀,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無力。治法:補肺固衛(wèi)。

方藥:玉屏風(fēng)散加減。

處方:防風(fēng)3~6克、白術(shù)6~9克、黃芪9~15克、甘草3~6克。

肺陰耗傷者用百合固金湯。

(2)脾虛氣弱型

癥狀:面黃少華,倦怠乏力,食少脘痞,大便稀溏,多因飲食不節(jié),誘發(fā)哮喘,咳嗽痰多,舌質(zhì)淡苔薄,脈緩無力。

治法:健脾化痰。

方藥:六君子湯加減。

處方:黨參3~6克、茯苓6~9克、白術(shù)3~6克、半夏6~9克、陳皮3~6克、甘草~6克。

加減:大便溏者加砂仁3~6克、山楂炭9~15克;納差食少者加焦三仙各10克。

(3)腎虛不納型

癥狀: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軟、大便澄沏清冷,或夜間遺尿,動側(cè)喘促加重,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納無力。

治法:補腎固本。

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

處方:熟地3~6克、棗皮3~6克、山藥6~9克、茯苓6~9克、澤瀉6~9克、附子3~6克、肉桂1~3克、五味子6~9克、故脂9克。加減:痰多者加半夏6~9克、膽南星3~6克;偏腎陰虛者加麥冬6~9克、五味子6~9克。

以上是常規(guī)治療方法,臨證掌握運用。

附:本人多年臨床運用“小兒支氣管哮喘(哮喘?。┑谋孀C治方法”  

祖國醫(yī)學(xué)對哮喘的分類繁簡不一,有的以虛實分,有的按病因病機分,有的按偏寒,偏熱、氣虛、挾痰、挾食分等等。為了便于臨床掌握本人經(jīng)驗是:按發(fā)作期,停止期(緩解期)分類較實用。治法如下:

(一)分期辨治

1.發(fā)作期

(1)風(fēng)寒束肺型(癥狀從略)方藥用小青龍湯或射干麻黃湯加減。

(2)風(fēng)熱犯肺型(癥狀從略)方藥用定喘湯或麻杏石甘湯加減。

(3)痰濕阻肺型(癥狀從略)方藥用蘇子降氣湯或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

2.緩解期

(1)肺脾氣虛者:用玉屏風(fēng)散或六君子湯加減。

(2)肺腎陰虛者:用沙參麥冬湯或六味地黃湯加減。

(3)脾腎陽虛者:用金匱腎氣丸或河車大造丸。

(二)慢性咳喘病須掌握兩綱、六證、三原則、治法。

1.可歸納為虛、寒兩大綱。

2.六證是:

(1)寒實證:特點是:遇涼冬季易發(fā)、痰稀白,喜暖、喜熱飲。方藥用:麻杏蘇茶湯(麻黃、杏仁、桔梗、炙甘草、干姜、茶葉)。

(2)熱實證:癥見氣喘聲粗、痰黃、口渴、夏季病情加重。方用自擬方:麻杏蔞石湯:(麻黃、杏仁、桑白皮、檳榔、金沸草、地骨皮、瓜蔞、生石膏、葶藶子、生甘草)。

(3)痰實證:癥狀以胸悶、痰稠、略吐、不爽為特點。方藥用:麻杏二三湯〖麻黃、杏仁、法半夏、橘紅、蘇子、白芥子、萊菔子、炙甘草、茯苓)(注:本方是三拗湯、二陳湯、三子養(yǎng)親合方)。

(4)肺虛證:癥狀:氣短氣怯,易受感冒為特點。方用:自擬方:麻杏補肺湯(炙麻黃、杏仁、黃民、黨參、防風(fēng)、陳皮、百合、五味子、熟地、紫菀、桑白皮、蘇子、(蘇梗也可)。

(5)脾虛證:癥狀以面黃肢倦,氣短少食為特點。方用:自擬方:麻杏六君子湯(炙麻黃、杏仁、黨參、陳皮、半夏、白術(shù)、炙甘草、茯苓、谷芽、焦三仙)。

(6)腎虛證:癥狀以腰痛肢酸,動則氣喘為特點。方用:自擬方:麻杏者氣湯(麻黃、杏仁、棗皮、熟地、山藥、茯會、澤瀉、粉丹皮、五味子、磁石、神曲、蛤蚧)。

3.二原則是:

(1)發(fā)作時:以祛邪為主,多以實證論治,以除其標。

(2)不發(fā)作時:以扶正為主,多以虛證論治、以固其本。

(3)注意加去痰藥(化其老痰、伏痰),如冷哮丸,紫金丹、小帛莢丸、白礬、皂礬莢丸等。

總之,病屬慢性難治之癥,應(yīng)堅持辨證施治,長期服藥,是可逐漸緩解望愈的。

附:其它療法:

1.單方、驗方

(1)牡荊(葉子)75克,適量加水成100毫升,一日分次口服。七天為一療程。

(2)地龍、烘千研末,每日三次,每次1~3克。飲前吞服連服三天為一療程。用于哮喘發(fā)作期。

(3)皂莢15克、煎水浸白芥子20克12小時后焙干研末。每日3次,每次服1~1.5克。用于哮喘發(fā)作痰多者。

(4)胡桃肉,生吃,每次3?5克,每天3次。用于哮喘緩解期。

(5)五味子泡雞蛋:取五味子30克、煎水浸泡10個雞蛋。每晨蒸熟食1個。用于哮喘緩解期。

(6)胎盤焙干研末內(nèi)服。每日3次每次3克。用于哮喘緩解期。

2.敷貼法

(1)白芥子3克、細辛0.6克、白胡椒1克、白附子1克、共研細末,用生姜汁調(diào)后敷于肺俞穴上,每于睡前敷1次,次晨取下1~2天1次。七次為一療程。用于哮喘緩解期。

(2)熱喘發(fā)作期,可用冰片8克,調(diào)丸士林1兩。敷貼膻中穴上,每日1次。

(3)白芥子(炒)3克。研細調(diào)灰面,貼雙足涌泉穴上,每天1次,每次貼4小時,以敷處發(fā)紅為度。


說兩句吧

網(wǎng)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