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案2】
建康道按察副使奧屯周卿子,年二十有三。至元戊寅三月間,病發(fā)熱,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臥,盜汗,大便溏多,腸鳴,不思飲食,舌不知味,懶言,時來時去,約半載余。請予治之。診其詠浮數(shù),按之無力……先灸中脘,又灸氣海,三里……以甘寒之劑瀉熱,其佐以甘溫,養(yǎng)其中氣。又食粳米、羊肉之類,固其胃氣。戒于慎言語,節(jié)飲食,懲忿窒欲。病氣日減。數(shù)月,氣得平復。逮二年,肥盛倍常。
(羅天益《衛(wèi)生寶鑒》)
故事
元代至元十五年三月,建康道按察副使奧屯周大人有個二十三歲的兒子,突然得了病,癥狀是發(fā)熱,身體消瘦,四肢困倦,乏力懶言,嗜睡,盜汗,大便溏瀉,腸鳴頻繁,不想吃飯,舌淡無味,這些癥狀時輕時重,一直持續(xù)了半年左右。后來請羅天益去給他看病。羅天益診過脈,發(fā)現(xiàn)他的脈輕取浮數(shù),重按則無力。于是羅天益給他先灸了中脘穴,又灸了氣海、足三里穴。同時用性甘寒的湯藥給他泄熱,并稍加甘溫補養(yǎng)中氣。囑咐他要多吃大米和羊肉之類的食物,幫助固護胃氣。鼓勵他少說話,飲食節(jié)制,少生氣。這樣一系列的治療措施下來,他的病日漸好轉。幾個月后,胃氣有所恢復,表現(xiàn)為食欲變好,大便成形。等到兩年之后再見他,看他比從前強壯了許多。
【醫(yī)案3】
胡念安治王在廷之室,病虛勞十余載。喘促吐沫,嘔血不食,形體骨立。諸醫(yī)束手。診之,見其平日之方,皆滋陰潤肺溫平之劑。日:以如是之病,用如是之藥,自然日趨鬼道矣,焉望生機……今脾腎敗脫,用藥如此,安望其生。乃重投參、芪、姜、附等,二劑而喘定。緣泄瀉更甚,加萸、寇十余劑,而病減十七。又灸關元,因畏痛,只灸五十壯,迄今十余年,體大健。
(魏之琇《續(xù)名醫(yī)類案》)
故事
王在廷的妻子患虛勞十幾年,癥狀是氣喘,口吐涎沫,嘔血,食欲差,骨瘦如柴。許多醫(yī)生看了都束手無策。胡念安去給她看病,看了她之前吃的藥方,發(fā)現(xiàn)都是一些滋陰潤肺溫性平和的藥劑。胡念安說:“你這樣的病,用這樣的藥來治,自然是身體越來越差,看不到治愈的希望。現(xiàn)在夫人的脾、腎之氣都已經衰敗,還用這樣的藥,怎么能期待她好起來呢?”于是胡念安在開方時,重用了益氣溫陽的藥。果然,夫人用了兩劑藥就不喘了,但是腹瀉得厲害,于是胡念安加用了吳茱萸、肉豆蔻,讓夫人繼續(xù)吃了十多劑。到這里,夫人的病已經消除了大約十分之七。胡念安接著給夫人灸了關元穴,可是因為她怕痛,只灸了五十壯。自那之后,一直到后來的十多年時間里,夫人的身體都很健康。
啟示:脾腎虛衰
虛勞中的“虛”,最主要的還是考慮到脾與腎兩臟的虛損。脾為后天之本,每天飲食消化,營養(yǎng)吸收都要靠脾去完成,若飲食不節(jié),日久損傷脾胃致脾氣虛衰,神疲乏力,大便溏稀,食欲不佳等都是脾氣虛衰的表現(xiàn)。而腎為先天之本,不良的生活作息會傷腎,久病最終也會傷到腎氣。腎為一身元氣與水液的根本,當腎氣虛損時會出現(xiàn)氣喘胸悶,咳吐痰涎等。脾腎之間也會互相影響。通常疾病早期以健脾為主,日久則應當脾腎同治。
慢性虛損性疾病,很適合灸法及湯藥配合治療。灸主要選取一些健脾益氣補腎的穴位,如醫(yī)案1、3中選用灸關元的方法,以溫腎健脾,從而恢復先后天的功能。又如醫(yī)案2中的中脘、足三里以溫補脾胃后天之本,氣海補益元氣;湯藥則以益氣補腎溫陽為主。
像虛勞這樣緩慢導致的病癥,恢復起來花費的時間一般也比較長的,如醫(yī)案1中就明確記述堅持治療了一個月才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