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蓖麻子(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蓖麻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干,除去果殼,收集種子。全國各地均產。

  • 中藥名稱蓖麻子

  • 中藥學名(拉丁名)RICINI SEMEN

  • 別 名萆麻子、蓖麻仁、大麻子

  • 所屬功效類瀉下藥

  • 大戟科

  • 分布區(qū)域全國各地均產。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地

全國各地均產。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干,除去果殼,收集種子。(《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8cm,寬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與黑褐色或黃棕色與紅棕色相間的花斑紋。一面較平,一面較隆起,較平的一面有1 條隆起的種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淺棕色突起的種阜。種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葉2,菲薄。氣微,味微苦辛。(《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甘、辛,平;有毒。歸大腸、肺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瀉下通滯,消腫拔毒。(《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大便燥結,癰疽腫毒,喉痹,瘰疬。(《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2-5g。外用適量。(《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孕婦及便滑者禁服。本品內服外用均可能引起中毒,重者可危及生命。有報道外用蓖麻子還可致過敏性休克。(《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陰涼干燥處。(《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灰黃色或黃棕色。種皮柵狀細胞紅棕色,細長柱形,排列緊密,孔溝細密,胞腔內含紅棕色物質。外胚乳組織細胞壁不明顯,密布細小圓簇狀結晶體,菊花形或圓球形,直徑8-20μm。內胚乳細胞類多角形,胞腔內含糊粉粒和脂肪油滴。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1g,加無水乙醇10ml,冷浸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蓖麻子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蓖麻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1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14:4:0.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疔瘡膿腫:蓖麻子二十多顆,去殼,和少量食鹽、稀飯搗勻,敷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2.治癰疽初起:去皮蓖麻子一份,松香四份。將蓖麻子搗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攪拌,用開水攪成糊狀,置于冷水中冷卻成膏狀備用。用時將白膏藥按瘡面大小攤于紙或布上貼患處。(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3.治瘰疬:蓖麻子炒熱,去皮,爛嚼,臨睡服三、二枚,漸加至十數(shù)枚。(《本草衍義》)
4.治咽中瘡腫:萆麻子一枚(去皮),樸硝一錢。同研,新汲水作一服,連進二、三服效。(《醫(yī)準》)
5.治喉痹:萆麻子,取肉捶碎,紙卷作筒,燒煙吸之。(《醫(yī)學正傳》圣煙筒)
6.治諸骨哽:蓖麻子七粒。去殼研細,入寒水石末,纏令干濕得所,以竹篾子挑二、三錢入喉中,少頃以水咽之即下。(《魏氏家藏方》)
7.治癘風,手指攣曲,節(jié)間痛不可忍,漸至斷落:蓖麻一兩(去皮),黃連一兩(銼如豆)。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擘破,以浸藥水,平旦時一股,漸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動風食。(《醫(yī)準》)
8.治湯火傷:蓖麻子、蛤粉等分。研膏。湯損用油調涂,火瘡用水調涂。(《養(yǎng)生必用方》)
9.治犬咬傷:蓖麻子五十粒。去殼,以井水研膏,先以鹽水洗咬處,次以萆麻膏貼。(《袖珍方》)
10.治風氣頭痛不可忍:乳香、蓖麻仁等分。搗餅,隨左右貼太陽穴。(《綱目》)
11.治小兒頹疝:蓖麻仁三枚,棘剛子(去皮)三十枚,石燕子(燒)一枚,滑石(末)二錢匕,麝香(研)半錢匕。上五味搗研勻,稀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燈心湯下。(《圣濟總錄》蓖麻丸)
12.治齁喘咳嗽:蓖麻子去殼炒熱,揀甜者吃,多服見效。(《衛(wèi)生易簡方》)
13.治難產及胞衣不下:蓖麻子七枚。研如膏,涂腳底心,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海上集驗方》)
14.催生并死胎不下:蓖麻子三個,巴豆四個。研細,入麝香少許,貼臍心上。(《衛(wèi)生家寶方》)
15.治子宮脫下:蓖麻仁、枯礬等分。為末,安紙上托入,仍以蓖麻仁十四枚,研膏涂頂心。(《摘元方》)
16.治暴患脫肛:蓖麻子一兩。爛杵為膏,捻作餅子,兩指寬大,貼囟上;如陰證脫肛,生附子末、蔥、蒜同研作膏,依前法貼之。(《活幼心書》蓖麻膏)
17.治口眼歪斜;蓖麻子仁七七粒。研作餅,右歪安在左手心,左歪安在右手心,卻以銅盂盛熱水,坐藥上,冷即換,五、六次即正也。(《婦人良方》)

中藥炮制

用時去殼,搗碎。(《中國藥典2020》)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綱目》:蓖麻仁,氣味頗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氣。其性善走,能開通諸竅經(jīng)絡,故能治偏風失音,口噤、口目歪斜、頭風、七竅諸病,不止于出有形之物而已。蓖麻油能拔病氣,故諸膏多用之。一人病偏風,手足不舉,時滲用此油同羊脂、菌香、酸鯉甲等藥,煎作摩膏,日摩數(shù)次,一月余漸復,兼服搜風化痰養(yǎng)血之劑,三月而愈。一人病手臂一塊腫痛,亦用蓖麻搗膏貼之,一夜而愈。一人病氣血偏頭痛,用此同乳香、食鹽搗敷太陽穴,一夜痛止。一婦產后子腸不收,搗仁貼其丹田,一夜而上。此藥外用累奏奇勛,但內服不可輕率爾。
2.《本草經(jīng)疏》:蓖麻,其力長于收吸,故能拔病氣出外,其性善收,故能追膿取毒,能出有形之滯物,又能通利關竅,故主水癥。
3.《醫(yī)林篡要》:蓖麻子,瀉肺氣之下行,能決至高之水而下之,通關竅,正經(jīng)絡,調上下?;蛟品水吷荒苁吵炊棺?,亦不然。
4.《本草正義》:蓖麻子,氣味甘平,瀕湖以為甘辛平,其實全無車味;石頑以為溫,則司'證其性必是清涼,石頑之說亦非是。其性善定善散,丹溪以為能退膿取毒,拔邪外出,甚是不確;業(yè)師朱氏,兼治外瘍,凡拔毒提膿藥中,從不用此,惟退消陽毒紅腫,及發(fā)頤、窟瘍、乳癰等癥,有家制千捶營一方,專用蓖麻子仁杵細,和乳香、膠香、銀朱、麝香成膏,即有紅赤焮高,勢且釀膿者,亦可十消八九,則明消散之功,何可誤認提毒外出。瀕湖以治偏風不舉,口目歪斜,蓋亦用其走竄入絡,可以通痹,非能拔出血絡經(jīng)脈之風邪。據(jù)《綱目》所載,-一人偏風,手足不舉,瀕湖以此油同康香、綴鯉甲等作膏,摩之而愈,則真是風寒濕三氣雜至之痹著關節(jié)者,所以有驗,此辨癥之不可模糊隱約者也。丹溪又以為能出有形之滯物,故取胎產胞衣,剩骨膿血者用之,則亦因其善定而速之使動耳。瀕湖又謂一人病手臂一塊腫痛,以此搗膏貼之,一夜而愈,則即走竄消散之功耳。
5.《唐本草》:主水溺。
6.《日華子本草》:治水脹腹?jié)M,細研水服;瘡康疥額,亦可研敷。
7.《本草衍義補遺》:能出有形質之滯物,故取胎產、胞衣、剩骨、膿血看用之。
8.《綱目》:主偏風不遂,失音口歐,頭風哥聾,舌脹,喉痹,助喘,腳氣毒,丹瘤,湯火傷,針刺入肉,女人胎衣不下,子腸挺出,開通關竅經(jīng)絡,能止諸痛,消腫退膿扳毒。

原標題:蓖麻子
詞條標簽:蓖麻,蓖麻子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