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積雪草(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積雪草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曬干。產(chǎn)于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 中藥名稱積雪草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CENTELLAE HERBA

  • 別 名連錢草、地錢草、馬蹄草

  •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 傘形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江蘇、浙江、江西、湖南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的干燥全草。(《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曬干。(《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常卷縮成團狀。根圓柱形,長2-4cm,直徑1-1.5mm;表面淺黃色或灰黃色。莖細長彎曲,黃棕色,有細縱皺紋,節(jié)上常著生須狀根。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近圓形或腎形,直徑1-4cm;灰綠色,邊緣有粗鈍齒;葉柄長3-6cm,扭曲。傘形花序腋生,短小。雙懸果扁圓形,有明顯隆起的縱棱及細網(wǎng)紋,果梗甚短。氣微,味淡。(《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寒。歸肝、脾、腎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濕熱黃疸,中暑腹瀉,石淋血淋,癰腫瘡毒,跌撲損傷。(《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15-30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中華本草》)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類圓形或近方形。下方為2-4列厚角細胞。外韌型維管束6-8個;韌皮部外側(cè)為微木化的纖維群,束內(nèi)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導(dǎo)管徑向排列。髓部較大。皮層和射線中可見分泌道,直徑23-34μm,周圍分泌細胞5-7個。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均呈多邊形;氣孔不等式或不定式,上表皮較少,下表皮較多。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用乙醇25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飽和的水15ml洗滌,棄去水液,正丁醇液蒸于,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積雪草苷對照品、羥基積雪草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3: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肝臟腫大:崩大碗250-500g。煎水服。(《嶺南草藥志》)
2.治蕁麻疹:落得打、蒼耳草各30g,薄荷9g(后下)。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跌打腫痛:鮮積雪草搗爛絞汁30g,調(diào)酒,燉溫服,渣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4.治咳血、吐血、鼻出血:鮮積雪草60-90g。水煎或搗汁服。(《福建中草藥》)
5.治白濁:崩大碗250g,搗爛取汁沖白糖125g服。連服2-3次。(《嶺南草藥志》)
6.治膽結(jié)石、膀胱結(jié)石:馬蹄草、雞內(nèi)金、竹節(jié)草各9g。水煎服。(《麗江中草藥》)
7.治急性膽囊炎:馬蹄葉30-60g,馬尾黃連15g,龍膽草15g。水煎服。(《玉溪中草藥》)
8.治膀胱濕熱,小便短赤澀:雷公根60g,白糖60g。同搗爛,米水(用冷開水擦米)沖服。(《陸川本草》)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干燥。(《中國藥典2020》)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1:16-1:4積雪草煎劑對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促進創(chuàng)傷愈合作用:積雪草甙制成片劑及軟膏劑,臨床試用于靜脈功能不全而致的長期不能愈合的下肢潰瘍及外傷病例,手術(shù)或創(chuàng)傷引起的肌腱粘連、灼傷等因素所致的創(chuàng)面恢復(fù)后的瘢痕疙瘩以及硬皮病均有一定療效。(《中華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本經(jīng)》:“主大熱,惡瘡,癰疽,浸淫,赤熛,皮膚赤,身熱?!?/span>
2.《藥性論》:“治瘰疬鼠瘺,寒熱時節(jié)來往。”
3.《新修本草》:“搗敷熱腫丹毒?!?/span>
4.《日華子》:“以鹽挼貼,消腫毒并風(fēng)疹疥癬?!?/span>
5.《滇南本草》:“治子午潮熱,頭暈怕冷,肢體酸困,飲食無味,男、婦、童疳,虛勞發(fā)熱不退者用之。利小便,水牛肉為引?!?/span>
6.《綱目》:“研汁點暴赤眼?!?/span>
7.《湖南藥物志》:“治腹痛吐瀉,手足厥冷,崩中,石淋?!?/span>
8.《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利水和脾,清熱消食。治水瀉及赤白痢?!?/span>
9.《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跌打損傷,止傷痛。”
10.《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肺熱咳嗽,消癭瘤,消食積飽脹?!?/span>
11.《上海常用中草藥》:“治尿血。”
12.《貴州草藥》:“補虛。治虛弱短氣。”
13.《天寶單方藥圖》:“療女子小腹痛?!?/span>
14.《食性本草》:“主風(fēng)氣壅并攻胸膈,作湯飲?!?/span>

原標題:積雪草
詞條標簽:積雪草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