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葎草(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葎草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的全草。夏、秋兩季采集,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趁鮮切段曬干。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國各地均產(chǎn)。

  • 中藥名稱葎草

  • 中藥學名(拉丁名)HUMULI SCANDENTIS HERBA

  • 別 名勒草、黑草、葛葎蔓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桑科

  • 分布區(qū)域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國各地均產(chǎn)。

來源

本品為??浦参锶劜?em>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的全草。(《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分布產(chǎn)地

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國各地均產(chǎn)。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兩季采集,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趁鮮切段曬干。(《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長可達數(shù)米,常纏繞成團狀或呈段狀。莖、枝和葉柄有倒生皮刺。莖呈圓柱形而略扁,表面黃綠色或灰黃色,易折斷,斷面常中空。葉對生,葉片多皺縮,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為掌狀5深裂,稀有3-7裂,裂片卵狀橢圓形,頂端急尖,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均有粗糙刺毛,基部心形;葉柄長5-15cm。有的帶有花果,腋生,瘦果淡黃色,扁圓形。氣微,味淡。(《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甘、苦,寒。歸肺、胃、大腸、膀胱經(jīng)。(《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藥材功效

清熱解毒,退熱除蒸,利尿通淋。(《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藥材主治

用于肺熱咳嗽,發(fā)熱煩渴,骨蒸潮熱,熱淋澀痛,濕熱瀉痢,熱毒瘡瘍,皮膚瘙癢。(《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用法用量

10-20g。(《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藥材鑒別

(1)取本品粗粉2g(過二號篩),加甲醇10ml,溫浸1小時,濾過,濾液滴于濾紙上,待干后,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顯淡藍色熒光;噴以醋酸鎂甲醇溶液,烘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呈黃色熒光。
(2)取本品粗粉2g,加乙酸乙酯20ml,水浴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約1分鐘,傾去石油醚,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葎草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木犀草素對照品適量,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4:1.2:0.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中藥配伍

1.治膏淋:葎草搗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頓服,當溺如白汁。(《本草圖經(jīng)》)
2.治砂石淋:鮮葎草莖四至五兩。搗爛,酌加開水擂汁服。(江西《草藥手冊》)
3.治新久瘧疾:葛葎草一握(去兩頭,秋冬用于者)、恒山末等分。以淡漿水二大盞,浸藥,星月下露一宿,五更煎一盞,分二服,以吐痰愈。(《綱目》)
4.治久痢成疳:葎草干蔓搗篩,量多少,管吹谷道中。(《本草圖經(jīng)》)
5.治痢疾或小便淋瀝,尿血等:鮮葎草二至四兩。水煎,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6.治癱,遍體皆瘡者:葎草一擔。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漬瘡。(《獨行方》)
7.治烏癩:葛葎草二秤(銼,細淘),益母草一秤(銼,洗淘)。用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漉去滓,盆甕中浸浴一時辰久方出,用被衣覆之,又再浸浴一時辰久方出,勿令見風,明日復作。如入湯后,舉身瘙癢不可忍,令旁人捉手,不令搔動,食頃漸定。后隔三日一浴。其藥水經(jīng)浴兩次即棄之。(《圣濟總錄》葛葎草浴方)
8.治皮膚瘙癢:葎草適量,水煎熏洗。(《江西草藥》)
9.治癰毒初起(皮色不變,硬腫不痛):葎草鮮葉一握。以冷開水洗凈,和紅糖搗爛,加熱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10.治瘰疬:葎草鮮葉二兩,黃酒二兩,紅糖四兩。水煎,分三次飯后服。(《福建民間草藥》)
11.治小兒天泡瘡:割人藤煎水洗,每日一至二次。忌魚腥發(fā)物。(《江蘇藥材志》)
12.治蛇、蝎螫傷:葎草鮮葉一握,雄黃一錢。搗爛敷貼。(《福建民間草藥》)
13.治痔瘡脫肛:鮮葎草三兩。煎水熏洗。(《閩東本草》)

中藥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淋潤,切段,干燥。(《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莖、葉的乙醇浸液在試管內(nèi)對革蘭陽性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蛇麻酮和葎草酮在體外對革蘭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糞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臼喉桿菌、炭疽 桿菌、枯草桿菌和蠟樣芽胞桿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鉈麻酮的抑菌濃度為1:100000?1:1000000之間,而葎草酮的抑菌作用較弱。蛇麻酮在體外對結核桿菌的抑菌濃度為25μg/ml,對感染結核桿菌H37Rv小鼠,肌內(nèi)注射或灌服蛇麻酮連續(xù)30d可使感染小鼠肝、心、肺和脾等臟器病灶內(nèi)的抗酸桿菌數(shù)顯著減少。蛇麻酮和葎草酮對革蘭陰性菌、酵母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均很微弱或無效。
2.其他作用  葎草酮對貓有二硝基酚樣作用,靜脈注射3mg/kg后,可使氧耗量立即增加1倍,并出現(xiàn)呼吸急促,隨之體溫升高,可因體溫過度升高(45℃)而致死。大量注射還可產(chǎn)生糖尿、血尿。對兔的作用遠較貓弱。(《中華本草》)

毒性

小鼠肌內(nèi)注射蛇麻酮LD50為600mg/kg,1?2h內(nèi)死亡。每日肌內(nèi)注射60mg/kg共4星期,未見明顯的有害作用,病理組織學檢查示肝臟小范圍白細胞浸潤和腎小管變性病灶,以5%阿拉伯膠懸液灌胄500mg/kg,1h內(nèi)小鼠死亡一半。(《中華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本草正義》:葎草,苦寒泄降,主濕熱壅塞之實癥,亦可為外瘍陽毒之外敷藥。
2.《別錄》:主瘀血,止精溢盛氣。
3.《唐本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瘧,虛熱渴,煮汁及生汁服之。
4.《本草衍義》:治傷寒汗后虛熱,銼研,取生汁飲一合。
5.《綱目》:潤三焦,消五谷,益五臟,除九蟲,辟溫疫,敷蛇、蝎傷。
6.《安徽藥材》:治失眠;洗痔瘡。

原標題:葎草
詞條標簽:葎草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