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028、1029頁。
【處方】酒女貞子30g、覆盆子20g、菟絲子20g、枸杞子20g、制何首烏20g、龜甲15g、地骨皮30g、南沙參30g、麥冬20g、炒酸棗仁10g、地黃30g、白芍60g、赤芍30g、當(dāng)歸20g、雞血藤60g、珍珠母60g、石斛30g、菊花30g、墨旱蓮40g、桑葉20g、白薇30g、知母30g、黃芩30g。
【制法】以上二十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55-60g及水適量,制丸。低溫干燥,即得。
【性狀】本品為深棕色的水蜜丸;味甘、微苦。
【功效】滋補肝腎,養(yǎng)血安神。
【主治】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絕經(jīng)前后諸證,癥見烘熱汗出、心煩易怒、少寐健忘、頭暈耳鳴、口渴咽干、四肢痠楚;更年期綜合征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0丸,一日2次;連續(xù)服用2個月或遵醫(yī)囑。
【規(guī)格】每100丸重10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