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638、639頁。
【處方】夏枯草281g、浙貝母35g,海藻35g、白蘞35g、天花粉35g、熟大黃35g、煅蛤殼35g、枳殼35g、薄荷腦0.18g、當(dāng)歸35g、甘草35g、連翹35g、玄明粉35g、大青鹽35g、桔梗35g、地黃35、玄參176g。
【制法】以上十七味,除大青鹽、浙貝母、煅蛤殼、熟大黃、玄明粉、天花粉粉碎成細(xì)粉外,薄荷腦用適量乙醇溶解;連翹、海藻、白蘞、地黃、甘草、玄參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shí),第二次1小時(shí),夏枯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shí),第二次2小時(shí),合并以上煎液,濃縮成稠膏;當(dāng)歸用乙醇和60%乙醇各加熱回流提取一次;桔梗、枳殼用6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合并以上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將上述濃縮膏合并,加入大青鹽等粉末及輔料,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加入薄荷腦乙醇溶液,混勻,壓制成1000片,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片;味咸、苦。
【功效】化痰,軟堅(jiān),散結(jié)。
【主治】用于痰濕凝滯所致的瘰疬,癥見皮下結(jié)塊、不熱不痛。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1-2次。
【規(guī)格】每片重0.6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