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829、830頁。
【方源】菟絲子(酒制)、紅參、雞血藤、阿膠、當歸、女貞子、黃芪、益母草、熟地黃、白芍、制何首烏、淫羊藿、黃精(酒制)、鹿茸(去毛)、黨參、麥冬、仙鶴草、白術(炒)、補骨脂(鹽制)、枸杞子、墨旱蓮。
【制法】以上二十一味,益母草、墨旱蓮、仙鶴草、雞血藤、菟絲子、黃精、熟地黃、女貞子、麥冬、黃芪、淫羊藿酌予碎斷,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第三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稠膏。取紅參、鹿茸、當歸、何首烏、黨參、枸杞子、補骨脂、阿膠、白芍、白術粉碎成細粉;過篩。將稠膏與紅參等藥粉混合,干燥,粉碎,過篩,制成顆粒,干燥,加入輔料適量,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棕黃色至棕褐色;氣微,味微苦、澀。
【功效】補肝益腎,補氣養(yǎng)血。
【主治】用于肝腎不足、氣血兩虛所致的血虛虛勞,癥見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面色蒼白、唇甲色淡或伴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規(guī)格】薄膜衣片每片重0.38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