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078、1079頁。
【處方】地黃73g、西青果18g、麥冬55g、南沙參55g、陳皮36g、玄參55g、蟬蛻27g、胖大海18g、太子參55g、薄荷素油0.5ml。
【制法】以上十味,地黃、玄參、西青果、蟬蛻加水煎煮二次,每次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4-1.19(80℃)的清膏,加2倍量乙醇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3-1.15(80℃)的清膏,備用。麥冬、胖大海、南沙參、太子參、陳皮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0分鐘,第二次20分鐘,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3-1.08(80℃)的清膏,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與上述清膏合并,加入薄荷素油,甜菊素1g,苯甲酸鈉3g及適量水,攪拌30分鐘,加水至1000ml;或加蔗糖200g,濾過,濾液加薄荷素油、枸櫞酸1g、苯甲酸鈉2g,攪勻,加水至1000ml,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液體;味微甜,具清涼感。
【功效】養(yǎng)陰生津,清熱利咽。
【主治】用于肺熱陰傷所致的咽部紅腫、咽痛、口干咽燥;急、慢性咽炎見上述證候者。亦可用于放療引起的咽干不適。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5ml,—日3次或遵醫(yī)囑。
【注意】忌食辛辣、油膩、厚味食物。
【規(guī)格】(1)每支裝15ml;(2)每瓶裝90ml;(3)每瓶裝165ml;(4)每支裝15ml(無蔗糖)。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