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464、465頁。
【處方】益母草273g、黨參68g、炒白術68g、茯苓68g、甘草34g、當歸137g、酒白芍68g、川芎68g、熟地黃137g。
【制法】以上九味,茯苓22.5g與酒白芍粉碎成粗粉,備用;當歸、川芎、炒白術蒸餾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其余黨參等四味及剩余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煎液濾過,濾液合并,與蒸餾后的水溶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0(60℃),加入上述粗粉,攪勻,80-90℃烘干,粉碎,加適量淀粉,過篩,混勻,用90%乙醇制顆粒,干燥,噴入上述揮發(fā)油,密封,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
【性狀】本品為硬膠囊,內容物為深棕色的顆粒和粉末;氣微香,味微苦。
【藥性分析】方用四物和四君子加益母草而成,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四物活血調經,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四君子益氣健脾;純用四物則獨陰不長,純用四君子則孤陽不生,兩方合用,則氣血有調和之益,再合益母草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功。諸藥共奏補氣血,調月經之功。
【功效】益氣養(yǎng)血,活血調經。
【主治】用于氣血兩虛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癥見月經周期錯后、行經量少、淋漓不凈、精神不振、肢體乏力。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規(guī)格】每粒裝0.28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