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guó)藥典》2015年版813頁(yè)。
【處方】姜黃連36g、制吳茱萸36g、黃芩18g、柴胡36g、木香18g、醋香附72g、郁金36g、白芍54g、醋青皮54g、麩炒枳殼54g、陳皮54g、醋延胡索54g、當(dāng)歸54g、甘草18g。
【制法】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細(xì)粉,過(guò)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水丸;氣香,味苦、辛。
【藥性分析】方中黃連、吳茱萸兩味為君藥,黃連清熱瀉火,降逆止嘔,吳茱萸辛溫,開(kāi)郁散結(jié),下氣降逆,兩藥相伍有清瀉肝火,降逆止嘔的作用。柴胡、延胡索、木香、香附、枳殼、郁金、陳皮、青皮疏肝和胃,理氣止痛,八者均為行氣理氣之品,共為臣藥。黃芩苦寒清熱,白芍、當(dāng)歸兩者入血分,養(yǎng)血柔肝,且可防止辛苦之品的傷陰耗津,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具有平肝降逆,疏郁止痛之功。
【功效】平肝降逆,疏郁止痛。
【主治】用于肝郁化火、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悶、急躁易怒、噯氣吞酸、胃痛少食。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日2次。
【規(guī)格】每100丸重6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