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名瑭,淮安市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享年79歲。他是一位杰出的中醫(yī)溫病學家。對中醫(yī)學的貢獻,在于對中醫(yī)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論上的完善,尤其對于溫熱性疾病的治療,他對于理論的發(fā)揮和留下的諸多方劑,使得中醫(yī)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熱性病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吳鞠通出生于淮安市一個窮書生家庭。父吳守讓,字遜夫,乾隆辛巳(1761年)秀才(《淮山肄雅錄》)。吳鞠通一生懸壺,自26歲離淮后,主要在京城行醫(yī),晚年又云游大江南北,雖曾幾度回淮,與淮陰名士丁晏、潘德輿、孔繼嶸、名醫(yī)楊福堂為至交好友,但在地方文獻中很難找到一篇比較完整的關于他生平的資料。我們只能從他的《溫病條辨·自序》等材料中知其生平經歷的大概情況。
青年時攻科舉習儒,19歲時父親病故,于是棄儒學醫(yī)。后被選副貢入京,參與《四庫全書》醫(yī)書部分的抄寫檢校工作,讀了吳又可《溫疫論》深受啟發(fā),又研讀晉唐以降各家學說,收益不淺,于醫(yī)學知識大有長進。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療不當而死亡,吳鞠通利用葉天士之法奮力搶救,搶救了數十病人,名聲大振。
吳鞠通當時學醫(yī)未成,深感錐心疾首,他的境遇竟與漢代張仲景感于宗族數百人死于傷寒而奮力鉆研極其相似。吳鞠通發(fā)奮讀書,精究醫(yī)術,終成溫病大家,是溫病學派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