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療養(yǎng)頻道 > 麻疹百科

麻疹

百科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臨床以發(fā)熱3~4天后遍身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稍隆起,狀如麻粒為特征,常伴有發(fā)熱、咳嗽等癥狀,幼嬰及體弱兒童容易有麻疼合并肺炎等嚴重并發(fā)癥。本病多見于半歲以上的嬰幼兒,(六個月以內嬰兒很少患麻疹)。半歲到五歲的兒童發(fā)病率極高。多流行于冬春季節(jié),患病一次可終身免疫。



病因病機

本病是由麻疹病毒從口鼻傳入侵襲肺胃二經,亦常累及其他腑臟。因肺受邪,清肅失司,首先發(fā)熱,鼻塞,流涕,咳嗽,繼而全身發(fā)出紅疹,病毒之邪,隨疹外泄,所以麻疹以外透為順,內傳為逆。如體質較好、年齡較大、邪毒較輕者,邪易外出,麻毒則可順利外達,此為順證。如邪毒旺盛,或體質虛弱的幼小兒童,或因透疹時護理不當,邪毒不能及時外達,而致邪毒內陷,此為逆證。如邪毒閉肺,肺氣閉郁,則出現(xiàn)咳喘氣急的肺炎喘嗽。咽喉為肺之門戶,如肺熱上沖,毒熱蘊于咽喉,可致喉痹失音;如肺熱移于大腸,瀉下黃赤焦臭,可發(fā)生泄??;如熱灼肺胃,胃內火盛,循經上炎產生口舌生瘡;如熱傳心肝,可見神昏,狂躁、抽風等癥。此外如邪毒深入營血,則見皮膚發(fā)斑,吐血、衄血。若年齡幼小,體質弱,正虛不能抗邪外出,可見面色白,肢體神倦,舌淡,脈細數等心陽不足證候,此屬正不勝邪為內閉外脫的危象。本病以實證為主,根據發(fā)疹透發(fā)情況可分為順證和逆證兩大類,逆證分麻毒閉肺、下利攻喉、肝風、心陽虛衰五型。



診查要點

(1)未患過麻疹的易感兒童,未接種麻疹減毒疫苗,在流行季節(jié)有與麻疹患兒接觸史。

(2)初期有發(fā)熱,咳嗽,流涕淚,目赤畏光,口腔黏膜見有麻疹斑

(頰點膜及唇內側現(xiàn)針頭樣小白點,周圍充血)。

(3)正常麻疹,顆粒分明高出皮膚,色澤鮮紅潤澤,疼回則熱退,若疹點稀細色淡,或色紫晦暗密集成片,或出后早回,回后熱仍不退,要注意發(fā)生肺炎等并發(fā)癥。

(4)注意與風疹,幼兒急疹,猩紅熱作鑒別。


辨證論治

麻疹的辨證主要觀察其在發(fā)病過程中病情的順逆。順證:是指發(fā)疹時期,按正常程序透發(fā),癥狀輕,預后好。逆證:是指不按發(fā)病過程,在病程中出現(xiàn)復雜而危重的各種證候。

(一)順證

(1)疹前期:癥狀:本期從開始發(fā)熱至疹點出現(xiàn),一般為3~5天。初起發(fā)熱,咳嗽,鼻塞,流涕、打噴嚏,眼水汪汪或見面浮,目赤,口頰有麻疹斑,大便溏泄,舌苔薄白或淡黃,脈浮數。此系麻疹初起,邪毒在表。

治法:辛涼透疹,清宣肺衛(wèi)。

方藥:方取宣毒發(fā)表湯加減。處方:銀花、連翹、牛蒡子、竹葉各10克,蟬衣、薄荷各6克、葛根10克、荊芥6克、赤芍6克、蘆根20克。

加減:若咽痛加山豆根,射干各10克;熱甚驚悸加僵蠶10克;發(fā)熱汗少加浮萍、薄荷各10克。

(2)出疹期:癥狀:一般從見點至布齊為時約三天。此時臨床癥狀加重,壯熱,煩渴,咳嗽加劇,唇干口渴,尿短赤,舌苔黃膩,質紅,甚或苔干無津,脈數大,耳后,面額,項背等處可見鮮紅或暗紅色疹點,在2~3天內由上而下遍及全身,邪將外出。此期以毒熱證較明顯。若無并發(fā)癥則體溫逐漸下降,即轉入疹回期。

治法:清解熱毒,佐以透發(fā)。

方藥:方取清解透表湯加減。

處方:西河柳、桑葉、菊花、銀花、連翹、牛蒡子各10克、蟬衣10克、升麻6克、葛根10克、紫草10克。加減:若疹出不透,可加山梔10克,生地15克,生石膏30克。

(3)退疹期:癥狀:一般從疹點布齊到回沒為期三天左右?;純喝鐭o合并癥,在疹見三天后即開始回退,發(fā)熱逐漸下降,癥狀亦見改善,4~5天后,皮膚上有糠狀脫屑,并留有棕色斑痕,約1~2周后消失,舌紅苔少,脈細無力。此期以肺胃陰傷為多見。

治法:益氣養(yǎng)陰,兼清余熱。

方藥:方取沙參、麥冬湯加減。

處方:沙參12克、麥冬、生扁豆、桑葉、花粉、地骨皮各6~9克,太子參15克,青蒿9克,蘆根1尺。

加減:若五心煩熱加生地、知母各10克,氣虛乏力加黃芪、黨參各10克。

(二)逆證

1.麻毒閉肺型:(麻疹合并肺炎、麻后喘)

癥狀:可見壯熱持續(xù),疹出不透,咳嗽氣息,痰嗚喘息,面灰紫,苔黃膩,指紋紫滯,脈細數。

治法:宣肺開閉,清熱解毒。

方藥:方取麻杏石甘湯加味。

處方:麻黃、杏仁各6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銀花、連翹各15克、桔梗、前胡各6克、西河柳10克、浮萍6~9克、蘇子10克、地龍6克、桑枝10克。

2.麻毒攻喉型

癥狀: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狀如犬吠,甚則呼吸困難,喘嗚肩息,面色青灰,舌紅苔黃、脈細數。

治法:清涼宣肺、滌痰利咽。

方藥:方取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

處方:葶藶子15克,瓜蔞30克、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玄參15克、土牛膝15克、射干10克、山豆根10克。

3.麻毒下痢型(麻后痢)

癥狀:可見下痢赤白膿血并見里急后重伴發(fā)熱,舌紅笞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導滯。

方藥:方取葛根芩連湯加減。

處方:葛根、黃芩、秦皮各10克、黃連6克、白頭翁15克、西河柳12克、生甘草15克。

4.肝風內動型

癥狀:可見疹色紫暗,皮疹簇集成片,壯熱煩躁,神昏驚厥,嘔吐,頸項強直,牙關緊閉,舌質紅絳起刺,苔黃脈細。

治法:清熱解毒,熄風定驚。方藥:方取羚羊鉤藤湯合安宮牛黃丸加減。

處方:水牛角15克、石決明30克、鉤藤15克、桑葉、菊花、丹皮、茯神各10克、生地黃15克、赤芍、貝母、竹茹各10克。安宮牛黃丸1粒,藥汁化服。

5.心陽虛衰型

癥狀:體溫下降,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舌淡苔少,脈微欲絕。

治法:回陽救逆。

方藥:方取參附龍牡湯加味。處方:人參6克、附子10克、干姜3克、肉桂1.5克、生牡各30克,白術、茯苓各12克、五味子10克、棗皮15克。

另外:如口腔黏膜潰瘍或齒齦腫痛出血者,為毒熱未清上炎所致。宜用生地、玄參各15克、生甘草6克,黃連3克,蘆根30克,大青葉30克。外用青黛散或綠袍散或錫類散吹搽患處。

若毒熱熾盛上攻致:齒齦發(fā)黑,氣味惡臭,潰爛面頰穿孔,稱“麻后走馬牙疳”,為兇險危候。宜用大量清熱解毒之劑。方取黃連解毒湯加味。

處方:玄參30克、生地30克、大黃10克、川黃連6克、生石膏30

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銀花15克、大青葉30克。外用砒棗散(信棗丹)搽患處。

附:單方、驗方。

(1)芫荽15克、薄荷10克,水煎。

(2)鮮完荽15克,胡蘿卜,生荸薺,甘蔗各100克,水煎汁頻飲。

(3)芫荽30~60克,或西河柳或紫背浮萍30~60克,水煎汁,用毛巾浸藥汁,輕擦手足或全身。

以上均適用于出疹期疹透不足者。

(4)白蘿卜湯:用白蘿卜適量煎水加入白糖30克,每天3次,連服3~5天適用于初疹期。

(5)豆腐鯽魚湯:用豆腐250克、鯽魚2條,放砂鍋內同煮湯服食,每天1次,連服2~3天。適用于出疹期。

(6)臘鴨頭粥:用臘鴨頭60克,雪梨30克,粳米50克,同煮粥,調味服食,早、晚食用。連服5~6天。適用于退疹期。



健康指導

護理工作是防治麻疹的重要一環(huán),護理適當,可大大減少逆證(合并癥)發(fā)生。

(1)臥室空氣要流通,但勿使患兒直接吹風。

(2)室內空氣不宜太干燥,應保持一定濕度。

(3)患兒應注意保暖,但又不可過熱。

(4)患兒口腔,眼、鼻要經常清潔。

(5)注意補充水分,特別在出疹期和恢復期,可給予荸薺,鮮蘆根或鮮茅根適量,煎湯代茶飲。


說兩句吧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