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療養(yǎng)頻道 > 腫瘤疾病 > 正文

活血化瘀常用中藥-皂角刺

來源:嶺南中藥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5/12/1
導讀: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間為宜,切片曬干。


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間為宜,切片曬干。

【別名】皂莢刺,皂刺,天丁,皂角針,皂針。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肺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消腫排膿,殺蟲。

【應用】

1.腫瘤治療

本品可廣泛用于治療各種腫瘤,尤多用于治療乳腺癌、子宮頸癌、腸癌、鼻咽癌等,以痰凝瘀滯者最為適宜。

本品治療乳腺癌常配伍蛇六谷、蜂房、巖柏等;治療子宮頸癌等婦科腫瘤,常配伍苦參、白術、薏苡仁、蛇莓等;治療腸癌常配伍槐花、馬齒莧、山藥等;治療鼻咽癌常配伍壁虎、天葵子、夏枯草等。對于晚期惡性腫瘤,還常配伍黃芪、黨參、太子參、黃精、山萸肉等扶正之品。

2.其他應用

本品還可以用于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痔瘡、癰疽惡瘡等。

【用量用法】15~3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醋煎涂,研末撒或調敷。

【使用注意】癰疽已潰不宜服,孕婦亦忌之。

【文獻論述】

《醫(yī)學入門》:皂刺,凡癰疽未破者,能開竅;巳破者能引藥達瘡所,乃諸惡瘡癬及癘風要藥也。

《本草綱目》:治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胞衣不下,殺蟲。

《本草崇原》:去風化痰,敗毒攻毒。定小兒驚風發(fā)搐,攻痘瘡起發(fā),化毒成漿。

《四川中藥志》:治風熱瘡疹,并能通乳。

《藥材學》:治扁桃體炎。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內(nèi)容。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
說兩句吧

網(wǎng)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