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特色療法頻道 > > 針炙 > 正文

張家山漢簡《脈書》《引書》

來源:發(fā)布時間:2015/9/9
導讀:《脈書》是《靈樞經脈》的一種祖本,共2028字,約在西漢初期被抄寫在65枚竹簡上,其內容可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病候,自頭至足依次敘述了67種疾病的名稱及簡要癥狀,涉及內、外、五官、婦、兒科病癥,其中內科病約占2/5,不同于馬王堆醫(yī)書《五十二病方》側重于外科??;…


出土地點:湖北省荊州江陵縣張家山M247漢墓(墓藏年代為漢代呂后至文帝初年)


出土年代:1983年

質地:竹簡

收藏單位: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簡介:《脈書》是《靈樞·經脈》的一種祖本,共2028字,約在西漢初期被抄寫在65枚竹簡上,其內容可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病候,自頭至足依次敘述了67種疾病的名稱及簡要癥狀,涉及內、外、五官、婦、兒科病癥,其中內科病約占2/5,不同于馬王堆醫(yī)書《五十二病方》側重于外科??;第二部分內容與馬王堆醫(yī)書《陰陽十一脈灸經》甲、乙兩本完全相符,且所保存的文字較甲本多332字、較乙本多122字,使《陰陽十一脈灸經》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復原成為可能。第三部分內容與馬王堆醫(yī)書《陰陽脈死候》基本相同,且多出69字,其中說:“夫留(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動。動則實四支(肢)而虛五臧(臟),五臟虛則玉體利矣?!笔悄壳皶阎偶凶钤缂住傲魉迸c“戶樞”的比喻論述人體運動有利健康的原理。第四部分用四言韻體論述人體骨、筋、血、脈、肉、氣等6種組織或生理機能及其發(fā)病為“痛”的癥候特征;第五部分內容與馬王堆帛書《脈法》基本相同,且多出124字,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彌補帛書缺文。

《引書》共3235字,約西漢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前抄寫在113枚竹簡上,其內容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論述四季養(yǎng)生之道,篇首指出:“春產(生)、夏長、秋收、冬藏(藏),此彭祖之道也”,接著依四季之序介紹各季的養(yǎng)生方法,這一部分的基本精神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載養(yǎng)生·養(yǎng)長·養(yǎng)收·養(yǎng)藏之道相同,即養(yǎng)生必須順應自然界的運行規(guī)律。第二部分論述導引術式及其作用。該部分共載導引術110種,除去重復者還有101種。其中述術式者85種,用于治病有50種,僅述功用者有16種。可見,漢初以前運用導引治療疾病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引書》是漢初之前醫(yī)療導引術的一次總結?!兑龝匪d導引術與馬王堆帛畫《導引圖》相比較,兩者風格相近,命名原則相同。而《引書》所載導引種數(shù)更多。內容更豐富,除了折陰、熊經、引膝痛、引聾和引頹等5種導引名稱相同(其中3種名同術異)外,帛畫所載導引數(shù)只有《引書》的2/5左右,而且單個動作的靜態(tài)畫面,很難反映導引的動態(tài)過程,更難描述呼吸、意念方面的要領,《引書》則可以彌補這些不足??傊兑龝返陌l(fā)現(xiàn),為研究漢以前導引術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第三部分討論了致病因素、防治方法以及養(yǎng)生理論等問題。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

 

 

說兩句吧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

 
健康養(yǎng)生大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