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案3】
一男子患懸癰,膿不潰脹痛,小便不利,急針之,尿膿皆利,更以小柴胡湯加黃柏、白芷、金銀花,四劑痛止。以托里消毒四劑而愈。常見患者多不肯用針,待其自破,殊不知緊要之地,若一有膿宜灸針之,使毒外發(fā)不致內潰。故前人云:凡瘡若不針烙,毒結無從而解,膿瘀無從而泄。又云:宜開戶以遂之。今之患者,反謂地部緊要而不用針,何其悖哉。
(魏之琇《續(xù)名醫(yī)類案》)
故事
有一男子會陰部里長了包塊,局部腫脹疼痛劇烈,并伴有小便不暢,醫(yī)生診查局部,壓痛明顯,觸之中間有波動感,由此判斷此患者之懸癰已經(jīng)成膿,即刻給予局部針刺排膿,排出大量膿血后,腫痛立刻減輕,小便排出也暢快了。再佐以小柴胡湯加清熱解毒藥內服,四劑藥用完后疼痛消失,又用托里消毒之中藥再服四劑后患者痊愈。
經(jīng)常見懸癰患者膿已經(jīng)形成,卻大都不愿意用針,想讓它自行潰破,自認會陰部是人體的緊要之處,不能用針灸。多么糊涂的認識!殊不知這種敏感部位,若成膿后應盡早使用針刺排膿,這就是“開門逐邪”的道理,否則毒邪就會向里潰爛形成上面所說的騎馬漏了。
【醫(yī)案4】
一男子患懸癰,膿熟不潰,脈數(shù)無力,此氣血俱虛也。欲治以滋陰益血氣之劑,更針之,使膿毒外泄。彼不從,仍用降火敗毒藥,致元氣愈虛,后潰不斂,競致不救。夫懸癰之癥,原系肝腎二經(jīng),陰虛雖一于補,尤恐不治,況膿成而又克伐,不死何俟。
(薛己《外科發(fā)揮》)
故事
薛己曾治療一官員的懸癰,癰內已成膿,然而久不破潰,膿液在內日久無法排出,膿毒內陷,耗損氣血。脈數(shù)無力也說明氣血俱虛。薛己欲以內服滋陰益氣養(yǎng)血的中藥,結合針灸外治將膿毒排出的方法治療,很快便會治愈。官員卻不同意,仍服用降火敗毒藥,最終使元氣更加虛弱,破潰后久不收口,因病情加重最終無法救治。
薛己認為:懸癰本由肝腎之陰虧虛,濕熱下注所致,陰虛為本,滋補陰精尤恐不能治愈,更何況癰內成膿又誤用了降火敗毒的寒涼之藥,損伐正氣,不死才奇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