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一正膏”的創(chuàng)業(yè)艱辛
康熙初年(1662年),唐守義按照老乞丐所囑,將秘方制成膏藥,施舍貧苦病人,療效十分靈驗。來布店索取膏藥的人越來越多,于是茅家老板干脆把布店改為茅兆升膏藥店。唐守義仍為藥店伙計。 日久,終為膏藥產(chǎn)權(quán)歸屬問題發(fā)生糾紛。街坊鄰居調(diào)解不下,進行訴訟。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唐勝訴后另開藥店取名“奕爭齋”,意博奕而來,藥名“益癥膏”。雍正元年(1723年)為避圣諱(雍正名胤禛音同弈爭),正式改名為“一正齋”。
“一正”之名,意即“一心本一德治病救人、正人先正已一絲不茍”,“一正”即一身正氣之意。數(shù)百年后,人們在店名“一正齋”前加上了“唐”字和“老”字,成為“唐一正齋”或“老一正齋“;二百余年后,到民國十一年(1922年)唐八世掌門人唐萼樓在農(nóng)商部注冊”唐老一正齋“?,F(xiàn)在門樓上的“唐一正齋”四個端厚清秀的大字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殿試第三名進士(探花)、名書法家王文治(字禹卿號夢樓鎮(zhèn)江人)題寫的。“唐家老鋪”匾是道光年間狀元李承霖題寫的,這四個字原嵌在石門樓膏藥園心畫面的四周,在1966年“文革”浩劫中,石門樓被毀而丟失,能找回來的僅存“唐家老”三字,“鋪”字不知去向。
見證中國禁假歷史
唐老一正齋始建于清初康熙年間,以祖?zhèn)鞯拿胤剑凑諅鹘y(tǒng)工藝生產(chǎn)和銷售用于主治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病癥的“一正膏”,所以當時鎮(zhèn)江人都親切地稱這家藥店為一正齋。
據(jù)了解,石門樓店堂內(nèi)有一塊《奉憲勒石永禁》碑,是最早有關(guān)中國打假歷史的明文記載之一,因此也被稱為“中華打假第一碑”?!斗顟椑帐澜繁嫌斜模骸盃柕犬斨徽S老店秘方利濟久經(jīng)馳名,只此唐家并無分鋪,毋許私制假膏冒混牌戳圖利病民。倘有故違以及籍端詐擾,一經(jīng)訪聞或被告發(fā),定即提究詳辦……”字樣。
這是因為當時唐家祖?zhèn)鞯囊徽嘀尾∩裥?,至康熙到同治的兩百年間某些有權(quán)有勢的不法之徒為了賺錢,私下制造假膏藥,假借一正膏的名稱賣出,這種惡劣的行為不但誤病害人,還嚴重有損唐家信譽。因此從康熙54年(1716年)開始到同治8年(1869年),唐家第一代到第七代人,為取締假藥做了連續(xù)不斷的艱難訴訟,每次取得勝訴,官方都頒布布告警告造假者,但由于布告是在紙上印刷的,經(jīng)風吹雨打之后就失去了警示作用,假貨便回卷土而來。直至同治七年七世祖舉人唐沐呈訴,當時朝廷為了加強打擊假藥力度,給一正齋頒下了《奉憲勒石永禁》石碑。這塊石碑有2米高,上刻有漢字與滿文,一直放在藥店入口處,表示藥店堅持出售正品的的原則。同時,這塊石碑也是作為中國禁假歷史的見證,是重要的歷史文物,所以一直是我們藥店的鎮(zhèn)店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