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是幼兒教師,她說幼教工作很不好做,因為很多剛入園的孩子都會表現(xiàn)一些不好的情緒,比如自私、任性、脾氣差、害羞等問題,老師們通常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方面。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是因為孩子在個性和心理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受到了不良的影響。那么,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
家庭結構:
一個家庭里,親生的爸爸、媽媽都在,那就是健全完整的家庭結構,反之,在單親家庭、再婚家庭、寄養(yǎng)家庭等生活的孩子,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照顧,缺少歡樂和睦的家庭氣氛,也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那孩子又怎么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呢?
家庭氛圍:
在輕松、愉快、和諧的家庭氛困里長大的孩子,通常性格活潑、開助、謙遜、合群;相反,父母吵架、廝打,或家庭成員之間關系惡劣等,都會使家庭氛圍變得緊張、壓抑,孩子就會出現(xiàn)暴躁、冷漠、孤獨、焦慮、抑郁等心理陣礙。
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與方式:
有些家長好包辦代替,什么都替孩子規(guī)劃好了,這樣養(yǎng)出來的孩子通常會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自信;而有些家長是完全放手,不對孩子提要求、立規(guī)矩,結果讓孩子變得自私、沒有自制力,常會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這兩種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都不對,正確的做法是:既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又要在一旁引導和要求。
祖輩或保姆代養(yǎng):
父母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只能由長輩或保姆來帶,可在他們眼里,帶孩子主要是看好孩子的安全和飲食,怕孩子受傷就限制孩子的活動,孩子做出不良行為也不會糾正,結果使孩子變得膽小懦弱、依賴性強、蠻橫無理等。
家長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成熟和生長發(fā)育家長愛學習,也會引導孩子多讀書,銳意進取。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摔東西,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在生氣的時候大喊大叫摔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