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河套大黃(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河套大黃為蓼科植物河套大黃Rheum hotaoense C. Y. Cheng et Kao的干燥根及根莖。秋末莖葉枯萎或初春發(fā)芽前采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成瓣,用繩穿成串掛于屋檐下陰干或直接干燥。產(chǎn)于甘肅、陜西、青海等地。

  • 中藥名稱河套大黃

  • 中藥學名(拉丁名)RADIX ET RHIZOMA RHEI HOTAOENSI

  • 別 名

  • 所屬功效類 拔毒生肌藥

  • 蓼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甘肅、陜西、青海等地。

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河套大黃Rheum hotaoense C. Y. Cheng et Kao的干燥根及根莖。(《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甘肅、陜西、青海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秋末莖葉枯萎或初春發(fā)芽前采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成瓣,用繩穿成串掛于屋檐下陰干或直接干燥。(《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呈類圓柱形、類圓錐形或不規(guī)則塊狀,長3-15cm,直徑3-5cm。表面黃褐色至暗黃棕色,未除皮者呈灰褐色,具縱溝紋及橫向皮孔。質(zhì)堅實,斷面淡黃棕至暗棕色。氣微臭,味苦而微澀。(《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甘,寒。(《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功效

涼血解毒,逐瘀消腫。(《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主治

用于降血脂,消化道炎癥及出血。(《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貯藏保存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鑒別

(1)取本品粉末少量,進行微量升華,可見針狀、羽狀和不規(guī)則結(jié)晶。
(2)取樣品粉末0.5g,加乙醇適量,超聲處理10min,濾過,濾液制成相當藥材每ml含1mg的溶液,在200-400范圍內(nèi)測定紫外吸收光譜,結(jié)果在218±2nm,322±2nm處有最大吸收。(《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理作用

除無致泄作用外,具有類似于大黃的止血、抗菌、消炎等作用。另所含土大黃苷能顯著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提高實驗性高血癥家兔血清中α-脂蛋白和磷酯等,對治療和預(yù)防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原標題:河套大黃
詞條標簽:河套大黃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