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余少不敏。制舉子業(yè)外。惟殫精竭慮??崾人貑柋静葜T書。桑梓間。遂謬以伯休相許。
及謝帖括。從事韜鈐。卯辰之役。聯(lián)獲雋游于京師。益以壺中術(shù)。稍見知于當(dāng)世王公大人及縉紳先生。未幾。授真衛(wèi)守軍輸錢谷。暇問疾求診者累累填塞衛(wèi)舍。余之道信于人與弗信于人。
觀其來者可知其處者也。然余用是益滋懼矣。毋論水火寒熱之貌似而實非。強弱攻補之毫厘而千里。即如寒熱平溫之四性。一物也。而根梢異用。一苗也。而生熟殊施。一制也而數(shù)用。數(shù)制也而一用。其間君臣佐使。畏惡反忌。恒有呼吸死生之別。信手拈來。遂分造化。蘇子人費之說。寧不凜凜然。后知本草一書。與素問靈樞同垂不朽者。誠醫(yī)學(xué)之金縷也。但世醫(yī)捷求養(yǎng)生之術(shù)。粗識藥性。淺涉湯歌。遂自信不疑。嗚呼。本草一書。尚河漢而罔極。醫(yī)道可深言哉。此無他。卷帙浩繁?;蜇毑荒苤聲?。即力能致書?;蛸Y不及覽故爾。余每欲思其約而該。明而當(dāng)。詳審切要而簡核綜舉者。用成一書。以告來學(xué)。愧鞅掌未暇。一日。蔣子雪洲過予署。出其一編。乃渠尊大人介繁翁所輯本草擇要綱目。余捧而讀之。殆予所思約而該。明而當(dāng)。詳審切要而簡核綜舉者乎。夫聞其名者。不急其用。雖博無庸。今擇要僅三百五十余種。猶精卒良將之足以殲敵。無煩虛聲糜餉之多也。相惡不并進。相畏不同飲。相反忌不共治。猶君子小人之辨類??膳c共圖化理也。引經(jīng)佐使。法制湯名。了然藥品之下。
猶山水之經(jīng)緯。陰陽之調(diào)燮??煞挚珊?。而以共成化育也。其為軒農(nóng)岐俞之功臣。豈鮮淺哉。余忝任胥江五載矣。第聞介繁先生。有鹿門之懿行。燕山之隱德。而不知其潛心著述。期于利世濟物如此其懇摯也。歲己未春。雪洲剞劂將竣。問序于余。余握其手而贊嘆之曰。子一舉而三善備矣??藦V先志。孝也。濟渡天下。仁也。播之海內(nèi)。傳之千秋。醫(yī)者憑而不盲。病者危而有恃。則義之利也。余又何幸蹈染香之國。而竊附于知醫(yī)哉。聊以白蔣子之世德作求可耳。
時康熙己未上巳后二日年家眷弟太原楊耀祖浣手拜書于真江衛(wèi)署。
序二
天地以靈氣生人。而以余氣生物。林林總總者。遍塞兩間。然生人原以救人而救物。未聞人待救于物者。曰有之。則本草所列上中下之藥品是也。大若水火。細若氣液。貴若金玉參蓍。
賤若土石蒲薄。常者黍稷動植之類。異者駒掇腐之微茫。墳羊陵之秘怪?;蝽樣弥?。或逆用之。茍得其當(dāng)?;厣瘐?。易于反掌。予嘗讀而嘆曰。仁道之大也。觀此思過半矣。天地生物固無無用者。顧圣人成圣人之用。賢人成賢人之用。中下則亦僅于中下之用而已矣。
莊生曰。無用而后為大用。東坡亦言問大醫(yī)王以何藥。還是眾工所用者。物之貴用有由來已。是書始于炎黃。后世陶通明蘇恭李扈蒙韓保升唐慎微等。皆有刊定增附之力。然其卷帙浩繁。學(xué)士家翻閱不能遽得其肯綮而用之。新安蔣介繁先生。名儒嗜學(xué)。間常究心醫(yī)道。以為世間仁人孝子。茍不輕視此七六。則本草應(yīng)與六籍并重。于是擇其要者而輯之。長公雪洲。年少敏給。兼抱濟物之志。遂刊而廣之藝苑。不減司馬子長胡仁仲能敬承繼志。以父心為心者也。今觀此書。用意精而心良苦。君臣奇偶之制。溫涼補瀉之節(jié)。載之甚晰。物之為靈昭昭也。人亦胡為然委頓。生平懷仁輔義拯溺救焚之學(xué)。既視若膜外。而且溺情聘欲。促修年以綿疾患。不得已則惟待救于無情之金石草木。悠悠忽忽大失天地篤生之旨。嗚乎憊哉。
卷婁居士紀(jì)映鐘拜纂。
序三
恤患救災(zāi)。圣賢仙佛之同念。繼志述事。仁人孝子之苦心。炎帝嘗草木于太古之年。為民除疾。扁鵲飲上池于長桑之手。用此尊生。洞察乎溫寒平熱之原。精辨其君臣佐使之義。蓋用之得當(dāng)。則可轉(zhuǎn)危而為安。處置乖方。則反易治而為亂。若非深知物性則必驟發(fā)誤人。所以素問靈樞猶待潛心之后。本草綱目實居格物之先。惟吾老友蔣介繁先生。積學(xué)有年。號稱博物。游藝之暇。爰及方書。志在活人。不惜研精殫智。心期濟世。屢經(jīng)博考周咨。聿著成書。未謀剞劂。
令子雪洲。英才粹質(zhì)。早歲執(zhí)經(jīng)。壯志惠心。頻年問字。父書能讀。何止萬軸牙簽。先志可承。只此一編藥石。公之當(dāng)世。功在內(nèi)經(jīng)脈訣之先。珍作家藏。事屬問安嘗藥之首。仁亦溥矣。孝孰大焉。
時康熙己未暮春。
白沙友人陳啟貞頓首拜書。
凡例
一、本草分玉石草木上中下諸品。其藥性即注于各味之下。此遵前賢所定寒熱溫平四種。
以類求之即得。
二、本草藥味頗多。此擇必用要藥凡三百五十六種。其怪異難購者。不復(fù)贅及。
三、各藥先定氣味主治并及惡畏反忌。以防忽略。
四、諸家論藥語簡當(dāng)可采。用藥君佐互重。有裨醫(yī)學(xué)。今用之不察者俱附藥品主治之下。
五、藥稍僻者。其出產(chǎn)形貌制法收法。必注其下。
六、是書先人博涉群典。用意良苦。未及刻之身前。寰內(nèi)聞而購之不得。浣亟出繡梓。
一以完先人仁壽之懷。一以慰同人饑渴之望。
七、親友面同較訂。受益良多。敬藉芳名。用垂不朽。
八、是書悉出先人手訂。浣不敢增減一字。
蔣浣敬識。
苦參
(采根。用糯米濃泔水汁浸一宿。其醒穢氣并浮在水面上。須重重淘過。即蒸之。從巳至申。取曬切用。)【氣味】苦寒無毒。氣沉純陰。入足少陰腎經(jīng)君藥也。
【主治】心腹結(jié)氣癥瘕積聚黃膽。溺有余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治腹中冷痛。
中惡腹痛。養(yǎng)肝膽氣。安五臟。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癖。
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下部。治惡蟲脛酸。殺疳蟲。炒存性米飲服。治腸風(fēng)瀉血并熱痢。漬酒飲治疥殺蟲。生瘡赤癩眉脫。除大熱嗜睡。治熱毒風(fēng)皮肌煩躁。李時珍曰。子午乃少陰君火對化。故苦參黃柏之苦寒。皆能補腎。蓋取其苦燥濕寒除熱也。熱生風(fēng)。濕生蟲。
故又能治風(fēng)殺蟲。惟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耳。
惡(貝母兔絲漏蘆)反(藜蘆)
升麻
【氣味】甘苦平微寒無毒。浮而升陽也。為足陽明太陰引經(jīng)之藥。取理白外黑而緊實者謂之鬼臉升麻。去須及頭蘆用。
【主治】辟瘟疫癘氣。頭痛。喉痛??诏彙r氣熱疾。牙根浮爛惡臭。引蔥白散陽明風(fēng)邪。
引石膏止陽明齒痛。引人參黃而上行。同柴胡引生發(fā)之氣而上行。同葛根發(fā)陽明之汗。故升麻葛根湯為陽明發(fā)散之主方。若初發(fā)太陽癥便用之。必傳陽明。反成其害。又升麻能解痘毒。惟初發(fā)熱時可用。已出后則氣弱不可用也。痘后泄瀉亦可炒用。見則忌解散不可用也。衄血吐血犀角地黃湯。無犀角以升麻代犀角。非升麻能代犀角。能引地黃及諸藥入陽明經(jīng)也。太陽癥兀兀自汗者。為表虛并不可用。太陽兀兀無汗者。宜用此以發(fā)之。
葛根【氣味】甘辛平無毒。升也陽也。為陽明經(jīng)行經(jīng)之藥。
【主治】消渴身大熱。療傷寒中風(fēng)頭痛。解肌發(fā)表出汗。開腠理。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朱氏云。凡頭痛如破。投以蓮須蔥白湯而不已者。以葛根蔥白湯主之。似乎葛根又為太陽之藥。不知仲景之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內(nèi)加麻黃葛根。又有葛根黃連黃芩解肌湯。是因此以是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即太陽藥也。雖然葛根固能斷太陽入陽明之路。孰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之發(fā)劑。反能引邪氣入陽明為引賊破家之害歟。又仲景治傷寒有葛根湯。以主大熱解肌發(fā)腠理。若痘之癥葛根湯亦為對劑。孰知痘已見紅點。
則不可復(fù)用升麻葛根湯。致重虛其表。而增爛之患也。又或謂葛根為治脾虛作渴之仙藥。
復(fù)云不可多用。多用則恐傷其胃氣何也。孰知脾者津液之府。脾氣不伸。則津液耗竭。得葛根以升發(fā)其陽。則脾得所生。若誤認為脾藥而過發(fā)不已。則胃氣何得無傷乎。
柴胡
【氣味】苦平無毒。陰中之陽。入手足少陽以黃芩為佐。入手足厥陰以黃連為佐。在臟主血。在經(jīng)主氣。
【主治】除心下煩熱。諸痰熱結(jié)實。治熱癆骨蒸。骨節(jié)煩痛。時疾內(nèi)外熱不解。胸脅氣滿。
能引清氣而行陽道。又能引胃氣上升而行春令。十二經(jīng)瘡疽中須用之以散諸經(jīng)之血結(jié)氣聚。
婦人經(jīng)水適來適斷。傷寒雜病表寒肌熱。寒熱往來如瘧狀。勞乏羸瘦有實熱。非此項俱不能為功也。欲上升則用根以酒浸。欲中及下降則用梢。
惡(皂莢)畏(女芫藜蘆)
前胡
【氣味】苦微寒無毒。陽中之陰。降也。(凡用以刀刮去蒼黑皮。甜竹瀝浸令潤。日中曬干用。)入手足太陽陽明經(jīng)。
【主治】痰熱喘嗽。痞膈嘔逆。傷寒寒熱。小兒疳氣。有推舊致新之績。降痰下氣之功。
惡(與柴胡同)畏(亦同)
甘草
【氣味】甘平無毒??缮山?。陰中陽也。入足太陰足厥陰足少陰三經(jīng)。又甘能入脾。歸其所喜。
【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jīng)脈。解百藥毒。生用則氣平。補脾胃不足而大瀉內(nèi)火。炙之則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除邪熱。去咽痛。
養(yǎng)陰血。大約熱藥得之緩其熱。寒藥得之緩其寒。寒熱相雜者用之得其平。故附子理中湯用甘草??制滟陨弦?。調(diào)胃承氣湯用甘草??制渌傧乱?。小柴胡湯用之以和柴胡黃芩之寒。人參半夏之溫。建中湯用之以補中而緩脾急。鳳髓丹用之以生元氣而緩腎急。若中滿而用生甘草為之瀉。能引諸藥直至滿所。
反(大戟芫花海藻甘遂)惡(遠志)忌(豬肉)
附子
【氣味】辛溫有大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浮中之沉。無所不至。入手少陽足少陰三焦命門之劑。
【主治】風(fēng)寒咳逆。溫中。散臟腑沉寒。拘攣膝痛。補虛散壅。脊強而厥。久病嘔噦。反胃噎膈。癰疽不斂。下痢赤白。助陽退陰。凡傷寒傳變?nèi)幖爸泻畩A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近世陰癥傷寒。往往疑似。不敢遽用。直待陰極陽竭。而莫之救。則惑之甚也。豈知附子稟雄壯之質(zhì)。有斬關(guān)奪將之功。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jīng)。以追復(fù)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養(yǎng)不足之真陰。引發(fā)散藥開腠理。以祛逐在表之風(fēng)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驅(qū)除在里之陰濕。功能退陰扶陽。起死回生。信不誣也。仲景八味丸用為少陰經(jīng)之向?qū)?。又其性走而不守。健悍走下。以行地黃之滯。后人不審。相習(xí)為治風(fēng)之藥。并為補藥。亦惑之甚也。又熟附配麻黃。發(fā)中有補。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是也。又曰附子無干姜不熱。得甘草則性緩。得桂則補命門真火。川烏頭即生附子之母。氣辛溫。功同附子而稍緩。又曰川烏頭性輕疏。溫脾去風(fēng)。又云服烏附藥。并宜冷服。謂陰寒在下。虛陽上浮。治之以寒。則陰氣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熱。則拒格而不納。熱藥冷凍飲料。下嗌之后。冷體既清。熱性便發(fā)。而病氣隨愈。不違其情。而致大益。此熱因寒用。反治之妙也。天雄乃種附子而內(nèi)中生出者。又或附子中變換而出。其形長而不生子。故曰天雄。元素曰。非天雄不能補上焦之陽虛。但思上焦陽虛。即屬心肺之分。當(dāng)用參。不當(dāng)用天雄。不知補下即所以益上。先賢非誤認上尖為上藥也。
干姜
【氣味】辛溫?zé)o毒。半浮半沉??缮山怠j栔兄幰?。又云大辛大熱。為陽中之陽。
【主治】其用有四。通心助陽。去臟腑沉寒痼冷。發(fā)諸經(jīng)之寒氣。療感寒腹痛。故腎中無陽。
脈氣欲絕。附子為引。名姜附湯。亦治中焦寒邪淫勝之癥。又能補下焦。故四逆湯用之以治里寒。理中湯用之以回陽氣?;蜓愿山獮樾钠⒍夥种帯t當(dāng)補心氣之不足。補脾胃之空虛。今理中湯用之言泄不言補何也。蓋辛熱燥濕。泄脾中寒濕邪氣。非泄正氣也。邪去而正自升。只言其泄之功可也。又或云服干姜以治中者??制滟陨?。不可不知。何也。蓋干姜入肺中利肺氣。入腎中燥下濕。入肝經(jīng)引血藥生血。同補陰藥亦能引血藥入氣分。然溫肺必和之以五味。溫胃必和之以人參。而概緩之以甘草之甘。庶不致壯火而食氣也。久服令人目暗。孕婦不可食??至钐?nèi)消。炒黑為灰。能引血藥入血分。引氣藥入氣分。另有奇功。
草豆蔻
【氣味】辛溫澀無毒。純陽而浮。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
【主治】風(fēng)寒客邪。散滯氣。利膈上痰。若身受寒邪??谑澈?。胃寒作痛。用之如鼓應(yīng)桴。若熱郁者。則不可用。恐其積溫成熱。有偏勝之患也。
白豆蔻
【氣味】大溫?zé)o毒。輕清而升。陽也浮也。入手太陰經(jīng)。
【主治】散肺中滯氣。寬膈進飲食。溫暖脾胃。感寒腹痛。止嘔逆翻胃。去太陽經(jīng)目內(nèi)大紅筋。別有清高之氣。補上焦元氣之不足。
肉豆蔻
【氣味】辛溫?zé)o毒。入手足陽明經(jīng)。(采得。須以糯米粉和包裹。投灰火煨熟用。)【主治】宿食痰飲。積冷胸腹脹痛?;魜y嘔逆。性屬金而能上。可溫中以補脾。又稱其能下氣者。以脾得補而善運化。氣自下也。
谷精草
【氣味】辛溫?zé)o毒。浮而升。上行陽明。
【主治】頭風(fēng)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功在菊花上。
白芥子
【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胸膈痰冷上氣。醋研敷射工毒。辛能入肺。溫能發(fā)散。有利氣豁痰。溫中開胃。散痛消腫辟惡之功。凡痰在脅下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達。古方控涎丹用之。執(zhí)此義也。
木香
【氣味】辛溫?zé)o毒。沉而降。陰中陽也。乃三焦氣分之藥。(凡入理氣藥。只宜生用。不可見火。若實大腸宜面煨熟用。)【主治】心腹一切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積年冷氣。溫瘧蠱毒。女人血氣刺心。和胃泄肺。行肝經(jīng)氣。但其性辛劣。最能上升。如氣郁不達者宜之。若陰火沖上者。則反助火邪。
不宜用也。凡諸氣郁。皆屬于肺。上焦氣滯用之者。乃金郁則泄之也。中氣不運。皆屬于脾。中焦氣滯用之者。脾胃喜其芳香也。大腸氣滯而后重。膀胱氣不化而癃淋。肝氣郁則為痛。下焦氣滯而用之者。乃塞者通之也。
半夏
【氣味】辛平有毒。沉而降。陰中陽也。入手陽明太陰少陰三經(jīng)。(凡采得以白芥子為末二兩。釅醋三兩。攪濁投半夏于內(nèi)。浸洗去涎。涎若不盡。令人氣逆。肝氣怒滿。又造曲法云。以半夏為主。入姜汁白礬。加以干面和攪作面。入楮葉包置籃中。候生黃衣。日干。久貯聽用。極為良品。)【主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嗽。脾胃濕。益脾胃之氣。消腫散結(jié)??蕜t忌之。但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能益脾。孰知脾惡濕。濕則濡困。困則不能治水。半夏之性辛而能潤??墒蛊o留濕。濕去而土自燥。痰乃不生。其功之益脾何如也。又丹溪以二陳湯治一身之痰。庸醫(yī)執(zhí)之。概以有痰者。即以此方為對癥之劑。豈知二陳湯唯風(fēng)寒濕食之痰用之。乃宜至于勞痰失血用之。反能燥血。其所當(dāng)禁用又何如也。又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貝母代之。豈知貝母乃太陰肺經(jīng)之藥。唯咳嗽吐痰。虛勞吐血?;蛱抵幸娧VT郁咽痛喉痹。肺癰肺痿癰疽。婦人乳癰等癥。此則宜以貝母為之向?qū)АH粝颜咂⒅骸C牢陡嗔恢吮?。皆能生脾胃濕熱。令涎化為痰。久則痰火上攻。使人昏憒口噤偏廢僵仆蹇澀不語。自非半夏何以行濕利竅。
通大便而泄小便。使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各得滑澤自安也。又俗言半夏入方藥中。能泄痰之標(biāo)。不能泄痰之本。豈知腎主五液化為五濕。自入為唾。入肝為泣。入心為汗。
入脾為痰。入肺為涕。半夏能流濕潤燥。無形之咳。有形之痰。悉能蕩滌必清。其泄腎非泄痰之本乎。又俗言半夏之辛。只能入肺散氣。豈知止嘔吐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之劑。如柴胡湯中用之。雖為止嘔。亦能助柴胡黃芩之清涼。主寒熱之往來。是又非足少陽陽明之對劑乎。然熱痰佐以黃芩。風(fēng)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陳皮白術(shù)。多用則瀉脾胃。諸血證及口渴者則禁用。是又在驅(qū)使者之得宜也。
蒼術(shù)
【氣味】苦溫?zé)o毒。又甘辛??缮山怠j幹嘘栆?。入足太陰陽明太陽之經(jīng)。
【主治】風(fēng)寒濕痹。消痰水。暖胃消谷嗜食。瘟疾山嵐瘴氣。以其有雄壯上行之氣。故能除濕。下安太陰。使邪氣不傳入脾。以其經(jīng)疳浸火炒。故能出汗。與白術(shù)止汗特異。用者不可以此代彼。蓋有止發(fā)之別。其余主治則同。脾精不禁。小便漏濁淋不止。腰背酸痛。宜用蒼術(shù)以斂脾精。精生于谷故也。隨經(jīng)援引。務(wù)在驅(qū)使得宜。
天麻
【氣味】辛溫?zé)o毒。乃肝經(jīng)氣分之藥。陰中之陽也。
【主治】風(fēng)痰眩暈頭痛。療小兒風(fēng)癇驚悸。麻痹不仁。
草決明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青盲目淫。赤白膜翳。助肝益精。解蛇毒。止鼻紅。作枕治頭風(fēng)。利五臟。
石斛【氣味】甘平無毒。短而中實如金釵者良。陰中之陽。降也。乃足太陰脾足少陰右腎之藥。
【主治】強陰益精。濃腸胃。男子腰腳軟弱。發(fā)熱自汗。癰疽排膿內(nèi)塞。胃中虛熱。清肺補脾。尤有殊功。
朱砂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鎮(zhèn)心安魂魄。通神明。主尸疰抽風(fēng)。解驚癇胎毒痘毒。蓋朱砂生于炎方。秉離火之氣而成。體陽而性陰。故外顯丹色。內(nèi)含真汞。其氣不熱而寒。離中有陰也。其味不苦而甘?;鹬杏型烈病9士梢责B(yǎng)心??梢悦髂?。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發(fā)汗。隨佐使而見功。
無所往而不可。若有人自覺本形忽若為二。并行并臥不辨真假者?;觌x魄也。用辰砂為君。
人參茯苓為佐。濃煎日飲。則真者氣爽。假者自化。又或夜多惡夢。通宵不寐。佩之以箭鏃辰砂。神魂安靜。此皆辟惡安魂之驗也。但宜生使。若煉服。恐竄入經(jīng)絡(luò)骨髓。流而為癰瘤疽毒也。又小兒初生。以朱砂輕粉白蜜黃連之屬。欲下胎毒。不知輕粉下痰損心。朱砂下涎損神。兒實者服之軟弱。弱者服之易傷變生諸病也。
木賊草
【氣味】甘微苦無毒??斩p。陽中之陰。升也浮也。
【主治】目疾。退翳膜。益肝膽。解肌止淚。與麻黃同形同性。亦能散火郁風(fēng)濕而發(fā)汗。
覆盆子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益氣輕身。補虛續(xù)絕。養(yǎng)肝明目。陰痿能令堅長。女子食之有子。其補益與桑椹同功。
黃連
【氣味】苦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少陰心經(jīng)。為治火之主藥。以布拭去肉毛。
用漿水浸二伏時漉出。于柳木火焙干用。然生用之。則治本經(jīng)火熱。若以豬膽汁浸炒。則治肝膽之實火。以醋浸炒。則治肝膽之虛火。以酒炒則治上焦之火。以姜汁則治中焦之火。以鹽水或樸硝。則治下焦之火。以茱萸湯浸炒。則治氣分濕熱之火。以干漆水炒。則治血分塊中伏火。以黃土炒。則治食積之火。蓋辛熱能制其苦寒。咸寒能制其燥性。
【主治】除熱氣目痛傷淚出。明目。腹痛下痢。止煩渴。益膽。治小兒疳氣。殺蟲鎮(zhèn)肝。
治驚悸。潤心肺。長肉止血。并瘡疥盜汗。安蛔定吐。但其性苦寒。不宜偏勝。古人治痢香連丸。用黃連木香。姜連散用黃連干姜。變通丸用黃連茱萸。姜黃散用黃連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黃連。治伏暑用酒煮黃連。治下血用黃連大蒜。治肝火用黃連茱萸。治口瘡用黃連細辛。皆是一冷一熱。一陰一陽。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君臣陰陽相佐濟。斯為良也。
惡(菊花白蘚皮玄參芫花僵蠶冷水)畏(款冬牛膝)忌(冷水)
黃芩
【氣味】苦平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又微苦而甘。為陰中微陽。入手太陰血分。又氣涼。味苦甘。陽中微陰。入手少陽陽明經(jīng)。
【主治】瀉肺經(jīng)熱。清上焦及皮膚積熱。去諸熱。婦人產(chǎn)后。養(yǎng)陰退陽。利胸中氣。消膈上痰。除脾濕安胎療喉中腥臭。故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仲景凡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痢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妊娠安胎散。亦多用之。入小柴胡湯以治少陽癥。入黃芩湯以治太陽少陽合病下利。入瀉心湯以治少陽癥下后心下滿而不痛??傄渣S芩之苦??梢园l(fā)傳邪之熱。使寒能勝濕。折火之本也。若因飲食受寒腹中痛。及飲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脈不數(shù)。則黃芩不可用。其熱厥腹痛。肺熱而小便不利者宜用之。若其人素多酒欲。病小腹絞痛。痛不可忍。黃芩宜急用之。若其感冒咳嗽既久。骨蒸發(fā)熱。膚如火燎。值暑月煩渴。六脈浮洪。服柴胡麥門冬荊瀝諸藥不效。引飲而晝益甚。此熱入氣分。與肺氣虛寒者不同。黃芩亦急用之。其制得酒上行。得濃樸黃連止腹痛。
得五味子令人有子。得黃療鼠。得豬膽汁除肝膽火。得柴胡除寒熱。得芍藥治下利。得桑白皮瀉肺火。得白術(shù)安胎。
惡(牡丹皮丹砂藜蘆)
黃柏
【氣味】苦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入足少陰經(jīng)為足太陽引經(jīng)之藥。
【主治】五臟腸胃中結(jié)熱。利下竅。瀉伏火。救腎水。治沖脈氣逆不渴。而小便不通。得知母滋陰降火。得蒼術(shù)除濕清熱。得細辛瀉膀胱火。治口舌生瘡。凡奉養(yǎng)太過。膏粱積熱損傷腎水。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逆上而為嘔噦者。難經(jīng)所謂關(guān)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也。此宜以黃柏之苦寒瀉燥以補水也。又熱邪蓄于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問所謂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之臟?;鹂陀谒?。則陽氣不升。此宜以黃柏之苦寒。抑火而升陽。而令陰陽互相生化也。故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
心火也??梢詽穹?梢运疁???梢灾闭邸9手^知母黃柏之屬。為滋陰降火之對劑。若相火者。天火也。龍雷之火也。陰火也。不可以水濕折之何也。龍雷之火。五六月而起發(fā)。九十月而歸藏。蓋冬時陽氣在水土之下。龍雷就其火氣而居于下。夏時陰氣在下。龍雷不能安其身而出于上。若以黃柏之屬降之。是欲括龍雷之勢于濃陰驟雨之時也。可乎不可乎。唯太陽一照?;鹱韵麥纭4藙t得水而熾。得火而滅之明驗也。近時虛損及縱欲之人。用補陰藥往往以知母黃柏二味為君。日日服餌。降令太過。脾胃受傷。真陽暗損。精氣不暖。致生他病。
豈知黃柏知母苦寒滑滲。久服有反從火犯之害??刹簧鳉e。明乎此而黃柏知母謂之降母以滋陰可也。若竟曰滋陰降火。則矛盾之甚矣。
知母
【氣味】苦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又云陰中微陽。入足陽明手太陰氣分。
【主治】瀉腎經(jīng)之火。作利小便之佐使。療利疾重下痛。祛消渴及久瘧。煩熱。凡傷寒煩燥不得眠者。煩出于肺。燥出于腎。白虎湯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謂非大涼不能清腎之源也。然必緩之以甘草粳米之甘。使不速下。用者酌之。又熱在下焦血分。煩擾懊。小便閉塞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無陰而陽無以化。法當(dāng)補腎與膀胱。使陰氣行而陽氣化。小便自通。知母苦寒。能直達腎與膀胱。清邪熱以領(lǐng)正氣。瀉即補也。又熱在上焦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其病小便閉塞而渴。知母氣薄味薄。瀉肺火而清肺金。亦瀉即是補也。后人不諳瀉補之義。竟以知母黃柏為滋陰補腎之劑。禍及脾胃。中氣致傷。則惑之甚也。用者慎之。
干地黃
(即生地之干也)【氣味】甘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入手足少陰厥陰及手太陽之經(jīng)。
【主治】傷中。逐血。填骨髓。長肌肉。通血脈。益氣力。除皮膚燥。去諸濕熱。療折跌絕筋。生地黃氣味主治及所入經(jīng)絡(luò)。即與干地黃同。大約陰微陽盛。相火熾強。來乘陰位??跐u煎熬。為虛火之癥。宜用此以滋陰退陽。故錢氏瀉丙火與木通同用以導(dǎo)赤也。如血虛勞熱。產(chǎn)后虛熱。老人中虛燥熱者。若與生干地黃。當(dāng)慮太寒。
熟地黃
(即生干地黃擇其沉實者。以陳酒煮小地黃汁。將地黃復(fù)入汁內(nèi)。九蒸九曬。令其脂體柔潤者是也。)【氣味】甘微苦微溫。陰中之陽。沉也。入手足少陰厥陰之經(jīng)。
【主治】益腎水真陰。和產(chǎn)后血氣。去臍腹急痛。養(yǎng)陰退陽。壯水之源。仲景六味丸以之為諸藥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湯液四物湯治藏血之臟以之為君者。癸乙同歸一治也。又曰生地黃能生精血。用天門冬可引入所生之處。熟地黃能補精血。用麥門冬可引入所補之處。
忌(蘿卜蔥諸血蒜)
(白赤)芍藥
【氣味】苦平無毒。升而微降。陽中陰也。為手足太陰行經(jīng)本藥。又入肝脾血分。
【主治】安脾經(jīng)。治腹痛。固胃氣。止瀉痢。和血脈。與白術(shù)同用則補脾。與川芎同用則補肝。與人參白術(shù)同用則補氣。與防風(fēng)同用則發(fā)痘疹。同姜棗用則溫經(jīng)散濕。以酒炒則補陰。
生用之則療后重。(色白者西方之象。能于土中瀉水以益脾。色赤者南方之象。能行血中之滯以散邪。)但言芍藥而能緩中者。彼之味酸澀收斂。似不相侔。然能損其肝。即以調(diào)其血。血調(diào)而中自和也。又言治傷寒多用白芍。以其主寒熱。利小便。彼之味酸澀為收。本經(jīng)何以言之。然能益陰滋濕而停津液。故金能生水。小便自利。非彼通利也。
大黃
【氣味】苦寒無毒。沉而降。陰中之陰也。(酒浸入太陽經(jīng)。酒洗炒入陽明經(jīng)。余經(jīng)生用。)【主治】走而不守。瀉諸實熱。大腸不通。蕩滌腸胃間熱。除下焦?jié)瘛M脐愔滦?。消宿食?/span>
破女子瘕癥。下痢赤白。里急腹痛。仲景瀉心湯。專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之癥。或以為心氣不足法當(dāng)用補。反以苦寒瀉之者何也。不知真心不足者。必不吐衄兼之吐血。此則本經(jīng)之陽亢甚無輔。以致陰血妄行飛越。故宜用大黃以瀉去亢甚之火。使之和平。則血歸經(jīng)而自安也。又言大黃瀉心實。瀉四經(jīng)血分中之邪火者何義。蓋少陰心經(jīng)之陰氣不足。則心火燔灼。
邪氣乘虛結(jié)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故曰瀉心實瀉脾胃也。又心之陰氣。不足。漸漬既久。則肺與肝俱各受火而病作。用黃芩佐大黃以救肺。用黃連佐大黃以救肝。肺為陰之主。肝為陰之母。血之舍肝。肺之火既退。陰血自復(fù)其舊。故曰瀉心實瀉肝肺也。凡病在氣分。及胃寒血虛并妊娠產(chǎn)后。慎勿輕用。輕用之恐傷元氣。耗陰血。
青皮
【氣味】苦辛溫?zé)o毒。沉而降。陰也。入厥陰少陽經(jīng)。治肝膽之病。
【主治】氣滯。下食破積結(jié)。祛下焦諸濕。療左脅肝經(jīng)積氣。小腹疝痛。消乳腫。青皮湯用之以治久瘧熱甚致結(jié)癖塊之癥。蓋疏利肝邪。削其堅實也。但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不可不慎擇而用之也。又曰青皮炒黑可入血分。青皮亦能發(fā)汗。有汗者不可用。
枳殼
【氣味】苦酸微寒無毒。沉也。陰也。
【主治】通利關(guān)節(jié)。散留結(jié)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下氣止嘔逆。泄肺氣。除胸痞。療里急后重?;蛟环仓纹σ擞描讱そ酃6钊藭?。當(dāng)用桔梗枳殼湯于未痞之先。此何以說。
蓋枳殼非能治心下之痞也。果知病者誤下。氣將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以預(yù)杜之。使不致于成痞。若痞已成而用此。不惟不能消痞。反損胸中之氣。先之一字。不可不細心玩味之也。或又曰。仲景束胎丸。內(nèi)用枳術(shù)之屬。詳思胎壯則子有力而易生。令服枳殼之藥。必致無力氣弱。何以易達其胎也。蓋高粱之家。奉養(yǎng)太過。其氣必實。必實而用枳殼之屬以耗其氣。使之和平。此謂胎前無滯。則產(chǎn)后無虛。用枳殼為對癥之劑。若氣虛體弱之人。日以參四物之劑。峻補氣血。猶恐不贍。敢以枳殼為達生之妙劑乎。當(dāng)于前賢立方之意外深求其理。
為能神而明之也。
枳實
【氣味】苦寒無毒。浮而升微降。陰中陽也。(凡用取其至陳者。去穣核。以小麥麩炒焦。
去麩用。氣虛者忌之。)【主治】利五臟。除寒熱結(jié)。破脹實。解傷寒結(jié)胸。去胃中濕熱。蓋枳實瀉痰。能沖墻倒壁。故仲景治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以枳實白術(shù)湯。謂非枳實之大寒。不能滑竅而破氣也。又云脾無積血。則心下不痞。潔古制枳術(shù)丸以調(diào)脾胃。非枳實能調(diào)脾也。泄氣而除內(nèi)熱。
令痞自消。則脾胃自得其天。而無壅積之患也。
豬苓
【氣味】甘平無毒。升而微降。陽中陰也。入足太陽足少陰經(jīng)。
【主治】瘧。利水道。解傷寒瘟疫大熱。發(fā)汗。主腫脹滿腹急痛。治渴除濕。去心中懊。瀉膀胱。開腠理。故張仲景治消渴脈浮。小便不利微熱者。豬苓散發(fā)其汗。病欲飲水而復(fù)吐。名為水逆。冬時寒嗽如瘧狀者。亦用豬苓。此即五苓散也。此皆苦以泄滯。甘以取陽。
淡以利竅。功長于除濕利小便也。久服損人腎氣?;枞搜勰?。用者忌之。
澤瀉
【氣味】甘寒無毒。沉而降。陰中微陽。入足太陽少陰經(jīng)。
【主治】逐膀胱三焦停水。利五淋。宣通水道。長于行水。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漓。但本經(jīng)云澤瀉久服令人耳目聰明。扁鵲又云多服令人目盲。此何以故。大凡脾胃積有濕熱。則頭重而目昏耳鳴。澤瀉滲去其濕。
熱亦隨去。土得其令。清氣上行。故其功長于養(yǎng)五臟益氣力。治頭旋。聰明耳目也。若久服則降令又復(fù)太過。清氣不升。真陰潛耗。腎開竅于目。安得不令目盲耶。又庸醫(yī)罔識。見仲景之治雜病心下有支飲苦冒者。以澤瀉湯。治傷寒有大小澤瀉湯。治泄瀉有五苓散。遂謂澤瀉之功瀉腎居多。每遇泄精滑腎之癥。輒不敢用。并妄為著作。曰仲景八味丸中有澤瀉。接引桂附歸就腎經(jīng)。反能泄腎。有刪而去之之議。豈知八味丸中有地黃山萸肉茯苓牡丹皮皆腎經(jīng)之藥。附子官桂又原屬右腎命門之藥。不待澤瀉之接引而自至其所。用澤瀉者。誠以補藥之中。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實瀉中之補也。
木通
【氣味】辛平無毒。降也。為陽中之陰。手厥陰心包絡(luò)手足太陽小腸膀胱之藥。上能通心清肺。治頭痛。利九竅。下能泄?jié)駸?。利小便。通大腸。療遍身拘痛。及下乳通經(jīng)。故古方導(dǎo)赤散用之。實瀉南補北。扶西抑東之意也。
栝蔞
【氣味】苦寒無毒。(采得去殼皮草膜及油凈用。)【主治】降火潤肺燥。滌痰結(jié)。利咽喉。消癰腫瘡毒。凡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則致胸中有痰。得栝蔞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又能洗滌胸膈中垢膩郁熱。為治消渴之神藥。
故張仲景治胸脾痛引心背??韧俅?。及結(jié)胸滿痛。皆用栝蔞實。實取其甘寒不犯胃氣。逐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
桑白皮
【氣味】甘寒無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入手太陰經(jīng)。
【主治】肺氣喘滿。虛勞客熱。調(diào)中下氣。瀉肺。利大小腸。降氣散血。蓋桑白皮甘以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辛以瀉肺氣之有余而止嗽。此其功皆實則瀉其子也。大抵為病脈氣熱盛。
咳嗽而后喘。面腫身熱。小水不利者宜之。謂瀉邪所以補正也。若肺虛而小便自利者。桑皮之性不純良。不宜多用。
葶藶子
【氣味】辛寒無毒。陰中陽也。
【主治】通利水道。療肺壅上氣。止喘促。除胸中痰飲。但葶藶屬火。性急善下。與大黃同功。病患稍涉虛者宜遠之。
滑石
【氣味】甘寒無毒。入足太陽經(jīng)。
【主治】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jié)止渴。蓋滑石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滲走經(jīng)絡(luò)。游益津氣。上輸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
氣化則能出?;夏馨l(fā)表。下利水道。為蕩熱燥濕之劑。發(fā)表是蕩上中之熱。利水道是利中下之熱。發(fā)表是燥上中之濕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濕。熱散則三焦寧而表里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劉河間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諸病。蓋深明于此理也。
薄荷
【氣味】辛溫?zé)o毒。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足厥陰經(jīng)。
【主治】通關(guān)節(jié)。解勞乏。小兒風(fēng)涎。發(fā)毒汗。清頭目風(fēng)熱。能引諸藥入榮衛(wèi)。又治骨蒸熱勞。搜肝氣。又主肺盛。
防風(fēng)
【氣味】甘溫?zé)o毒。浮而升。陽也。入手足太陽經(jīng)。又行足陽明太陰二經(jīng)。為肝經(jīng)氣分之藥。
【主治】療風(fēng)通用。瀉肺實如神。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fēng)邪。雖其分乃卒伍卑賤之職。然隨所引而無不至。若補脾胃。非此導(dǎo)用不能行。凡脊痛項強不可回顧。腰似折。項似拔者。
乃手足太陽癥。非此不能散。凡瘡在胸膈以上。雖無手足太陽癥。而風(fēng)結(jié)上部。非此不能宣。瀉黃散中倍用防風(fēng)者。乃于土中瀉木也。得蔥白能行周身。得澤瀉本療風(fēng)。得當(dāng)歸芍藥療婦人子臟風(fēng)。
惡(藜蘆干姜)畏(萆殺附子毒)
天門冬
【氣味】苦平無毒。陽中之陰入手太陰足少陰經(jīng)氣分之藥。
【主治】肺氣喘息急促。除熱。通腎氣。鎮(zhèn)心。潤五臟。強骨髓。治血熱侵肺。滋大小腸枯燥。凡病患五虛而熱者。宜加用之。取其冷而能補也?;既似⑽柑摵呓槠湫詫P苟粚J?。功只長于治肺熱也。又其功長于血分者。為其保定肺氣。使苦以泄滯血。甘以助元氣。不使血熱侵肺。而致血溢妄行也。
麥門冬
【氣味】甘平無毒。陽中微陰。降也。入手太陰經(jīng)氣分。
【主治】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诟稍锟?。強陰益精。祛肺中伏火。補心氣不足。脈者人之元氣。孫真人生肺散用麥冬者。滋燥金而清水源也。佐以人參之甘寒瀉熱火。五味子之酸溫瀉丙火。故火盛氣壯之人。麥門冬為補髓通腎氣滑澤肌體之對劑也。氣弱胃寒者不可過餌。
牡丹皮
(凡采得、以銅刀劈破、去骨、用酒拌蒸、日中曬干用。)【氣味】辛寒無毒。陰中微陽。入手厥足少陰經(jīng)。
【主治】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婦人冷熱血氣。排膿通經(jīng)。涼骨蒸。丹者赤色火也。故能瀉陰胞中之火。腎氣丸用之。治神氣之不足。犀角地黃湯用之。治腸胃之積血及吐血衄血。
畏(貝母大黃菟絲子)忌(胡荽蒜)
紅藍花
【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產(chǎn)后血暈口噤。腹內(nèi)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多用破留血。少用養(yǎng)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jīng)。凡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屬于沖任。紅花與之同類。故能行男子血脈。通女子經(jīng)水。其性苦溫。為陰中之陽。故入心。佐當(dāng)歸生新血。又辛而甘。為肝經(jīng)血分之藥。
蘇木
【氣味】甘咸平無毒??缮山?。陰中陽也。
【主治】破血。產(chǎn)后血脹。消癰腫撲損瘀血心腹攪痛。及經(jīng)絡(luò)不通。乃三陰經(jīng)血分藥也。少用則和血。多用則破血。
梔子
【氣味】苦寒無毒。輕清上行。陽中陰也。入手太陰肺經(jīng)。
【主治】五內(nèi)邪氣。胃中熱氣。心中煩悶。除時疾熱利五淋。通小便。治心煩懊不得眠。
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熱郁。行結(jié)氣。祛肝膽屈曲之火使之下行。凡心痛稍久。若溫散之。反助火邪。梔子瀉三焦之火。清胃脘之血。使邪易伏而病易退也。然本草不言梔子能吐。而仲景用為吐藥何也。蓋梔子本非吐藥。因邪氣在上拒格而不納食。令上吐則邪因以出。所謂高者越之也。又梔子非利小便之藥。而本草言能通利小便者何也。蓋膀胱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梔子能導(dǎo)肺邪。肺清則化行。乃辛與庚合。又與丙合。又能泄戊先入中州故也。故仲景治傷寒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又反復(fù)顛倒心中懊。以梔子豉湯治之。因其虛。故不用大黃之寒而有毒。反用梔子之雖寒而無毒者。乃祛胃中之熱氣也。
桃仁
【氣味】苦甘平無毒。沉而降。陰中之陽。入手足厥陰經(jīng)血分。
【主治】熱入血室。泄腹中滯血。除皮膚血熱燥癢。行皮膚凝聚之血。傷寒八九日。內(nèi)有蓄血。發(fā)熱如狂。小腹?jié)M。小便自利者。又有當(dāng)汗失汗。熱毒深入。吐血及血結(jié)胸?zé)┰镒d語者。仲景俱以抵當(dāng)湯主之。與虻蟲水蛭大黃同用??傄蕴胰手嗫梢孕箿?。破血以生新血也。
連翹
【氣味】苦平無毒。輕清而浮升。陰中陽也。入手足少陽手陽明經(jīng)。又入手少陰經(jīng)。
【主治】瀉心經(jīng)客熱。去上焦諸熱。為瘡家圣藥。瘡瘍瘤癭結(jié)核。治有神功者。以其狀似人心兩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乃少陰心經(jīng)厥陰胞絡(luò)氣分主藥也。
地榆
【氣味】苦微寒無毒。其體沉而降。陰中陽也。專主下焦血分。
【主治】腸風(fēng)下血。瀉血下血。療婦人乳疾七傷帶下。治下部膿血水瀉。白痢不可輕使。熱血痢間多用之。
惡(麥門冬雄黃伏丹砂硫黃)
石膏
【氣味】辛微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陰經(jīng)氣分。
【主治】除胃熱肺熱。散陰邪。緩脾益氣。止陽明經(jīng)頭痛發(fā)熱惡寒。日晡潮熱。大渴引飲。
中暑潮熱牙痛。凡風(fēng)喜傷陽。寒喜傷陰。榮衛(wèi)陰陽為風(fēng)寒所傷。則非輕劑所能獨散。必須輕重之劑同散之。乃得去陰陽之邪。和榮衛(wèi)之氣。是以大青龍湯以石膏為之使。以苦甘散熱而直達肌表也。又陽明經(jīng)中熱。發(fā)熱惡寒。燥熱。日晡潮熱。肌肉壯熱。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自汗頭痛。此邪在陽明。肺受火制。必用辛寒以清肺氣。仲景之用白虎湯是也。若無以上諸癥者。則多有血虛發(fā)熱象白虎湯癥。及脾胃虛勞形體病癥。初得之時與此癥亦同。俱不宜服之。若不識而誤用。不可勝救也。立夏前多服白虎湯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過。
陽明津液不能上輸于肺。肺之清氣亦復(fù)下降故也。大抵非腹有極熱者。不宜輕用。輕用之令人寒胃不食也。
馬兜鈴
【氣味】苦寒無毒。陰中微陽。入手太陰經(jīng)。
【主治】體輕而虛。熟則懸而四開有肺之象。故能入肺。味寒能清肺熱。苦辛能降肺氣。錢氏補肺阿膠散用之。非取其補肺。乃取其清熱降氣。邪去則肺自安也。其中佐以阿膠糯米。
則正補肺之藥也。湯劑中多用。亦能作吐。
枇杷葉
【氣味】苦平無毒。陽中陰也。(凡用采其葉之極大者、其氣乃足、用粗布拭去毛、以甘草湯洗一遍、用綿再拭干、以蜜涂炙過方用。)【主治】嘔噦不止。婦人產(chǎn)后口干。治肺氣熱嗽。及肺風(fēng)瘡。胸面上瘡。和胃降氣。清熱解暑。大都枇杷葉氣薄味濃。專入肺胃二經(jīng)。而治病者取其功能下氣。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逆。嘔者不嘔??收卟豢?。咳者不咳也。
防己
【氣味】辛平無毒。乃太陽本經(jīng)藥也。治風(fēng)用木防己。治水用漢防己。大概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性大苦寒。能瀉而中實熱。亦能瀉大腸補陰瀉陽。凡十二經(jīng)有濕熱壅塞不通。及下注香港腳。除膀胱積熱而庇其根本。非此不能治。然飲食勞倦陰虛生內(nèi)熱。元氣谷食已虧。若以防己泄大便則重亡其血。如人大渴引飲。是熱在上焦肺經(jīng)氣分。只宜淡以滲泄。若用防己。則以下焦血分之藥。逆療其上。必為亂階。又外傷風(fēng)寒。邪傳肺經(jīng)。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氣病。禁用血藥。若以防己為能散結(jié)而誤用之。必令人身心煩亂。飲食短少。
海藻
【氣味】苦咸寒無毒。純陰而沉。
【主治】癭瘤馬刀諸瘡堅而不潰。凡營氣不調(diào)。外為浮腫。海藻咸能軟堅。隨各引經(jīng)之藥治之。可反奪以成其功。
牡蠣
【氣味】咸平微寒無毒。入足少陰經(jīng)。
【主治】化痰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癭疾結(jié)核。以柴胡引之能去脅下硬。以茶引之能去頂上結(jié)核。以大黃引之能消股間腫。以地黃引之能益精收澀止小便多。乃腎經(jīng)血分之藥也。故成無已云。牡蠣之咸。以消胸膈之滿。以泄水氣。又云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則渴飲不思。故牡蠣又能止渴也。
貝母
【氣味】辛平無毒。乃肺金氣分中藥也。
【主治】腹中結(jié)實。心下痞滿。療時疾黃膽。和砂糖丸含止嗽。燒灰油調(diào)敷人畜惡瘡斂瘡口。作末酒服。治產(chǎn)難及胞衣不出。與連翹同服主項下癭瘤。故傷寒寒實結(jié)胸。外無熱癥者。
三物小陷胸湯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內(nèi)有貝母也。俗以半夏有毒用貝母代之。不知貝母乃太陰肺經(jīng)之藥。半夏乃太陰脾經(jīng)陽明胃經(jīng)之藥。若虛勞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癰。婦人乳癰癰疽。及諸郁之癥。半夏乃所禁忌。貝母可為向?qū)б?。至于脾胃濕熱。涎化為痰。久則生火。
痰火上攻?;钁|僵仆蹇澀諸癥。貝母切不可代。必用半夏。古人治人面瘡須用貝母。其入氣分灼然可見。
畏(秦艽)
沙參
【氣味】苦微寒無毒。入厥陰經(jīng)。
【主治】滋養(yǎng)肝木。除寒熱。安五臟。療久咳肺痿。其體輕虛專補肺氣因而益脾與腎。補陰制陽。
反(漏蘆)惡(防己)
玄參
【氣味】苦微寒無毒(勿犯銅器。餌之能噎人喉。喪人目。)入足少陰腎經(jīng)。
【主治】心中懊煩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小便不利。凡腎水受傷。真陰失守。孤陽無根。發(fā)為火病。法宜壯水以制火。玄參治胸中氤氳之火。真圣劑也。
惡(黃山萸肉干姜大棗)反(藜蘆)
丹參
【氣味】苦寒無毒。平而降。陰中之陽也。入手少陰厥陰之經(jīng)。心與胞胳血分之藥也。
【主治】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下死胎。止血崩帶下。調(diào)經(jīng)脈不勻。排瘡瘍膿。止痛生肌長肉。定疝痛。
畏(鹽水)反(藜蘆)
桔梗
【氣味】辛苦微溫?zé)o毒。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足少陰經(jīng)。(去蘆凈米泔水浸一宿。焙干用。)【主治】肺熱氣奔促咳逆肺癰。排膿。開提氣血。咽中痛。非此不能除。清利頭目。破滯及積塊。諸藥有此不能下沉。謂之舟楫。
犀角
【氣味】苦酸咸寒無毒。陽中之陰也。入陽明經(jīng)。(凡用磨汁服之。忌鹽。妊娠勿服。能消胎氣。)【主治】吐血衄血下血。及傷寒蓄血。發(fā)狂譫語。發(fā)黃。發(fā)斑。痘瘡稠密。內(nèi)熱黑陷。或不結(jié)痂。瀉肝涼心。清胃解毒。蓋胃為水谷之海。飲食藥物。必先受用。故犀角能解一切諸毒。又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風(fēng)邪熱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療諸血及驚狂斑痘之癥。
牛黃
【氣味】苦平有小毒。
【主治】小兒百病。諸驚癇寒熱??诓婚_。大人癲狂。中風(fēng)失音。清心化熱。利痰涼驚。痘瘡紫色。發(fā)狂譫語等癥。蓋牛之有黃。因其病在心及肝膽之間。凝結(jié)成黃也。故還能治心及肝膽之病。凡中風(fēng)入臟者。必用牛雄腦麝之劑。入骨髓。透肌膚。以引風(fēng)出。若風(fēng)中于腑及血脈者忌用??址匆L(fēng)邪流入于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
蘆薈
【氣味】苦寒無毒。乃厥陰藥也。
【主治】其功專于殺蟲。清熱明目。鎮(zhèn)心。療小兒癲癇驚風(fēng)。祛五疳。殺三尸。研末敷齒甚妙。治濕癬出黃汗。
郁金
【氣味】辛苦寒無毒。屬火與土有水。其性輕揚。上行入心及胞絡(luò)。
【主治】補血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治陽毒。祛胃下血頻痛。
竹瀝
【氣味】甘大寒無毒。姜汁為之使。(凡取竹瀝。宜用淡苦竹者佳。以竹截長五六寸。以瓶盛倒懸。下用一器承之。周遭以火逼之。其瀝滴流于器內(nèi)。)【主治】風(fēng)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fù)。養(yǎng)血清痰。風(fēng)痰虛痰在膈胸。令人癲狂。痰在經(jīng)絡(luò)四肢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達。治子冒風(fēng)。解射罔毒。凡陰虛則發(fā)熱。竹瀝味甘性緩。能除陰虛之有大熱者。寒而能補。與山藥寒補義同。大寒言其功。非獨言其氣也。其性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諸方治胎產(chǎn)金瘡口噤。與血虛自汗。消渴小便多。皆是陰虛之病。無不用之。然寒濕胃虛滑腸之人。服之則反傷腸胃。
常山
【氣味】苦寒有毒。為治瘧之最要。不可多進。凡無水不作痰。無痰不成瘧。水在上焦則常山能吐之。水在脅下則常山能破其辟而下其水。但得行血藥為佐助。功可收其十全也。又純熱發(fā)瘧?;蛱N熱內(nèi)實之癥。投以常山。大便點滴而下。大便似泄不泄者。佐以大黃泄利敷行。
可獲全愈也。
烏梅
【氣味】酸溫平澀無毒。入脾肺二經(jīng)血分。
【主治】止渴調(diào)中。去痰治瘧。斂肺澀腸。噎膈蛔厥蝕惡肉。仲景治蛔厥烏梅丸及蟲方中用者。取蟲得酸而即止之之義也。
大戟
【氣味】苦寒有小毒。陰中之微陽也。
【主治】蠱毒十二水。腹?jié)M急痛。破癥結(jié)。并甘遂同為泄水之重劑。蓋水濕也。得氣與火。
則凝滯而為痰為涎為涕為癖。故入心迷竅則成癲癇妄言妄見。入肺塞竅則成咳唾稠粘喘息背冷。入肝而留伏蓄聚則成脅痛干嘔寒熱往來。入經(jīng)絡(luò)則麻痹疼痛。入筋骨則頸項胸背腰脅手足牽引。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傄源箨苄古K腑之水濕。善用之可奏奇功也。又錢氏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而復(fù)云痘瘡變黑歸腎一癥。乃用百祥膏下之以瀉腎者也。蓋非瀉腎。
是瀉其腑而臟自不實也。然其性苦寒有毒。最損真氣。須認癥確審。方可言用。
胡黃蓮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補膽肝。明目。骨蒸勞熱。婦人胎蒸。小兒驚癇。理腰腎。去陰汗。去果子積。性情功用與黃連同。
惡(菊花白蘚皮玄參芫花姜蠶冷水)畏(款冬牛膝)
荊芥
【氣味】辛溫?zé)o毒。浮而升。陽也。入足厥陰經(jīng)氣分。
【主治】寒熱鼠。瘰生瘡。破結(jié)聚氣。下瘀血。除濕疸。去邪。除勞渴冷風(fēng)出汗。煮汁服之。搗爛醋和敷疔腫腫毒。治惡風(fēng)賊風(fēng)遍身痹。心虛忘事。益力添精。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助脾胃。主血勞風(fēng)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香港腳筋骨煩疼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及發(fā)斑。蓋荊芥入足厥陰經(jīng)氣分。其功長于祛風(fēng)邪。散瘀血。破結(jié)氣。消瘡毒。蓋厥陰乃風(fēng)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風(fēng)病血病瘡病為要藥。
反(驢肉無鱗魚河豚)
地骨皮
(凡使根掘得、以東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以熟甘草湯浸一宿焙干。)【氣味】苦寒。升也陰也。入足少陰手少陽經(jīng)。
【主治】細銼拌面煮熟吞之去腎家風(fēng)良。又益精氣。
去骨熱消渴。解骨蒸肌熱消渴。風(fēng)濕痹。堅筋骨涼血。治在表無定之風(fēng)邪。
傳尸有汗之骨蒸。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正氣。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治骨槽風(fēng)。又治金瘡神驗。去下焦肝腎虛熱。
琥珀
(凡用須分紅松脂。石珀。水珀?;ㄧ?。物象珀。珀。琥珀。其紅松脂如琥珀。只是濁大脆紋橫。水珀多無紅色。如淺黃多皺紋。石珀如石重。色黃不堪用?;ㄧ昙y似新馬尾松心。紋一路赤。一路黃。物象珀其內(nèi)自有物命入用神妙。珀之象珀之長。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熱。吸得芥子者真也。琥珀拾芥。乃草芥即禾草也。言云芥子誤矣。入藥用水調(diào)側(cè)柏子末安瓷鍋中。置琥珀于內(nèi)煮之。從巳至申。當(dāng)有異光。搗粉篩用。)【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壯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癲邪。療蠱毒。破結(jié)瘕。治產(chǎn)后血枕痛。止血生肌。合金瘡。清肺利小腸。古方用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運化。肺氣下降。故小便可通。若血少不利者。反致其燥急之苦。
水銀
【氣味】辛寒有毒。
【主治】瘡瘍白禿。殺皮膚中虱。墮胎。除熱。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fù)為丹。以敷男子陰。陰消無氣。利水道。去熱毒。主天行熱疾。除風(fēng)安神鎮(zhèn)心。治惡瘡疥殺蟲。催生下死胎。
(丹燒不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遠矣。金汞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水銀入耳能食人腦至盡。入肉令百節(jié)攣縮。倒陰絕陽。人患瘡疥。多以水銀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謹之。頭疥切不可用??秩虢?jīng)絡(luò)。必緩筋骨。百藥不治也。)
樸硝
(煉白如銀。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歲不變。色青白者佳。黃者傷人。赤者殺人。)【氣味】苦辛寒無毒。又曰苦咸有小毒。得石葦為之使。
【主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五臟積聚結(jié)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種石。煉餌服之。輕身神仙。胃中飲食熱結(jié)。破留血閉絕停痰痞滿。推陳致新。療熱脹。養(yǎng)胃消谷。治腹脹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通泄五臟百病及癥結(jié)。治天行熱疾頭痛。消腫毒。排膿潤毛發(fā)。
惡(麥句姜)畏(三棱)
芒硝
【氣味】辛苦大寒無毒。又曰咸有小毒。
【主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jié)搏。通經(jīng)脈。利大小便及月水。
破五淋。推陳致新。下瘰黃膽病時疾壅熱。能散惡血。墮胎。敷膝瘡。
【馬牙硝】氣味甘大寒無毒。又曰咸微甘。即英硝也。
【主治】除五臟積熱伏氣。末篩點眼赤。去赤腫障翳澀淚痛。亦入點眼藥中用。功同芒硝。
內(nèi)經(jīng)曰。咸味下泄為陰。又云咸以之。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氣堅者以咸之。熱盛者以寒消之。故張仲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皆用芒硝以堅去實。熱結(jié)不至堅者不可用也。本草云樸硝味辛。是辛以潤堅燥也。今人不用辛字。只用咸字。咸能堅也。其義皆是。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墮胎。然傷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大黃引之。直入大腹。潤燥堅瀉熱。而母子俱安。經(jīng)云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此之謂歟。以在下言之。則便溺俱陰。以前后言之。則前氣后血。以腎言之??傊鞔笮”汶y。溺澀秘結(jié)。俱為水少火盛。經(jīng)云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佐之以苦。故用芒硝大黃相須為使也。芒硝氣薄味濃。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三。去實熱一也。滌腸中宿垢二也。破堅積熱塊三也。孕婦惟三四月及七八月不可用。余皆無妨。樸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質(zhì)重濁。芒硝牙硝結(jié)于上。硝之精者也。其質(zhì)清明。甜硝風(fēng)化硝。則又芒硝牙硝之去氣味而甘緩輕爽者也。故樸硝只可施于鹵莽之人及敷涂之藥。若湯散服餌。必須芒硝牙硝為佳。張仲景傷寒論。只用芒硝。不用樸硝。正此義也。
羚羊角
(凡用有神羊角甚長。有二十四節(jié)。內(nèi)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抵下牛。凡使不可單用。須要不折元對。繩縛。鐵銼銼細。重重密裹避風(fēng)。以旋旋取用。搗篩極細。更研萬匝入藥。免刮人腸。)【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辟蠱毒惡鬼不祥。常不魘寐。除邪氣驚夢狂越僻謬。療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濕風(fēng)注毒伏在骨間。及食噎不通。久服強筋骨輕身。起陰益氣。治中風(fēng)筋攣附骨疼痛。作末蜜服。治卒熱悶及熱毒痢血疝氣。摩水涂腫毒。治一切熱毒風(fēng)攻注。中惡毒風(fēng)卒死?;鑱y不識人。散產(chǎn)后惡血沖心煩悶。燒末酒服之。治小兒驚癇。治山瘴及噎塞。治驚悸煩悶。心胸惡氣。瘰惡瘡溪毒。平肝舒筋。定風(fēng)安魂。散血下氣。辟惡解毒。治子癇痙疾。蓋羊火畜也。而羚羊則屬木。故其角入厥陰肝經(jīng)甚捷。同氣相求也。肝主木。開竅于目。其發(fā)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風(fēng)。在合為筋。其發(fā)病也。小兒驚癇。婦人子癇。大人中風(fēng)。搐搦及筋脈攣急歷節(jié)掣痛。而羚角能舒之?;暾吒沃褚?。
發(fā)病則驚駭不寧??裨狡е嚒t|寐卒使。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發(fā)病則瘀滯下注。
疝痛毒痢。瘡腫。產(chǎn)后血氣。而羚羊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膽。在氣為怒。病則煩懣氣逆噎塞不通。寒熱及傷寒伏熱。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靈。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惡而解諸毒。本經(jīng)別錄甚著其功。而近俗罕能發(fā)揚。惜哉。
甘菊花
(菊之品凡百種。自生莖葉花色。品品不同。性單葉花小而黃綠。葉色深小而薄。九月應(yīng)候而開者是也。鄧州白菊單葉者亦入藥。余皆醫(yī)經(jīng)不用。其莖有株蔓紫赤青綠之殊。其葉有大小濃薄尖禿之異。其花有千葉單葉。有心無心。有子無子。黃白紅紫間色深淺大小之別。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單葉味甘者入藥。菊譜所載甘菊、鄧州黃、鄧州白者是也。)【氣味】苦平無毒。又苦甘寒??缮山?。陰中微陽也。黃者入金水陰分。白者入金水陽分。紅者行婦人血分。蓋其性屬土與金有水與火。
【主治】諸風(fēng)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fēng)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補陰血而養(yǎng)目益肝木。祛身上一切游風(fēng)。目脫淚出。蓋補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則損人胃氣。即野菊花也。色黃而小。心如蓮子。治癰腫疔毒瘰眼。
射干
【氣味】苦平有毒。陽中陰也。
【主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散結(jié)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嗑颇ν慷灸[。治疰氣。消瘀血。通女人月閉。消痰。破癥結(jié)胸膈滿腹脹氣喘癖。開胃下食。鎮(zhèn)肝明目。治肺氣喉痹為佳。射干屬金有木與火。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jié)核自消甚捷。又治濕氣因疲勞而發(fā)。變?yōu)楸愣尽S帜芙祷?。故古方治痹咽痛為要藥。仲景治咳而上氣。喉中作水雞聲者。有射干麻黃湯。又治瘧母有鱉甲煎丸亦用射干。皆取其降厥陰相火?;鸾祫t血散腫消。痰結(jié)自解。瘕堅自破也。
薏苡仁
【氣味】甘微寒無毒。(采得以糯米同炒、去米用良。亦有以鹽湯煮過者)【主治】筋急拘攣風(fēng)濕痹。除筋骨邪氣不仁。肺痿吐膿血。治干濕香港腳。療肺癰心胸甲錯。
屬土為陽明之藥。故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fēng)痹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痢水腫用之。
車前子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氣癃。止痛利水道。治肝中風(fēng)熱。沖目赤痛障翳。腦痛淚出。其葉通五淋治尿血。
古駐景丸用車前以佐菟絲子良。以車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精氣。與茯苓同功也。
蓮藕
(其根藕。其實蓮。其莖葉荷。)【氣味】甘平澀無毒。
【主治】補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主五臟不足傷中。益十二經(jīng)脈血氣。止渴去熱。安心止痢。治腰痛及泄精。多食令人歡喜。止怒止泄消食。交心腎。濃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濕。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搗碎和米作粥飯食。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安靖上下君相火邪。蓋蓮產(chǎn)于淤泥而不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為水沒。根莖花實。凡品難同清凈。濟用群美兼得。自而節(jié)。節(jié)生莖、生葉、生花、生藕。由菡萏而生蕊、生蓮、生、生薏。其蓮則始而黃、黃而青、青而綠、綠而黑。中含白肉。內(nèi)隱青心。石蓮堅剛??蓺v永久。薏藏生意。藕復(fù)萌芽。展轉(zhuǎn)生生。造化不息。且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脾者黃宮。
所以交媾水火。會合木金者也。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權(quán)輿也。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
有瑞蓮?fù)琛=缘么死硪病?/span>
藕節(jié)
氣味澀平無毒。
【主治】搗汁飲。主吐血不止。及口鼻出血。消瘀血。解熱毒。產(chǎn)后血悶。和地黃研汁入熱酒小便飲。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
百部
(一名野天門冬。其根多者百十連屬如部伍然。故以名之。)【氣味】甘微溫?zé)o毒。
【主治】傳尸骨蒸勞。治疳。殺蛔蟲寸白蟯蟲及一切樹木蛀蟲。燼之即死。殺虱及蠅蠓。作湯洗牛犬去虱?;鹬司平???崭癸嬛V谓臧_去蟲蠶咬毒。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此為異耳。
茵陳蒿
【氣味】苦平微寒無毒。陰中微陽。入足太陽經(jīng)又入足陽明經(jīng)。
【主治】風(fēng)濕結(jié)熱。通關(guān)節(jié)。去伏瘕。通身發(fā)黃成疸。小便不利。故茵陳梔子大黃湯治濕黃。梔子柏皮湯治燥黃。為陽黃之要藥。茵陳附子湯治陰黃。為陰分之通劑。各隨寒熱而君主之也。
瞿麥
【氣味】苦寒無毒。陽中之陰也。
【主治】關(guān)格諸癃結(jié)。小便不通。逐膀胱邪逆。主五淋月經(jīng)不通。
淫羊藿
【氣味】辛寒無毒。(以夾刀夾去葉之四畔花枝。每一斤用羊脂四兩拌炒。脂盡為度。)【主治】益精氣。補筋骨。療四肢不仁。驅(qū)一切冷風(fēng)。乃手足陽明三焦命門之藥也。真陽不足者宜之。
茅根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主婦人月經(jīng)不勻。通血脈淋瀝。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膽。解酒毒。但茅根甘能除伏熱。利小便。故能止諸血噦逆喘急消渴。治黃膽水腫。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致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
牽牛子
(一名草金羚。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謝藥。故以名之。近人隱其名為黑丑。白者為白丑。蓋以丑屬牛也。)【氣味】苦寒有毒。
【主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fēng)毒。利小便。治癖氣塊。利大小便。除虛腫。落胎。治腰痛下冷膿瀉蠱毒藥。并一切氣壅滯。和山茱萸服去水病。除氣分濕熱三焦壅結(jié)。逐痰消飲。
通大腸氣秘風(fēng)秘。殺蟲。達命門。牽牛乃感南方熱火之化以生。若病濕極盛。濕氣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則宜用之。令濕去而氣得周流可也。今人不問有濕無濕及濕之極與否。但遇傷食或有熱癥。即用牽??朔ブ?。暗蝕人之元氣而不知耶。嗟夫。
萱草
【苗花】【氣味】甘涼無毒(萱屬水性。下走陰分。)【主治】煮食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除酒疸。消食利濕熱。作菹利胸膈。安五臟。令好歡樂無憂。輕身明目。
【根】【主治】沙淋。下水氣。酒疸黃色遍身者搗汁服。大熱衄血。研汁一大盞。和生姜汁半盞細呷之。吹乳乳癰腫痛。酒服。以滓封之。
香附子
【氣味】甘微寒無毒。陽中之陰。血中之氣藥也。入足厥陰手少陽經(jīng)。能兼行十二經(jīng)八脈氣分。(鹽便酒醋各從本方制用。)【主治】一切氣并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膀胱冷。消食下氣。本草不言治崩漏。方中用治之者。是益氣而止血也。又能逐去凝血。乃以血藥引至氣分而生血。令陽生陰長之義也。
側(cè)柏葉
(凡用去兩畔并心枝丫。用糯泔浸七日。以酒拌蒸一伏時。每一斤用黃精自然汁十二兩浸焙。又浸又焙。待汁干用之。此服食治法也。常用或生或炒。各從本方。)【氣味】苦微溫?zé)o毒。
【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生肌。治冷風(fēng)歷節(jié)疼痛。
止尿血。炙凍瘡。燒取汁涂頭黑潤鬢發(fā)。敷湯火傷。止痛滅瘢。服之療蠱痢。作湯常服。
殺五臟蟲。益人。柏屬陰與金善守。故采其葉隨月建。方取其多得月令之氣。此補陰之要藥。
其性多燥。久服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柏性后凋而耐久。稟堅凝之質(zhì)。乃多壽之木。所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點湯常飲。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于此也。
畏(羊蹄草菊花)
地膚子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膀胱熱。利小便中益精氣。久服耳目聰明。輕身耐老。去皮膚中熱氣。使人潤澤。
散惡瘡疝瘕。強陰。治陰卵疾。去熱風(fēng)??勺鳒逶?。與陽起石同服。主丈夫陰痿不起。
補氣益力。夫眾病皆起于虛。虛而多熱者。加地膚子甘草。
【苗葉】【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搗汁服。主赤白痢。燒灰亦善。煎水洗目。去熱暗雀盲澀痛。主大腸泄瀉。和氣澀腸胃。解惡瘡毒。煎水日服。治手足煩疼。利小便諸淋。
山豆根
(生劍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廣西亦有。以忠州萬州者為佳。苗蔓如豆。葉青。經(jīng)冬不凋。八月采根。廣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故嶺南人捕鼠取腸胃曝干。解毒攻熱效。)【氣味】甘寒無毒。(按沈括筆談云。山豆根味極苦。本草言味甘大誤矣。)【主治】解諸藥毒。止痛。消瘡腫毒發(fā)熱咳嗽。治人及馬急黃。殺小蟲。含之咽汁。解咽喉腫毒極妙。研末湯服五分。治腹脹喘滿。酒服三錢。治女人血氣腹脹。又下寸白諸蟲。丸服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熱厥心腹痛。五種痔痛。研汁涂諸熱腫禿瘡蛇狗蜘蛛傷。
白蘚(根皮)
氣味】苦寒無毒。又氣寒善行。味苦性燥。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去濕熱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為諸黃風(fēng)痹要藥。世醫(yī)只施之瘡科淺矣。
【主治】頭風(fēng)黃膽??饶媪転r。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chǎn)后余痛。治一切熱毒風(fēng)。惡風(fēng)風(fēng)瘡。疥癬赤爛。眉發(fā)脫落。皮肌急。壯熱惡寒。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通關(guān)節(jié)。利九竅及血脈。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其花同功。治肺嗽。
惡(螵蛸桔梗茯苓萆)
旋復(fù)花
【氣味】咸溫有小毒。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
【主治】其功只在行水下氣通血脈而已。若病患涉虛者。此則走散太甚。不宜用之??掷淅竽c也。治傷寒汗下后。心下痞堅。噫氣不除。有七物旋復(fù)代赭湯。治婦人有三物旋復(fù)湯。
治痰飲在兩脅脹滿。有旋復(fù)花丸。皆通泄之義也。用者詳審之。
昆布
【氣味】咸寒滑無毒。
【主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jié)。去面腫。療惡瘡鼠。但昆布下氣。久服瘦人。大抵海中菜皆能損人。不可多食。
淡竹葉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葉】去煩熱。利小便清心。
【根】能墮胎催生。
槐
【槐實】【氣味】苦寒無毒。乃純陰入肝經(jīng)氣分藥也。
【主治】五內(nèi)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火瘡。婦人乳瘕。子臟急痛。久服明目益氣。
頭不白延年。治五痔瘡。以七月七日取之。搗汁。銅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鼠屎納竅中。日三易乃愈。又墮胎。治大熱難產(chǎn)。殺蟲去風(fēng)。陰干煮飲。明目。除熱淚頭腦心胸間熱。治丈夫女人陰瘡濕癢。催生吞七粒。治口齒風(fēng)。涼大腸。潤肝燥。
【槐花】【氣味】苦平無毒。又曰味苦色黃氣涼。入陽明厥陰血分藥也。
【主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蟲。及皮膚風(fēng)熱。腸風(fēng)瀉血赤白痢。并炒研服。涼大腸。炒香頻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療吐血衄崩中漏下。
金箔
【氣味】辛平有毒。(生者有毒。熟者無毒。古方不見用者。必須烹煉鍛屑為薄。方可入藥也。)【主治】鎮(zhèn)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療小兒驚傷五臟。風(fēng)癇失志。鎮(zhèn)心安魂魄。癲癇風(fēng)熱。上氣咳嗽。傷寒肺損吐血。骨蒸勞極作渴。并以薄入丸散服。
青黛
(其本原從波斯國來。不可復(fù)得。今以中國靛花為之。否則以青布燒灰可代。以靛充用??钟绣懯#練馕丁肯毯疅o毒。
【主治】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癇發(fā)熱。同雞子白大黃末敷瘡癰蛇虺蜇毒。瀉肝散五臟郁火。
通草
【氣味】甘淡寒無毒。陽中之陰。降也。
【主治】色白而氣寒。味淡而體輕。故入太陰肺經(jīng)。引熱下降而利小便。入陽明胃經(jīng)。
通氣上達而下乳汁。
龍膽草
【氣味】苦澀大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入足厥陰氣分。
【主治】益肝膽氣。止驚惕。明目止煩。小兒驚癇。除下部風(fēng)濕,除濕熱。臍以下至足腫痛。酒浸則能上行外行。為柴胡使。泄火而療眼中疾。相火寄旺于肝膽。龍膽能瀉肝膽之熱邪。而瀉即是補也。但大苦大寒。過服恐傷胃中生發(fā)之氣。反助火邪。亦猶過服黃連反從火化之義。
惡(地黃)
天花粉
【氣味】苦寒無毒。陰也。
【主治】解煩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與辛酸藥為佐使。導(dǎo)腫氣乳癰痔瘡癤。
蔓荊子
【氣味】苦微寒無毒。陽中之陰。入太陽經(jīng)。胃虛人不可服??稚导病?/span>
【主治】明目堅齒。利九竅。頭痛腦鳴。目翳淚出。散風(fēng)邪。涼諸經(jīng)血。止目睛內(nèi)痛。搜肝風(fēng)。蓋蔓荊實氣清味辛。體輕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皆頭面風(fēng)虛之癥也。
夏枯草
【氣味】苦辛寒無毒。補養(yǎng)厥陰血脈之藥。
【主治】寒熱瘰。鼠頭瘡。破癥瘕。散癭結(jié)氣。腳腫濕痹。取其能解內(nèi)熱緩肝火也。
燈心草
【氣味】甘寒無毒。陽也。
【主治】瀉肺。治陰竅澀不利。行水。除喉風(fēng)痹塞。燥灰涂乳上飼小兒夜啼。以粳米粉漿染過曬干研末。入水澄之。浮于水上者。是燈心也。降心火。通氣散腫。祛衄血不止。
天竹黃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小兒驚風(fēng)天吊。去諸風(fēng)熱。鎮(zhèn)心明目。滋養(yǎng)五臟。治中風(fēng)卒墜。失音不語。大抵涼心經(jīng)。去風(fēng)熱。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同。而無寒滑之害也。
青蒿(葉莖根子)
【氣味】苦寒無毒。使子勿使葉。使根勿使莖。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得春木少陽之氣最早。故所主之癥。皆少陽厥陰血分之病。
【主治】補中益氣。疥瘙痂癢。治留熱在骨節(jié)間。瘧疾寒熱往來。生搗汁搗敷金瘡止血止疼。
灰淋汁。和鍛石療惡毒瘡效。
秋石
【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虛勞冷疾。小便遺數(shù)。漏精白濁。滋腎水。養(yǎng)丹田。潤三焦。消痰咳。退骨蒸。軟堅塊。
茜根
【氣味】苦寒無毒。陰中之陰也。
【主治】色赤而氣溫。味微酸而帶咸。色赤入榮。氣溫行滯。味酸入肝。咸走血。手足厥陰血分之對劑也。故專于行血活血。治女子經(jīng)水不通??蔀橹魉?。
漏蘆
【氣味】咸寒有毒。足陽明本經(jīng)之藥。
【主治】下乳汁。消熱毒。排膿止血生肌。殺蟲。療乳癰瘰。行痘疹熱。古方治癰疽發(fā)以漏蘆湯。尤其功之首稱也。
蟬蛻
【氣味】咸甘寒無毒。
【主治】小兒驚癇夜啼。寒熱驚悸。婦人乳難。胞衣不出。殺疳蟲。去壯熱。治腸中幽幽作聲。瘡疹出不快利。治風(fēng)熱痘疹作癢。頭風(fēng)眩暈。破傷風(fēng)及疔腫毒瘡。除目昏障翳。蓋蟬乃土木余氣所化。飲風(fēng)吸露。其氣清虛。故其所主皆療一切風(fēng)熱之癥。古人用身。后人用蛻。
大抵治臟腑經(jīng)絡(luò)當(dāng)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fēng)熱當(dāng)用蟬蛻。各從其類也。又主啞病夜啼者。取其晝鳴而夜息也。
蟾蜍
(凡蟾目赤腹無八字者不可用。)【氣味】辛涼微毒。
【主治】蓋蟾蜍土之精也。上應(yīng)月魄而性靈異。穴土食蟲。又伏山精制蜈蚣。故能入陽明經(jīng)。退虛熱。行濕氣。殺蟲。而為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大抵此物能攻毒拔毒。錢氏治小兒疳瀉痼熱如圣丸。用之為君妙甚。
蝸牛
(狀類蛞蝓。但背另負殼也。)【氣味】咸寒有小毒。
【主治】小兒腫風(fēng)撮口。利小便。消喉痹。研敷治蜈蚣蝎蠆毒。所主諸病。大抵有解熱消毒之功也。蝸牛殼治一切疳疾。療面上赤瘡。鼻上酒渣。久利下脫肛。
穿山甲
【氣味】咸微寒有毒。入厥陰陽明經(jīng)。
【主治】除痰瘧寒熱風(fēng)痹強直疼痛。通經(jīng)脈。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通竅殺蟲。療蟻瘡癩。及諸疰疾疥癬惡瘡。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陰入陽。能竄經(jīng)絡(luò)達于病所。
故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言其迅速也。中病即止。不可過服。
象牙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風(fēng)癇驚悸。一切邪魅精物。熱疾骨蒸。及諸瘡。并宜生屑入藥。諸鐵及雜物入肉。
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凡夏月合藥。宜置象牙于傍。取其辟邪鎮(zhèn)心。療一切邪魅迷惑之疾也。
甘遂
【氣味】甘寒有毒。陽也。
【主治】大腹腫滿。瀉十二種水氣腫滿。若水溢胸中。非此不能除。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而立功也。又河間治水腫不全消者。以甘遂末涂腹繞臍令滿。內(nèi)服甘草水。
其腫便去。亦反治之義也。
雄黃
【氣味】苦平寒有毒。
【主治】殺百毒。辟百邪。殺蠱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傷。佩入?yún)膊菁床晃飞?。大抵雄黃入肝經(jīng)氣分。故肝風(fēng)肝氣。驚癇痰涎。頭痛眩暈。暑瘧泄痢積聚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為水。有患者瘍生于頰連齒輔車。外腫若覆甌。內(nèi)潰出膿血。痛楚難忍。以雄黃為君。佐之以石膽丹砂礬石磁石。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用雞羽掃取以注瘡。惡肉破而骨自盡出也。雄黃雌黃俱是同產(chǎn)。但以山陰山陽受氣不同耳。服食家重雄黃。取其得純陽之精也。雌黃則兼有陰氣。大寒不入藥餌。
蕎麥
【氣味】甘平寒無毒。
【主治】降氣寬腸。壓丹石毒。煉腸胃滓滯。而治濁帶泄痢腹痛上氣之疾。氣盛有濕熱者宜之。若脾胃虛寒人食之。則大脫元氣而落須眉。
山楂
【氣味】酸冷無毒。
【主治】消食積。補脾健胃。行結(jié)氣。消肉積滯血痛脹。化血塊氣塊。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多服之則反克伐脾胃生發(fā)之氣。
漏藍子
(一名木鱉子。)【氣味】苦辛有毒。
【主治】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fēng)。凡漏瘡年久者。復(fù)其元陽。當(dāng)用漏藍子輩加減用之。如不當(dāng)用而輕用之。又恐熱氣乘虛變移結(jié)核。而為害尤甚也。按類編云。一人兩足生瘡。臭潰難近。
夜宿五夫人祠下。夢神授方用漏藍子一枚。生研為末。入膩粉少許。井水調(diào)涂。依法治之果愈。蓋此物不堪服餌。只宜入瘡科也。
縮砂仁
【氣味】辛溫澀無毒。陽也浮也。入手足太陰陽明太陽足少陰經(jīng)。
【主治】脾胃氣結(jié)滯不散。虛勞冷瀉。心腹痛。下氣消食。其性屬土。故能醒脾調(diào)胃。引諸藥歸宿丹田。得白蔻為使則入肺。得人參益智為使則入脾。得茯苓為使則入腎。與赤白石脂為使則入大小腸。得條芩白術(shù)為使則安胎。又沖和之氣隨所入而得其平也。
吳茱萸
【氣味】辛溫有小毒。陽中陰也。半浮半沉。入足太陰經(jīng)血分。少陰厥陰經(jīng)氣分。
【主治】溫中下氣。止心痛諸冷絞痛。利痰暖胃。通關(guān)節(jié)。開郁化滯。凡濁陰不降。厥陰上逆。咽膈不通。食則令人口開目瞪。陰寒膈塞。氣不得下。此病不已。卒致寒中腹?jié)M膨脹下利。宜以吳茱萸之苦熱泄其逆氣也。故仲景吳茱萸湯當(dāng)歸四逆湯用之治厥陰病及溫脾胃為對癥之劑。然其為性。下氣最速。腸虛之人。服之愈甚。又氣上沖膈。多食沖眼。又脫人發(fā)。
不可不知。
肉蓯蓉
【氣味】干微溫?zé)o毒。(酒浸一宿。刷去砂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絲草樣。復(fù)以甑蒸之。從午至酉。又用酥炙得所。方可入丸。)命門相火不足者。以此補之。乃腎經(jīng)血分藥也。
【主治】五癆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強陰益精。女子帶下陰痛。但屬土而有水與火。
雖能峻補精血。驟多用之。則反滑大腸。
生姜
【氣味】辛微溫?zé)o毒。浮而升。陽也。
【主治】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其用有四。制濃樸半夏毒。發(fā)散風(fēng)邪。溫中去濕。益脾胃藥中之佐。主傷寒頭痛鼻塞。通四肢關(guān)節(jié)。開五臟六腑。與大棗同用。調(diào)和脾胃。與芍藥同用。溫經(jīng)散寒?;騿柹翜厝敕巍:我栽迫胛缚?。曰俗以心下為胃口者非也。咽門之下。受有形之物。及累之系。便是胃口。與肺系同行。故能入肺而開胃口也。又或問夜間勿食生姜。令人閉氣何也。曰生姜辛溫。主開發(fā)。夜則氣本收斂。反開發(fā)之。則違天道。故夜不宜食也。凡早行山谷。口含少許。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凡中風(fēng)中暑中氣中毒中惡干霍亂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與童便服之。立可解散。不徹姜食。言可常食以通神明也。
不多食??制涮磷邭庖病G锊皇辰?。令人瀉氣。以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之不禁。秋則肺氣宜收。所當(dāng)禁也。去皮用則溫。留皮則涼。
五味子
【氣味】酸溫?zé)o毒。可升可降。陰中微陽。入手太陰血分。足少陰氣分。
【主治】收散氣止嗽。補元氣不足。止瀉痢。生津液。止渴壯水。鎮(zhèn)陽強陰。益男子精。明目暖水臟。凡黃昏喘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唯五味子能斂而降之?;蛞云涫持嘀绿摕嵴摺]m云用治肺之虛寒。則更不取其除熱之說。豈知其能收肺氣。即是除熱。補腎之功。即是暖水臟之功也。但有外邪者。不可驟用??珠]其邪氣。必先發(fā)散而后用之。乃為良耳。又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湯。以益肺金之氣。蓋五味子之酸能瀉丙火而益庚金也。仲景八味丸用此述類形象為腎氣丸??傄晕逦断ぞ摺K嵯倘敫味a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而益脾胃。在上則滋源。在下則益水也。
桂枝
【氣味】辛溫?zé)o毒。體輕而上行。浮而升陽也。入足太陽經(jīng)。(即取木桂之最薄者。去其粗皮是也。)【主治】傷風(fēng)頭痛。開腠理。解表止煩發(fā)汗。去皮膚風(fēng)濕。泄奔豚。散下焦蓄血。利肺氣。
療痛風(fēng)。橫行手臂?;蛟槐静菅怨鹬δ苤篃┏龊?。故張仲景治傷寒有當(dāng)發(fā)汗之癥。凡數(shù)處皆用桂枝湯。此與本草之義甚相符合。又云無汗不得用桂枝。汗家不得重發(fā)汗。則桂枝又所禁用。而仲景傷寒有汗多之癥。凡數(shù)處每用桂枝甘草湯。此又似用桂枝以閉汗也。其說何以辨之。蓋太陽中風(fēng)。陰弱而汗自出。此為衛(wèi)實榮虛。故發(fā)熱汗出也。又太陽病非中風(fēng)。而發(fā)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wèi)強。而陰虛陽必湊之也。皆用桂枝湯以發(fā)其汗。乃調(diào)其榮氣。則衛(wèi)氣自和。風(fēng)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開腠理發(fā)出其汗也。然則桂枝湯下發(fā)汗之發(fā)字。當(dāng)認作出字。汗自然發(fā)出。非若麻黃癥。必以麻黃開發(fā)腠理而出其汗也。則凡仲景之用桂枝湯以發(fā)汗者。其癥必皮膚疏泄。自汗脈浮緩。風(fēng)邪干于衛(wèi)氣者。為對癥之劑。其汗多而用桂枝甘草湯者。蓋腠理不密。則津液外泄。而肺氣自虛。虛則當(dāng)補其母。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風(fēng)邪以救表。內(nèi)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藥。泄土中之木而固脾。使以姜棗以通行脾之津液。如是而榮衛(wèi)無不調(diào)和矣。榮衛(wèi)既和。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閉汗孔也。明乎此。而仲景之治傷寒有汗。用桂枝不令重發(fā)其汗者。是解肌之妙用也。若太陽中風(fēng)。腠理致密。榮衛(wèi)邪實。津液禁固。其脈浮緊。發(fā)熱而汗不出者。則屬麻黃癥。不可以桂枝為能發(fā)散解肌利關(guān)節(jié)而誤用之也。
肉桂
【氣味】甘辛大熱有小毒。陽中之陽浮也。去其外之粗皮。是為肉桂。入足少陰太陰經(jīng)血分。
【主治】補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滲泄止渴。去榮衛(wèi)中風(fēng)寒。表虛自汗。春夏為禁藥。
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治寒痹風(fēng)喑。陰盛失血。瀉痢驚癇。故凡小兒驚風(fēng)及泄瀉。并用五苓散以泄丙火。滲土濕。內(nèi)用肉桂者。抑肝風(fēng)而扶脾土也。醫(yī)錄云。有人患赤眼腫痛。脾虛不能飲食。肝脈盛。用涼藥治肝則脾愈虛。用暖藥治脾則肝愈盛。但于溫平藥中倍加肉桂。殺肝而益脾也。
川芎
【氣味】辛溫?zé)o毒。浮而升陽也。少陽本經(jīng)引經(jīng)之藥。又入手足厥陰氣分。
【主治】中風(fēng)入腦頭痛。面上游風(fēng)。治一切面。一切氣。一切血。破宿血。養(yǎng)新血。長肉諸瘡瘍及排膿。凡郁在中焦。須開提以升其氣。解諸郁而通陰陽者。非川芎不為功。凡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陰虧氣郁也。若助清陽之氣而能令氣行血調(diào)者。非川芎而誰濟。但單服過久。則辛喜歸肺。肺氣偏勝??纸饋碣\木。故有暴亡之患。若配合得宜。定無此害。
續(xù)斷
【氣味】苦微寒無毒。
【主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xù)筋。婦人崩漏。子宮冷。腰痛。關(guān)節(jié)緩急。入平胃散治痢尤效。
白術(shù)
【氣味】甘溫?zé)o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入手太陽少陰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六經(jīng)。(用乳汁潤之。以制其性。脾病以陳壁土炒過。竊土氣以助脾也。)【主治】溫中去脾胃濕。除脾胃熱。強脾胃氣。進飲食。和脾胃以生津液。止肌熱。治四肢困倦。目不能開。怠惰嗜臥。不思飲食。止渴安胎。凡中焦不受濕不能下利。必須白術(shù)以逐水益脾。非白術(shù)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故枳術(shù)丸以之為君。然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液何由而生。故曰膀胱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用白術(shù)以除其濕。則氣得周流。
而津液自生矣。
益智仁
【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氣。補腎虛滑瀝。三焦命門氣弱者宜之。蓋心者脾之母。欲使食化。不必專于和脾?;鹉苌?。當(dāng)使心藥入脾胃藥中。益智仁能于土中益火也。然雖脾經(jīng)本藥。在集香丸則入肺。在四君湯則入脾。在大鳳髓丹則入腎。三臟各有子母相顧之義。蓋隨所引而相補一臟也。
麻黃
【氣味】苦溫?zé)o毒。輕清而浮升。陽也。入手太陰足太陽經(jīng)。兼走手少陰陽明二經(jīng)。
【主治】中風(fēng)傷寒頭痛。發(fā)表出汗。通九竅。開毛孔。治咳逆上氣。凡六淫有余之邪??陀陉柗制っg。腠理閉拒。榮衛(wèi)氣血不行。謂之表實。非麻黃之輕清。不可以散濁實。但太陽寒水之經(jīng)。經(jīng)脈循背下行。本寒而又受外寒。固宜發(fā)汗以泄表實?;蝻嬍硠诰爰半s病自汗表虛之癥。用之則汗過亡陽。脫人元氣。不可不禁。仲景治傷寒有汗用桂枝。無汗方用麻黃。傷寒傷風(fēng)而咳嗽合用麻黃桂枝湯。其用意慎且重也。麻黃雖太陽發(fā)散重劑。為發(fā)散肺金火郁之藥。其說何也。蓋寒傷榮。榮血內(nèi)澀。不能外通于衛(wèi)。衛(wèi)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發(fā)熱而憎寒。其癥面赤怫郁。
乳香
【氣味】微溫?zé)o毒。純陽入手少陰心經(jīng)。
【主治】活血定痛。療風(fēng)水毒腫癮疹癢毒。止霍亂中惡。中邪氣。托理護心?;钛旖?。治婦人產(chǎn)難折傷。蓋乳香香竄能入心經(jīng)。故內(nèi)托護心散用之透徹瘡孔中。使毒瓦斯外出。不致內(nèi)攻也。
鹿茸
【氣味】甘溫?zé)o毒。(采得。不可以鼻嗅之。中有小白蟲。視之不見。入人鼻則為蟲顙。不可藥也。)【主治】生精補髓。養(yǎng)血益陽。強筋健骨。補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夜夢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帶下。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蜀中市上一道人貨班龍丸。一名茸珠丹。大醉高歌曰。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zhuǎn)靈丹都慢說。唯有班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闕下穴。蓋其方用鹿茸鹿角膠鹿角霜是也。
虎骨
【氣味】辛微熱無毒。
【主治】筋骨毒風(fēng)攣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治惡瘡鼠。殺犬咬毒。初生小兒煎湯浴之。
辟惡氣。去瘡疥驚癇鬼疰。長大無病。蓋虎骨通可用。凡辟邪疰。治驚癇溫瘧。瘡疽頭風(fēng)。
當(dāng)用頭骨。治腰背諸風(fēng)。當(dāng)用脊骨。治手足諸風(fēng)。當(dāng)用脛骨。各從其類也。但虎之一身筋節(jié)氣力。皆出前足。故以脛骨為勝。
蓽茇
(凡使去挺用頭。以醋浸一宿。焙干。以刀刮去皮栗子令凈乃用。免傷人肺。令人上氣。)【氣味】辛大溫?zé)o毒。陽也。浮也。入手足陽明經(jīng)。然辛熱耗散。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
【主治】溫中下氣。補腰腳。殺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癖?;魜y冷氣。心痛血氣。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chǎn)后泄痢。與阿魏和合良。得訶子人參桂心干姜。治臟腑虛冷腸鳴神效。治頭痛鼻淵牙痛。但蓽茇走腸胃冷氣。嘔吐心腹?jié)M痛者宜之。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膃肭臍
(一名海狗腎。用酒浸一日。紙裹炙香。銼搗?;蛴阢y器中以酒煎熟合藥。以漢椒樟腦同收不壞。)【氣味】咸大熱無毒。
【主治】男子宿癥氣塊。積冷勞氣。腎精衰損。多色成勞瘦悴。補中。益腎氣。暖腰膝。助陽氣。破癥結(jié)。療驚狂癇疾。五勞七傷。陽痿少力。腎虛。背膊勞悶。面黑精冷最良。和劑局方治諸虛損有膃肭臍丸。今之滋補丸藥中多用之。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大抵與蓯蓉鎖陽之功相近。亦可同糯米法面釀酒服。
天雄
(乃種附子而生出?;蜃兂觥F湫伍L而不生子。故曰天雄。其長而尖者。謂之天錐。象形也。)【氣味】辛溫有大毒。
【主治】大風(fēng)寒濕痹。節(jié)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治一切風(fēng)。一切氣。助陽道。
暖水臟。補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竅。利皮膚。調(diào)血脈。四肢不遂。下胸膈水。破癖結(jié)。
排膿止痛。續(xù)骨。消瘀血。背脊傴僂?;魜y轉(zhuǎn)筋。發(fā)汗。止陰汗。炮含治喉痹。但烏附天雄。皆是補下焦。命門陽虛之藥。補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陽虛。即屬心脾之分。當(dāng)用參。不當(dāng)用天雄也。且烏附天雄之尖。皆是向下生者。其氣下行。其臍乃向上生苗之處。皆誤認尖為上耳。
韭子
(入藥揀凈。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黃用。)【氣味】辛甘溫?zé)o毒。陽也。
【主治】夢中泄精溺血。暖腰膝。治鬼交甚效。補肝及命門。治小便頻數(shù)遺尿。女人白淫白帶。故三因方治下元虛冷。小便不禁?;虺砂诐?。有家韭子丸。蓋韭乃肝之菜。入足厥陰經(jīng)。腎主閉藏。肝主疏泄。素問云。足厥陰病則遺尿。思想無窮。入房太甚。發(fā)為筋痿及為白淫。男隨溲而下。女子綿綿而下。韭子之治遺精漏泄。小便頻數(shù)。女人帶下者。能入厥陰補下焦肝及命門之不足。命門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烏頭
(草烏頭?;蛏??;蚺谟?。或以烏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氣味】辛溫有大毒。
【主治】中風(fēng)惡風(fēng)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痰。臍間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惡風(fēng)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痛。癖氣塊。齒痛。益陽事強志。治頭風(fēng)喉痹。癰腫疔毒。但草烏頭射罔乃至毒之藥。若非風(fēng)頑急疾。不可輕投。藥性論言其益陽事。治男子腎氣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類只能搜風(fēng)勝濕。開頑痰。治頑瘡。以毒攻毒而已。豈有川烏頭附子補右腎命門之功哉。
反(半復(fù)栝蔞白芨貝母白蘞)惡(藜蘆)伏(丹砂砒石)忌(豉汁)畏(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鹿角
【氣味】咸溫?zé)o毒。
【主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也。除少腹血痛。腰脊痛。折傷惡血。蓋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煉霜熬膏。則專于滋陰也。
鹿角膠
【氣味】甘平無毒。(修治之法。取全角鋸斷約二三寸。以物盛于急水中浸數(shù)十天或百日。
取出。刮去筋膜凈。以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成時不用火。攄去角霜。復(fù)以文火熬之成膏矣。)【主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男子四肢作痛。臟氣損弱。長肌益髓。又治癆嗽。尿精。尿血。瘡瘍腫。
紫蘇
【氣味】辛溫?zé)o毒。其味辛。則入氣分。其色紫。則入血分。
【主治】下氣除寒。其子尤良。解肌發(fā)表。定喘安胎。瀉肺實。隨所引而各治一經(jīng)之邪。久服之則泄人真氣。脾胃寒弱之人。過服多致滑瀉。)
豆
【氣味】甘微溫?zé)o毒。
【主治】和中下氣。補五臟。主嘔逆。止泄痢。消暑。其性溫平得乎中和。入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而除濕解毒也。
麝香
【氣味】辛溫?zé)o毒。(凡使以當(dāng)門子方妙。不可近鼻。有白蟲入腦患癩。久帶其香透關(guān)。令人成異疾。)【主治】辟惡氣。去三蟲蠱毒及驚怖恍惚。療鼻塞不通。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fēng)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又療蛇蟲溪瘴毒。蓋麝香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jīng)絡(luò)之壅遏。凡諸風(fēng)諸氣諸痛驚癇癥瘕可用之為引導(dǎo)。若五臟之風(fēng)。不可用之以瀉衛(wèi)氣??诒浅鲅D岁幨㈥柼?。有升無降。不可用之令陽不得補。陰不得抑。婦人以血為主。凡血海虛而寒熱盜汗者宜補養(yǎng)之。不可用之以過散其液。
當(dāng)歸
【氣味】苦溫?zé)o毒??缮山?。陰中微陽。入手少陰足太陰厥陰經(jīng)血分。頭止血而上行。身養(yǎng)血而中守。稍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凡用以酒洗凈。曬干入藥。)【主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溫中止痛。補諸不足。和血補血。故脈者血之府。諸血皆屬心。凡通脈必先補心益血。仲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以當(dāng)歸補助之。凡血受病。致壅而不流。乃致作痛。若散內(nèi)寒。助心和血。使氣血各有所歸。以當(dāng)歸向?qū)еH胧稚訇?。以其心生血也。入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然補氣須同人參黃。行氣須同大黃牽牛。引熱須從桂附茱萸。引寒須從芒硝大黃。用本病宜酒制。有痰以姜制。導(dǎo)血歸源以人參石脂為佐。血熱以生地條芩為佐。古方四物湯。以當(dāng)歸為君。芍藥為臣。地黃為佐。芎為使。總之血藥不可舍當(dāng)歸也。
山茱萸
【氣味】酸澀無毒。陰中之陰。入足厥陰少陰經(jīng)氣分。
【主治】溫中。逐寒濕痹。強陰益精。療耳鳴。補腎虛。興陽道。添精髓。止老人尿不節(jié)。
暖腰膝。助水臟。逐一切氣。破癥結(jié)溫肝。仲景八味丸用之。取其味酸澀??梢悦鼐栈病?/span>
秦椒
【氣味】辛溫有毒。
【主治】除風(fēng)邪氣。溫中去寒痹。堅齒發(fā)。明目。久服輕身好顏色耐老增年通神。療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產(chǎn)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臟。上氣咳嗽。久風(fēng)濕痹。治惡風(fēng)遍身四肢痹??邶X浮腫搖動。女人月閉不通。產(chǎn)后惡血痢。多年痢。療腹中冷痛。生毛發(fā)滅瘢。能下腫濕氣。
惡(苦蔞防葵)畏(雌黃)
蜀椒(即川椒。)
【氣味】辛溫有毒。椒乃純陽之物。入手足太陰右腎命門氣分之藥。
【主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jié)皮膚死肌。寒熱痹痛。下氣。除六俯寒冷。傷寒溫瘧。大風(fēng)汗不出。宿食腸。下痢泄精。治水腫黃膽。殺蟲魚毒。久服開腠理。通血脈。堅齒發(fā)。
明目。調(diào)關(guān)節(jié)。耐寒暑??勺鞲嗨?。治頭風(fēng)下淚。腰腳不遂。虛損留結(jié)。破血。治咳嗽腹內(nèi)冷痛。除齒痛。破癥結(jié)開胸。治天行時氣。產(chǎn)后宿血。壯陽。療陰汗。暖腰膝??s小便。止嘔逆。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臟。下乳汁。滅瘢。生毛發(fā)。散寒除濕。解郁結(jié)。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補右腎命門。殺蛔蟲止泄瀉。但椒紅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稟南方之陽。受西方之陰。故能入肺散寒也。
獨活
【氣味】苦甘平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足太陽經(jīng)行風(fēng)藥。入足厥陰少陰經(jīng)氣分。
【主治】療諸賊風(fēng)百節(jié)痛。諸風(fēng)濕冷。皮肌苦癢。手足攣痛。得細辛治頭痛如神。兩足寒痹不能動履。偕牛膝木瓜燥濕立效。
濃樸
【氣味】苦溫?zé)o毒??缮山?。陰中陽也。
【主治】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嘔不止。泄痢淋露。蓋濃樸氣溫。能瀉胃中之實。故平胃散用之。佐以蒼術(shù)。所以平胃土之太過。以致于中和也。然虛弱之人。胃氣不實。誤服脫人元氣。又不可不斟酌為用也。
代赭石
【氣味】苦寒無毒。乃肝與包絡(luò)二經(jīng)血分藥也。
【主治】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產(chǎn)難胞不出。墮胎。養(yǎng)血氣。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痹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起。安胎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衄。月經(jīng)不止。腸風(fēng)痔。瀉痢脫精。夜多遺溺。小兒驚癇疳疾。金瘡長肉。辟鬼魅。故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fù)代赭湯主之。蓋怯則氣浮。唯重可以鎮(zhèn)之。代赭之重。以鎮(zhèn)虛逆也。
葫蘆巴
(一名苦豆。凡入藥淘凈。以酒浸一宿。曬干。蒸熟或炒過用。)【氣味】苦大溫?zé)o毒。
【主治】元臟虛冷氣。得附子硫黃治腎虛冷。腹脅脹滿。面色青黑。得香子桃仁治膀胱氣甚效。治冷氣疝瘕。寒濕香港腳。益右腎。暖丹田。
生卷柏
(一名長生不死草。凡用以鹽水煮半日。再以井水煮半日。曬干焙用。)【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五臟邪氣。女子陰中寒熱痛。癥瘕血閉絕子。久服輕身和顏色。止咳逆。治脫肛。
結(jié)。頭中風(fēng)眩痿。強陰益精。通月經(jīng)。鎮(zhèn)心。除面頭風(fēng)。暖水臟。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菖蒲
(采得。以銅刀刮去黃黑硬節(jié)皮。蒸熟曝干用。如泥菖夏菖二種不堪入藥。)【氣味】辛溫?zé)o毒。其有五德。能配五行。葉青?;ǔ?。節(jié)白。心黃。根黑。
【主治】一切諸風(fēng)。手足頑痹。癱瘓不遂。五勞七傷。堅骨髓。長精神。開胃和血。固齒明目。澤皮膚。去寒熱。除三尸九蟲。時疾瘴疫。開心孔。通九竅。唯石上生者為佳。
良姜
(東壁土炒過。入藥用。)【氣味】辛大溫?zé)o毒。純陽而浮。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
【主治】胃中冷逆?;魜y腹痛。噫逆胃寒者宜之。人參茯苓佐之。解散胃中之風(fēng)邪。
【紅豆蔻】【氣味】辛溫?zé)o毒。陽而浮也。入手足太陰經(jīng)。
【主治】腸虛水瀉。心腹絞痛?;魜y。嘔吐酸水。解酒毒。冷氣。消瘴霧毒瓦斯。去宿食。溫腹腸吐瀉痢疾。治噎膈反胃。虛瘧寒脹。李東垣脾胃藥中常用之。亦取其辛熱芳香能醒脾。
溫肺散寒。燥濕消食之功爾。若脾肺素有伏火者。切不宜用。
丁香
(雞舌香與丁香同種?;▽崊采?。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擊破有順理而解為兩向如雞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氣味】辛溫?zé)o毒。純陽。入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經(jīng)。(方中多用雌者力大。膏煎中若用雄須去丁。蓋乳子發(fā)人背癰也。不可見火。)【主治】溫脾胃。止霍亂壅脹。風(fēng)毒諸腫。齒疳。能發(fā)諸香。風(fēng)骨槽勞臭。殺蟲。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五痔。治冷氣冷勞。反胃鬼疰蠱毒。殺酒毒。消癖。療腎氣奔豚氣陰痛腹痛。壯陽暖腰膝。療嘔逆甚驗。去胃寒。理元氣。氣血盛者勿服。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fā)等癥。必運氣在寒水司天之際。又值嚴(yán)冬郁遏陽氣。故用大辛熱之劑發(fā)之者也。若不分氣血虛實寒熱經(jīng)絡(luò)。一概驟用。其殺人也必矣。
【雞舌香】【氣味】辛微溫?zé)o毒。
【主治】風(fēng)水毒腫。霍亂心痛。去惡熱。吹鼻殺腦疳。入諸香中令人身香。同姜汁涂拔去白須??字屑瓷谡弋惓?。
畏(郁金)
石硫黃(硫黃秉純陽火石之精氣而結(jié)成。性質(zhì)通硫。色賦中黃。故名硫黃。含其猛毒為七十二石之將。故藥品中號為將軍。外家謂之陽侯。亦曰黃牙。又曰黃砂。)【氣味】酸溫有毒。
【主治】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下部瘡。殺疥蟲。古方未有服餌硫黃者。本經(jīng)所用。只于治瘡蝕。攻積聚冷氣腳弱等。而近世遂火煉。治為常服丸散。觀其治煉服食之法。殊無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論議。故服之其效雖緊。而其患更速??刹唤渲?。土硫黃辛熱腥臭。
只可治疥殺蟲。不可服也。
靈砂
(庚辛玉冊云。靈砂者至神之物也。硫汞制而成形。謂之丹基。奪天地造化之功。竊陰陽不測之妙??梢宰兓逍?。煉成九還。其未升鼎者謂之青金丹頭。已升鼎者乃曰靈砂。靈砂有三。以一伏時周天火而成者。謂之九轉(zhuǎn)靈砂。以地數(shù)三十日炒煉而成者。謂之醫(yī)家老火靈砂。并宜桑灰淋。醋煮伏過用乃良。)【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五臟百病。養(yǎng)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滿。益精神。殺精魅惡鬼氣。久服通神明不老。輕身神仙。令人心靈。主上盛下虛。痰涎壅盛頭旋。吐逆霍亂。反胃心腹冷痛。升降陰陽。既濟水火。調(diào)和五臟。輔助元氣。研末。糯糊為丸。棗湯服。最能鎮(zhèn)墜神丹也。故時珍曰。硫黃陽精也。水銀陰精也。以之相配夫婦之道。純陰純陽。二體合璧。故能合造化之妙。而升降陰陽。既濟水火。為扶危拯急之神丹。但不可久服耳。蘇東坡言此藥治久患反胃及一切吐逆。小兒驚吐。其效如神。有配合陰陽之妙故也。時珍常以陰陽水送之尤妙。
蓽澄茄
(生南海諸國。向陰者為澄茄。向陽者為胡椒。凡采得去柄及皺皮子用。酒浸蒸之從巳至酉。杵細曬干。入藥用。)【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下氣消食。去皮膚風(fēng)。心腹間氣脹。令人能食。療鬼氣。能染發(fā)及香身。治一切冷氣痰癖。并霍亂吐瀉肚腹痛。腎氣膀胱冷。暖脾胃。止嘔吐噦逆。
蓬莪術(shù)
(凡使于砂盆中以醋磨令盡。然后于火畔干。重篩過用。此物極堅硬難搗治。用時熱灰火中煨令透。乘熱搗之即碎如粉。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藥。取其引入血分也。)【氣味】苦辛溫?zé)o毒。
【主治】心腹痛。中惡霍亂冷氣。吐酸水。解毒。食飲不消。酒研服之。又療婦人血氣結(jié)積。丈夫奔豚。破癖冷氣。以酒醋磨服。治一切氣。開胃消食。通月經(jīng)。消瘀血。止撲損痛下血及內(nèi)損惡血。通肝經(jīng)聚血。
檀香
【白旃檀】【氣味】辛溫?zé)o毒。陽中微陰。入手太陰足少陰。通行陽明之經(jīng)也。
【主治】消風(fēng)熱腫毒。治中惡鬼氣。殺蟲。煎服止心腹痛霍亂。腎氣痛。水磨涂外腎并腰腎痛處。散冷氣。引胃氣上升進飲食。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漿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白旃檀調(diào)氣。引芳香之物上至極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屬。佐以姜棗。輔以葛根縮砂益智豆蔻。通行陽明之經(jīng)。在胸膈之上處。咽嗌之間。為理氣之要藥也。楞嚴(yán)經(jīng)云。白旃檀涂身能除一切熱惱。故西南諸番。皆用諸香涂身。取此義也。隋有壽禪師妙醫(yī)術(shù)。作五香飲濟人。沉香飲。檀香飲。丁香飲。澤蘭飲。甘松飲。皆以香為主。更加別藥。有味而止渴兼補益人。道書檀香謂之浴香。不可燒供上真。
【紫檀】【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摩涂惡毒風(fēng)毒。刮末敷金槍止血止痛療淋。醋磨敷一切卒腫。其白檀辛溫氣分之藥也。故能理衛(wèi)氣而調(diào)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藥也。故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
米醋
(惟米醋方可入藥。極陳者方妙。)【氣味】酸苦溫?zé)o毒。(不宜多食。多食損筋骨。不益男子。損人顏色。醋發(fā)諸藥。不可同食。)【主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理諸藥消毒。治產(chǎn)后血暈。除癥塊堅積。
消食。殺惡毒。破結(jié)氣心中酸水痰飲。下氣除煩。治婦人心痛血氣。并產(chǎn)后及傷損金瘡出血昏暈。殺一切魚肉菜毒。醋磨青木香。止卒心痛血氣痛。浸黃柏含之治口瘡。調(diào)大黃末涂腫毒。煎生大黃服治癖甚良。散瘀血。治黃膽黃汗。產(chǎn)婦房中常以火炭沃醋氣為佳。酸益血也。大抵醋治諸瘡腫積塊。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殺魚肉菜及諸蟲毒瓦斯。無非取其酸收之義。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也。
五靈脂
(寒號蟲屎也。此物多夾沙石。絕難修治。凡用。研為細末。以酒飛去沙石。曬干收用。)【氣味】甘溫?zé)o毒。入足厥陰肝經(jīng)。又氣味俱濃。陰中之陰。入血分藥也。
【主治】血分。肝主血。諸痛皆屬于木。諸蟲皆生于風(fēng)。故此藥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諸痛。治驚癇。除瘧痢。消積化痰。療疳殺蟲。治血痹血眼諸癥皆屬肝經(jīng)也。失笑散不獨治婦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脅肋少腹痛疝氣。并胎前產(chǎn)后血氣作痛。及血崩經(jīng)溢。
百藥不效者。俱能奏功。屢用屢驗。真近世神方也。
惡(人參)
騏竭
(即血竭。凡使。先研作粉篩過。入丸散中用。若同眾藥搗。則化作塵飛矣。)【氣味】甘咸平無毒。
【主治】心腹卒痛。金瘡血出。破積血止痛生肉。去五臟邪氣。傷折打損。一切疼痛。血氣攪刺。內(nèi)傷血聚。補虛。并宜酒服。補心包絡(luò)肝血不足。益陽精。消陰滯氣。敷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性急不可多使。卻引膿。散滯血諸痛。婦人血氣。小兒螈。時珍曰。騏竭乃木之脂液也。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蓋手足厥陰藥也。肝與心包皆主血故爾。河間劉氏云。血竭除血痛為和血之圣藥是矣。乳香沒藥雖主血病而兼入氣分。此則專于血分者也。
白花蛇
(諸蛇鼻向下。獨此鼻向上。背有方勝花紋。以此得名。頭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
去皮骨。換酒浸三日?;鹬巳ケM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炙過收之則不蛀。其骨刺須遠棄之。傷人。毒與生者同也。)【氣味】甘咸溫有毒。(得酒良。)【主治】中風(fēng)濕痹不仁。筋脈拘急??诿嫘?。半身不遂。骨節(jié)疼痛。腳弱不能久立。暴風(fēng)瘙癢。大風(fēng)疥癬。治肺風(fēng)鼻塞。浮風(fēng)癮疹。身上白癜風(fēng)瘍斑點。通治諸風(fēng)。破傷風(fēng)。小兒風(fēng)熱急慢驚風(fēng)搐搦。瘰漏疾。楊梅瘡。痘瘡倒陷。蛇性竄。能引藥至于有風(fēng)疾處。故能治風(fēng)。而花蛇又食石南。所以能透骨搜風(fēng)。截驚定搐。為風(fēng)痹驚搐癩癬惡瘡要藥。取其內(nèi)走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凡服蛇酒藥。切忌見風(fēng)。
烏稍蛇
(其身烏而光。頭圓尾尖。眼有赤光。至枯死眼不陷如活者。稱之重七錢至一兩者為上。十兩至一鎰?wù)邽橹?。粗大者力彌滅也。作偽者用他蛇熏黑。亦能亂真。但眼不光耳。采得去頭及皮鱗。帶子。銼斷。苦酒浸一宿。漉出。柳木炭火炙干。再以酥炙于屋下。巳。地上掘坑埋一夜。再炙干用?;蛞跃浦蟾捎靡嗫?。)【氣味】甘平無毒。又曰有小毒。
【主治】諸風(fēng)頑痹皮膚不仁。風(fēng)瘙隱疹疥癬。熱毒風(fēng)皮肌生癩。眉髭脫落。疥等瘡。功與白花蛇同。而性善無毒。
烏藥
【氣味】辛溫?zé)o毒。氣濃于味。陽也。入足陽明少陰經(jīng)。
【主治】中惡心腹痛。蠱毒主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除一切冷霍亂。反胃吐食瀉痢。癰癤疥厲。并解冷熱。其功不可悉載。
貓鼠百病并可磨服。理元氣。中氣香港腳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息。止小便頻數(shù)及白濁。但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萬治中風(fēng)中氣諸癥。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
氣順則風(fēng)散也。嚴(yán)用和濟生方治七情郁結(jié)上氣喘急用四磨湯者。降中兼升。瀉中帶補也。其方以人參烏藥沉香檳榔各磨濃汁七分合煎。細細咽之。
禹余糧
(石中有細粉如面故曰余糧。凡用。研水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氣味】甘寒無毒。入手足陽明血分重劑也。
【主治】咳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癥瘕大熱。煉餌服之不饑。輕身延年。療小腹痛結(jié)煩疼。主崩中。治邪氣及骨節(jié)疼四肢不仁痔等疾。久服耐寒暑。催生固大腸。夫重可去怯。
禹余糧之重為鎮(zhèn)固之劑。其性澀又主下焦前后諸病。
鯽魚
(和蒜食少熱。同沙糖食生疳蟲。同芥菜食成腫疾。同豬肝雞肉雉肉鹿肉猴肉食生癰疽。同麥門冬食害人。)【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合五味煮食主虛羸。溫中下氣。止下痢腸痔(夏月熱痢有益。冬月不宜。)合作羹主胃弱不下食。調(diào)中益五臟。合茭首作羹。主丹石發(fā)熱。生搗涂惡核腫毒不散及瘡。同小豆搗涂丹毒。燒灰和醬汁涂諸瘡十年不瘥者。以豬脂煎灰服治腸癰。合小豆煮汁服消水腫。
炙油涂婦人陰疳諸瘡殺蟲止痛。釀白礬燒研飲服治腸風(fēng)血痢。釀硫黃研釀五倍子研酒服并治下血。釀茗葉煨服治消渴。釀胡蒜煨研飲服治膈氣。釀綠礬研飲服治反胃。釀鹽花燒研摻齒痛。釀當(dāng)歸燒研揩牙烏髭止血。釀砒燒研治急疳瘡。釀白鹽煨研搽骨疽。釀附子炙焦同油涂頭瘡白禿。凡諸魚屬火。獨鯽屬土。有調(diào)胃實腸之功。若多食亦能動火。
巴豆
(最能瀉人。新者佳。用之去皮心膜熬令黃黑。搗如膏。乃和丸散。有用仁者。用殼者。用油者。有生用者。麩炒者。醋煮者。燒存性者。有研爛以紙包壓去油者。謂之巴豆霜。)
【氣味】辛溫有毒。又曰生溫熟寒。有大毒。其性熱味苦。氣薄味濃。體重而沉降陰也。又性熱味辛有大毒。浮也。陽中陽也。又生猛熟緩。能吐能下。能止能行??缮山?。
【主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jié)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主邪物。殺蟲魚。金瘡膿血不利丈夫。殺斑蜇蛇虺毒。治十種水腫痿痹。落胎。通宣一切病。泄壅滯。除風(fēng)破血。排膿消腫毒。殺腹臟蟲。及疥癩疔腫。治瀉痢驚癇。心腹痛疝氣。風(fēng)耳聾。喉痹牙痛。利關(guān)竅。古人云。巴豆乃斬關(guān)奪門之將。不可輕用。若峻用則有戡亂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撫緩調(diào)中之妙。譬之蕭曹絳灌。乃勇猛武夫。
而用之為相。亦能輔治太平。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腸??梢灾篂a。此發(fā)千古之秘也。
沉香
(木之心節(jié)。置水則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為棧香。不沉者為黃熟香。凡使沉香。須要不枯。如觜角硬重沉于水下為上。半沉者次之。不可見火。欲入丸散。以紙裹置懷中待燥研之。或入乳缽以水磨粉曬干亦可。若入煎劑。惟磨汁臨時入之。)【氣味】辛微溫?zé)o毒。陽也。有升有降。(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熱。)【主治】風(fēng)水毒腫。去惡氣。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邪鬼疰氣。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諸瘡腫宜入膏中。調(diào)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止轉(zhuǎn)筋吐瀉冷氣。破癥癖冷風(fēng)麻痹骨節(jié)不任風(fēng)濕皮膚瘙癢。氣痢。補右腎命門。補脾胃及痰涎血出于脾。益氣和神。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急。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橘皮
【氣味】苦辛溫?zé)o毒。又氣薄味濃。陽中之陰也。可升可降。
【主治】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能溫。能補能和?;抵嗡?。順氣理中。調(diào)脾快膈。通五淋。療酒病。其功當(dāng)在諸藥之上。皆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侖。故橘皮為二經(jīng)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故潔古張氏云。陳皮枳殼利其氣而痰自下。蓋此義也。同杏仁治大腸氣。同桃仁治大腸血。皆取其通滯也。
鎖陽
【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大補陰氣。益精血。利大便。虛人大便燥結(jié)者。啖之可代蓯蓉。不燥結(jié)者勿用。
桂心
(用紫色濃桂。去其內(nèi)外之皮。取中間味辛者用之是也。)【氣味】苦辛無毒。陽中之陽浮也。入手少陰經(jīng)血分。
【主治】一切風(fēng)氣。補五癆七傷。通九竅。利關(guān)節(jié)。益精明目。暖腰膝。治風(fēng)痹骨節(jié)攣縮。
續(xù)筋骨。生肌肉。消瘀血。破癖癥瘕。內(nèi)托癰疽痘瘡。能引血化汗化膿。解蛇蝮毒。
米酒
【氣味】苦甘辛大熱有毒。
【主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瓦斯。通血脈。濃腸胃。潤皮膚。養(yǎng)脾扶肝。止腰膝疼痛。但其味辛者能散??嗾吣芟?。甘者能居中而緩。用為導(dǎo)引??梢酝ㄐ幸簧怼6苓_極高之分。淡者則利小便而速下。然少飲則能和血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北人嗜飲生痰動火。醉臥當(dāng)風(fēng)。則成癜風(fēng)。醉浴冷水。則成痛痹。服丹砂飲酒。則引藥氣入四肢。滯血化為癰疽。酒后食芥。緩人筋骨。酒后飲茶。傷腎臟。腰腳重墜。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一切毒藥因酒得者難治。酒漿照人無影不可飲。祭酒自耗不可飲。酒得咸而解者。以水制火。酒性上而咸潤下也。得葛花綠豆粉而解者寒勝濕也。
燒酒
【氣味】辛甘大熱有大毒。
【主治】辛甘則能升揚發(fā)散。其氣燥烈。勝濕祛寒。則能開怫郁而消沉積。通膈噎而散痰飲。治泄瘧而止腹痛。辛先入肺。則能調(diào)水道而通小便。熱能生火鑠金。大腸受刑。則令大腸燥結(jié)。暑月飲之。則膈快而胸暢。赤目洗之。則淚出而腫消赤散。此皆從治之法。蓋所以劫之之劑也。但性甚燥烈若過飲不節(jié)。則敗胃傷膽焚心。嗜飲之人甚多。近之市沽。又加以砒石草烏辣灰。升陽熱燥助而引之。是在善于攝生者謹而節(jié)之也。
山藥
【氣味】甘平溫?zé)o毒。入手足太陰經(jīng)。
【主治】傷中。補虛羸。益氣力。長肌肉。強筋骨。補五勞七傷。心氣不足。泄精健忘。仲景八味丸用之。取其涼而善補。強陰益陽也。皮膚干燥者。亦此滋潤之。
阿膠
【氣味】甘平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少陰足少陰厥陰經(jīng)。
【主治】吐血衄血。血淋尿血。女人血痛血枯。經(jīng)水不調(diào)。崩中帶下。胎前產(chǎn)后諸疾。男婦一切咳嗽喘急。肺痿及癰疽腫毒。滋陰潤燥?;登宸巍@”?。調(diào)大腸。大抵陰不足者。
補之以味。阿膠之甘以補陰血也。
萊菔子
【氣味】辛甘平無毒。
【主治】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fēng)痰。散風(fēng)寒。發(fā)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diào)下痢后重。
止內(nèi)痛。利氣治痰。有推墻倒壁之功。萊菔屬土有金與水。大抵入陽明少陽氣分太陰氣分。
下氣之功居多。久服則滲人血。故與地黃何首烏同服。則令髭發(fā)皆白矣。
威靈仙
【氣味】苦溫?zé)o毒??缮山怠j栔嘘幰?。
【主治】宣通五臟。去腹內(nèi)冷滯心膈痰水。推新舊積。散皮膚大腸風(fēng)邪。祛久積瘕癥癖。
膀胱宿膿惡水。威靈仙屬木。乃治痛風(fēng)之要藥。其性好走。亦可橫行腰腎腳膝。積聚腸內(nèi)諸冷病。服之無不立效。然久服恐損真氣。須知其性太疏利也。
細辛
【氣味】辛溫?zé)o毒。輕清上浮而升。陰中陽也。入足厥陰少陰血分。為手少陰引經(jīng)之藥。(入煎劑不可過一錢。多則令人氣悶。)【主治】散咳逆頭痛風(fēng)濕痹痛。溫中下氣。益肝膽明目。利九竅。治惡風(fēng)頭風(fēng)。止迎風(fēng)淚下。除齒痛。故水停心下不行。則腎氣燥。宜細辛之辛。以行水氣而潤燥。邪氣自里之表。則膽氣不足。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以清少陰之癥。
惡(山茱萸黃)忌(生茱)畏(滑石)反(藜蘆)
艾
【氣味】微溫?zé)o毒??缮山怠j栆?。入足太陰厥陰少陰三經(jīng)。
【主治】灸百病。利陰氣。生肌肉。辟風(fēng)寒。止腹痛安胎。婦人帶下。逐冷除濕。入火灸則氣下行。入藥服則氣上行。艾附丸治心腹小腹諸痛。調(diào)女人諸病。膠艾湯治虛痢及妊娠產(chǎn)后下血。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寒濕香港腳。以此夾入襪內(nèi)。
俱有奇功?;蜓云湫翢峋梅鹕?。不知妄意求嗣之人。以辛熱過劑。投以艾料。不謂諸藥太辛。歸咎于艾。夫豈艾之為罪耶。
延胡索
【氣味】辛溫?zé)o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足太陰經(jīng)。
【主治】破產(chǎn)后惡血。行血中滯氣。氣中血滯。故療心氣小腹痛有神。達腎氣。通經(jīng)絡(luò)立效。止下痢絞痛。妙不可述。
白芷
【氣味】辛溫?zé)o毒。陽也。為陽明經(jīng)引經(jīng)本藥。通行手足陽明經(jīng)。亦入手太陰經(jīng)。
【主治】風(fēng)邪。止渴嘔吐。頭風(fēng)侵目。迎風(fēng)淚出。頭眩目癢。目赤肉。治瘡痍疥癬。排膿長肌肉。
惡(旋復(fù)花)
骨碎補
【氣味】苦平溫?zé)o毒。入足少陰經(jīng)。
【主治】破血止血。補傷折骨中毒瓦斯。耳鳴及腎虛久泄。兼療牙疼。
羌活
【氣味】苦辛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足太陽風(fēng)藥。
【主治】賊風(fēng)多癢血癩。手足不遂??诿嫘?。遍身痹。赤目疼痛。故大無不通。小無不入。頭痛之癥。巨陽從頭走足。惟厥陰與督脈會于顛。逆而上行。諸陽不得下。乃令頭痛。
瀉青丸用羌活。以其氣雄能入太陽而和厥陰也。
木瓜
【氣味】酸溫?zé)o毒。入手足太陰血分。
【主治】濕痹香港腳?;魜y大吐下。轉(zhuǎn)筋不止。調(diào)榮衛(wèi)。助谷氣。去濕和胃。滋脾益肺。氣脫能收。氣滯能和??苁显啤D竟系媚局龤?。酸以入肝。故益筋與血。腰腎腳膝為病無力。
皆不可缺也。或曰木瓜所主霍亂吐利轉(zhuǎn)筋香港腳。皆脾胃病。而云肝病何也。蓋寒濕之氣。襲傷脾胃而筋轉(zhuǎn)。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屬陽明。用木瓜之酸溫以收脾肺之耗散。而藉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瀉木以助金也。木平則土得令而金受其蔭。得非因治肝以及脾胃乎。
仙茅
【氣味】辛溫有毒。(采得以新水洗刮去皮毛。用銅刀切如豆許大。稀布袋盛貯。投烏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拌濕蒸之。從巳至亥。曝干出毒。庶無妨損。忌鐵器及牛乳。)【主治】開胃消食下氣。益房事不倦。補三焦命門之火。陽弱精寒。稟賦素怯者宜之。
何首烏
(采深山重大者佳。以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用黑料豆以水泡過。砂鍋內(nèi)鋪豆一層。首烏一層。層層鋪盡。蒸之豆熟取出。去豆曬干。如此九次乃用。)【氣味】苦澀微溫?zé)o毒。足厥陰少陰藥也。
【主治】益血氣。黑髭發(fā)。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白者入氣分。赤者入血分。凡腎主閉藏。肝主疏泄。此物氣溫味苦澀??嘌a腎。溫補肝。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yǎng)血益肝。固精益腎。不寒不燥。為滋補良藥。久服令人有子。
忌(諸血無鱗魚蘿卜地黃蔥蒜鐵器)
蘇子
【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肺氣喘急。除寒溫中。益五臟。破癥結(jié)。消膈寬腸。發(fā)散風(fēng)氣。與葉同功。亦不宜過服。
淡豆豉
【氣味】苦寒無毒。陰中之陰也。
【主治】傷寒頭痛。懊不眠。煩躁滿悶。虛勞喘吸。下氣調(diào)中。兼時疾瘟毒。發(fā)嘔逆。
蓋豆性平。作豉則溫。故能升能散。得蔥而發(fā)汗。得鹽而能吐。得酒而治風(fēng)。得薤而治痢。
得蒜而止血。炒熟又能止汗也。
香
【氣味】辛平無毒。陽也浮也。
【主治】香本治膀胱之藥。以其先丙。故入小腸而潤丙燥。以其先戊。故從丙至壬。又手足少陰二藥。以開上下經(jīng)之通道。所以壬與丙交也。又曰小香性平。理氣開胃。大香性熱。暖丹田補命門不足。俱入手足太陽少陰經(jīng)。
麻仁
【氣味】甘平無毒。入手陽明足太陽之藥。
【主治】潤五臟。利大腸風(fēng)熱結(jié)燥及熱淋。其陽明病。汗多。胃熱。便難。三者皆屬于燥。
用之可以通潤。脾苦急。食甘以緩之。麻仁之甘。以緩脾潤燥。
黃
【氣味】甘微溫?zé)o毒??缮山怠j幹嘘栆?。入手少陽足太陰足少陰命門之劑。
【主治】補諸虛不足。益元氣。去肌熱瘡瘍。排膿止痛。壯脾胃。去諸經(jīng)之痛。除虛熱。得防風(fēng)其功愈大。護周身皮毛腠理間虛。無汗則發(fā)之。有汗則斂之。為表藥。補三焦。實胃氣。治傷寒尺脈不至為里藥。故凡內(nèi)傷其飲食。脾胃脹滿。發(fā)熱惡寒。吐瀉怠臥。神短脈微者。當(dāng)以人參為君。黃為臣。表虛自汗。亡陽潰瘍。痘疹陰瘡。則當(dāng)以黃為君。人參為臣。
惡(白蘚皮鱉甲)
菟絲子
(凡用以溫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搗之。如不盡者。再浸曝搗。)【氣味】辛甘平無毒。
【主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養(yǎng)肌強陰。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明目輕身延年。補肝臟風(fēng)虛。稟中和凝正陽之氣。一莖從樹感枝而成。從中脊上陽結(jié)實。故專補人衛(wèi)氣。助人筋脈。明目去風(fēng)。腎部之要劑也。
杏仁
【氣味】甘苦溫有小毒。兩仁者殺人。可以毒狗。沉而降。陰也。入手太陰經(jīng)。
【主治】咳逆上氣。潤肺消食積。散滯結(jié)。王氏治傷寒氣上逆喘者。麻黃湯內(nèi)加杏仁陳皮。
若氣不上喘逆者。減杏仁陳皮。明乎其瀉肺也。又東垣云。杏仁下喘。用以治氣。桃仁止狂。用以治血。二仁雖俱治大便之秘。然晝之難。便屬陽氣之不和。夜之難。便屬陰血之不潤。又當(dāng)知杏仁之專行氣分也。又脈浮在氣。用杏仁而佐以陳皮。脈浮在血。用桃仁而佐以陳皮。俱用陳皮者。以其手陽明病與手太陰俱為表里也。賁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故王氏言肺與大腸為通道也。
秦艽
(以布拭去黃白毛。用童便浸一宿。曬干用。)【氣味】苦平無毒。性又微溫。陰中微陽??缮山怠H胧株柮鹘?jīng)。
【主治】養(yǎng)血榮筋。除本經(jīng)風(fēng)濕口噤。腸風(fēng)瀉血。通身攣急。肢節(jié)引痛。
畏(牛乳)
檳榔
【氣味】苦辛溫澀無毒。沉而降。陰中陽也。
【主治】消谷逐水。除痰。逐三尸寸白。治腹脹。利水道。療瀉痢后重心腹諸痛。大小便閉。御瘴癘。大抵苦以破滯。辛以散邪。檳榔能瀉胸中至高之氣使之下行。如鐵石之沉重。
能墜諸藥至于下極。故治諸氣后重如神也。嶺表之俗。多食檳榔。取其能祛瘴癘。但有瘴則宜服之。南方人亦相習(xí)而食。寧不損正氣而有開門延寇之禍乎。凡入藥亦宜慎重。不可僭用。
杜仲
(凡用削去粗皮。用酥油和蜜涂炙。細銼用。)【氣味】辛平無毒。沉而降。陰也。
【主治】腰膝痛。益精氣。堅筋骨。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腳心酸痛。不欲踐地。潤肝燥。補肝經(jīng)風(fēng)虛。蓋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屈伸利用。皆屬于筋。杜仲色紫而潤。味甘微辛。甘溫則能補。微辛則能潤。故能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
惡(玄參)
姜黃
【氣味】辛苦大寒無毒。入心治血兼入脾。
【主治】祛癥瘕血塊癰腫。通月經(jīng)消腫毒。五痹湯用之以治風(fēng)寒濕氣手臂痛。此又兼理血中之氣也。
石鐘乳
【氣味】甘溫?zé)o毒。又曰有大毒。
【主治】乃陽明經(jīng)氣分之藥。但石鐘乳為剽悍之劑。內(nèi)經(jīng)云。石藥之氣悍。仁哉言也。凡藥氣之偏者??捎糜跁?。而不可久。夫石藥又偏之甚者也。自唐時太平日久。膏粱之家?;笥诜绞糠持麻L生之說。以石藥體濃氣濃。習(xí)以成俗。迨宋至今猶未已也。斯民何辜。受此氣悍之禍。而莫之能救。哀哉。本草贊其久服延年之功。柳子濃又從而述美之。予不得不深言也。
青鹽
【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蠱。其功在卻血入腎。治目中瘀赤色昏憒。助水臟。益精氣。療齒舌血出。秘精固齒。功同食鹽。不經(jīng)煎煉而味咸帶甘。入藥似勝。
赤石脂
【氣味】甘酸辛大溫?zé)o毒。降也。陽中陰也。
【主治】養(yǎng)心氣。明目益精。療腹痛腸癖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癰疽瘡痔女子崩中漏下。產(chǎn)難胞衣不出。久服補髓好顏色。益智不饑。輕身延年。補五臟虛乏。補心血。生肌肉。濃腸胃。除水濕。收脫肛。
白石脂
【氣味】甘酸平無毒。
【主治】養(yǎng)肺氣。濃腸。補骨髓。療五臟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熱溏便膿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癰疽瘡痔。久服安心不饑。輕身延年。澀大腸。五色石脂本經(jīng)療體亦相似。別錄分條具載。今俗惟用赤白二脂斷下痢耳。其用有三。固腸胃有收斂之能。下胎衣無推蕩之峻。澀可去脫。石脂為收斂之劑。赤入丙。白入庚。二石脂皆手足陽明藥也。其味甘。其氣溫。其體重。其性澀。澀而重。故能收濕止血而固下。甘而溫。故能益氣生肌而調(diào)中。中者腸胃肌肉驚悸黃膽是也。下者腸泄痢崩帶失精是也。五種主療。大抵相同。故本經(jīng)不分條目。但云各隨五色補五臟。別錄雖分五種。而性味主治。亦不甚相遠。但以五味配五色為異。亦是強分耳。赤白二種。一入氣分。一入血分。故時用上之。張仲景用桃仁湯。治下痢便膿血。取赤石脂之重澀。入下焦血分而固脫。干姜之辛溫暖下焦氣分而補虛。粳米之甘溫。佐石脂干姜而潤腸胃也。
赤畏(芫花)惡(大黃松脂)白畏(黃芩甘草黃連)惡(松脂)
陽起石
(凡入藥燒后水用之。凝白者佳。亦有用燒酒浸過。同樟腦入罐升煉取粉用者。)【氣味】咸微溫?zé)o毒。
【主治】男子婦人下部虛冷。腎氣乏絕。子臟久寒。右腎命門氣分藥也。下焦虛寒者宜用之。須水飛用之。凡石藥冷熱皆有毒。務(wù)宜斟酌。即用亦非久服之藥。
紫菀
(凡使先去須。有白如練色者。號白羊須草。自然不同。去頭及土用。東流水洗凈。以蜜浸一宿。至明拴火上焙干用。一兩用蜜二分。)【氣味】苦溫?zé)o毒。
【主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jié)氣。至蠱毒痿。安五臟。療咳吐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
補不足。小兒驚癇。治尸疰。補虛下氣。勞氣虛熱。百邪鬼魅。調(diào)中消痰。止渴潤肌膚。添骨髓。益脈氣。主息賁。
惡(天雄瞿麥本雷丸遠志)畏(茵陳)
蒼耳子
(入藥炒熟搗去刺用。或酒拌蒸過用。)【氣味】甘溫有小毒。又曰甘無毒。
【主治】風(fēng)頭寒痛。風(fēng)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氣。治肝熱明目。治一切風(fēng)氣。填髓。暖腰腳。治瘰瘡疥及瘙癢。炒香浸酒服。去風(fēng)補益。
忌(豬肉馬肉米泔害人)
劉寄奴
(凡采得去莖葉只用實。以布拭去薄殼令凈。拌酒蒸從巳至申。曝干用。)【氣味】苦溫?zé)o毒。
【主治】破血下脹。多服令人下痢。下血止痛。治產(chǎn)后余疾。止金瘡血極效。心腹痛。下氣。水脹血氣。通婦人經(jīng)脈癥結(jié)。止霍亂水瀉。小兒尿血。新者研末服。
豆蔻
(即草果。)【氣味】辛溫澀無毒。又大辛熱。陽也。浮也。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
【主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下氣。止霍亂一切冷氣。消酒毒。調(diào)中補胃。健脾消食。去客寒心與胃痛。治瘴癘寒瘧。傷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濕。開郁破氣。殺魚肉毒。制丹砂。然豆蔻治病。取其辛熱浮散。
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濕。開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嵐煙瘴。飲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濕郁滯之病。故食料必用與之相宜。然過多亦能助脾熱傷肺損目。或云與知母同用。治瘴瘧寒熱。取其一陰一陽無偏勝之害。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
款冬花
【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邪邪氣。消渴喘息呼吸。療肺氣心促急熱勞咳連連不絕。涕唾稠粘。肺痿肺癰吐膿血。潤心肺。益五臟。除煩消痰。洗肝明目。及中風(fēng)等疾。
本經(jīng)主咳。古方用為溫肺治嗽之最。
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黃芩連翹青葙)
本
【氣味】辛溫?zé)o毒。氣濃味薄。升也陽也。足太陽本經(jīng)藥。
【主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fēng)頭痛。長肌膚。悅顏色。辟霧露。潤澤。療風(fēng)邪曳金瘡??勺縻逅幟嬷?。治一百六十種惡風(fēng)鬼疰。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頭風(fēng)。治皮膚疵酒粉刺癇疾。治太陽頭痛巔頂痛。大寒犯腦。痛連齒頰。頭面身體皮膚風(fēng)濕。督脈為病。脊強而厥。治癰疽。排膿。內(nèi)塞。夫本乃太陽經(jīng)風(fēng)藥。其氣雄壯。
寒氣郁于本經(jīng)頭痛必用之藥。顛頂痛非此不能除。與木香同用。治霧露之清邪中于上焦。與白芷同作面脂。既治風(fēng)又治濕。亦各從其類也。
惡(茹)畏(青葙子)
補骨脂
(俗名為破故紙。)【氣味】辛大溫?zé)o毒。
【主治】五癆七傷。男子腰疼。時冷。婦人血氣。墮胎。興陽事。明耳目。治腎泄。通命門。斂精神。其性屬火。收斂神明。能使心胞絡(luò)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澀以治脫之義也。然又言故紙能補脾者。非補脾也。凡人腎氣虛弱。則陽氣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氣寒。則令人胸膈痞塞。不進飲食。遲于運化。遂或腹脅虛脹?;驀I吐痰涎。
或腸鳴泄瀉。譬如鼎釜之物。若無火力。雖終日不熟。濟生二神丸。治脾胃虛寒。用破故紙補腎。肉豆蔻補脾。脾腎互交。故紙補腎即所以補脾也。
忍冬
(即金銀花。)【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止氣下熱毒血痢水泄。一切風(fēng)濕氣。及諸腫毒癰疽疥癬楊梅。莖葉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稱其治風(fēng)濕脹。解痢逐尸為要藥。而后世不復(fù)知用。后世稱其消腫散毒治瘡為要藥。
而昔人并未言及。古今之理。固不一轍。而推究各極其妙。古今之揆一也。
使君子
【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殺蟲。療瀉痢。健脾胃。除虛熱。諸藥殺蟲者。多是辛苦。唯使君子榧子甘而殺蟲。俗謂殺蟲殆盡無消食。孰知樹有蠹。屋有蟻。國有盜。福耶禍耶。(服之忌飲熱茶。)
五倍子
【氣味】酸咸平無毒。乃蟲食之津液結(jié)成者。其味酸咸。
【主治】能斂肺止血?;抵箍适蘸埂F錃夂?。能散熱毒瘡腫。其性收。能除泄痢濕爛。凡黃昏咳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劑。唯五味五倍能斂而降之也。百藥煎其功與五倍子不異。但經(jīng)釀過。其體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飲熱渴諸病。
訶子
(梵言訶黎勒。凡用以酒浸后蒸一伏時。刀削去皮。取肉銼焙。用核則去肉。)【氣味】苦溫?zé)o毒。又苦酸平苦重酸輕味濃。陰也降也。
【主治】冷氣心腹脹滿。下食。破胸膈結(jié)氣。通利津液。止水道。黑髭發(fā)。下宿物。止腸久泄。赤白痢。消痰下氣?;抽_胃除煩。治水調(diào)中。止嘔吐霍亂。心腹虛痛。奔豚腎氣。
肺氣喘急。五膈氣。腸風(fēng)瀉血。崩中帶下。懷孕漏胎。及胎動欲生。脹悶氣喘。并患痢人肛門急痛。產(chǎn)婦陰痛。和蠟燒煙熏之及煎湯熏洗。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shù)枚殊勝。實大腸。斂肺降火。訶子同烏枚五倍子用則收斂。同橘皮濃樸用則下氣。同人參用則能補肺治咳嗽。東垣云。嗽藥不用者非矣。但咳嗽未久者不可驟用。
芫花
【氣味】苦溫有大毒。
【主治】凡人飲有五。癥由內(nèi)啜水漿。外受濕氣。郁蓄而為留飲。流于肺則為支飲。令人喘咳寒熱。吐沫背寒。流于肝則為懸飲。令人咳唾痛引缺盆兩脅。流于心下則為伏飲。令人胸滿嘔吐。寒熱眩暈。流于腸胃則為痰飲。令人腹鳴吐水。胸脅支滿?;蜃餍篂a。忽肥忽瘦。
流于經(jīng)絡(luò)則為溢飲。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氣腑腫。芫花之性。逐水泄?jié)?。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經(jīng)所謂開鬼門潔凈府之法也。但其性甚猛捷。不可輕用損人真元也。
益母草
(根莖花葉。)【氣味】微苦甘。俱可入藥同用。白花者入氣分。紫花者入血分。
【主治】明目益精。調(diào)經(jīng)益產(chǎn)。腫毒瘡瘍。胎漏產(chǎn)難。胎衣不下。但根莖花葉專于行血。而子則行中有補也。
紫石英
(凡入丸散用火醋淬七次。碾末。水飛過。曬干入藥。)【氣味】甘溫?zé)o毒。入手少陰足厥陰血分藥也。
【主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fēng)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
療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jié)氣。補心氣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癰腫。令人悅澤。養(yǎng)肺氣。治驚癇蝕膿。紫石英上能鎮(zhèn)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濕以去枯也。心生血。肝藏血。其性暖而補。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虛寒不孕者宜之。別錄言其補心氣。甄權(quán)言其養(yǎng)肺者。殊昧氣陽血陰營衛(wèi)之別。惟本經(jīng)所言諸證甚得此理。
畏(扁青附子)惡(甲黃連)
橘核仁
(凡用須以新瓦焙香。去殼取仁。研碎入藥。)【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橘核入足厥陰與青皮同功。故治腰痛潰疝在下之病。不獨取象于核。和濟局方。治諸疝痛及內(nèi)潰卵腫偏墜?;蛴踩缡?。或腫至潰。有橘核丸用之有效。
金櫻子
【氣味】咸澀平無毒。
【主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又止遺泄。取其溫且澀也。世人待紅熟時。取汁熬膏。味甘全斷澀味。都全失本性。大誤也。惟當(dāng)取半黃者。干搗末用之。若無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則不可。若精氣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大薊根
【氣味】甘溫?zé)o毒。又曰有毒。
【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搗根絞汁服半升。主崩中血下立瘥。
葉治腸癰腹臟瘀血。作運撲損。生研酒并小便任服。又惡瘡疥癬同鹽研之。
小薊根
【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養(yǎng)精保血。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瘡出血嘔血等。絞取汁溫服。作煎和糖。合金瘡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治熱毒風(fēng)并胸膈煩悶。開胃下食。退熱補虛損。苗去煩熱。生研汁服。作菜食除風(fēng)熱。夏月熱煩不止。搗汁半升服之瘥。小薊力微。只可退熱。
不似大薊能健養(yǎng)下氣也。大小薊皆能破血。但大薊兼療癰腫。而小薊專主血。不能消腫也。
莪術(shù)
(酒醋浸過。面包煨熟用良。)【氣味】辛溫?zé)o毒。其色黑。能破氣中之血。入氣藥中發(fā)諸香。
【主治】雖為泄劑。亦能益氣。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皆因之以治氣短不相接續(xù)也。
狗脊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腰脊強。關(guān)機緩急周痹。寒濕膝痛。頗利老人。療失溺不節(jié)。男女腳弱腰痛。風(fēng)邪淋露。少氣目暗。堅脊利俯仰。女子傷中關(guān)節(jié)重。男子女人毒風(fēng)軟腳。腎氣虛弱。續(xù)筋骨。
補益男子。強肝腎。治風(fēng)虛。
蠡實
(即馬藺子。凡入藥。炒過用。治疝則以醋拌炒之。)【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風(fēng)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輕身。止心煩滿。利大小便。長肌膚肥大。療金瘡血內(nèi)流癰腫有效。婦人血氣煩悶。產(chǎn)后血暈。并經(jīng)脈不止。崩中帶下。消一切瘡癤。止鼻衄吐血。通小腸。消酒毒。治黃病。殺蕈毒。敷蛇蟲咬。治小腹疝痛。腹內(nèi)冷積水痢諸病。
【花實及根葉】【主治】去白蟲。療喉痹。多服令人溏泄。主癰疽惡瘡。
海帶
【氣味】寒咸無毒。
【主治】婦人病及療風(fēng)下水。亦可催生。治癭瘤結(jié)核功同海藻。
晚蠶砂
(曬干淘凈再曬??删檬詹粔?。)【氣味】甘辛溫?zé)o毒。
【主治】腸鳴。熱中消渴。風(fēng)痹癮疹。炒黃袋盛浸酒。去風(fēng)緩諸節(jié)不隨。皮膚頑痹。冷血瘀血。腰腳冷疼。及婦人血崩頭風(fēng)風(fēng)赤眼。去風(fēng)除濕。蓋蠶屬火。其性燥。燥能勝風(fēng)去濕。故主療風(fēng)濕之病也。
全蝎
【氣味】甘辛平有毒。
【主治】蝎產(chǎn)于東方。色青屬木。足厥陰經(jīng)藥也。故治厥陰諸病。諸風(fēng)掉眩。搐掣瘧疾。寒熱耳聾無聞。皆屬厥陰風(fēng)木。故東垣云。凡疝氣帶下。皆屬于風(fēng)。蝎乃活風(fēng)要藥。俱宜加而用之。
郁李仁
(先以湯浸去皮尖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陰干。研如膏用之。)【氣味】酸平無毒。陰中之陽。脾經(jīng)氣分藥也。
【主治】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利小便水道。腸中結(jié)氣。關(guān)格不通。泄五臟膀胱急痛。
宣腰胯冷膿。消宿食。下氣破癖氣。下四肢水。酒服四十九粒。能瀉結(jié)氣。破血潤燥。專治大腸氣滯燥澀不通。研和龍腦點赤眼。蓋郁李仁又甘苦而潤。其性降。故能下氣利水。
麥
(一名麥芽。)【氣味】咸溫?zé)o毒。
【主治】消食和中。破冷氣。去心腹脹滿。開胃。止霍亂。除煩悶。消痰飲。破癥結(jié)。能催生落胎。補脾胃虛。寬腸下氣。腹鳴者用之。麥谷芽粟皆能消化一切米面諸果食積。其麥芽神曲二藥。胃氣虛人宜服之。以代戊己腐熟水谷。豆蔻縮砂烏梅木瓜芍藥五味子為之使。但有積者能消化。無積而久服。則消人元氣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須同白術(shù)諸藥兼用。則無害矣。
谷
(一名谷芽。)【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蜈蚣
(采得真者。去頭足并尾。以薄荷葉包?;痨杏弥7蛤隍级?。以烏雞糞或大蒜涂之立效?;蛞曰饸庋嘈А;蛞灾┲胛嘈??;蛞则因鯎v敷之亦效。)【氣味】辛溫有毒。
【主治】蠱毒。啖諸蛇蟲魚毒。療心腹寒熱積聚。治癥癖。小兒驚癇臍風(fēng)口噤。丹毒禿瘡瘰。蓋行而疾者。唯風(fēng)與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風(fēng)。蓋厥陰經(jīng)藥也。故所主諸癥多屬厥陰。凡用取身扁而長。黑頭赤足者為良。千足蟲與蜈蚣相似。但頭上有白肉。面并嘴俱尖。
若誤用并犯其腥臭氣。入腦致死。不可不慎。重選擇之。
爐甘石
(此物點化為神藥絕妙。九天三清俱尊之曰爐先生。非小藥也。凡用以炭火紅。童子小便淬七次。水洗凈。研粉水飛過曬用。)【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止血消腫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同龍腦點治目中一切諸病。爐甘石陽明經(jīng)藥也。受金銀之氣。故治目病為要藥。
陽起石
(凡入藥燒后水用之。凝白者佳。又用火中赤。酒淬七次。研細水飛過日干。亦有用燒酒浸過。同樟腦入罐升煉取粉用者。)【氣味】咸微溫?zé)o毒。
【主治】崩中漏下。破子臟中血癥瘕結(jié)氣。寒熱腹痛。無子。陰痿不起。補不足。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久服不饑。令人有子。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痹。
子宮久冷。冷癥寒瘕。止月水不定。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補命門不足。散諸熱腫。
桃花石
(出申州鐘山縣。似赤石脂。但舐之不著舌者是也。)【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大腸中冷膿血痢。久服令人肥悅能食。
麥飯石
(此石碎如棋子。炭火燒赤。投米醋中浸之。如此十次。研末篩細。入乳缽內(nèi)用數(shù)入更碾五七日。要細膩如面極細方有效。若不細。涂之即極痛也。)【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
玄精石
【氣味】咸溫?zé)o毒。
【主治】玄精石稟太陰之精。與鹽同性。其氣寒而不溫。其味甘咸而降。同硫黃硝石。治上盛下虛。救陰助陽。有扶危拯逆之功。故鐵甕申先生來復(fù)丹用之。正取其寒以配硝硫之熱。
開寶本草。言其性溫誤矣。故古方不見用。近世補藥及傷寒多用之。其著者治傷寒正陽丹出汗也。
硼砂
【氣味】苦辛暖無毒。
【主治】硼砂味甘微咸而氣涼。色白而質(zhì)輕。故能去胸膈上焦之熱。素問云。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以甘緩之是也。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膩。故治噎膈積聚骨硬結(jié)核惡肉陰潰用之者。
取其柔物也。治痰熱眼目障翳用之者。取其去垢也。
玄明粉
【氣味】辛甘無毒。沉也陰也。
【主治】心熱煩躁。并五臟宿滯癥結(jié)。明目。退膈上虛熱。消腫毒。大抵玄明粉其用有二。
去胃中之實熱。蕩腸中之宿垢。用此以代盆硝耳。神農(nóng)本草言樸硝煉餌服之。輕身神仙。玄明傳云。陰中有陽。能除一百二十種疾。蓋因方士竄入之言。后人因此制為玄明粉。煉多偏。佐以甘草。去其咸寒之毒。遇有三焦腸胃實熱積滯。少年氣壯者。量與服之。亦有速效。若脾胃虛冷。及陰虛火動者。服之是速其咎矣。
蟾酥
【氣味】甘辛溫微毒。即蟾蜍眉間之白汁也。以油單紙裹眉裂之。酥出紙上。陰干用。真者輕浮。入口味甜。其汁不可入人目。令人赤腫目盲。急以紫草汁洗點即消。
【主治】小兒疳積腦疳。治腰腎冷。并助陽氣及療蟲牙齒縫出血。拔發(fā)背疔瘡一切惡腫。
石硫黃
【氣味】酸溫有毒。
【主治】古方未有服餌硫黃者。本經(jīng)所用。只于治瘡蝕。攻積聚冷氣腳弱等。而近世遂火煉治為常服丸散。觀其治煉服食之法。殊無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論議節(jié)度。故服之其效雖緊。
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土硫黃辛熱腥臭。只可治疥殺蟲。不可服。
長松根
【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風(fēng)血冷氣宿疾。溫中去風(fēng)。治大風(fēng)惡疾。眉發(fā)墮落。百骸腐潰。每以一兩入甘草少許。水煎服旬日即愈。又解諸蟲毒。補益長年。
白頭翁
(一名野丈人?;ㄗ忧o葉同。)【氣味】苦溫?zé)o毒。氣濃味薄。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主治】溫瘧狂。寒熱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腹痛。療金瘡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百節(jié)骨痛。項下瘤。一切風(fēng)氣。暖腰膝。明目消贅。
山慈菇
【氣味】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癰腫瘡瘰結(jié)核等。醋磨敷之。亦剝?nèi)嗣嫫?。除。主疔腫。攻毒。破皮。解諸毒蠱毒蛇蟲狂犬咬。
石蒜
(一名一枝箭。蒜以根狀名。箭以莖狀名。又曰金燈花根。)【氣味】辛甘有小毒。
【主治】敷貼腫毒。疔瘡惡核??伤宸『辜皳v敷之。及中溪毒者。酒煎半升服。取吐良。
杜衡
(即土細辛。)【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風(fēng)寒咳逆。作浴湯香人衣體。止氣奔喘促。消痰飲。破留血項間癭瘤之疾。下氣殺蟲。古方吐藥往往用杜衡者。非杜衡也。乃及已也。及已似細辛而有毒吐人。昔人多以及已當(dāng)杜衡。杜衡當(dāng)細辛。故爾錯誤也。杜衡則無毒不吐人。功雖不及細辛。而亦能散風(fēng)寒。下氣消痰行水破血也。
三七根
(一名金不換。)【氣味】甘微苦溫?zé)o毒。
【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涂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jīng)水不止。產(chǎn)后惡血不下。血暈血痛。赤目癰腫?;⒁邆T病。此藥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沖心。杖后尤宜服之。產(chǎn)后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溫味甘微苦。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與騏竭紫相同。
列當(dāng)
(一名草蓯蓉根。與肉蓯蓉極相類。刮去花。壓扁以代肉者。功力殊劣。即列當(dāng)。)【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男子五勞七傷。補腰腎。令人有子。去風(fēng)血。煮酒浸酒服之。
蘼蕪
(一名蘄。其葉似當(dāng)歸。其香似白。故有蘄江蘺之名。蘺草生江中。故又曰江蘺。)【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咳逆。定驚氣。辟邪惡。除蠱毒鬼疰。去三蟲。久服通神。主身中老風(fēng)。頭中久風(fēng)風(fēng)眩。作飲止泄瀉。
【花】【主治】入面脂用。
藿香葉
【氣味】辛微溫?zé)o毒。浮而升。陽也??缮山怠H胧肿闾幗?jīng)。
【主治】風(fēng)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脾胃吐逆為要藥。助胃氣。開胃口。進飲食。
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煎湯漱。芳香之氣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嘔逆進飲食。乃手足太陰之藥。故入順氣烏藥散則補肺。入黃四君子湯則補脾也。
山柰根
【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氣痛。寒濕霍亂。風(fēng)蟲牙痛。入合諸香用。
排草香
【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辟臭。去邪惡氣。
野菊
(一名苦薏。生澤畔。莖如馬蘭?;ㄈ缇?。菊甘而薏苦。處處原野極多。與菊無異。但葉薄而尖。多花小而蕊多如蜂窠狀。)【根葉莖花】【氣味】苦辛溫有小毒。
【主治】癰腫疔毒瘰眼息。
澤蘭
(凡用大小澤蘭。細銼。以絹袋盛懸于屋南畔角上令干用。)【氣味】苦微溫?zé)o毒。
【主治】金瘡癰腫瘡膿。蘭草澤蘭氣。香而溫。味辛而散。陰中之陽。足太陰厥陰經(jīng)藥也。
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氣舒。則三焦通利而正氣和。肝郁散。則榮衛(wèi)流行而病邪解。蘭草走氣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殺蠱辟惡。而為消渴良藥。澤蘭走血分。故能治水腫。涂癰毒。破瘀血。消癥瘕。而為婦人要藥。雖是一類。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藥補瀉皆不同也。
水蘇
(一名龍腦薄荷。)【莖葉】【氣味】辛微溫?zé)o毒。
【主治】水蘇之功。專于理血下氣。清肺辟惡消谷。故太平和濟局方。治吐血衄血唾血咳血下血血淋口臭口苦口甜喉腥邪熱諸病。有龍腦薄荷丸。方藥多不錄。用治血病果有殊效。
由跋
(是虎掌新根。大干半夏一二倍。四畔未有子牙。其宿根即虎掌也。)【氣味】辛苦溫有毒。
【主治】毒腫結(jié)熱。
鳳仙
(一名急性子。)【子】【氣味】微苦溫有小毒。
【主治】產(chǎn)難積塊噎膈。下骨哽。透骨通竅。鳳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軟堅。庖人烹魚肉。硬者投數(shù)粒即易軟爛。是其驗也。緣其透骨。最能損齒。與玉簪根同。凡服者不可著齒。
多用亦戟人咽。
木鱉子仁
【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折傷。消結(jié)腫惡瘡。生肌止腰痛。除粉刺。婦人乳癰。肛門腫痛。醋磨消腫毒。治疳積痞塊。利大腸瀉痢痔瘤瘰。
降真香
【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燒之辟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小兒帶之。辟邪惡氣。療折傷金瘡。止血定痛。消腫生肌。
樟腦
(釋名韶腦。)【氣味】辛熱無毒。
【主治】通關(guān)竅。利滯氣。治中惡邪氣。霍亂心腹痛。寒濕香港腳。疥癬風(fēng)瘙齲齒。殺蟲辟毒。著鞋中去香港腳。蓋樟腦純陽。與焰硝同性。水中生火。其焰益熾。今丹爐及煙火家多用之。辛熱香竄。稟龍火之氣。去濕殺蟲。此其所長。故燒煙熏衣筐席簞。能辟壁虱蟲蛀。
阿芙蓉
(俗作鴉片。)【氣味】酸澀溫微毒。
【主治】瀉痢脫肛不止。能澀丈夫精氣。今人房中術(shù)用之。京師售一粒金丹。云通治百病。
皆方伎家之術(shù)耳。
曲
【小麥曲】【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消谷止痢。平胃氣。消食痔。治小兒食癇。調(diào)中下氣。開胃。療臟腑中風(fēng)寒。主霍亂心膈氣痰逆。除煩破癥結(jié)。補虛去冷氣。除腸胃中塞不下食。令人有顏色。落胎并下鬼胎。止河魚之疾。
【大麥曲】【氣味】同前。
【主治】消食和中。下生胎。破血。取五升。以水一斗煮三沸。分五服。其子如糜。令母肥盛。
【面曲米曲】【氣味】同前。
【主治】消食積酒積糯米積。研末酒服立愈。余功同小麥曲。
飴糖
(釋名餳音徐。糖之清者曰飴。稠者曰餳。色紫類琥珀者。方中謂之膠飴。干枯者名餳。方家用飴。乃云膠飴。是濕糖如濃蜜者。其寧結(jié)及牽白者餳糖不入藥用。)【氣味】甘大溫?zé)o毒入太陰經(jīng)。
【主治】補虛乏。止渴去血。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治吐血。消痰潤肺止嗽。健脾胃。補中。打損瘀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惡血。又傷寒大毒嗽。于蔓菁薤汁中煮一沸。頓服之良。
脾弱不思食人。少用能和胃氣。亦用和藥。解附子草為頭毒。古方建中湯多用之。糖與酒皆用米。而飴居上品。酒居中品。是糖以和潤為優(yōu)。酒以醺亂為劣。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飴之甘以緩中也。飴乃脾經(jīng)氣分藥也。甘能補脾之不足。
血余
(頭上曰發(fā)。屬足少陰陽明。耳前曰鬢。屬手足少陽。目上曰眉。屬手足陽明。唇上曰髭。屬手陽明。頦下曰須。屬足少陰陽明。兩頰曰髯。屬足少陽。其經(jīng)氣血盛則美而長。氣多血少則美而短。氣少血多。則少而惡。氣血俱少。則其處不生。氣血俱熱。則黃而赤。氣血俱衰。則白而落。
【氣味】苦微溫?zé)o毒。
【主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兒驚癇。止血。鼻衄燒灰吹之立已。燒灰療轉(zhuǎn)胞小便不通。赤白痢。哽噎。癰腫。疔腫骨疽雜瘡。消瘀血。補陰甚捷。發(fā)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補陰。療驚癇。去心竅之血。
牛膝
【氣味】苦酸平無毒。乃足厥陰少陰所主之藥。
【主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墮胎。男子陰消。老人失溺。婦人月水不通。
補腎填精。逐惡血留結(jié)。助十二經(jīng)脈。壯陽道。大抵得酒則能補腎肝。生用則能去惡血。最能引諸藥下至于足。又云春夏用莖葉。秋冬用根。而葉汁之效尤速。
龍骨
【氣味】甘平無毒。陽中之陰。入手足少陰厥陰經(jīng)。
【主治】益腎鎮(zhèn)驚。止陰瘧。收濕氣。療多寐泄精。小便自泄。生肌斂瘡。蓋澀可去脫。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腸而鎮(zhèn)驚。又主帶脈為病。
人參
【氣味】甘微寒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經(jīng)而能補陰火。用本臟藥相佐使。隨所引而相補一臟入脾亦歸其所喜。
【主治】止渴生津液。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安胃和中。除邪氣霍亂吐逆。止消渴。通血脈。得升麻為引。用補上焦之元氣。瀉肺中之火。得茯苓為引用。補下焦之元氣。瀉腎中之火。得麥門冬則生脈。得干姜則補氣。凡人面白面黃面青黧悴者。皆脾肺腎氣不足可用也。面赤面黑者。為氣壯神強。不可用也。脈之浮而芤濡虛大遲緩無力。沉而遲澀弱細結(jié)代無力者。皆虛而不足可用也。脈弦長緊實滑數(shù)有力者。皆火郁內(nèi)實不可用也。喘嗽勿用者。謂痰實氣壅。不可用之以益其實也。若腎虛氣短而促者急用之。肺寒而咳。則寒束熱邪。壅滯在肺。固宜禁用。若自汗惡寒而咳。中氣不調(diào)急用之。久病而郁熱在肺。則火抑于內(nèi)。宜發(fā)不宜補。忌用之。若肺虛火旺。氣短自汗。非人參為之君。何以補肺之陽。瀉肺之陰。諸痛不可驟用者。乃邪氣方銳。宜散而不宜補也。若里虛吐利。及久病胃弱虛痛喜按者。非人參為之君。何以升中氣之陽。降中氣之陰。故古人治肺寒以溫肺湯。治肺熱以清肺湯。治中滿以分消湯。合血虛以養(yǎng)榮湯。皆有人參在焉。所謂邪之所輳。其氣必虛。養(yǎng)正則邪自除。陽旺則陰血生。至理所在。貴于配合得宜。
反(漏蘆)惡(山楂溲疏鹵咸)忌(鐵器)
蒺藜
【氣味】苦溫?zé)o毒。
【主治】明目輕身??饶娣勿糁T風(fēng)瘍。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乏。古方補腎治風(fēng)。皆用白蒺藜。補腎益精。則用沙苑蒺藜。然究之其性宣通。久服不冷而無壅熱。腎水自得其天。功用俱同一也。(白者炒研去茨用。沙苑者酒蒸曬干。)
天南星
(造膽星法。以生南星研末。臘月取黃牯牛膽汁和劑納入膽中。系懸風(fēng)處干之。年久者彌佳。)【氣味】苦溫有大毒。陰中之陽??缮山?。乃手足太陰脾肺之藥。
【主治】性辛而麻。故能治風(fēng)散血。氣溫而燥。故能勝濕除涎。緊而毒。故能攻積拔腫。而治口舌縻。然得防風(fēng)則不麻。得牛膽則不燥。得火炮則不毒。
蛤蚧
(凡用須炙令黃色熟搗??诤僭S。奔走不喘息者、乃為真也??扇胪枭?。其毒在眼。
須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雄為蛤。雌為蚧。身長四五寸。尾與身等。藥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氣味】咸平有小毒。
【主治】積久咳嗽。肺痿咯血。肺癰急。通水道。昔人言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蛤蚧補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
桑寄生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去女子崩中不足。安胎及產(chǎn)后余疾。下乳汁。助筋骨。益血脈。
棗仁
【氣味】酸平無毒。
【主治】心腹寒熱邪結(jié)氣聚。四肢酸痛濕痹。安五臟。療心煩不得眠。補中益肝氣。泄虛汗煩渴。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療不得眠。正如麻黃發(fā)汗。根節(jié)能止汗也。大抵酸棗實生用之味酸性收。專主肝病寒熱結(jié)氣。酸痹久泄。臍下滿痛之癥。其仁炒熟用。則甘而潤。故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癥。皆足厥陰少陽藥也。今人專以棗仁為心家之藥。則不明此理矣。蓋木為心之母。謂虛則益其母可也。
遠志
【氣味】苦溫?zé)o毒。(須去心。仍用甘草湯浸一宿。焙干用。腎經(jīng)氣分之藥也。)【主治】咳逆?zhèn)?。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強志倍力。婦人血噤失音。小兒客忤。腎積奔豚。治一切癰疽。但遠志入足少陰腎經(jīng)。非心經(jīng)之藥。其功專于強志益精。令不健忘。蓋精與志。皆腎經(jīng)之所藏。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而善忘也。三因方云。遠志酒治癰疽有奇功。蓋亦補腎之功也。
沒藥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破血止痛。療金瘡杖瘡諸惡瘡痔漏。卒下血。破癥瘕宿血。損傷瘀血。消腫定痛生肌。大概乳香活血。沒藥散舊而生新。皆能止痛消腫。故方藥中每相兼而用之也。
茯神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五勞口干。止驚悸。療風(fēng)眩風(fēng)虛。開心益智。安魂魄。養(yǎng)精神。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人虛而小腸不利。加而用之。神木即茯神心內(nèi)木。療毒風(fēng)筋攣。心神驚掣。治香港腳痹痛。
(白赤)茯苓
【氣味】甘平無毒。浮而升。陽也。白者入手太陰足太陽經(jīng)氣分。赤者入足太陰手少陰太陽氣分。
【主治】心下結(jié)痛。寒熱煩滿。咳逆??诮股喔?。利小便。止消渴。大腹淋瀝。膈中痰水。
開胸肺。調(diào)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開胃止嘔逆。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小兒驚癇。女人熱淋。暖腰膝。安胎。除濕益燥。緩脾生津。導(dǎo)氣平火。開腠理。泄膀胱。療腎積奔豚。
赤茯苓主治。破結(jié)氣。瀉心小腸膀胱濕熱。利竅行水。蓋茯苓之白入壬癸。
赤者入丙丁。味甘而淡又降也。為陽中之陰。服食至要云。茯芩通神而至靈。和魂而煉魄。利竅而益肌。濃腸而開心。調(diào)榮而理衛(wèi)。大抵得松之余氣孕毓而成。屬金之質(zhì)。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止之者何。茯苓多益心脾。性美。下能接引諸溫暖藥歸就腎經(jīng)。腎得真火而真氣固。故八味丸之不離茯苓者是也。利之者何。凡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茯苓淡滲而色白為金之象。金之令上行而下降。金能生水。
澀者有不利之乎。然本草言茯苓利小便。伐腎邪。有降而下之之功。而丹溪又言陰虛者不宜用。似亦相反何也。蓋肺虛心虛胞熱厥陰病者皆虛熱也。其人必上熱下寒。脈虛而弱。法當(dāng)用升陽之藥。以升水降火。膀胱不約。下焦虛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脫陽之癥。其人必肢冷脈遲。法當(dāng)用溫暖之藥。峻補其下。交濟坎離。二癥皆非茯苓淡滲之藥所能益其元氣。
朱氏之謂陰虛不可用者。此之謂也。素問云。心虛則少氣遺溺。下焦虛則遺溺。胞遺熱于膀胱則遺溺。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厥陰病則遺溺閉癃。朱氏之不欲驟用者。其深明于此理也。若肺氣盛者實熱也。其人必氣壯脈強。寒淫所勝。素問所云肺氣盛則便數(shù)而欠。非茯苓之淡滲。何以分陰陽而導(dǎo)濕。本草之必用以伐腎邪者。此之謂也。
小麥
【氣味】甘微寒無毒。入少陰太陽之經(jīng)。
【主治】養(yǎng)心及肝。其功除煩止渴。收汗利溲止血。新者性熱。陳者平和。浮者主治虛汗。
麥麩性涼而熱。凡人身體疼痛及瘡瘍腫爛沾漬?;蛐菏钤露化彔€潰。不能著席睡臥者。并用夾褥盛麩縫合。藉臥為良。
白附子
【氣味】辛甘大溫有大毒。入陽明經(jīng)能引藥勢上行。
【主治】中風(fēng)失音。一切冷風(fēng)氣。面瘢疵。小兒毒暑入心。痰塞心孔?;杳源ま7穷ㄑV畡?。不能伐之。三生丸君白附子。此之謂也。
紫河車
(采得投長流水洗凈血污。蒸搗入藥為良。筋膜乃初結(jié)真氣。不可剔去。)【氣味】甘咸無毒。
【主治】血氣羸瘦。男女一切虛損勞極。癲癇失志恍惚。安心養(yǎng)血。益氣補精。
大棗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屬土而有火。味甘性緩。甘先入脾。為脾經(jīng)血分之藥。仲景治奔豚用大棗湯。滋脾土以平腎氣也。治水飲脅痛有十棗湯。益土而勝水也。方藥中用姜棗作引。溫以補不足。甘以緩陰血也。有齒病疳病患不宜啖棗。小兒尤不宜食。令齒黃生。與蔥同食。令人五臟不和。與魚同食。令人腰腹痛。
龜甲
(凡使鋸去四邊。石上磨凈。炭火炮過。醋涂酥炙。或以酒炙用。)【氣味】甘平有毒。
【主治】血滯麻痹。久嗽虛瘧。屬金水。功長于補陰。治血治勞。蓋龜鹿皆靈而有壽。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版以補心補腎補血以養(yǎng)陰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脈。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以養(yǎng)陽也。古人制龜鹿二仙膏見神工之能事矣。龜下甲治漏下赤白。破癥瘕。去瘀血。止血痢。續(xù)筋骨。療勞倦。四肢無力。腰腳酸痛。
神曲
(凡用炒黃以助土氣。陳久者良。)【氣味】甘辛溫?zé)o毒。陽中之陽也。入足陽明經(jīng)。
【主治】化水谷宿食癥結(jié)宿滯。健脾暖胃?;魜y泄痢。炒研酒服?;禺a(chǎn)婦乳。
五加皮
【氣味】辛溫?zé)o毒。五加者五車星之精也。水應(yīng)五湖。人應(yīng)五德。位應(yīng)五方。物應(yīng)五車。故青精入莖。則有東方之液。白氣入節(jié)。則有西方之津。赤氣入花。則有南方之光。玄精入根。則有北方之。黃煙入皮。則有戊己之靈。五神鎮(zhèn)生。相轉(zhuǎn)育成。餌之者真仙。服之者反嬰。
【主治】風(fēng)濕痿痹。壯筋骨。順氣化痰。添精補髓。男子陰痿囊下濕。小便余瀝。女人陰癢及腰瘠痛弱。釀酒飲治四肢拘攣。去皮膚風(fēng)濕。
僵蠶
【氣味】咸辛平無毒。浮而升。陽中之陽也。入厥陰陽明之藥。
【主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男子陰痿。女子崩中赤白。產(chǎn)后腹痛。滅諸瘡瘢痕。療一切金瘡疔腫風(fēng)痔。蓋僵蠶屬火兼土與金。木老得金。氣僵而不化。治喉痹者。取其清化之氣。從治相火者。取其散濁結(jié)滯之痰。因其氣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有枸杞蠶一種。生枸杞樹上。取之曝干曬用。主治益陽道填精。炙黃入地黃丸。功長于補腎。治腎家風(fēng)虛。
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
百合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中益氣。止涕淚。除心下急滿。潤肺止嗽。仲景治百合病。有百合知母湯。百合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凡四方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知何義。
阿魏
(臭而止臭者。乃為真。驗法有三。一以半銖安熟銅器中一宿。至明沾阿魏處白如銀汞。無赤色。一以一銖置五斛草自然汁中一夜。至明如鮮血色。一以一銖安于柚樹上樹立干。
便是真者。)【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殺諸小蟲。去臭氣。破癥積。除邪鬼蠱毒。解自死牛羊馬肉諸毒。消肉積。祛傳尸冷氣。辟溫治瘧。
龍眼肉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五臟邪氣。安志。除蠱毒。去三尸蟲。久服強魄聰明。開胃益脾。性味和平。嚴(yán)用和歸脾湯。治思慮勞傷。用龍眼肉取甘味歸脾。能益人之智。通神明也。
鼠粘子
【氣味】辛平無毒。陽中之陰。升也。
【主治】其用有四。治風(fēng)溫癮疹咽喉風(fēng)熱。散諸腫瘡瘍之毒。利凝滯腰膝之氣。
蓖麻子
【氣味】甘辛平有小毒。陰也。
【主治】性善收能追膿。取毒。又能出有形之滯物。故取胎產(chǎn)胞衣刺骨。膠血者用之。
礞石
【氣味】甘咸平無毒。其性下行。陰也沉也。乃足厥陰之藥。
【主治】肝經(jīng)病。故宜以礞石之重墜。疏快其滯。使木平氣下。而痰積通利也。然只可用之救急。若氣弱脾虛者不宜僭服。
白前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脅逆氣。胸逆氣。呼吸欲絕。降氣下痰。手太陰也。然長于降氣。肺氣壅實而有痰者宜之。若虛而兀兀硬氣。則不可用之以泄化源。
鉤藤
【氣味】甘平微寒無毒。入手足厥陰經(jīng)。足厥陰主風(fēng)。手厥陰主火。
【主治】驚癇眩暈。皆肝風(fēng)相火之病。鉤藤通心包于肝木。風(fēng)靜火熄。則諸癥自除。大人頭旋目眩。亦可兼療。
巴戟天
(以連珠多肉濃者為勝。用枸杞子煎湯浸一宿。漉出。再酒浸一伏時。漉出。同菊花熬煎黃。去菊花。以布拭干用。)【氣味】辛甘微溫?zé)o毒。
【主治】大風(fēng)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療頭面游風(fēng)。小腹及陰中相引痛。乃腎經(jīng)血分藥也。
枸杞子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堅筋骨。除風(fēng)去虛勞。補精氣。滋腎潤肺。益陽事。祛下焦肝腎虛熱。蓋枸杞之苗。乃天之精??喔识鴽?。上焦心肺客熱者宜之。枸杞之根乃地骨皮。甘淡而寒。下焦肝腎虛熱者宜之。
是皆三焦氣分之藥。所謂熱淫于內(nèi)。佐以甘寒也。至于子則甘平而潤。性滋而補。專能補腎潤肺。生精益氣。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
密蒙花
(凡使揀凈。酒浸一宿。漉出候干。拌蜜蒸三次入用。)【氣味】甘平微寒無毒。
【主治】青盲膚翳赤腫。多眵淚。消目中赤脈。小兒麩口及疳氣攻眼。羞明怕日。入肝經(jīng)氣血分。潤肝燥。
茺蔚
(益母草子。)【氣味】辛甘微寒無毒。陰中微陽。入手足厥陰經(jīng)。
【主治】能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功。故能明目益精。調(diào)經(jīng)殊功。東垣言瞳子散大者禁用茺蔚子。意謂目得血而能視。茺蔚子行血甚捷。瞳子散大則白不足故禁之。非助火也。然血滯病目。此則宜之。
葳蕤
(采得以竹刀刮去節(jié)皮洗凈。用蜜水浸一宿。蒸焙干用。)【氣味】甘平無毒。能升能降。陽中陰也。
【主治】風(fēng)淫四末。兩目淚爛。男子濕注腰痛。女子面生黑。療風(fēng)溫自汗。身重語言難出。虛勞寒熱痞瘧及一切不足之癥。用代參。不熱不燥。大有殊功。
三棱
【氣味】苦平無毒。陰中之陽也。
【主治】老癖癥瘕。產(chǎn)后惡血。破積氣。消撲損瘀血。真氣虛者勿用。
萆
【氣味】苦平無毒。足陽明厥陰經(jīng)藥也。
【主治】厥陰主筋屬風(fēng)。陽明主肉屬濕。萆之功長于去風(fēng)濕。所以能治緩弱痹遺濁惡瘡諸病。故萆厘清飲。以之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頻數(shù)。白濁如膏之癥。又人飲酒過傷?;虿伙嬀贫^食辛熱葷膩之物。又或因房勞過度。以致小便頻數(shù)而痛。與淋癥澀而作痛者不同。宜用萆以逐除積毒。去濁而厘清也。
土茯苓
【氣味】甘淡平無毒。
【主治】健脾胃。去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療拘攣骨痛惡瘡臃腫。解汞粉銀朱毒。近世有風(fēng)流之人。多病楊梅毒瘡者。希求速效。每用輕粉銀朱等藥愈而復(fù)發(fā)。其毒結(jié)于陽明厥陰二經(jīng)而兼乎他經(jīng)。以致邪之所在則先發(fā)出。如兼少陽太陰。則發(fā)于咽喉。兼太陽少陰。則發(fā)于頭耳??傄韵嗷鸺奈挥谪赎帯<∪鈱俸蹶柮?。水銀輕粉之燥烈。雖能劫脾胃之痰。使諸火上升。俾毒瘡頓愈。不知毒瓦斯竄入經(jīng)絡(luò)筋骨之間。莫之能出。痰涎雖出。血液旋耗。筋失所養(yǎng)。榮衛(wèi)不從。變?yōu)榘b漏。唯土茯苓氣平味甘而淡。為陽明本藥。能健脾胃去風(fēng)濕。脾胃健而榮衛(wèi)從。
風(fēng)濕去而筋骨利。此亦古人未言之秘也。
蕪荑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五內(nèi)邪氣。逐寸白蟲。散腸中喘息。主積冷氣。心腹癥痛。療婦人子宮風(fēng)虛。
孩子疳瀉冷痢。
藿香
【氣味】辛微溫?zé)o毒??缮山?。陽也。入手足太陰經(jīng)。
【主治】風(fēng)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脾胃吐逆。溫中快氣。上焦壅熱。飲酒口臭。并湯嗽之。
香薷
【氣味】辛微溫?zé)o毒。屬金與水。有徹上徹下之功。
【主治】解暑利小便。又治水甚捷。肺得之而清化行也。但飲食不節(jié)。勞役作苦之人。倘患傷暑。而致大熱大渴。汗泄如雨。煩躁喘促。或瀉或吐。須益元氣以降火。不可概用以重虛其表。唯夏月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患頭痛發(fā)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之以發(fā)越陽氣。散水和脾。俗人用代茶湯。謂能解暑。誤之甚也。又其性溫不可熱飲。反致吐逆。
蔥莖白
【氣味】辛平。葉溫。根須平。俱無毒。升也陽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jīng)。
【主治】發(fā)散以通上下陽氣。故活人書治傷寒頭痛如破。用連須蔥白湯主之。仲景治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厥逆脈微者。白通湯主之。內(nèi)用蔥白。若面色赤者。四逆湯加蔥白。
腹中痛者去蔥白??傄阅I惡燥。急食辛以潤之。蔥白之辛溫。以通陽氣也。又蔥管吹鹽入玉莖內(nèi)。治小便不通及轉(zhuǎn)脬危急之癥。但白冷青熱。傷寒湯中不得用青。又春食生蔥。令人面上起游風(fēng)。生蔥同蜜食作下利。燒蔥同蜜食壅氣殺人。生蔥合棗食令人病。合犬雉肉同食。
令人病血。
粳米
(粳音庚。粳乃谷稻之總名也。有早中晚三收。諸本草獨以晚稻為粳者非矣。)【氣味】甘苦平無毒。(生者寒。燔者熱。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
新粳熱。陳粳涼。新米乍食動風(fēng)氣。陳者下氣。病患尤宜。常食干粳飯。令人熱中唇口干。
不可同馬肉食發(fā)痼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急燒倉米灰和蜜漿服之。不爾即死。)【主治】益氣止煩。止渴止泄。溫中和胃氣。長肌肉。補中壯筋骨益腸胃。煮汁主心痛。止渴。斷熱毒下痢。合芡實作粥食。益精強志。聰耳明目。通五臟。好顏色。常食干粳飯。令人不噎。粳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為第一。得天地中和之氣。同造化生育之功。非他物可比。本草言粳米益脾胃。而張仲景白虎湯用之入肺。以味甘為陽明之經(jīng)。色白為西方之象。
而氣寒入手太陰也。桃花湯用之以補少陰之正氣。竹葉石膏湯用之以益不足。
砂
(音鐃。一名透骨將軍。其性毒。服之使人亂。故曰砂。本草云性透物。五金籍之以為先鋒。故號為透骨將軍。凡用須水飛過。去塵穢。入瓷器中重湯煮干。則殺其毒。
今時人多用水飛凈。醋煮干如霜。刮下用之。又一法治用黃丹鍛石作柜赤使用。并無毒。
)【氣味】咸苦辛溫有毒。(中其毒者。生綠豆研汁飲一二升解之。)【主治】砂大熱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積塊內(nèi)癥之病。用之則有神功。蓋此疾皆起于七情飲食所致。痰氣郁結(jié)。遂成有形。妨礙道路。吐食痛脹。非此物化消。豈能去之。其性善爛金銀銅錫。庖人煮硬肉。入砂少許即爛??梢灶愅埔?。所謂化人心為血者。亦甚言其不可多服耳。若被刀刃所傷。以之罨傅。當(dāng)時生痂。
畏(漿水一切酸)忌(羊血)
芡實
(一名雞頭。)【氣味】甘平澀無毒。
【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開胃助氣。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小兒多食令不長。生食多動風(fēng)冷氣。食多不益脾胃。兼難消化。作粉食益人勝于也。
茗茶
【氣味】苦甘微寒無毒。乃陰中之陽??缮山?。入手足厥陰經(jīng)【主治】瘡。利小便。止渴消食。去痰熱。上行能清頭目。并能消暑解酒食毒。凡膏粱炙諸濃味啜之為良。但久啜無度。傷營傷精。血不華色。正如茶序所云。解滯消壅。一日之利暫佳。侵精瘠氣。終身之累殊大。不可不慎。
大麥
【氣味】咸溫微寒無毒。為五谷長。令人多肥。
【主治】消渴止熱。益氣調(diào)中。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仁持剐埂2粍语L(fēng)氣。久食令人肥白?;∧w。為面勝于小麥。無燥熱。面平胃。止渴消食。療脹滿。久食頭發(fā)不白。和針砂沒石子等染發(fā)黑色。寬胸下氣。涼血消積進食。大麥性平?jīng)龌仭S腥嘶祭p喉風(fēng)食不能下。用此面作稀糊令咽以助胃氣。炒食有火。能生熱病。作飯食饗而有益。生則損人。
蒲黃
(凡使勿用松黃并黃蒿。其二件全似。只是味及吐人。真蒲黃須隔三重紙焙令色黃。
蒸半日。卻再焙干用方妙。破血消腫者生用之。補血止血者炒用之。)【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延年。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瀉血。利水道。通經(jīng)絡(luò)。止女子崩中。婦人帶下月候不勻。血氣心腹痛。妊婦下血墜胎。血運血癥。兒枕氣痛。顛撲血悶。排膿瘡癤游風(fēng)腫毒。下乳汁。止泄精。涼血活血。止心腹諸痛。蒲黃乃手足厥陰血分藥也。故能治血治痛。生則能行。熟則能止。與五靈脂同用。能治一切心腹諸痛。
商陸
(取花白者根。銅刀刮去皮。薄切。以東流水浸兩宿。漉出架甑蒸。以黑豆葉一重。商陸一重。如此蒸之。從午至亥。取出去豆葉。暴干銼用。無豆葉以豆代之。)【氣味】辛平有毒。沉也降也陰也。
【主治】水腫疝瘕痹。熨除癰腫。殺鬼精物。療胸中邪氣。水腫痿痹。腹?jié)M洪。直疏五臟。
散水氣。瀉十種水病。喉痹不通。薄切醋炒。涂喉外良。通大小腸。瀉蠱毒。墮胎。腫毒。敷惡瘡。但其性下行。專于行水。與大戟甘遂蓋異性而同功。胃氣虛弱者不可用。其赤者只可貼腫。服之傷人。痢血不已殺人。令人見鬼神。不可不慎。
甘松
【氣味】甘溫?zé)o毒。
【主治】惡氣。卒心腹痛滿。下氣。黑皮風(fēng)疳齒野雞痔得白芷附子良。理元氣。去氣郁。香港腳膝浮。煎湯淋洗。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藥中。甚醒脾氣。
無食子
(即沒石子。凡使勿犯銅鐵并被火驚。用顆小無米者妙。用漿水于砂盆中研令盡。焙干再研如烏犀色入藥。)【氣味】苦溫?zé)o毒。
【主治】赤白痢?;c生肌肉。腸虛冷痢。益血生精。和氣安神。烏髭發(fā)。治陰毒痿。燒灰用。溫中。治陰瘡陰汗。小兒疳。冷滑不禁。
皂莢
(凡用要赤肥并不蛀者。以新汲水浸一宿。用銅刀削去粗皮。以酥反復(fù)炙透。槌去子弦用。每莢一兩。用酥五錢。又有蜜炙酥炙絞汁燒灰之異。各依方法。)【氣味】辛咸溫有小毒。
【主治】皂莢屬金。入手太陰陽明之經(jīng)。金勝木。燥勝風(fēng)。故兼入足厥陰治風(fēng)木之病。其味辛而性燥。氣浮而散。吹之導(dǎo)之。則通上下諸竅。服之則治風(fēng)濕痰喘腫滿殺蟲。涂之則散腫消毒。搜風(fēng)治瘡。
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伏(丹砂粉霜硫黃砂)【子】(揀取圓滿堅硬不蛀者。以瓶煮熟。剝?nèi)ビ财ひ恢?。取向里白肉兩片去黃。以銅刀切曬用。其黃消人腎氣。)【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炒舂去赤皮。以水浸軟。煮熟糖漬食之。疏導(dǎo)五臟風(fēng)熱壅。核中白肉。入治肺藥。
核中黃心嚼食。治膈痰吞酸。仁和血潤腸。治風(fēng)熱大腸虛秘。瘰腫毒瘡癬。又核燒存性。
治大便燥結(jié)。其性得濕則滑?;瑒t燥結(jié)自通也。
【刺】(一名天丁。)【氣味】辛溫?zé)o毒。
【主治】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瘡癬有奇效。治癰腫妒乳。風(fēng)癘惡瘡。胎衣不下。殺蟲。但皂莢刺能引諸藥性上行。治上焦病。又能引至癰疽潰處更驗。
蒲公英
【氣味】甘平無毒。入足少陰腎經(jīng)君藥。
【主治】婦人乳癰水腫。散滯氣?;療岫?。擦牙烏須發(fā)。壯筋骨。亦可入陽明太陰經(jīng)。凡治乳癰。以忍冬藤同煎湯入酒佐服。服罷欲睡。睡覺微汗。是其效也。
桑螵蛸
【氣味】咸甘平無毒。
【主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乃肝腎命藥也。
凡男子身衰精自出。及小便自利者加用之。又小便如稠膠米泔。心神恍惚悴瘦食減。得之女勞者。以桑螵蛸為君。佐以遠志菖蒲人參茯神之屬。無不應(yīng)效。如無桑上者。即用他樹所生。佐以炙桑白皮。亦可行水以接螵歸就腎經(jīng)。
椿樗皮
(香者名椿。臭者名樗。椿樗二樹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實。凡使椿根不近西頭者為上。采出拌生蔥蒸半日。銼細。以袋盛掛屋南畔。陰干用。)【氣味】苦溫?zé)o毒。樗根有小毒。
【主治】椿根白皮性涼而能澀血。凡濕熱為病。瀉痢濁帶精滑夢遺諸證。無不用之。有燥下濕。及去肺胃陳痰之功。治泄瀉有除濕實腸之力。但痢疾滯氣未盡者。不可遽用。宜入丸散。亦可煎服。不見有害。椿皮色赤而香。樗皮色白而臭。椿皮入血分而性澀。樗皮入氣分而性利。不可不辨。其主治之功雖同。而澀利之效則異。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用椿皮。氣分受病有郁者宜用樗皮。此心得之微也。
柏子仁
(凡使先以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曬干。用黃精自然汁于日中煎之。緩火煮成膏為度。
每煎柏子仁三兩。用酒五兩浸。此法是服食家用者。尋常用只蒸熟曝烈。舂簸取仁。炒研入藥。)【氣味】甘平無毒。乃肝經(jīng)氣分藥。
【主治】驚悸。益氣。除風(fēng)濕。安五臟。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饑不老。輕身延年。療恍惚虛損吸吸。歷節(jié)腰中重痛。益血止汗。治頭風(fēng)腰腎中冷。膀胱冷濃宿水。興陽道益壽。去百邪鬼魅。小兒驚癇。潤肝。養(yǎng)心氣。潤腎燥。安魂定魄。益智寧神。燒瀝澤頭發(fā)。治疥癬。又潤腎。古方十精丸用之。其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補。辛而能潤。其氣清香。能透心腎。益脾胃。蓋仙家上品藥也。宜乎滋養(yǎng)之劑用之。列仙傳云。赤松子食柏實齒落更生。行及奔馬。諒非虛語也。
安息香
(或言燒之能集鼠者為真。)【氣味】辛苦無毒。
【主治】心腹惡氣鬼疰。邪氣魍魎鬼胎血邪。辟蠱毒?;魜y風(fēng)痛。男子遺精。暖腎氣。婦人血噤并產(chǎn)后血運。婦人夜夢鬼交。同臭黃燒熏丹穴永斷。燒之去鬼來神。治中惡魘寐勞瘵傳尸。
黃土
(三尺以上曰糞。三尺以下曰土。凡用當(dāng)去上惡物。勿令入客水。)【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泄痢冷熱赤白。腹內(nèi)熱毒絞結(jié)痛下血。取干土水煮三五沸。絞去滓。暖服一二升。
又解諸藥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
太陽土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人家動土犯禁。主小兒病氣喘。但按九宮看太陽在何宮。取其土煎湯飲之。喘即定。
道中熱土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夏月死。以土積心口。少冷即易。氣通則蘇。亦可以熱土圍臍旁。令人尿臍中。
仍用熱土大蒜等分。搗水去滓。灌之即活。
大腹子
【氣味】辛澀溫?zé)o毒。
【主治】與檳榔同功。
【皮】
(鴆鳥多集檳榔樹上。凡用檳榔皮。宜先以酒洗。后以大豆汁再洗過。曬干。入灰火燒煨切用。)【氣味】辛微溫?zé)o毒。
【主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蠱毒痰膈醋心。并以姜鹽同煎。入疏氣藥用之良。下一切氣。
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diào)中。降逆氣。消饑膚中水氣浮腫。香港腳壅逆。瘴瘧痞滿。
胎氣惡阻脹悶。
冬瓜仁
(八月采之。)【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除煩滿不樂。可作面脂。去皮膚風(fēng)及黑。潤肌膚。治腸癰。
赤小豆
(俗呼紅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紅色者并不治病。)【氣味】甘酸平無毒。
【主治】赤小豆而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而治下痢腸。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產(chǎn)難。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則降令太過。津血滲泄。所以令人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濕散熱耳。水氣香港腳最為急用。今之治水者。惟知治水。而不知補胃則失之壅滯。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乃其藥也。
銅青
(即銅綠。)【氣味】酸平微毒。
【主治】婦人血氣心痛。合金瘡止血。明目。去膚赤息肉。主風(fēng)爛眼淚出。治惡瘡疳瘡。吐風(fēng)痰殺蟲。蓋銅青乃銅之液氣所結(jié)。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膽。故吐利風(fēng)痰。明目殺疳。皆肝膽之病也。
密陀僧
【氣味】咸辛平有小毒。
【主治】久痢五痔金瘡。面上瘢。面膏藥用之。殺蟲消積。治諸瘡。消腫毒。除狐臭。染髭發(fā)。密陀僧感鉛銀之氣。其性重墜下沉。直走下焦。故能墜痰止吐。消積定驚癇。治瘧痢。止消渴。療瘡腫。
珊瑚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去目中翳。消宿血。為末吹鼻。止鼻衄。明目鎮(zhèn)心。止驚癇。點眼去飛絲。
石楠葉
【氣味】辛苦平有毒。
【主治】養(yǎng)腎氣。內(nèi)傷陰衰。利筋骨皮毛。療腳弱。五臟邪氣。除熱。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能添腎氣。治軟腳煩悶疼。殺蟲逐諸風(fēng)。浸酒飲治頭風(fēng)。古方為治風(fēng)痹腎弱要藥。今人絕不知用。識者亦少。蓋由甄氏藥性論有令陰痿之說也。殊不知服此藥者。能令腎強。嗜欲之人。籍此放恣。以致痿弱。歸咎于藥。良可慨也。
鱉甲
(凡使要綠色九肋多裙。重七兩者為上。)【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鱉甲乃厥陰肝經(jīng)血分之藥。肝主血也。試常思之。龜鱉之屬。功各有所主。鱉色青入肝。故所主者瘧勞寒熱。瘕驚癇。經(jīng)水癰腫陰瘡。皆厥陰血分之病也。玳瑁色赤入心。
故所主者心風(fēng)驚熱。傷寒狂亂。痘毒腫毒。皆少陰血分之病也。秦龜色黃入脾。故所主者頑風(fēng)濕痹。身重蠱毒。皆太陰血分之病也。水龜色黑入腎。故所主者陰虛精弱。腰腳酸痿。陰瘧泄痢。皆少陰血分之病也。介蟲陰類。故并主陰經(jīng)血分之病。各從其類。
石青
(一名扁青。)【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目痛。明目。折跌癰腫。金瘡不瘳。破積聚。解毒瓦斯。利精神。久服輕身不老。去寒熱風(fēng)痹。及丈夫莖中百病。益精。治丈夫內(nèi)絕。令人有子。吐風(fēng)痰。癲癇。平肝。
花乳石
(一名花蕊石。凡入丸散。以罐固濟頂?;疬^。出火毒。研細水飛。曬干用。)【氣味】酸澀平無毒。
【主治】金瘡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又療婦人血運惡血。治一切失血傷損內(nèi)漏目翳。古方未用此者。近世以合硫黃同研末敷金瘡。其效如神。人有倉卒中金刃。不及治者。但刮末敷之亦效?;ㄈ锸f無氣味。今嘗試之。其氣平。其味澀而酸。蓋厥陰經(jīng)血分藥也。其功專于止血。能使血化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惡血。惡血化。則胎與胞無阻滯之患矣。東垣所謂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與此同義。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劑局方治諸血及損傷金瘡胎產(chǎn)亦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為水。則此石之功。蓋非尋常草木之比也。
白芨根
【氣味】苦平無毒。又苦甘微寒性澀。陽中之陰也。
【主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fēng)鬼擊。痱緩不收。除白癬疥蟲。結(jié)熱不消。陰下痿。面上。令人肌滑。止驚邪。血邪。血痢。癇疾。風(fēng)痹。赤眼。癥結(jié)。溫?zé)岑懠?。發(fā)背。瘰。腸風(fēng)。痔。撲損刀箭瘡。湯火瘡。生肌止痛。止肺血。
惡(理石)畏(李核杏仁)反(烏頭)
黃精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中益氣。除風(fēng)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饑。補五勞七傷。助筋骨。耐寒暑。
益脾胃。潤心肺。單服九蒸九曝食之駐顏斷谷。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下三尸蟲。時珍曰。黃精受戊己之淳氣。故為補黃宮之勝品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yǎng)。則水火既濟。木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
蛇床子
(凡使。須用濃藍汁。并百部草根自然汁。同浸一伏時。漉出。日干。卻用生地黃汁相拌蒸之。從巳至亥。取出日干用。凡服食去皮殼。取仁微炒。殺毒即不辣也。作湯洗浴。則生用之。)【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男子陰痿濕癢。婦人陰中腫痛。除痹氣。利關(guān)節(jié)。癲癇惡瘡。久服輕身好顏色。溫中下氣。令婦人子臟熱。男子陰強。久服令人有子。治男子女人虛濕痹毒風(fēng)痛。去男子腰痛。浴男子陰。去風(fēng)冷。大益陽事。暖丈夫陽氣。女人陰氣。治腰胯酸疼。四肢頑痹。縮小便。去陰汗?jié)癜_齒痛。赤白帶下。小兒驚癇。撲損瘀血。煎湯浴大風(fēng)身癢。蓋蛇床乃右腎命門少陽三焦氣分之藥。神農(nóng)列之上品。不獨補助男子。而又有益婦人。世人舍此而求補藥。
于遠域。豈非賤目貴耳乎。
白茅香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惡氣。令人身香。煮湯服治腹內(nèi)冷。小兒遍身瘡。合桃葉煎湯浴之。
兜納香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溫中除暴冷。惡瘡腫。止痛生肌。并入膏用。燒之辟遠近惡氣。帶之夜行壯膽安神。與茅香柳枝煎湯浴小兒易長。
草犀
(獨莖對葉而生如燈臺草。根若細辛。)【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解一切毒瓦斯?;⒁袄窍x虺所傷。溪毒野蠱惡刺等毒。并宜燒研服之。臨死者亦得活。
天行瘧瘴。寒熱咳嗽痰壅。飛尸喉痹瘡腫。小兒寒熱丹毒。中惡注忤痢血等病。煮汁服之。
嶺南及睦婺間中毒者。以此及千金藤并解之。
百兩金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壅熱咽喉腫痛。合一寸咽津。又治風(fēng)涎。
錦地羅
【氣味】微苦平無毒。
【主治】山嵐瘴毒瘡毒。并中諸毒。以根研生酒服一錢匕即解。
曲節(jié)草
【莖葉】【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發(fā)背瘡消癰腫拔毒。同甘草作末。米泔調(diào)服。
燕脂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小兒耳。浸汁滴之?;钛舛欢?。
麻
【葉】【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赤白冷熱痢。炒研為末。每蜜湯服一錢。癰腫無頭者吞一枚。生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
敗醬
(一名苦菜。根苗同。)【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除癰腫浮腫結(jié)熱風(fēng)痹。破多年凝血。能化膿為水。產(chǎn)后諸病。止腹痛余疹煩渴。治血氣心腹痛。破癥結(jié)。催生落胞。血運鼻衄吐血。
赤白帶下。赤眼障膜肉。耳瘡癤疥癬丹毒。排膿補。敗醬乃手足陽明厥陰藥也。善排膿破血。故仲景治癰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蓋未遇識者耳。
王不留行
【苗子】【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fēng)痹內(nèi)塞。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婦人產(chǎn)。久服輕身耐老增壽。治風(fēng)毒。通血脈。游風(fēng)風(fēng)疹。婦人血經(jīng)不勻。發(fā)背。下乳汁。利小便。出竹木刺。
蓋王不留行下乳引導(dǎo)用之。取其利血脈。并走血分陽明沖任之藥。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婦人服了乳長流之語。可見其性行而不住也。
迎春花
(處處人家栽插之。叢生。高者二三尺。方莖濃葉。葉如初生小椒葉而無齒。面青背淡。對節(jié)生小枝。一枝三葉。正月初開小花。狀如瑞香花。黃色不結(jié)實。)【葉】【氣味】苦澀平無毒。
【主治】腫毒惡瘡。陰干研末。酒服二三錢出汗便瘥。
鼠曲草
(一名佛耳草。)【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痹寒寒熱止咳。調(diào)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雜米粉作糗食甜美。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氣。治寒痰嗽。宜用佛耳草。熱痰嗽。宜用燈籠草。寒嗽言其標(biāo)也。熱嗽言其本也。大抵寒嗽多是火郁于內(nèi)。而寒覆于外也。
薰草
(即零陵香。)【氣味】甘平無毒。又辛溫?zé)o毒。(不宜多服。令人氣喘。)【主治】薰草芳香。其氣辛散上達。故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用之。脾胃喜芳香。可以養(yǎng)鼻是也。多服作喘。為能耗散真氣。
懸鉤子
【氣味】酸平無毒。
【主治】醒酒止渴。除痰去酒毒。搗汁服。解射工沙虱毒。
【葉】【主治】燒研水服。主喉中塞。
【根皮】【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子死腹中不下。破血。婦人赤帶下。久患赤白痢膿血腹痛。殺蟲毒。卒下血。并濃煮汁飲之。
藤子仁
【氣味】澀甘平無毒。
【主治】五痔蠱毒。飛尸喉痹。以仁為粉。微熬水服一二匕。亦和大豆澡面去。治小兒脫肛。血痢瀉血。并燒灰服?;蛞砸幻陡钊堪狙?。空腹熱酒服二錢。不過三服必效。解諸藥毒。
白蘞
【根】【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癰腫疽瘡。散結(jié)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帶下赤白。殺火毒。治發(fā)背瘰。面上瘡。腸風(fēng)痔漏。血痢。刀箭瘡撲損。生肌止痛。解野狼毒毒。
又生取根搗敷癰腫有效。今醫(yī)治風(fēng)及金瘡多用之。往往與白芨相須而用。
黃藥子
【根】【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諸惡腫瘡喉痹蛇犬咬毒。研水服之。亦含亦涂。涼血降火。消癭解毒。
木芙蓉
【葉花】【氣味】微辛平無毒。
【主治】清肺涼血。散熱解毒。治一切大小癰疽腫毒惡瘡。消腫排膿止痛。芙蓉花并葉。氣平而不寒不熱。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癰腫之功。殊有神效。近時瘍醫(yī)。秘其名為清涼膏。
清露散。鐵箍散。皆此物也。其方治一切癰疽發(fā)背乳癰惡瘡。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并用芙蓉葉?;蚋??;蚧??;蛏?。或干研末。以蜜調(diào)涂于腫處四圍。中間留頭。干則頻換。初起者即覺清涼。痛止腫消。已成者即膿聚毒出。已穿者即膿出易斂。妙不可言。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
合歡
(一名夜合。俗間少識。當(dāng)以其非療病之功也。)【木皮】【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煎膏消癰腫。續(xù)筋骨。殺蟲。搗末和鐺下墨。生油調(diào)涂蜘蛛咬瘡。用葉洗衣垢。折傷疼痛。研末酒服二錢匕。和血消腫止痛。合歡屬土。補陰之功甚捷。長肌肉。續(xù)筋骨。概可見矣。與白蠟同入膏用神效。而外科家未曾錄用何也。
豬腰子
【氣味】甘微辛無毒。
【主治】一切瘡毒及毒箭傷。研細酒服一二錢并涂之。
青風(fēng)藤
【氣味】(缺)【主治】風(fēng)疾。治風(fēng)濕流注。歷節(jié)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酒藥中用。罌子粟(一名御米。)【米】【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丹石發(fā)動不下飲食。和竹瀝煮作粥食極美。行風(fēng)氣。逐邪熱。治反胃胸中痰滯。治瀉痢爛燥。
蜂蜜
(蜜以密成。故謂之蜜。本經(jīng)原作石蜜。蓋以生巖石者為良耳。而諸家反致疑辨。今直題曰蜂蜜。正名也。凡試蜜以燒紅火箸插入提出起氣是真。起煙是偽。)【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延年。養(yǎng)脾氣。除心煩飲食不下。止腸。肌中疼痛??诏彙C鞫?。牙齒疳。唇口瘡。目膚赤障。殺蟲。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漿頓服一碗止?;蛞越鄹饕缓?。水和頓服。常服面如花紅。治心腹血刺痛及赤白痢。同生地黃汁各一匙服即下。同薤白搗涂燙傷即時痛止。和營衛(wèi)。潤臟腑。通三焦。調(diào)脾胃。夫蜂采無毒之花。釀以大便而成蜜。所謂臭腐生神奇也。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
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調(diào)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張仲景治陽明結(jié)燥。大便不通。蜜煎導(dǎo)法。誠千古神方也。凡覺有熱。四肢不和。即服蜜漿一碗甚良。
露蜂房
【氣味】甘平有毒。
【主治】陽明藥也。外科齒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殺蟲之功耳。
乳汁
【氣味】甘咸平無毒。
【主治】補五臟。令人肥白悅澤。療目赤痛多淚。解獨肝牛肉毒。合濃豉汁服之神效。和雀屎去目中肉。益氣。治瘦悴。悅皮膚。潤毛發(fā)。點眼止淚。但人乳汁治目之功多何也。人心生血。肝藏血。脾受血則能視。蓋水入于經(jīng)。其血乃成。又曰上則為乳汁。下則為月水。
故知乳汁則血也。用以點眼。豈不相宜。血為陰。故性冷臟寒人。如乳餅酥酪之類。不可多食。雖曰牛羊乳。然亦不出乎陰陽之造化耳。老人患口瘡不能食。但飲人熱乳甚良。人乳無定性。其人和平。飲食沖淡。其乳必平。其人暴躁。飲酒食辛。或有火病。其乳必?zé)帷7卜轫殶犸?。若曬曝為粉入藥尤佳?/span>
口津唾
【氣味】甘咸平無毒。
【主治】瘡腫疥癬。五更未語者。頻涂擦之。又明目退翳消腫。解辟邪粉水銀。
兔屎
(一名明目砂。)【氣味】(缺)【主治】目中浮翳。癆瘵五疳。疳瘡痔。殺蟲解毒。凡大小便秘。以兔屎一匙安臍中。冷水滴之令透自通。又痘后目翳。炒研和藥服之易瘥。
后序
嘗觀本草藥性諸書。未嘗不嘆其功之大。而有以起天下之病者使之安。起天下之夭者使之壽也。然其書本草詳矣。而每苦于繁。藥性簡矣。而又過于略。求其繁簡適宜。則本草擇要一書所由著乎。余之外父介繁公。力學(xué)著書。于諸子百家。陰陽術(shù)數(shù)之學(xué)。靡不精討。而岐黃為最。每見人之有疾。不啻乃身。力圖拯救。即罄其貲囊。曾莫之恤。其所利濟而生全之者。寧易更仆數(shù)。然猶以為濟人以藥。所及者不過一鄉(xiāng)一邑而止。莫若手匯一編。而使人人知藥之所以用。與用之所以善。而其功將在天下也。于是讀書輟卷之下。取本草諸書所已載者而發(fā)明之。不敢妄鑿一智。不敢輕載一方。惟就諸藥之性寒性熱孰宜孰忌者剖晰精確。
采摘成編。使人一覽了然。期與天下共登仁壽。乃遲之又久。猶不敢輕以問世。誠慎之重之也。迨厭世后。著作盈車。余舅氏雪洲。謂先人手澤所存而不亟為表揚。幾于湮沒不彰。非人子之心也。遂搜架下遺編。所得不一書。而本草擇要一集。尤當(dāng)世之所亟需。敢不以質(zhì)之同好乎。爰付之梓。用以行世。俾海內(nèi)讀其書因以識其人。此固雪洲闡揚先德之深思。而究其足以轉(zhuǎn)病為安。轉(zhuǎn)夭為壽者。未必不與本草藥性同功也。則其有補于世。又豈淺鮮哉。書成。問序于余。余不敏。敢言序也耶。然而誼不容辭。謹附數(shù)言。一以表吾外父利物濟人之念。一以見吾舅氏繼志述事之心云爾。
時康熙己未暮春子蕭長福頓首百拜識。
跋
嗚呼。浣早失怙。不及趨庭聞詩禮之訓(xùn)。稍長。永思哀慟。惟從太母及母氏得先人遺書而讀之。攬其丹鉛之富有。纂述之鴻多。自惟愚陋。如涉重溟。不勝望洋向若而嘆也。久而稍得其要領(lǐng)。感先人博雅冠當(dāng)世。生平閉戶自精。不求聞達。讀書務(wù)在抉理奧。闡微發(fā)異。有當(dāng)于心而后已。自經(jīng)史外尤留意河雒軒岐之旨。謂可以窮性命。可以前民用??梢詫?dǎo)長年。
手澤存焉。一展卷而淚涔涔不能終篇矣。此本草擇要綱目上下二卷。乃其精神所寄。通內(nèi)外之學(xué)。適行藏之用。果熟此而民無夭札。物無疵癘??刹偃靡?。請之父執(zhí)同人。皆謂宜先梓以公世。亦稍見先人學(xué)有實用。利濟為心。而予小子徒讀父書。不能無愧也。不肖男浣百拜識。
時康熙己未花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