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偏枯候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列于后?!娥B(yǎng)生方》導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疝大風,偏枯諸風痹。(補養(yǎng)宜導,每門皆有此語,今只一見。)又云∶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聞聲,常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又云∶以背正倚展兩足及趾,瞑心從頭上引氣,想以達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氣止。蓋謂上引泥丸,下達涌泉是也。
又云∶正柱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趣令氣至頭始止,治痹大風偏枯。
又云∶一足翕地足不動,一足向側相轉,身欹勢,并手盡急回左右迭三七,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
風失音不語候
《養(yǎng)生方》云∶醉臥當風,使人發(fā)喑。
風口候
《養(yǎng)生方》云∶夜臥當耳,勿得有孔,風入耳中,喜令口。
風四肢拘攣不得屈伸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手前后遁互拓極勢三七,手掌向下,頭低面心氣向下至涌泉倉門,卻努一時取勢,散氣放縱,身氣平,頭動膊,前后欹側,柔轉二七,去井冷血,筋急漸漸如消。
又云∶兩手抱左膝伸腰,鼻內氣七息,展右足,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痛萎。
又云∶兩手抱右膝著膺,除下重難屈伸。
又云∶踞坐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痹。
又云∶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推物勢,一手向下,如捺物極勢,上下來去,換易四七,去膊內風,兩膊井內冷血,兩掖筋脈攣急。
又云∶踞伸左腳,兩手抱右膝,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
風身體兩足不隨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極力右掖振兩臀,不息九通,愈臀痛勞倦,風氣不隨。振兩臀者,更互蹄踩猶言厥,九通中間偃伏皆為之,名蝦蟆行氣不已,愈臀痛勞倦,風氣不隨,久行不覺痛癢,作種種形狀。
又云∶偃臥合兩膝,布兩足生腰,口內氣,振腹七息,除壯熱疼痛,兩脛不隨。
又云∶治四肢疼悶及不隨,腹內積氣,壯席必須平穩(wěn),正身仰臥,緩解衣帶,枕高三寸。握固者,以兩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兩腳豎趾,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調和氣息,莫思余事,專意念氣。徐徐漱醴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齒,然后咽唾,徐徐以口吐氣,鼻引氣入喉,須微微緩作,不可卒急強作。待好調和引氣,勿令自聞出入之聲,每引氣心心念送之,從腳趾頭使氣出,引氣五息六息,一出入為一息,一息數至十息,漸漸增益,得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魚肥肉,大飽食后,喜怒憂恚,悉不得輒行氣。惟須向曉清靜時,行氣大佳,能愈萬病。
風冷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一足翕地,足不動,一足向側如丁字樣,轉身欹勢,并手盡急回,左右迭互。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
又云∶蹲坐身正頭平,叉手安頦下,頭不動,兩肘向上正搖,上下來去七七,亦持三七,放縱身心。去乳房風冷腫悶,魚寸不調,日日損。
又云∶坐兩足長舒自縱,身內氣向下,使心內柔和適散。然始屈一足安膝下,長舒一足,仰足趾向上,使急仰眠,頭不至席,兩手急努向前,頭向上努挽,一時各各取勢,來去二七,迭互亦然。去腳疼腰膊,冷血冷風,日日漸損。
又云∶長舒足,肚腹著席安,徐看氣向下,知有去處。然使著兩手掌拓席,努使臂直,散脊背氣,向下漸漸盡勢來去二七。除臟腑內宿冷,脈急腰膊風冷。
又云∶欲以氣出汗,拳手屈膝側臥,閉氣自極欲息,氣定復閉氣,如此汗出乃止。復轉臥,以下居上,復閉氣如前,汗大出乃止。此主治身中有風寒。欲治股脛手臂痛法,屈一脛一臂,伸所病者正偃臥,以鼻引氣令腹?jié)M,以意推之,想氣行至上,溫熱即愈。
又云∶肚腹著席,長舒一足,向后急努足趾,一手舒向前盡勢,將一手向背上挽足倒極勢頭仰蹙背使急,先用手足斜長舒者,兩向自相挽急,始屈手足共頭,一時取勢常記動手足。
先后交番,上下來去二七,左右亦然。去背項腰膝膊,并風冷疼悶,脊里倔強。
又云∶坐正兩手向后,捉腕反向,拓席盡勢,使復眩眩,上下七,左右換手亦然。損腹肚冷風,宿氣積,胃口冷,食飲進退,吐逆不下。
又云∶凡學將息人,先須正坐,并膝頭足。初坐先足趾相對,足跟外扒坐上。欲安穩(wěn),須兩足跟向內,相對坐上,足趾外扒。覺悶痛,漸漸舉身,似疑便坐上,待共內坐相似不痛,如雙豎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每坐常去膀胱內氣,膝冷,兩足冷疼,上氣腰痛,盡自消適。
又云∶長舒一足一腳,屈兩手挽膝三里,努膝向前身卻挽,一時取勢,氣內散消。如似骨解,迭互換足,各別三七。漸漸去膊脊冷風冷,血筋急。
又云∶手兩手向后倒挽兩足,極勢,頭仰足趾內外努之,緩急來去七。始手向前直舒。足自搖,膝不動,手足各二七。去脊腰悶風冷。
又云∶身平正舒兩手,向后極勢。屈肘向后,空捺四七,轉腰垂手向下,手掌四面轉之。去臂內筋急。
又云∶兩手長舒合掌向下,手高舉與膊齊,極勢使膊悶痛然,始上下搖之二七,手下至膊還,上下緩急,輕手前后散振七,去膊內風冷疼,日消散。雙手前拓,努手合掌向下又云∶手掌倒拓兩膊,并前極勢上下,傍兩掖急努振搖,來去三七,竟手不移處,努兩肘上急勢上下,振搖二七,欲得拳兩手七,因相將三七,去項膊筋脈,急努一手屈拳向左,一手捉肘頭向內挽之,上下一時盡勢,屈手散放舒指三,方轉手皆極勢四七,調肘膊骨筋,急強兩手拓向上,極勢上下,來去三七。
又云∶手不動時,兩肘向上極勢七,不動手,肘臂側身極勢左右回三七,去頸骨冷氣風急。前一十二件有此法,能使氣人行之,須在疾中可量。
頭面風候
《養(yǎng)生方》云∶飽食仰臥久,成病氣頭風。
又云∶飽食沐發(fā),作頭風。
又云∶夏不用露面臥,露下墮面上,令面皮濃,喜成癬。一云∶作面風,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娥B(yǎng)生方導引法》云∶一手拓頤向上極勢,一手向后長舒急努,四方顯手掌,一時俱極勢四七,左右換手皆然,拓頤手兩向,共頭欹側,轉身二七,去臂又云∶解發(fā)東向坐,握固,不息一通,舉手左右導引,手掩兩耳,治頭風。令發(fā)不白,以手復捋頭五通脈也。
又云∶人常須日已沒食訖,食訖,即更不須飲酒,終天不干嘔,諸熱食膩物,不飲冷醋漿,喜失聲失咽。熱食枕手臥手,成頭風日澀。
又云∶端坐伸腰,左右傾頭,閉目以鼻內氣,除頭風,自極七息止。
又云∶頭痛以鼻內徐吐出氣三十過休。
又云∶抱兩膝自棄于地,不息八通。治胸中上至頭諸病,耳目鼻喉痛。
又云∶欲治頭痛閉氣,令鼻極偃臥乃息,汗出乃止。
又云∶叉兩手頭后極勢振搖二七,手掌翻覆安之二七,頭欲得向后仰之,一時一勢,欲得欹斜,四角急挽之三七,去頭掖膊肘風。
風頭眩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以兩手抱右膝著膺,除風眩。
又云∶以兩手承轆轤倒懸,令腳反在其上元,愈頭眩風癲。坐地舒兩腳,以繩之,大繩訖,拖轆轤上來下去,以兩手挽繩,使腳上頭下,不使離地,自極十二通,愈頭眩風癲。久行,身臥空中而不墮落。
又云∶一手長舒,合掌仰,一手捉頤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偏風。
又云∶凡人常覺脊背倔強,不問時節(jié)縮咽膊內,仰面努膊井向上,頭左右兩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氣動住,然始更用。初緩后急,不得先急后緩。若無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辰別二七。除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口內生瘡,牙齒風頸頭眩,眾病盡除。
又云∶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項上。治久寒,不然能自濕,耳不聞又云∶腳著項上不息十二通愈。
又云∶大寒不覺暖熱,久頑冷,患耳聾目眩。病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變也。
又云∶低頭不息六通,治耳聾目癲眩,咽喉不利。
又云∶伏前側牢,不息六通,愈耳聾目眩。隨左右聾,伏并兩膝,耳著地牢。強意多用力至大極,愈耳聾目眩病。久行不已,耳聞十方,亦能倒頭,則不眩也。八件有此術,亦在病疾難為。
風癲候
《養(yǎng)生方》云∶夫人見十步直墻,勿順墻而臥,風利吹人,必發(fā)癲癇及體重。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此是常法。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娥B(yǎng)生方導引法》云∶還向反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中病,寒熱癲疾,喉不利,咽干咽塞。
又云∶以兩手承轆轤倒懸,令腳反在上元,愈頭眩風癲。坐地舒兩腳,以繩之,以大繩訖,拖轆轤上來下去,以兩手挽繩,使腳上頭下,不使離地,自極十三通,愈頭眩風癲。久行,身臥空中而不墮落。
風邪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脾主土,土暖如人肉,始得發(fā)汗,去風冷邪氣。若腹內有氣脹,先須暖足摩臍上下并氣海,不限遍數,多為佳,如得左回右轉三七,和氣如用,要用身內一百一十三法,回轉三百六十骨節(jié),動脈搖筋,氣血布澤,二十四氣和潤。臟腑均調,和氣在用,頭轉動搖振。手氣向上,心氣則下,分明去知來,莫問平手欹腰,轉身摩氣,屈蹙回動,盡心氣放散,送至涌泉,一一不失氣之行度,用之導益,不解用者,疑如氣亂。
虛勞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唯欲嘿氣養(yǎng)神,閉氣使極,吐氣使微,又不得多言語,大呼喚令神勞損。亦云∶不可泣淚。及多唾咦,此皆為損液漏津,使喉澀大渴。
又云∶雞鳴時叩齒三十六通訖,舐唇漱口,舌聊上齒表,咽之三過,殺蟲補虛勞,令人強壯。
又云∶兩手拓兩頰,手不動,摟肚肘使急,腰內亦然,住定放兩肋,頭向外,肘膊氣散盡勢,大悶始起,來去七通,肘臂勞。
又云∶兩手抱兩乳,急努前后,振搖極勢二七,手不動搖,兩肘頭上下來去三七,去兩肘內勞損,散心向下,眾血脈遍身流布無有壅滯。
又云∶兩足跟相對坐上,兩足趾向下扒,兩膝頭拄席兩向外扒使急,始長舒兩手兩向取勢,一一皆急三七,去五功勞脊膝疼,傷冷脾痹。
又云∶跪一足坐上,兩手內卷,足努向下,身外扒,一時取勢向心,來去二七,左右亦然。去五勞足背疼,悶膝冷陰冷。
又云∶坐抱兩膝下,去三里二寸,急抱向身極勢,足兩向身起,欲似胡床住勢還坐,上下來去二七,去腰足臂內虛勞膀胱冷。
又云外轉兩腳,平翕而坐,意努動膝節(jié),令骨中鼓,挽向外十度,非轉也。
又云∶兩足相翕向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極勢捺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勞痔病。膝冷調和。未損盡時,須言語,不喜,偏齦兩手抱膝頭,努膝向外,身手膝各兩極勢挽之三七,左右亦然,頭須左右仰扒,去背急臂勞。
又云∶兩足相翕向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極勢捺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勞痔病。膝冷調和。未損盡時,須言語。不喜,偏齦兩手,抱膝頭,努膝問外,身手膝各兩極勢挽之三七,左右亦然,頭須左右仰扒。去背急臂勞。令足掌合也,蹙足極勢,兩手長舒,掌相向腦項之后,兼至膊相挽向頭膊,手向席來去七,仰手七,合手七,始兩手角上極勢,腰正足不動,去五勞七傷,齊下冷暖不和。數用之,常和調適。
又云∶一足翕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回身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五勞,三里氣不下。
又云∶蛇行氣曲臥,以正身復起踞,閉目隨氣所在,不息少食,裁通腸服氣為食,以舐為漿,春出冬藏,不財不養(yǎng),以治五勞七傷。
又云∶蝦蟆行氣,正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勞七傷,水腫之病也。
又云∶外轉兩足十遍,引去心腹諸勞。內轉兩足各十遍,引去心五息止,去身一切諸勞疾疹。
虛勞羸瘦候
《養(yǎng)生方》云∶朝朝服玉泉,使人丁壯,有顏色,去蟲而牢齒也。玉泉口中唾也,朝未起早,漱口吞之,輒琢齒二七過,如此者三乃止,名曰練精。
又云∶咽之三過乃止,補養(yǎng)虛勞,令人強壯。
虛勞寒冷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腳中入,低頭叉手項上。治久寒不能自
虛勞少氣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人能終日不唾,恒含棗核而咽之,受氣生津,此大要也。
虛勞里急候
《養(yǎng)生方》云∶正偃臥,以口徐徐納氣,以鼻出之,除里急。飽食后,小咽氣數十,令溫寒者,干嘔腹痛,從口內氣七十所,大填腹后,小咽氣數十,兩手相摩令極熱以摩腹,令氣下。
虛勞膝冷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兩手反向拓席,一足跪坐,上一足屈,如仰面看氣通眾處散適極勢振之四七,左右亦然,始兩足向前雙翕極勢二七,去胸腹病膝冷臍悶。
又云∶互跪調和心氣,向下至足,意想氣索索然,流布得所,始漸漸平手舒手傍肋,如似手掌內氣出,氣不上面,覺急悶即起脊至地來去三七,微減去膝頭冷、膀胱宿病,腰內脊強,臍下冷悶。
又云∶舒兩足坐,散氣向涌泉,可三通,氣徹倒,始收右足屈卷,將兩手急捉腳涌泉,挽足翕手挽,一時取勢,手足用力,送氣向下三七,不失氣數尋,去腎內冷氣,膝冷腳疼。
又云∶跪一足坐上,兩手內卷足努向下,身外扒,一時取勢向心,來去二七,左右亦然,去痔,五勞,足臂疼悶,膝冷陰冷。
又云∶臥展兩脛,足十趾相柱,伸兩手身旁,鼻內氣七息,除兩脛冷,腿骨中疼。
又云∶偃臥展兩脛兩手外踵者相向,亦鼻內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
又云∶兩足趾向下柱席,兩涌泉相拓,坐兩足跟頭,兩膝頭外扒,手身前向下,盡勢七通,去勞損陰疼,膝冷脾瘦腎干。
又云∶兩手抱兩膝,極勢來去搖之七七,仰頭向后,去膝冷。
又云∶偃臥展兩脛,兩足趾左向直兩手身旁,鼻內氣七息,除死肌及脛寒。
又云∶立兩手搦腰遍,使身正放縱,氣下使得所,前后振搖七七,足并頭兩向振搖二七,頭上下搖之七,縮咽舉兩膊,仰柔脊冷氣散冷臟腑氣向涌泉通徹。
又云∶互跪兩手向后掌合地,出氣向下,始漸漸向下,覺腰脊大悶還上,來去二七,身正左右散氣,轉腰三七,去臍下冷悶,膝頭冷,解溪內病。 《養(yǎng)生方》云∶正偃臥,以口徐徐納氣,以鼻出之,除里急。飽食后,小咽氣數十,令溫寒者,干嘔腹痛,從口內氣七十所,大填腹后,小咽氣數十,兩手相摩令極熱以摩腹,令氣下。
虛勞陰痛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兩足趾向下柱席,兩涌泉相拓,坐兩足跟頭兩膝頭外扒,手身前向下,盡勢七通,去勞損陰疼膝冷。
虛勞陰下癢濕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臥令兩手布膝頭,取踵置尻下,以口內氣腹脹自極,以鼻出氣七息,陰下濕,少腹里痛,膝冷不隨。
風虛勞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屈一足趾向地努之,使急一手倒挽足,解溪向心極勢,腰足解溪頭如似骨解氣散。一手向后拓席,一時盡勢三七,左右換手亦然,去手足腰膊,風熱急悶。
又云∶仰頭卻背,一時極勢手向下至膝頭,直腰面身正還上去三七,始正身縱手向下,左右動搖二七,上下挽背脊七,漸去背脊臂膊腰冷不和。頭向下努,手長舒向背上高舉手向上,共頭漸漸五寸,一時極勢手還收向心前,向背后去來和諧,氣共力調,不欲氣強于力,不欲力強于氣,二七,去胸背前后筋脈不和,氣血不調。
又云∶伸左脛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肺去風虛,令人目明,根據經為之引肺中氣,去風虛病,令人目明,夜中見色,與晝無異。
腰病候
《養(yǎng)生方》云∶飯了勿即臥,久成氣病,令腰疼痛。又曰∶大便勿強努,令人腰疼目澀。
又云∶笑多即腎轉腰痛。
又云∶人汗次勿企床懸腳,久成血痹,兩足重及腰痛。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一手向上極勢,手掌四方轉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側身欹形轉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氣向下,散適知氣下緣上,始極勢左右上下,四七亦然,去膊并肋腰脊疼悶。
又云∶平跪長伸兩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須轉,遍身骨解氣散,長引腰極勢。然始卻跪,便急如似脊內冷氣出,許令臂膊痛,痛欲似悶痛,還坐來去二七,去五臟不和,背痛悶。
又云∶凡人常須覺脊強,不問時節(jié),縮咽轉內似回,搏內似面,努搏并向上也,頭左右兩向按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氣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后急,若無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如用辰別三七,除寒熱脊腰頸痛。
又云∶舒兩足足趾努上,兩手長舒,手掌相向,手指直舒,仰頭努脊,一時極勢,滿三通,動足相向一尺,手不移處,手掌向外七通,更動足二尺,手向下拓席,極勢三通。去遍身內筋脈虛勞,骨髓疼悶。長舒兩足,身角上,兩手捉兩足趾,急搦心不用力,心氣并在足下,手足一時努縱,極勢三七。去臂腰痛,解溪足氣,日日漸損。
又云∶凡學將息人,先須正坐,膝頭足初坐先足趾趾相對,足跟外扒,坐上少欲安穩(wěn),須兩足跟向內相對,坐上足趾只覺悶痛。漸漸舉身似款,便兩足上待共坐相似不痛,始雙豎足跟而上足趾并反而向外。每坐常學,去膀胱內冷面冷風膝冷足疼,上氣腰疼,盡自消適也。
腰痛不得俯仰候
又云∶伸兩足兩手著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著,唾血久疼愈。
又云∶長伸兩腳,以兩手捉五指七遍,愈折腰不能低仰也。
脅痛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卒左脅痛,念肝為青龍,左目中魂神將五,營兵千乘萬騎,從甲寅直符吏入左脅下,取病去。
又云∶右脅痛,念肺為白帝,右目中魄神將五,營兵千乘萬騎,從甲申直符吏入右脅下,取病去。脅側臥伸臂直腳,以鼻內氣,以口出之,除脅皮膚痛,七息止。
又云∶端坐生腰,右顧視月,口內氣咽之三十,除左脅痛,開目。
又云∶舉手交頂上相握自極,治脅下痛。坐地交兩手著不周,遍握當挽,久行實身如金剛,令息調長,如風云如雷。
消渴候
《養(yǎng)生法》云∶人睡臥勿張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赤松子云∶臥閉目不息十二通,治飲食不消。
《法》云∶解衣臥伸腰,少腹,五息止,引腎去消渴,利陰陽。解衣者,使無掛礙;臥者,無外想,使氣易行;伸腰使腎無逼蹙;者,大努使氣滿;小腹者,即攝腹牽氣使上息;即為之引腎者,引水來咽喉潤上部,去消渴枯槁?。焕庩栒?,饒氣力,此中數虛。
要與時節(jié)而為避,初食后大饑時,此二時不得導引,傷人亦避,惡日時節(jié)不和時亦避。導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熱,五味調和,陳穢宿食,蟲蝎余殘不得食,少眇著口中數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藥,并與氣和,即真良藥。
傷寒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端坐伸腰,徐以鼻內氣,以右手持鼻閉目吐氣,治傷寒頭痛洗洗,皆當以汗出為度。
又云∶舉左手頓左足仰掌,鼻內氣四十息之,除身熱背痛。
溫病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常以雞鳴時存心念四海神名三遍,辟百邪正鬼,令人不病。
東海神名阿明,南海神名祝融,西海神名巨乘,北海神名禺強。
又云∶存念心氣赤,肝氣青,肺氣白,脾氣黃,腎氣黑。出周其身,又兼避邪鬼,欲辟卻眾邪百鬼,常存心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則百邪不敢干之,可以入溫疫之中。
疫癘病候
《養(yǎng)生方》云∶封君達常乘青牛,魯女生常乘駁牛,孟子綽常乘駁馬,尹公度常乘青騾,時人莫知其名字為誰。故曰欲得不死,當問青牛道士。欲得此色,駁牛為上,青牛次之,駁馬又次之。三色者,順生之氣也。云。古之青牛者,乃柏木之精也;駁牛者,古之神宗之先也;駁馬者,乃神龍之祖也。云道士乘此以行于路,百物之惡精,疫氣之癘鬼,將長揖之焉。
延年之道,存念心氣赤、肝氣青、肺氣白、脾氣黃、腎氣黑,出周其身。又兼辟邪鬼,欲辟卻眾邪百鬼,常存心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則百邪不敢干之,可以入溫疫之中。
病熱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偃臥合兩膝,布兩足而生腰,口內氣,振腹七息,除壯熱疼痛,通兩脛不隨。
又云∶覆臥去枕,立兩足,以鼻內氣四十所,復以鼻出之,極令微氣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熱背痛。
又云∶兩手卻據仰頭向日以口內氣,因而咽之數十,除熱身中傷死肌。
冷熱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一足向下踏地,一足長舒向前,極勢手掌四方取勢,左右換易四七。去腸冷腰脊急悶骨疼,令使血氣上下布潤。
又云∶兩足相合,兩手仰捉兩腳,向上急挽,頭向后振勢極三七。欲得努,足手兩向舒張,身手足極勢二七。去竅中生百病,下部虛冷。
又云∶叉跗。兩手反向拓席,漸漸向后努齊,腹向前散氣,待火急還放,來去二七。去齊下冷,腳疼,五臟六腑不和。
又云∶兩手向后拓腰蹙膊,極勢左右轉身,來去三七。去腹肚臍冷,兩膊急,胸掖不和又云∶牙跪兩手向后,手掌合地,出氣向下,始漸漸向下,覺腰脊大悶,還上來去二七,身正左右散氣,膊腰三七。去臍下冷,解溪內疼痛。
寒熱厥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正偃臥,展兩足,鼻內氣自極,搖足三十過止,除足寒厥逆也。
上氣候
《養(yǎng)生方》∶飲水勿急咽,久成氣病。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兩手向后合手,拓腰向上極勢,振搖臂肘,來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盡勢來去二七。去脊心肺氣壅悶散消正坐,并膝頭足,初坐先足趾相對,足跟外扒坐止,少欲安穩(wěn),須兩足跟向內相對坐,足趾外扒覺悶痛,漸漸舉手,似款便坐,足上待共內坐,相似不痛,始雙豎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每坐常覺,去膀胱內冷膝風冷足疼上氣腰痛,盡自消適也。
又云∶兩足兩指相向五息,正引心肺去厥逆上氣,極用力令兩足相向意止,引肺中氣出,病患行肺內外展轉屈伸,隨無有違逆。
卒上氣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兩手交叉頤下自極,致補氣,治暴氣咳。以兩手交頤下,各把兩頤脈,以頤句交中急牽來著喉骨,自極三通,致補氣充足,治暴氣上氣瀉喉等病,令氣調長,音
結氣候
《養(yǎng)生方》云∶哭泣悲來訴哭訖,不用即食,久成氣病。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坐生腰,舉左手仰其掌,卻右臂覆右手,以鼻內氣,自七息,息間稍頓右手,除兩臂背痛結氣。
又云∶端坐生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脈,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結氣。
又云∶兩手拓肘頭拄席努肚上極勢,待大悶始下,來去上下五七,去脊背體內疼,骨節(jié)急強,肚腸宿氣。行忌太飽,不得用肚編也。
逆氣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以左足踵拘右足拇趾,鼻內氣,自極七息,除癖逆氣。
香港腳緩弱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坐兩足長舒,自縱身內氣,向下使心內柔和適散,然后屈一足安膝下努長,舒一足,仰取指向上便急仰眠,頭不至席,兩手急努向前,頭向上努挽一時。各各取勢,來去二七,遁互亦然。去腰疼腰膊,冷血冷風痹,日日漸損。
又云∶覆臥傍視內踵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筋腳酸疼,腳痹弱。
又云∶舒兩足坐,散氣向涌泉,可三通,氣徹倒始收。右足屈倦,將兩手急捉腳涌泉挽足踏手挽,一時取勢,手足用力,逆氣向下三七,不失氣數尋,去腎內冷氣膝冷腳疼也。
又云∶一足屈之足趾仰使急,一足安膝頭心散心,兩足跟出氣向下,一手拓膝頭向下急捺,一手向后拓席。一時極勢,左右亦然,二七,去膝髀疼急。
又云∶一足踏地,一足向后,將足解溪安上,急努兩手偏相,向后側身如轉,極勢二七,左右亦然,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咳逆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先以鼻內氣,乃閉口咳還,復以鼻內氣咳則愈。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頸,瞑目閉口,無息極,脹腹兩足再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復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蕩滌五臟,津潤六腑。
又云∶還向反望倒,不息七通,治咳逆胸中病寒熱也。
肝病候
《養(yǎng)生方》云∶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滎,夜臥早起,闊步于庭,被發(fā)緩形,以使春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也,養(yǎng)生之道也。逆之則傷于肝,夏變?yōu)楹?,則奉長生者少。
又云∶肝臟病者,愁憂不樂,悲思嗔怒,頭旋眼痛,呵氣出而愈。
心病候
《養(yǎng)生方》云∶夏三月此謂蕃莠,天地氣交萬物英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受在外,此夏氣之應,養(yǎng)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心臟病者,體有冷熱,若冷呼氣入,若熱吹氣出。
又云∶左臥口內氣鼻出之,除心下不便也。
脾病候
《養(yǎng)生方》云∶脾臟病者,體面上游風習習痛,身體癢煩滿疼痛,用嘻氣出。
肺病候
《養(yǎng)生方》云∶多語則氣爭,肺脹口燥。
又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形,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也,收養(yǎng)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泄,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肺臟病者,體胸背痛滿,四肢煩悶,用噓氣出,以兩手據地覆之,口內氣鼻出之,除胸中肺中病也。
腎病候
《養(yǎng)生方》云∶冬三月此謂閉臟,水冰地圻,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也,養(yǎng)臟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萎厥。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腎臟病者,咽喉窒塞,腹?jié)M耳聾,用氣出。
又云∶兩足交坐,兩手捉兩足解溪,挽之極勢,頭仰來去七,去腎氣壅塞。
腹痛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治股脛手臂痛,法屈一脛臂中所痛者,正偃臥口鼻閉氣,腹痛以意推之,想氣往至痛,上俱熱即愈。
又云∶偃臥展兩脛兩手仰足趾,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又云∶偃臥口內氣鼻出之,除里急,飽咽氣數十,令溫中寒,干吐嘔腹痛,口內氣七十,所大振腹。咽氣數十,兩手相摩令熱,以摩腹令氣下。
又云∶偃臥仰兩足兩手,鼻內氣七息,除腹中弦切痛。
腹脹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蹲坐住心卷兩手,發(fā)心向下,左右手搖臂,遁互欹身盡,膊勢,卷頭筑肚,兩手沖脈至臍下,來去三七,漸去腹脹肚急,悶食不消化。
又云∶腹中苦脹有寒,以口呼出氣三十過止。
又云∶若腹中滿,食飲苦飽,端坐生腰,以口內氣數十,滿吐之,以便為故,不便復為之,有寒氣腹中不安,亦行之。
又云∶端坐生腰,口內氣數十,除腹?jié)M,食飲過飽,寒熱腹中痛病。
又云∶兩手向身側一向,偏相極勢,發(fā)頂足氣散下欲似爛物解散,手掌指直舒,左右相皆然,來去三七。始正身前后轉動膊腰七,去腹肚脹,膀胱腰脊臂冷血脈急強悸也。
又云∶若腹內滿,飽食善飽,端坐生腰,以口內氣數十,以便為故,不便復為。
又云∶脾主土,暖如人肉,如始得發(fā)汗,去風冷邪氣。若腹內有氣脹,先須暖足摩上下,并氣海不限遍數,多為佳,始得左回右轉立七,和氣。如用腰身內,一日一十三法,回轉三百六十,骨節(jié)動脈搖筋,氣血布澤,二十四氣和潤,臟腑均調和氣。用頭動搖振,手氣向上,心氣向下,分明知去來,莫閣平手欹腰轉身,摩氣蹙回動盡,心氣放散,送至涌泉,一一不失氣之行度,用之有益。不解用者,疑如氣亂。
心腹痛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行大道常度日月星辰清凈,以雞鳴安身臥,嗽口三咽之,調五臟殺蠱蟲,令人長生,治心腹痛。
心腹脹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伸右脛屈左膝內壓之,五息,引脾去心腹寒熱,胸臆邪脹。根據經為之,引脾中熱氣出去,腹中寒熱,胸臆中邪氣脹滿。久行無有寒熱時節(jié)之所中傷,名為真人之方。
水谷痢候
《養(yǎng)生方》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形,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精。此秋氣之應也,收養(yǎng)之氣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餐泄。
又云∶五月勿食未成核果及桃棗,發(fā)癰癤,不爾發(fā)寒熱,變黃膽,又為泄痢。
冷熱痢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泄下有寒者,微引氣以息,內腹徐吹欲息,以鼻引氣,氣足復前即愈。其有熱者,微呼以去之。
濕簸候
《養(yǎng)生方》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形,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精。此秋氣之應也,收養(yǎng)之氣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餐泄。
又云∶五月勿食未成核果及桃棗,發(fā)癰癤,不爾發(fā)寒熱,變黃膽,又為泄痢。
疳簸候
又云∶五疳一是白疳,令人皮膚枯燥,面失顏色。二是赤疳,內食人五臟,令人頭發(fā)焦枯。三是曉疳,食人脊膂,游行五臟,體重脬腫。四是疳,食人下部,疼癢腰脊攣急。五是黑疳,食人五臟,多下黑血,數日即死。凡五疳白者輕,赤者次,曉疳又次之,疳又次之,黑者最重。皆從腸里上食咽喉齒斷并生瘡,下至谷道傷爛,下利膿血,嘔逆,手足心熱,腰痛嗜睡,秋冬可,春夏極。
又云∶面青頰赤,眼無精光,唇口燥,腹脹有塊,日日瘦損者,是疳食人五臟,至死不覺。
又云∶五疳緩者,則變成五蒸。五蒸者,一曰骨蒸,二曰脈蒸,三曰皮蒸,四曰肉蒸,五曰漸羸瘦,或寒熱無常,或手足煩熱,或逆冷,或利或澀,或汗也。五蒸別自有論,與虛勞諸病相從也。
三蟲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以兩手著頭相叉,長氣即吐之,坐地緩舒兩腳,以兩手外抱膝中,疾低頭入兩膝間,兩手交叉頭上十三通,愈三尸也。
又云∶叩齒二七過,輒咽氣二七,如三百通乃止。為之二十日,邪氣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蟲伏尸皆去,體面光澤也。
積聚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以左足踐右足上,除心下積。
又云∶病心下積聚,端坐生腰,向日仰頭,除以口內氣,因而咽之三十過而止,開目。
又云∶左脅側臥,伸臂直腳,以口內氣鼻吐之,通而復使,除積聚心下痞硬。
又云∶以左手按右脅,右手極形,除積及老血。
又云∶閉口微息正坐,向王氣張鼻,取氣逼置臍下,小口微出十二通氣,以除結聚。低頭不息十二通,以消飲食,令身輕強。行之冬月,令人不寒。
又云∶端坐生腰直上,展兩臂,仰兩手掌,以鼻內氣,閉之自極七息,名曰蜀王喬,除脅下積聚。
又云∶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不息,極張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復為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蕩滌五臟,津潤六腑,所病皆愈。腹有疾積聚者,張吸其腹,熱乃止,瘕散破即愈矣。
痰飲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左右側臥不息十二通,治痰飲不消。右有飲病,右側臥;左有飲病,左側臥;又有不消氣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飲也。
諸飲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行左之右之,側臥閉目,氣不息十二通,治諸飲不消。右有飲病,左不息排下消之。
又云∶行氣低頭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之,痰飲宿食從下部出。愈行氣者,身置頸曲,排氣下行,而一通愈宿食。久地自然能出,不須孔塞也。
癖候
《養(yǎng)生方》云∶臥覺勿飲水,更眠令人作水癖。
又云∶飲水忽急咽,久成水癖。
又云∶舉兩膝夾兩頰邊,兩手據地蹲坐,故久行之愈伏梁。伏梁者,宿食不消成癖,腹中如杯如盤。宿癰者,宿水宿氣,癖數生癰。久行腸化為筋,骨變?yōu)閷崱?/span>
脾胃氣不和不能飲食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欹身兩手一向偏側,急努身舒頭共手,兢扒相牽,漸漸一時盡勢,氣共力皆和,來去左右亦然,各三七,項前后兩角緩舒手,如是似向外扒,放縱身心搖三七,遁互亦然。去太倉不和,臂腰虛悶也。
嘔吐候
《養(yǎng)生方》云∶八月勿食姜。一云被霜瓜。向冬發(fā)寒熱及溫病,食欲吐,或心中停飲不消,或為反胃。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正坐兩手向后捉腕,反拓席盡勢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換手亦然。除腹肚冷,風宿氣積,胃口冷,食飲進退,吐逆不下。
又云∶偃臥展脛兩手,左蹺兩足腫,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腰中病食苦。
又云∶坐直舒兩腳,以兩手挽兩足,自極十二通,愈腸胃不能受食,吐逆,以兩手直叉兩足底,兩腳痛舒,以頭枕膝上,自極十二通,愈腸胃不能受食,吐逆。
宿食不消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凡食訖覺腹內過飽,腸內先有宿氣,常須食前后兩手撩膝,左右欹身,肚腹向前努,腰就肚左三七,右二七,轉身按腰脊極勢,去太倉腹內宿氣不化,脾痹腸瘦,臟腑不和,得令腹脹滿,日日消除。
又云∶閉口微息,正坐向王氣張鼻取氣,逼至臍下,小口微出十二通氣,以除結聚。低頭不息十二通,以消飲食,令身輕強,行之冬月不寒。
又云∶端坐生腰,舉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脅,以鼻內氣,自極七息,所除胃寒,食不變則愈。
又云∶端坐生腰,舉右手承左脅,以鼻內氣七息,除胃中寒,食不消。
又云∶行氣低頭,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痰飲,宿食從下部出,自愈。行氣者,身直頸曲,排氣下行,十二通,愈宿食。
又云∶雁行氣低,臂推膝踞,以繩自縛拘,左低頭不息十二通,消食輕身,益精神,惡氣不入,去萬邪。一本云∶正坐仰天呼吸天精,解酒食飲飽,出氣吐之數十,須臾立饑且醒。
夏月行之,令人清涼。
食傷飽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若腹中滿,食飲若飽。端坐生腰,以口內氣數十,滿吐之,以便為故。不便復為之,有寒氣腹中不安亦得之。
又云∶端坐生腰,口內氣數十,除腹中滿,食飲過飽,寒熱腹中痛病。
水腫候
《養(yǎng)生方》云∶十一月勿食經夏自死肉脯,內動于腎,喜成水病。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蝦蟆行氣正坐,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勞水腫之病。又云∶人臥勿以腳懸蹋高處,不久遂致成腎水也。
霍亂候
《養(yǎng)生方》云∶七月食蜜,令人暴下,發(fā)霍亂。
霍亂轉筋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偃臥展兩脛,兩手外踵者相向,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
又法∶覆臥傍視立兩踵,生腰,鼻內氣,去轉筋。
又云∶張脛兩足趾號五息,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趾號,言寬大去筋節(jié)急攣痛,久行身開張。
又云∶覆臥傍視立兩踵,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已,除腳中弦痛,轉筋腳酸疼。一本云“治腳弱”。
霍亂筋急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面不受氣,眾節(jié)氣散,來往三七。
欲得捉足,左右側身,各各急挽,腰不動,去四肢腰上下髓內冷血,脈冷筋急。
又云∶一足向前互跪,押極勢,一手向前長努拓勢,一足向后屈,一手搦解溪,急挽盡勢,膝頭摟席使急,面頭漸舉,氣融散流,上下左右換易四七,去腰伏菟腋下悶疼,髓筋急。
又云∶長舒一足屈一足,兩手抱膝三里,努膝向前,身卻挽一肘取勢,氣內散消,如似骨解,遁互換足,各別三七,漸漸去膊脊冷風冷血筋急。
又云∶張脛兩足趾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趾號,言寬大去筋節(jié)急攣痛,久行身開張。
又云∶雙手反向拓腰,仰頭向后努急,手拓處不動展兩肘頭相向,極勢三七,去兩臂膊筋急,冷血咽骨掘弱。
又云∶一手拓前極勢長努,手向后長舒,盡勢身似天形,左右迭互換手亦二七,腰脊不動,去身內八節(jié)骨內冷血,筋虛,項膊急。
又云∶一足蹋地,一手向前長舒,一足向后極勢長舒,一手一足一時盡意急振二七,左右亦然。去髓疼筋急,百脈不和。
又云∶兩手掌倒拓兩膊并前,極勢上下傍兩掖急努,振搖來去三七,竟手不移處,努兩肘向上,急勢上下振搖二七,欲得卷兩手七,自相將三七,去項膊筋脈急勞。一手屈卷向后,左一手捉肘頭向內挽之,上下一時盡勢,屈手散放舒指三,左轉手皆極勢四七,調肘膊骨筋急。張兩手拓向上,極勢上下,來往三七,手不動將兩肘向極勢七,不動手肘臂側身極勢,左右回三七,去脛骨冷氣風急。
中惡卒魘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拘魂門,制魄戶,名曰握固法。屈大拇指著四小指內抱之,積習不止,眠時亦不復開,令人不魘魅。
又云∶人魘勿然明喚之,魘死不疑,暗喚之,唯好得遠喚,亦不得近而急喚,亦喜失魂
自縊死候
又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則難治。此謂其晝則陽盛,其氣易通,夜則陰盛,其氣難通。
又云∶夏則夜短又熱則易活。
又云∶氣雖已斷,而心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活也。
伏尸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叩齒二七過,輒咽氣二七過此三百通乃止,為之二十日,邪氣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伏尸皆去,面體光澤。
諸注候
《養(yǎng)生方》云∶諸濕食不見影,食之成卒注。
風注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兩手交拓兩膊頭面,兩肘頭仰上極勢,身平頭仰,同時取勢,肘頭上下三七搖之。去膊肘風注,咽項急,血脈不通。
冷注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一手長舒合掌,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
手不動兩向側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偏風。
走注候
《養(yǎng)生方》云∶食米甘甜粥,變成走注,又兩脅也。
蠱毒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兩手著頭相叉坐地,緩舒兩腳,以兩手從外抱膝中,痛低頭入兩膝間,兩手交叉頭十二通。愈蠱毒及三尸毒,腰中大氣。
又云∶常度日月星辰清凈,以雞鳴安身臥,嗽口三咽之,調五臟,殺蠱蟲,令人長生,又云∶治百病邪蠱,當正偃臥,閉目閉氣,內視丹田,以鼻徐徐內氣,令腹極滿,徐徐以口吐之,勿令有聲,令入多出少,以微為故。存視五臟,各如其形色,又存胃中,令鮮明潔白如素,為之倦極,汗出乃止,以粉粉身,摩捋形體。汗不出而倦者,亦可止,明日復為之。
又當存作大雷電隆晃走入腹中,為之不止,病自除。
飲酒中毒候
《養(yǎng)生方》云∶正坐仰天,呼出酒食醉飽之氣,出氣之后,立饑且醒。
吐血候
《養(yǎng)生方》云∶思慮傷心,心傷則吐衄,發(fā)則發(fā)焦也。
唾血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伸兩腳兩手指著足五趾上,愈腰折不能低,若唾血久疼為之愈。
長伸兩腳,以兩手捉五趾七遍,愈腰折不能低仰,若唾血久疼血病,久行身則可卷轉也。
小便血候
《養(yǎng)生方》云∶人食甜酪,勿食不酢,必變?yōu)槟蜓?/span>
須發(fā)禿落候
《養(yǎng)生方》云∶熱食汗出勿傷風,令發(fā)墮落,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欲理發(fā)向王地,既櫛發(fā)之始而微咒曰,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為隱月,右為日根,六合清煉,百神受恩。咒畢唾三過,能常行之,發(fā)不落而生。
又云∶當數易櫛,櫛之取多,不得使痛,亦可令侍者櫛取多,血液不滯,發(fā)根常牢。
白發(fā)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解發(fā)東向坐,握固不息一通,舉左右手導引,手掩兩耳,治頭風,令發(fā)不白,以手復持頭五通脈也。
又云∶清旦初起,左右手交互,從頭上挽兩耳舉,又引須發(fā)即流通。
又云∶坐地直兩腳,以兩手指腳脛,以頭至地,調脊諸椎,利發(fā)根,令長美。坐舒兩腳相去一尺,以扼腳兩脛,以頂至地十二通,調身脊無患害,致精氣潤澤,發(fā)根長美者,令青黑柔濡滑澤,發(fā)恒不白。
又云∶伏解發(fā)東向握固,不息一通。舉手左右導引。掩兩耳,令發(fā)黑不白,伏者雙膝著地,額直至地,解發(fā)破髻,舒頭長敷在地。向東者向長生之術,握固兩手,如嬰兒握,不令氣出,不息不使,息出極悶已,三噓而長細引,一通者一為之。令此身囊之中滿,其氣引之,此舊身內惡邪,伏氣隨引而出,故名導引。舉左右手各一通,掩兩耳塞鼻孔三通,除白發(fā)患也。
又云∶蹲踞以兩手舉足五趾,低頭自極,則五臟氣遍至,治耳不聞,目不明,久為之,則令發(fā)白復黑。
又云∶正月十日沐發(fā),發(fā)白更黑。
又云∶千過流頭,頭不白。
又云∶正月一日取五香煮作湯,沐頭不白。
又云∶十日沐浴頭不白。
又云∶十四日沐浴,令齒牢發(fā)黑。
又云∶常向本命櫛發(fā)之始,叩齒九通。陰咒曰∶大常散靈,五老返真,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回拘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煉,百疾愈因。咽唾三通,常數行之使人齒不痛,發(fā)牢不白,一云頭腦不痛。
又云∶思心氣上下四布,正赤通天地,自身大且長,令人氣力增益,發(fā)白更黑,齒落再生。
面候
《養(yǎng)生方》云∶醉不可露臥,令人面發(fā)瘡。
又云∶飲酒熱未解,以冷水洗面,令人面發(fā)瘡,輕者。
面候
《養(yǎng)生方》云∶醉不可露臥,令人面發(fā)瘡。
又云∶飲酒熱未解,以冷水洗面,令人面發(fā)瘡,輕者。
面候
《養(yǎng)生方》云∶飽食而坐不行步,有所作務,不但無益,乃使人得積聚不消之病,及手足痹面目黧。
目風淚出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踞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拜起,去脛中痛,痹風,目耳聾。
又云∶踞伸左腳,兩手抱右膝,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去脛中疼。一本云∶除風目暗耳聾。
又云∶以鼻內氣,左手持鼻除目暗泣出,鼻內氣,口閉自極七息,除兩脅下積血氣。
又云∶端坐生腰,徐以鼻內氣,以右手持鼻,除目暗。若淚出,閉目吐氣,鼻中肉耳聾亦然。除傷寒頭痛洗洗,皆當以汗出為度。
目暗不明候
《養(yǎng)生方》云∶恣樂傷魂,魄通于目,損于肝,則目暗。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蹲踞以兩手舉足五趾頭自極,則五臟氣遍,主治耳不聞人語聲,目不明。久為之,則令發(fā)白復黑。
又云∶兩足趾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聞聲。久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又云∶伸左脛,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肺去風虛,令人目明。根據經為之,引肺中氣,去風虛病,令人目明,夜中見色,與晝無異。
又云∶雞鳴以兩手相摩令熱,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又云∶東向坐不息,再通以兩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以甘泉漱之洗目,去其翳垢,令目清明。上以內氣洗身中,令內睛潔,此以外洗去其塵障。
又云∶臥引為三,以手爪項邊脈五通,令人目明,臥正偃頭下卻亢引三通,以兩手指爪項邊大脈為五通,除目暗患。久行令人眼夜能見色,為久不已,通見十方,無有劑限。
目青盲候
《養(yǎng)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瀆,令人耳聾目盲。
又云∶正月八日沐浴,除目盲。
目茫茫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雞鳴欲起,先屈左手啖鹽指,以指相摩。咒曰∶西王母女,名曰益愈,賜我目受之,于口即精,摩形常雞鳴二七著唾。除目茫茫,致其精光,徹視萬里,遍見四方。咽二七唾之,以熱指摩目二七,令人目不瞑。
鼻衄候
《養(yǎng)生方》云∶思慮則傷心,心傷則吐衄血。
鼻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東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兩孔,治鼻中患交腳箕坐,治鼻中患通腳癰瘡,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聞香臭。久行不已,徹聞十方。
鼻生瘡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五通,治鼻瘡。
鼻肉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端坐生腰,徐徐以鼻內氣,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淚苦出。徐徐閉目吐氣,鼻中肉耳聾,亦能除傷寒頭痛洗洗,皆當以汗出為度。
又云∶東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兩孔,治鼻中肉。
耳聾候
《養(yǎng)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瀆,令人耳聾目盲。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項上。治久寒不能自溫,耳不聞聲。
又云∶腳著項上,不息十二通,必愈大寒,不覺暖熱,久頑冷患,耳聾目眩。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變。
齒痛候
《養(yǎng)生方》云∶常向本命曰櫛發(fā)之始,叩齒九通,陰咒曰∶太帝散靈,五老返真,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回拘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煉,百疾愈因。唾唾三通,常數行之,使齒不痛,發(fā)牢不白,頭腦不痛。
又云∶東向坐,不息四通,琢齒二七,治齒痛病。大張口琢齒二七,一通二七,又解四通,中間其二七大勢,以意消息,瘥病而已,不復疼痛,解病鮮白不梨,亦不疏離。久行不已,能破金剛。
又云∶東向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齒三十六下,治齒痛。
齒斷腫候
《養(yǎng)生方》云∶水銀不得近牙齒,發(fā)腫,善落齒。
齒蟲候
《養(yǎng)生方》云∶雞鳴時常叩齒三十六下,長行之,齒不蠹蟲,令人齒牢。
又云∶朝未起早漱口,中唾滿口乃吞之,輒琢齒二七過,使人丁壯有顏色,去蟲而牢齒。
又云∶人能恒服玉泉,必可丁壯妍悅,去蟲牢齒,謂口中唾也。
齒齲注候
《養(yǎng)生方》云∶朝夕琢齒,齒不齲。
又云∶食畢當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
謇吃候
《養(yǎng)生方》云∶憤滿傷神,神通于舌,損心則謇吃。
喉痹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兩手拓兩頰,手不動摟肘使急,腰內亦然,住定放兩肋頭向外肘膊,腰氣散盡勢,大悶始起。來去七通,去喉痹。
又云∶一手長舒合掌,仰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偏風。
狗咽候
又云∶治此病者,以一摶飯共狗分食便瘥,所以謂之狗咽。
胸鰍候
《養(yǎng)生方》云∶以右足踐左足上,除胸痹食熱嘔。
癭候
《養(yǎng)生方》云∶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動氣增患。
多忘候
《養(yǎng)生方》云∶丈夫頭勿北首臥,神魂不安,多愁忘。
嗜眠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箕踞交兩手內并腳中入,且兩手急引之,愈久寐精氣不明。交腳箕踞,凡故言箕踞,以兩手從內屈腳中入,左手從右跗腕上入,左足隨孔下,右手從左足腕上入,右足隨孔下出,抱兩腳急把兩手,極引二通,愈久寐精神不明,久行則不睡長精明。
又云∶一手拓頦向上極勢,一手向后長舒急努,四方顯手掌,一時俱極勢四七,左右換手皆然,拓頦手兩向共,頭欹側身二七。去臂膊風眠睡,尋用永吉日康。
體臭候
《養(yǎng)生方》云∶以手掩口鼻,臨目微氣久許時,手中生液,速以手摩面目,常行之,使人體香。
疔瘡候
《養(yǎng)生方》云∶人汗入諸食內食之,作疔瘡。
癰候
《養(yǎng)生方》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fā)癰癤,不爾發(fā)寒熱,變?yōu)辄S膽,又為泄利又云∶人汗入諸食中,食之則作疔瘡癰癤也。
疽候
《養(yǎng)生方》云∶銅器蓋食,汗入食,食之令人發(fā)惡瘡內疽。
又云∶鯽魚膾合豬肝肺食之,發(fā)疽。
又云∶烏雞肉合食發(fā)疽。
又云∶魚腹內有白如膏,合烏雞肉食之,亦發(fā)疽也。
又云∶魚金鰓食發(fā)疽也。
又云∶已醉強飽食,不幸發(fā)疸。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行氣者,鼻內息五入方一吐為一通,滿十二通愈。
又云∶正坐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輒令氣至頭而止,治疽痹氣不足。
疽候
又云∶十指端策策痛入心不可忍,向明望之,晃晃黃赤,或黯黯青黑,是疽,直截后節(jié),十有一愈。
又云∶風胗痛不可忍者,疽發(fā)五臟俞,節(jié)解相應,通洞疽也。諸是疽皆死。又齒間臭熱,血出不止,疽也,七日死。治所不瘥,以灰掩覆其血,不爾著人。
又云∶諸是疽皆死,唯痛取利,十有一活耳。此皆毒瓦斯客于經絡,氣血痞澀,毒變所生也。
風疽候
《養(yǎng)生方》云∶大解汗當以粉粉身,若令自干者,成風疽也。
腸癰候
《養(yǎng)生方》云∶六畜卒疫死及夏病者,腦不中食,喜生腸癰也。
內癰候
《養(yǎng)生方》云∶四月勿食螺雞肉,作內癰在胸掖下,出孔。
痤癤候
《養(yǎng)生方》云∶人汗入諸食中,食之作癰癤。
又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fā)癰癤也。
諸候
《養(yǎng)生方》云∶六月勿食自落地五果,經宿蚍蜉螻蛄蜣螂游上,喜為九。
又云∶十二月勿食狗鼠殘肉,生瘡及出頸項,及口里或生咽內。
鼠候
《養(yǎng)生方》云∶正月勿食鼠殘食,作鼠,發(fā)于頸項;或毒入腹,下血不止;或口生瘡,如有蟲食。
瘰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箕踞以兩手從曲腳入,據地曲腳加其上,舉尻,其可用行氣,愈瘰乳痛。
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正偃臥,直兩手兩足,念月所在,令赤如汕囊丹,除少腹重不便
諸痔候
《養(yǎng)生方》云∶忍大便不出,久作氣痔。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一足踏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向身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痔五勞,三里氣不下。
又云∶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兩遍,治五痔。
又云∶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受氣,眾節(jié)氣散,來去三七,欲得捉左右,側身各急挽。腰不動,去四肢腰上下髓內冷血冷筋急悶痔。
又云∶兩足相踏向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極勢捧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勞痔病。
諸惡瘡候
《養(yǎng)生方》云∶銅器蓋食,汁入食,發(fā)惡瘡內疽也。
又云∶醉而交接,或致惡瘡。
又云∶飲酒熱未解,以冷水洗面,令惡瘡,輕者。
又云∶五月五日取棗葉三升,井華水搗取汁浴,永不生惡瘡。
又云∶井華水和粉洗足,不病惡瘡。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龍行氣叩頭下視,不息十二通,愈風疥惡瘡,熱不能入。
又云∶五月一日,八月二日,九月九日,十月七日,十一月四日,十二月十三日,沐浴,除惡瘡。
癬候
《養(yǎng)生方》云∶夏勿露面臥,露下墮面,皮濃及喜成癬。
疥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龍行氣叩頭下視,不息十二通,愈風疥惡瘡,熱不能入。
卒被損瘀血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端坐生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脅,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瘀血結氣。
又云∶鼻內氣,口閉,自極七息,除兩脅下積血氣。
又云∶端坐生腰,舉左手,右手承右脅,鼻內氣七息,除瘀血。
又云∶端坐右手持腰,鼻內氣七息,左右戾頭各三十止,除體瘀血項頸痛。
又云∶雙手搦腰,手指相對向,盡勢前后振搖二七,又將手大指向后極勢振搖二七。
不移手上下對,與氣下,盡勢來去三七,去云門腰掖血氣閉塞。
月水不調候
《養(yǎng)生方》云∶病憂恚泣哭,以令陰陽結氣不和,故令月水時少時多,內熱苦渴,色惡體肌枯,身重。
漏五色俱下候
《養(yǎng)生方》云∶夫婦自共諍訟,訟意未和平,強從子臟閉塞,留結為病,遂成漏下,黃白如膏。
婦人雜病諸候三
月水不通無子候。
《養(yǎng)生方》云∶少時若新產后,急帶舉重,子陰挺出,或傾邪月水不瀉,陰中激痛,下寒。令人無子。
結積無子候
《養(yǎng)生方》云∶月水未絕,以合陰陽,精氣入內,令月水不節(jié),內生積聚,令絕子,不復產乳。
乳癰候
《養(yǎng)生方》云∶熱食汗出,露乳傷風,喜發(fā)乳腫,名吹乳,因喜作癰。
乳結核候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箕踞以兩手從曲腳內入,據地曲腳加其上,舉尻,其可用行氣,愈瘰乳痛。交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任完,舉十二通,愈瘰乳痛也。
逆產候
《養(yǎng)生方》云∶妊娠大小便勿至非常之去處,必逆產殺人也。
產后帶下候
又云∶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產后屬胞門,謂因產傷損胞絡故也。
難乳候
又云∶兒在胎之時,母取冷過度,冷氣入胞,令兒著冷。至兒生出,則喜腹痛,不肯飲乳,此則胎寒,亦名難乳也。